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玉米作物种植价值较高,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可以进行深度加工,转化为玉米油、玉米淀粉等产品,同时也可以为动物提供高营养饲料。因此,玉米的种植面积比较大。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支持下,高产玉米种植技术逐渐推广和普及,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等进行综合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推动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推动玉米种植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谈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在国际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农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农业生产,供养十多亿人口,同时还有部分出口。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比重中占有大部分比例,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玉米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作物之一,玉米也是世界上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的北方广大地区,均有密集种植,玉米是农业的支柱作物,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主要就玉米种植运用先进技术问题的分析,全面阐述了玉米种植中先进技术对玉米种植效率和质量的影响,以此为焦点,形成可借鉴、可参照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世界上最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也有大面积的种植,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品种,我国非常重视玉米技术创新。近年来,我国的玉米产量不断增长,其种植质量也得到了世界认可,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玉米产量多少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农户收入水平。只有全面提高玉米技术能力,在选种、播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采取更为科学的技术和措施,才能不断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经济全面发展。文章就玉米高产技术进行研究,全面提出科学的种植方法,以此为实现玉米增产丰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种植农作物中,玉米是比较重要的种类之一,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与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出现了大量的玉米种植技术,在广泛应用玉米种植技术后,玉米的实际产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在种植玉米时,为了达到增加玉米产量的目的,应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科学应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基于此,本文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北方春播玉米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的高低,对我国粮食总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还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本文就我国北方春播玉米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对提高我国北方春播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之一,玉米产量影响着全球农业结构,可以说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人们提供了足够的粮食保证,所以在我国玉米也被农户广泛认知与种植。但是玉米有一定的生长条件,虽然种植广泛,但其产量与质量则存在不同的差异。随着玉米广泛种植与普及,越来越多的问题呈现出来,主要影响玉米成长的就是虫害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黑龙江地区的玉米种植举例分析,找到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优势及病虫害发生原因,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改良与解决防治措施,以此,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品质带来的实际影响,其次从科学调整玉米种植密度、提供良好的水肥支持条件、高效率利用施肥技术、关注玉米种植形式的整合、融合先进的玉米种植模式、控制病虫害与黄苗的出现几个方面,深入阐述并探讨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思考,以保障玉米种植的产量与品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文章从玉米施肥技术、水灌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希望对农民群众的实际种植工作提供相关指导。  相似文献   

9.
玉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饲料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农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则需要做好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通过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从而更好的推动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地陆续进入备耕阶段,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再一次得到了众多种粮大户的关注和讨论。一直以来,大豆和玉米就存在相互争地的矛盾。玉米主产区也是大豆主产区,两者种植区域和季节基本一致,种玉米就会减大豆、种大豆就会减玉米,两者种植面积如同跷跷板一般此消彼长。但是耕地资源始终有限,同一块地怎么才能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项技术不仅让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增收一季大豆,而这也是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中力推的最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地陆续进入备耕阶段,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再一次得到了众多种粮大户的关注和讨论。一直以来,大豆和玉米就存在相互争地的矛盾。玉米主产区也是大豆主产区,两者种植区域和季节基本一致,种玉米就会减大豆、种大豆就会减玉米,两者种植面积如同跷跷板一般此消彼长。但是耕地资源始终有限,同一块地怎么才能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项技术不仅让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增收一季大豆,而这也是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中力推的最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富含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纤维素,而且玉米植株的根茎等能够投入其他领域的生产中,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玉米种植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且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被气候、病虫害等因素所影响,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主动研究并合理运用各类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基于此,本文针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实践与发展策略进行具体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农业领域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一、玉米种植的技术要点种植土壤及环境条件的选择。任何农作物的种植产量与质量都与种植土壤和环境有直接的关联,土壤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土壤温度、土壤排水与透气能力,以及气候、温度、降水量、湿度等自然因素都会影响到玉米生长发育的效果。因此,在玉米种植前期需要对种植土壤和环境条件进行科学的选择。玉米适合密集种植,应选取面积广阔、土质肥  相似文献   

14.
快讯     
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指南发布日前,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技中心和四川农业大学,组织编发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指南,包括《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图》和短视频等系列,指导各地高标准高质量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技术模式,盯紧盯牢关键环节,抓住抓好关键区域,落实落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玉米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益。基于此,本文将从前期准备、机械化播种、施肥、田间管理以及机械化收获等环节着手,系统探讨玉米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的关键环节,希望研究结果为推广和应用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提供实用指南,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增加大豆玉米作物产量,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化,贵州省铜仁市在当地大规模推广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本文从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精细播种、科学除草、病虫防治、注意灾害、作物收获等方面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推广要点进行了具体介绍,并以铜仁市为例提出了建立健全种植推广体系、加强基层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推广资金投入力度、出台推广优惠政策、加快农机器具配套生产及建立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区等推广措施,以期为该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春玉米种植是神木市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春玉米受多种自然条件影响,因而加强对春玉米栽培技术研究和优良品种筛选对于实现其稳产高产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引进的新品种比较试验,并对其密度、肥料等试验数据进行大量分析,以期为神木地区春玉米生产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宜昌市的旱田农业经济作物品种不多,平地主要种植棉花、玉米等;山地主要种植柑橘、玉米、马铃薯等。多年来,宜昌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而且棉花是我国纺织原料主要来源,纺织服装消费中,消费者也多钟爱棉制品。但受棉花产业政策变化的影响、宜昌地区的棉花产业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为得出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和趋势性结论,笔者决定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宜昌市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种植模式采用“4+4种植模式”,研究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不同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及大豆不同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回归方程分析,当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密度达到10000株时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一、国内玉米市场供求情况(一)国内玉米供给情况分析1.国内玉米产量情况中国玉米黄金带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和西南三大地区,主产省份主要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这7省玉米产量均超过1000万吨,此外西南的四川、贵州和云南的山地也有大量种植。(1)国内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缺乏可持续性1986年~2003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但这种增长并不十分稳定,个别年份出现小幅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