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纺织工业的基本要素是纤维、纱线、织物和整理。在这些领域中的任一方面发生较重要的工艺进展时,其结果就会有新产品引入服装或家俱市场上去,首先试用的品质评定之一是织物手感。评定织物手感的一种途径是测量物理手感参数。它假设手感现象是机械性能的结果,如果选择适当的物理参数,则手感现象完全可以由织物的机械性质来表示。这种概念具有一定的优点,它用组成的力学参数表示织物手感,因而避免了在纯粹主观评定中  相似文献   

2.
环孔法测试织物是模拟织物手感评定中织物的复合变形情况。通过试验设计可以从试验结果中分离出最大剪切影响。通过对测试特征指标与织物内在性质的关系的分析,筛选出能够反映织物基本手感特征的指标,并提出用多座标综合比较图方法来评价织物手感。  相似文献   

3.
总结芦席斜纹织物的改进设计方法,并测试了其性能。设计了三种芦席斜纹织物,介绍了各自的组织图、织物CAD模拟效果等;对三种芦席斜纹织物进行了试织;分析了目测与手感的特性;在KES-FB上对三种织物的风格进行了测试与评定。结果表明:改进设计的芦席斜纹在光滑、匀整度及厚度不匀率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提高。认为:设计的织物可以用于装饰织物和服装织物。  相似文献   

4.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模式识别能力和联想记忆能力。本文应用BP神经网络处理服装革的手感检测信号,为织物,皮革等服装材料的手感评定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化学纤维研究所1985年9月从日本加藤铁工所引进的一套KES-FB系列风格仪,通过一年多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于1987年5月26日通过省级使用鉴定。长期以来人们靠手感及目测来评定织物风格。这种感官的评定很难统一。为了使织物风格评定趋于客观化、仪器化、数字化,山西省化纤研究所引进了八十年代日本较先进的KES-FB系列风格仪。这套仪器包括四台主机、四台控制部件及一台记录仪,它可以测定织物六项力学性能,16个风格指标。  相似文献   

6.
1 背景介绍  织物手感被看作是影响用于服装的纺织品服用性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手感影响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对产品实用性的评定 ,最终影响零售商的服装销售量。生产商、服装设计师和销售商在决定生产和选择何种面料时 ,手感是关键。手感被定义为织物的综合可视美学品质。有人认为手感是人们的主观评价 ,因为美学概念基本是指人们的喜好。因此 ,个人使用的感觉性描述语言如柔软、平滑、硬挺或粗糙等只是主观地评价了手感 ,不能用于指导纺织品的常惯生产和设计。这些评价结果既不足以形成标准 ,也不能让人们彼此交流喜好或给工厂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7.
客观事物的差异在过渡时,常呈现“亦此亦彼”性,谓之模糊性。织物风格便具有这种模糊性,如织物的刚与柔、滑与糙、活络与板,都是模糊特性,很难予以确切的概念与明显的界限。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织物风格进行鉴别分类,就是按织物对一些模糊特征的隶属程度,把它们分类,这对了解织物的品质特性、织物质量,指导加工工艺是有实际意义的。关于这方面的工作,不少作者对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织物的模糊聚类分析有过报导。我们选用了纯毛啥味呢织物6块,它们的规格、加工工艺基本相同,仅某些参数有所变化。对6块织物的风格,分别进行了手感评定与KES-F织物风格仪测试,两者结果分别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目的在探讨同类织物风格的隶属程度,以及主观的手感评定与客观仪器评定的相近性。  相似文献   

8.
织物风格测定仪为日本东洋纺工程设计公司的产品。试验时,在织物的原样上(不需将试样裁下)就可测出组成织物风格(包括手感)的各种物理性能,如压缩、弯曲、伸长、摩擦特性及厚度等。以这些测定结果,可用数值表示织物的风格。 该仪器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纺织品测试手段也在不断地完善。过去靠手摸、眼看,现在逐步地被测试仪器所代替。例如:手感,过去是凭有经验的同志手摸来评定某种产品风格之好坏,现在则有风格仪的问世,通过对织物进行多参数的测定以评定其风格之优劣;织物的色牢度过去也是凭有经验的同志用目光来评定,现在已有了电子测色仪对色牢度进行数字化评定。 为了解决用仪器来代替人眼对织物光泽进行评定,我们开始了对织物光泽测定的研究。 一、光泽、光泽感及光泽度 光泽按“辞海”中的解释是:“光泽是矿物物理性质之一,矿物表面的反光现象,由光在矿物…  相似文献   

10.
3.结果3.1仪器测试结果试样 A1—A9仪器试验结果见表3。3.2感观测试结果任意挑选男性和女性检验人员,将其分为两组。那些对常规织物于感评定有经验的人分在第1组,简称为“经验组”;而那些对纺织品手感评定无特殊经验的分在第2组,简称“无经验  相似文献   

11.
织物手感及其评价方法(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栋梁 《印染》1997,23(4):30-32
织物手感的系统研究起源于本世纪30年代,经过约5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从感官评价走上了能客观和科学评价的道路.影响织物手感的因素包括纤维的种类、纱线的结构和织造的规格,以及染整加工条件.织物手感的感官法评价,是由织物的力学刺激和热的刺激等感觉转换成感情,然后用语言来表达.文章还介绍了各种测量织物物理特征值的仪器,将织物手感的感官测量引向客观的定量化测量.  相似文献   

12.
将织物仪器测定这个概念定义为一系列必需的而又足够的仪器以测定参数,这些参数可用来说明织物的质量、裁剪性和服用性能。仪器测定技术可以提供一种织物特性,这种特性可反映出任何两种织物的仪器测定参数在某种程度上都有所不同。织物的仪器测定技术能在各种纺织品和服装工业之间提供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3.
测试织物的手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客观的测试织物手感的方法现在通过采用连接张力试验仪的一种装置而进一步得到发展。这种方法可测定同一用途织物种类之间和用不同柔软剂处理的织物之间手感的差异。最初的结果表明,这与采用Kawabata织物手感评定系统所得到的某些手感值一致。织物手感属性指标,是触摸织物时产生的一种感觉,这一性能极大地影响着消费者对纺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人为因素造成对织物风格评定的主观误差和人情误差,探索仪器客观数字化评定织物风格,积累试验数据资料,完善仪器数字化评定织物风格的考核标准。科学的测试,推进了织物风格评定数字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手感的定义关于手感的定义,有种种说法。国内一般认为,服装手感是由织物的某些物理机械性能和表面性能通过人手的感触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反应,而织物的弯曲性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则有人把手感定义为“通过手的触觉而作出决定性和主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纱线毛羽是评价纱线实物质量的一个方面,毛羽的存在不但影响织物外观如手感、风格等,还与后道加工的顺利进行有密切关系,因此纱线毛羽已是评定纱线质量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纱线毛羽的形态,由显微镜观察和拍照分析大致可分为端、圈、团等三种(如图1)。纱线毛羽的研究在国外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评定纱线毛羽的方法也已由开始的感官评定向仪器化发展,目前纱线毛羽测试方法已有目测评定、烧毛失重、显微镜观察、投影放大、显微摄影、光电测量、电视扫描、带电放电、气压差等方法。国际上一些专门用于检测纱线毛羽的仪器在60年代已开始…  相似文献   

17.
为使合成纤维织物具有天然纤维织物的外观,纤维制造者们发挥了独创性,纺制愈来愈细的丝,空气变形能控制丝的性质,但要求改进的设备和精良的技术以满足全部需要。海柏林的Christian Simmen分析了当前的情况并指出发展趋势。不能忽视于愈来愈细长丝的复丝的趋向,在过去五年里,它一直影响着空气变形工艺本身及市场。这一发展使服装工业特别是运动服和家常服装受益很大。由空气变形加工的长丝,其特性是有利地开发了织物的仿棉外观和手感。什么原因导致对服装用空气变形丝兴  相似文献   

18.
一、绪言 织物的外观质量,常规检验一般是通过手感和目测来确定,因评价织物外观质量的优劣一直都采用手感力法来判断,而且由专门技术人员在一起反复手摸搓揉然后进行慎重的讨论;推选大家意见一致的(至少半数以上)作为织物风格的手段。也就是选用秋冬服装布料时、校核“滑”、“挺”、“弹”的性能,而夏季服装布料校核“挺”、“爽”的性能。这称为织物的三种外观质量。然后经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对织物的外观质量进行判断,大约在织物上900处进行测定,用手感的强弱程度来确定织物风格的判断结果。 一方面,用手摸搓揉布料来判断分析,另一方面精确…  相似文献   

19.
织物机械性质客观测定可以追溯到三十年代皮尔思(Peirce)对织物弯曲压缩性质的早期研究工作。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瑞典IEFO研究所的林得堡(Lindberg)等人的开创性工作主要集中在织物弯曲、似向压缩弯曲、拉伸、剪切和压缩性的客观测定及分析方面。这一工作将基本的织物机械性质与加工成形三维服装的缝纫及成型性能联系了起来。近年来人们对织物机械性质、表面性质和织物质量特性如织物手感、服装加工性与服装外形的关系兴趣也增加了。织物的基本机械性质决定织物及服装的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为了探索在低温环境下使用的羽绒服和防寒服等服装的理想面料,需要研究这些面料的手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所呈现出的规律。在现有试验条件下,测试温度分别设定在20℃、-5℃、-15℃、-25℃四个点,通过自行搭建的可在低温下测试的简易装置对比测试并研究了结构参数相近的PTT织物和锦纶织物的弯曲性能和剪切性能,以描述织物的手感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两类织物的手感都会变得僵硬,但锦纶织物变硬的程度比PTT织物要大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