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厚度填土地基某住宅楼为例,根据地基沉降变形特征分析地基沉降的原因并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微型钢管桩、桩基础、筏板和上部结构加固4种措施进行地基补强处理,结果表明地基沉降的原因是地基竖向负摩阻力与水平剪切力共同作用导致桩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及变形,导致上部结构开裂变形,回填土下部及基岩表层含水量较大,降低了桩端岩土体的承载力,致使桩端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宋俊斌 《城市建筑》2014,(4):145-145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在黄土地开展工程建设也日益频繁,但问题也由此显现。从低阶到高阶的工程建设,湿陷性黄土层也日益增厚,处理较为困难。本文在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上,根据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方法与原则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成斌杰 《城市建筑》2014,(33):112-112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土壤环境,在建筑施工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一大地基类型。本文结合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特点及要求,并针对建筑施工的相关要求,提出了提高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施工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庆阳某超高层建筑6根钻孔灌注桩进行大吨位静载试验,对比分析6根长短灌注桩的承载力与沉降性能,结果表明设计混凝土灌注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不大于14 000 kN时,与短桩相比,长桩对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的效果不明显,从而体现了试桩的重要性;在预估桩身沉降计算中,存在一个引起桩端土体压缩的临界荷载,只有当加载大于临界荷载时才需考虑桩端土体的压缩;采用简化方法计算桩身压缩量反推出长桩和短桩的综合系数分别为0.48和0.46,故规范推荐的系数0.5偏大。  相似文献   

5.
张延辉  寇亚飞 《山西建筑》2007,33(14):279-280
目前如何解决由于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引发的公路病害(如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过量沉降、路面的纵向开裂、桥头跳车等)已成为目前公路研究的重要问题。而上述问题归根是由于黄土路基自身结构而引起的沉降问题,从工程实际出发,对黄土路基的沉降变形量做出分析,并对于一些常用的路基沉降变形评价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1前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下简称<89规范>)给出的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公式中,未明确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土层的含义,即是按天然土层划分计算层,还是按Z=0.4b(b为基础宽度)来划分计算层.由于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执行时灵活性较大,这也给设计人员带来了一些不便.因此,如何确定适宜的分层厚度,分层厚度增大对计算精度会有多大影响,也就成了设计人员经常议论的话题.如张利著"地基沉降计算中两个问题的探讨"(以下简称文献[1])与刘建民所著"分层厚度对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结果的影响"两文,用近乎相同的工程实例,分别以2m和4m作为分层厚度对沉降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前者认为分层厚度增大而引起的误差很小;后者则认为由分层厚度增大而引起的相对误差较大,不容忽视.到底哪一个结论更切合实际呢?本文结合文献[1]中的实例对合理确定分层厚度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魏致琴  路赓明 《居业》2022,(3):36-38
我国的湿陷性黄土分布较广,大概占据世界黄土分布总面积的4.9%,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的地基状况分析和处理方法一直是西北黄土地区工程设计中的重难点问题.为此,文章以庆阳地区某小区基础情况为研究切入点,就西北地区的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工程建设过程中遭遇大厚度黄土地质是不可避免的,大厚度黄土地质的湿陷性会对工程建设质量、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需要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影响大厚度黄土湿陷性的因素较多且复杂,例如孔隙比、初始含水率、干密度等等,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建立起黄土湿陷系数和相应影响因子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对于黄土湿陷性等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陕北地区某天然气集输工程的集气站和跨越为实例,结合地区经验,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基受水浸湿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并提出黄土梁峁、崾岘等易排水场地的地表降水入渗深度经验值,为类似场地的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提供经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省蒲城电厂地基处理为例,介绍高能级强夯在加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艺,阐述了高能级强夯产生振动的影响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层厚度对地基沉降计算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分层厚度对地基沉降计算精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合理分层厚度的确定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以陕北某黄土沟壑区高填方黄土场地为例,利用多重监测手段对填方体进行了长期、连续的变形监测,利用监测成果分别研究了夯填黄土场地地表和深部的沉降变形及水平位移变形特性。对影响沉降变形的压缩层厚度因素及时间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多因素沉降变形回归模型,讨论了以沉降变形速率作为稳定标准,不同填方厚度条件下的填方体沉降变形稳定时间。分析表明:分层强夯回填黄土场地的最终工后沉降量约为压缩层厚度的1.29‰,填方体的地表水平位移量较沉降变形量小,地表水平位移变形在方向上指向填方体临空面方向或填土厚度较大部位方向;在深层变形特性上,填方体表现出表层回弹、深部压缩的变形特性,填方体的深层水平位移表现出呈随深度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厚度 与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深度以及合理控制剩余湿陷量等是黄土地区工程设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特点出发,进行3个方面的相关工作。首先论述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然后,结合建构筑物的类别不同,提出不同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宜采取的相应地基处理厚度和剩余湿陷量控制标准;最后,详细探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整片处理、局部处理及多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等问题,并给出几种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效果良好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4.
大厚度黄土地区夯扩桩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夯扩桩具有单桩承载力较高、沉降较小等优点,在经济上也优于普通灌注桩体。为了说明夯扩桩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良好的承载性能,文中以某地区学生公寓楼工程为例,对夯扩桩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桩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而且沉降较为均匀、沉降量小,可以作为承受较大荷载的建筑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生石灰桩和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变形与基础沉降的应用实例,了解并掌握了确定方案的原则、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对黄土地区建(构)筑物沉降处理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辛建丽  张继东 《山西建筑》2008,34(11):264-265
针对黄土地区公路工程特点,将地基、路基作为整体,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地基土变形模量、填土高度、填土容重、填土回弹模量各参数对路表最终沉降量和路表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变化规律,以指导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G6京藏高速公路兰海段湿陷性黄土地区复合地基处理工程,采用FLAC3D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复合地基在车辆荷载与复合地基自重作用下的沉降量,结合实际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验证数值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地基最终监测的沉降量大致在15mm左右,与数值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随着桩体深入稳定土层深度逐渐增加,桩在达到应力平衡状态时的最终沉降量也明显降低;整个沉降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在前1/3时段为沉降幅度最大的时间段,在后2/3时段,沉降幅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黄土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变形监测的特点、基本要求、监测项目以及监测方法,并结合实际的基坑监测结果阐述了安全监测信息化处理及信息反馈流程,为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整体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兰州填挖改造与梁峁的大厚度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黄土建设场地的勘察资料,就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性评价、地基湿陷可能性以及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了一些指导性结论。  相似文献   

20.
根据长短桩复合地基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目前的应用现状,结合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成功应用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实例,探讨适用于黄土地区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计算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应力修正法比较适宜计算黄土地区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