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城市环境设计》2009,(8):52-55
ANTIFABRIC是一个关注于建筑、设计与景观的跨学科实验室,由艾琳娜·莫加西亚和伊万·巴列斯特罗创立于西班牙特内里费岛。工作室希望利用最新的设计研究和设计流程,通过数字技术、先进的建造手段与创新的材料研究进行实验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2011年10月9日晚,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报告厅进行了一场关于数字建筑的讲座。此次讲座中,胡羁副教授首先介绍与分析了在全球化视野下关于数字建筑设计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紧接着他为大家解析与厘清了当前学术界关于非线性建筑、参数化设计、参数化主义、算法、设计、数字建构、建造信息模型(BIM)等等有关数字建筑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保护研究生院利用数字时代各种计算机图型技术,探索建筑的数字化设计方法的情况。通过介绍几个典型的“无纸设计工作室”(paperlessstudio), 进一步阐释了哥大“无纸”(paperless)设计的教学方式;最后指出,尽管在可建造性方面数字化设计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哥大建筑学院的实验性探索对建筑领域造成的大规模冲击,无疑是极具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筑》2005,(3):67-75
工作室简介:刘晓钟工作室依托于有着丰富住宅设计经验的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六设计所,以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为主项,兼顾城市设计和公共建筑设计,注重策划,创新,市场认知的“整体设计”过程,以平实自然,贴近生活的创作方法,通过对“反映功能,美学及精神需要”的建筑产品进行刻画,体现“建筑服务于社会”,“建筑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合作工作室     
D[R]]L设计研究实验室运作了一个独特的共享式、基于团队的教学环境。课程被设计成为一种新型的研究生设计工作室形式.强调共享与集体创作.这不仅是一种先进的建筑教学理念,也是探索高度分散.互动的、接近设计过程和策略的新形式。设计工作室的组织采用“开放资源”的实验室形式.工作室的成员都具有同等权限进入网络和服务器查看以往工程和当前工程文档,其中包括设计作品、软件和程序。  相似文献   

6.
魏皓严  郑曦 《新建筑》2005,(2):92-96
对—个设计工作室的室内设计、建成、使用体验和设计检讨进行选择性纪录,以期对此次设计进行次较为理性的梳理。并对广泛存在于设计中的并置与重叠现象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土耳其KONTRA工作室设计的青年共和国(Youth Republic)办公室于今年在伊斯坦布尔完成。从一个废旧的工作室起步,逐步设计成为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办公室,这座空间在1300m2左右的理想国度被年轻人所喜爱,设计单位的主要灵感来自于“随时保持年轻状态”。  相似文献   

8.
4A2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工作范围包括住宅、幼儿园、学校、博物馆、商业、室内设计、建筑产品化研究等范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希望保持一个开放的状态:对外,与业主的交流至关重要,好的设计是综合解决各种问题的结果:对内,工作室所有人均贡献力量,在横向多点的交叉讨论中寻找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9.
曼景工作室     
正事务所简介曼景工作室成立于美国波士顿,专注于在新的文脉下探索新的空间,以积极的态度介入当代文化和社会。工作室于2012年加入上海联创国际设计集团,成立UDG曼景工作室,作为联创国际的创新工作室,以建筑实践为依托,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以崭新的态度、方法和工具进行空间设计的实践与研究。设计作品包含了建筑设计、空间艺术、室内设计、参数化设计等。主创简介吴海龙——Mass+Skin Design Studio/曼景工作室创始人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致力于通过设计思维与当代技术的整合创造空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事务所简介建筑营设计工作室(ARCHSTUDIO)于2010年由韩文强创立于北京。以原创设计思维与务实理性的操作手段,坚持对建筑基本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开展多样化的创作和实践。建筑营的工作基于现实的关注和自身环境的理解。在日趋多元复杂的社会现实中,每一个项目有其特殊的需求和限制,灵活运用设计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是设计的基础;对于自然、城市、历史、社会环境的理解和发现则可以带来更多设计想法可用的资源。设计的动力来自于不断地突破和挑战边界,来自于从概念到实施过程之中清晰思维逻辑的坚持,能够从现实问题出发,根植于自身的环境,不断地寻求城市、建筑、室内之间新的可能性。主创简介韩文强——建筑营设计工作室创建人/主持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硕士丛晓——建筑营设计工作室合伙人/主持建筑师曾就职于BIAD 4A5工作室/HSA建筑部  相似文献   

11.
张晓亮 《时代建筑》2011,(1):166-171
无界工作室2008年成立于UDG联创国际,逐步以一种"有形"的方式开始展示自我、证明自我。文章通过访谈无界工作室的建筑师,简述了其创立契机、运作模式、设计理念和代表作品。更通过对这个案例的研究,探讨大中型设计机构进行组织构架调整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公路设计研究,着重探讨了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公路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流程,并对一部分试验路段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3.
瑞典产品设计工作室FUWL拥有一个有趣的名字——Form Us With Love,爱与我们在一起,这个工作室是由三个年轻设计师于2005年创立,主要以家具和灯具设计为主,他们的作品总是充满奇趣和惊喜。最近,FUWL在斯德哥尔摩中心区的新办公室刚刚落成。  相似文献   

14.
参数化结构设计技术与数字设计、数字建造工具的结合,改变并重新定义了当代建筑设计的过程。研究尝试探索一种新的数字设计教育模式,将建筑设计过程与数字结构设计技术相结合,并且在各种国际教育机构中讨论实验性工作坊的成果。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这一系列课程在启发建筑实践创新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百年建筑》2006,(2):46-49
事务所简介 伊索拉建筑师事务所由Aimaro Isola,Flavio Bruna,Andrea Bondonio和Michele Battaggia领导的建筑设计小组,继承了Golbetti & Iscla建筑设计工作室的衣钵,这些毕业于欧洲各重点大学的充满活力的年轻建筑设计师们,以及来自各个建筑领域的富有设计经验的专家们的加盟,使得该建筑设计工作室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来自荷兰的设计工作室oooms是由Guido Ooms和Karin van Lieshout二人建立并管理的。他们的设计无论大小都非常的精致。多年来专注于原创设计,高质量的产品是他们不懈的追求。两位设计师不但在许多地方都开设了工作室,有时也  相似文献   

17.
王蔚 《世界建筑》2003,(4):110-113
本文介绍,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保护研究生院利用数字时代各种计算机图型技术、探索建筑的数字化设计方法的情况。通过介绍几个典型的“无纸设计工作室”(paperless studio),进一步阐释了哥大“无纸”(paperless)设计的教学方式,最后指出,尽管在可建造性方面数字化设计 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哥大建筑学院的实验性探索对建筑领域造成的大规模冲击,无疑是极具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
中频数字信号处理(DSP)是现今研究的热门议题,其应用范围包含语音辨识、语音合成、影像处理以及马达控制等,其中信号的表示、转换及应用更是中频数字信号处理器中重要的一环,而如何设计数字滤波器则成为中频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很重要的论点。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重点从改良型粒子群最优化演算法着手,对于数字滤波器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苏平  熊璐 《建筑师》2013,(6):34-39
大规模定制是数字时代生产模式变革的重要趋势。促进了产品生产效率和个性需求之间的有效平衡。结合对国内外设计研究案例的分析,本文从基于算法编程的智能生成设计、基于数字建造的自由模块设计和基于协同管理的用户参与设计这三个关键因素来探讨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数字建筑设计技术逻辑和方法策略。以期对目前仍过分沉迷于视觉形式创造的数字建筑设计研究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瑜舍     
位于北京三里屯的“瑜舍”于08年底开幕,建筑由日本知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外观以翡翠绿玻璃方格构成的立面外墙,表达了其“城市绿洲”的理念。馆内的几个知名餐饮空间的设计,则由如恩设计研究工作室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