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含有C2H4、C2H6和O2等组分,若采用变压吸附法回收其中的C2H4时,需要考虑O2对吸附分离C2H4的影响。在固定床吸附柱上,测定了有O2存在时,C2H4/C2H6体系在3种吸附剂(活性炭、NJ络合吸附剂和NK络合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行为,考察了O2对不同吸附剂吸附C2H4的选择性和稳定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O2的实验条件下,NK络合吸附剂对C2H4/C2H6体系能优先吸附C2H4,且C2H4的吸附性能不受O2的影响,C2H4/C2H6的分离系数为10;NK络合吸附剂具有稳定的有效C2H4吸附量9.2 mL/g。实验结果为工业回收C2H4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对工业环氧乙烷装置排放气中乙烯的回收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环氧乙烷装置排放气中主要组分的吸附等温线及脱附性能,发现活性炭对乙烯的吸附量较高,与氧气、氮气和氩气等组分的分离度较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活性炭的变压吸附性能,在常规真空脱附工艺条件下,乙烯的回收率较低,但通过提高脱附真空度或进行甲烷反向吹扫,可以大大提高乙烯回收率和惰性气体的脱附率。  相似文献   

3.
河南汇源化工集团氯碱有限公司经过多方面考察,总结多个使用厂家的实践经验,确定采用变压恒温吸附法回收精馏尾气中VCM的工艺,使排放尾气中的VCM及C2H2含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使VCM和C2H2的回收率大于99.9%,并且实际运用到5万t/a PVC装置。1工艺1.1原理变压恒温吸附法回收工艺采用变压吸附技术(PressureSwing Adsorption,简称PSA)。变压吸附技术是以吸附剂(多孔固体物质)内部表面对气体分子的物理吸附为基础,利用吸附剂在相同压力下易吸附高沸点组分、不易吸附低沸点组分和高压下吸附量增加(吸附组分)、减压下吸附量减小(解吸组分)…  相似文献   

4.
《乙烯工业》2005,17(4):15-15
专利申请号:200410013825.3公开号:CN 1555905申请日:2004-01-07公开日:2004-12-22申请人: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种变压吸附回收乙烯的方法,利用具有选择性吸附的吸附剂,采用变压吸附技术,在一定的温度和较高的压力下选择吸附混合气体中一种或一种以上强吸附组分,排放不吸附或弱吸附的组分。包括吸附、排放、脱附及升压等过程。所述的吸附剂为分子筛,吸附过程的压力范围为0~36bar、温度范围为  相似文献   

5.
混合气组分对CO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吸附柱动态实验装置,分别考察了混合气组分H2O、CO2、CH4对稀土复合吸附剂变压吸附CO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气中微量的H2O的存在对稀土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当水质量浓度仅为250mg/L时,CO的变压吸附量下降约35%;与CO相比,CO2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为弱吸附组分,但对CO的吸附性能有一定影响,当CO2体积分数为1%时,CO的变压吸附量可维持在12.5 ml/g左右;而CH4的存在对CO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稀土复合吸附剂变压吸附混合气中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以活性炭负载Cu(I)的稀土复合吸附剂对混合气中C2H4的分离进行了研究。实验测定了C2H4、C2H6单组分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考察了C2H4、C2H6混合体系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的变压吸附性能以及O2、CH4、CO2对C2H4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复合吸附剂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稳定的变压吸附性能,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环氧乙烷装置排放气的组成及其对氧化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对乙烯进行回收的工艺技术要求,分析比较了国内外不同回收工艺包括变压吸附、膜分离、吸附分离等技术的发展概况,提出变压吸附技术由于工艺简单,适应性强,是一种较有发展前景的回收工艺。  相似文献   

8.
对一种煤质活性炭吸附脱附含氮混合气中CO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活性炭对CO2的平衡吸附量,实验对比了不同稀释气体下CO2的动态吸附容量,对含氮混合气中影响CO2吸附选择性的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考察了脱附条件对活性炭CO2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活性炭吸附CO2容量大,对CO2的吸附选择性也比较高,是性能优良的变压吸附脱碳用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石化装置的烯烃尾气存在无法回收的情况,利用变压吸附过程可以实现烯烃尾气的回收。为得到较高浓度的乙烯回收产品,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应用Aspen Adsorption吸附模拟软件,对乙烷、乙烯吸附过程建模。经过实验验证,模型可以准确提供实验参考,从而减轻变压吸附过程对实验的完全依赖。面向乙烯回收的工艺过程,应用软件对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了模拟,得到了高纯度的乙烯回收产品,从机理上验证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新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介绍了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治理PVC分馏尾气并回收其中有效组分的新工艺。此工艺相较传统处理方法具有回收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尾气排放达标,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在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聚氯乙烯装置上实际运行,氯乙烯、乙炔回收率大于99.9%,尾气排放氯乙烯含量不大于36mg/m^2,乙炔含量小于150mg/m^2,装置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乙烯-乙烷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乐  刘晓勤  梅华  光辉  姚虎卿 《化工进展》2005,24(7):777-779
以活性炭负载Cu(Ⅰ)为原料,添加适量稀土化合物,制备成NA型和NJ型配合吸附剂。实验测定了乙烯-乙烷混合气在NA型、NJ型吸附剂和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等温线,并对乙烯、乙烷两种气体的等温线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配合型吸附剂对乙烯有很好的平衡选择性,有利于乙烯-乙烷的分离,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verify experimentally the recovery of high-purity ethylene from LDPE off-gas by a vacuum swing adsorption process. Adsorbent for this purpose was prepared by the impregnation of AgNO3 on Montmorillonite clay. The prepared adsorbent with an original substrate-shaped form shows high adsorption selectivities of light olefins to the corresponding paraffins. A 4-bed vacuum swing adsorption process using the above adsorbent, in which steps comprise adsorption (feeding), cocurrent rinse with ethylene product, countercurrent desorption (production) of ethylene by vacuum pump, pressurization-1 with paraffin stream, pressurization-2 with the rinse off-gas from the other bed and pressurization-3 with paraffin stream, was experimentally applied to recover ethylene from LDPE off-gas. Ethylene product purity of 99.95% could be obtained with the recovery of over 93%. The ethylene productivity of prepared adsorbent was 1.98 mol/kg-hr. 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Dr. Youn Yong Lee on the occasion of his retirement from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3.
王德诚 《聚酯工业》2004,17(4):11-14
叙述了世界乙二醇供求和技术进展状况,预测今后需求年均增长率为6%~7%,介绍了三菱化学的EG制造新工艺,该工艺具有99%以上的高MEG选择率和接近理论量比的水用量,而且投资费用和生产费用低,将成为大型EG装置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马献波  阮复昌 《工业催化》2014,22(8):630-636
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SEB-08稀乙烯法制乙苯烷基化催化剂为基础,研究生产过程中稀乙烯法制乙苯的原料可能携带的工艺杂质,如甲苯、非芳烃、硫化氢、水和碱性物质等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 循环苯中甲苯的存在使烷基化反应产物中的二甲苯含量上升,影响乙苯产品质量;(2) 丙烯对烷基化反应产物中的二甲苯含量影响不大,但丙苯含量大幅上升;(3) 正己烷、环己烷、正戊烷和1-戊烯等重质非芳烃使烷基化反应产物中的二甲苯以及重质芳烃含量有不同程度上升;(4) 催化干气携带水会对乙烯转化率有一定影响,水体积分数超过1 000×10-6时,乙烯转化率下降明显,催化剂失活速率加快;(5) 以乙醇胺为代表的碱性物质对烷基化反应影响最明显,由于催化剂活性中心为酸性,碱性物质引起催化剂不可逆失活;(6) 硫化氢含量增加,对催化剂性能以及产品质量影响较小,但对设备及管道的腐蚀程度增加。通过研究工艺杂质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可为正确判断现有干气制乙苯装置生产中烷基化反应产物组成变化提供依据,为确保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工业上主要采用的环氧乙烷直接水合制乙二醇技术存在乙二醇选择性低、水比高、投资与能耗高等缺点,全球乙二醇生产公司均致力于开发催化水合技术,其中直接催化水合技术具有流程简化、明显节能降耗的优势。本文基于1500t/a环氧乙烷直接催化水合制乙二醇中试数据,阐述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工艺过程以及催化剂的特点;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直接催化水合制乙二醇工艺的技术经济性,并与非催化水合技术进行对比,表明催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投资成本和能耗,并提高生产装置收益,实现增值。催化水合工艺在技术上和经济性上都具备了工业化应用的基础和条件,将是未来乙二醇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成卫国  孙剑  张军平  张锁江  华炜 《化工进展》2014,33(7):1740-1747
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乙二醇工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对支撑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环氧乙烷法生产乙二醇的技术进展,着重介绍了离子液体催化环氧乙烷生产乙二醇的创新工艺(ILC工艺)。该工艺是我国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和自主运作权的乙二醇新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水比低、节能效果显著、原料适应性强、产品结构可调等优点,与现有乙二醇工业装置有良好相嵌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甲醇制烯烃技术(MTO)的推广应用和多套EO/EG装置的投产使环氧乙烷的原料价格更加低廉,而且石化企业具有几十年大型装置的生产经验,因此,采用创新性技术以环氧乙烷为原料生产乙二醇的路线将在为今后较长的时期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碳酸乙烯酯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和中间体,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路径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生产过程中广泛存在着环氧乙烷纯化能耗高、反应过程催化效率低和工艺复杂等问题。本文综述了在生产碳酸乙烯酯过程中环氧乙烷的吸收单元、转化单元以及生产工艺,重点总结了吸收剂的类型、催化剂的种类和催化机理以及生产工艺。最后,针对碳酸乙烯酯的生产技术,探讨了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多位点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开发以及吸收转化耦合工艺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CuCl-functionalized HY zeolite (CuCl@HY) as an effective adsorbent for the ethylene/ethane separation. The CuCl@HY adsorbents were prepared with CuCl2 as precursor by a solid-state dispersion method, followed by the activation with CO. The CuCl@HY adsorbents with different CuCl loadings were investigated for ethylene and ethane adsorptions, and evaluated the reversibility for multiple ethylene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optimal adsorbent with copper loadings of 5 mmol/g HY zeolite displays high ethylene adsorption capacity, high C2H4/C2H6 adsorption selectivity and good reversibility. In addition,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isotherms of ethylene and ethane on CuCl@HY at temperatures up to 333 K can be well correlated by the Sips model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sosteric heats of adsorption are calculated using the Clausius–Clapeyron equation. The value of isosteric heat of adsorption suggests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CuCl@HY with ethylene molecules is between physisorption and chemisor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