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IS支持下的湿地遥感信息高精度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遥感影像高精度自动分类方法的实现是制约遥感数据应用的瓶颈之一。以知识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进行湿地遥感影像的分类,并对各项分类方法的精度进行比较评价,从而为湿地遥感的分类方法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经辐射增强降噪处理后湿地边界更加明晰;而对于处于生长期的湿地影像,经过光谱增强缨帽处理后,明显提高了区分湿地亚类的精度。结合以上两种分类方法的优势,利用GIS技术对二者进行空间处理,取长补短,生成了湿地遥感影像分类图。实验证明基于3S技术的分类方法精度更高,是一种较好的湿地影像自动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基于ALOS影像的盐城海滨湿地遥感信息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城海滨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湿地植物覆被类型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十分明显,如何更为准确地获得海滨湿地覆盖信息,对湿地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以ALOS影像为数据源,江苏盐城海滨湿地核心区为试验区,开展湿地信息遥感分类研究。在对研究区进行非监督分类,分析其限制分类精度原因基础上,针对研究区域的特点提出适合的分类精度改进方法。以非监督分类后的结果为模板,借助分区分层分类方法的思想,通过分析遥感影像光谱信息、纹理信息、主成分变换信息,得到知识规则,以基于知识规则修改的方法对芦苇、米草和盐蒿3种植被交错带进行修正。然后以基于GIS规则的方法对剩余区域进行修正。通过GPS数据进行精度检验,分类精度达到92.6829%,Kappa系数为0.9098。实验证明基于GIS规则和知识规则的分区分层分类法是提高海滨湿地遥感分类精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遥感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指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或过湿的土地与生长栖息于其上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科学研究价值。研究选取重要国际湿地洪河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应用多期LandsatTM影像,采取基于专家经验的监督分类方法进行基于群落尺度的分类,取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研究表明有效的影像增强处理和分类训练区的精确选择是监督分类的关键,基于专家辅助的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依据遥感分类结果定量分析了高度自然状态下的北方半湿润区内陆淡水湿地群落类型的原始空间格局。研究揭示具有从沼泽湿地向草甸湿地明显过渡特征的小叶章-苔草群落占据整个保护区面积过高比例,显示该湿地保护区典型沼泽湿地的现状湿生环境退化特征比较明显,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浅谈提高遥感数据分类精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目前遥感数据自动分类的常用算法及其改进方向,指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多元、多维信息复合法是提高遥感数据自动分类应用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应用遥感信息复合方法的森林分类和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森林资源清查和动态监测中,一般要求能识别树种、在树种复杂时也要求识别到树种组。成图时要求可直接使用几何精度高、类型边界清晰的中比例尺如1:2.5万的影像图。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我们进行了遥感信息复合、遥感与非遥感信息复合及复合方法等实用技术应用的研究。实验中应用了MSS与TM卫星图像、TM不同时相的图像、TM与Spot的复合,及复合前后信息特征变化的定量分析等研究。从而为最优波段组合、特征信息提 相似文献
8.
在对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的过程中,当特征分析深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便会出现退化问题,导致提取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研究了湿地遥感信息的提取方法。首先,对遥感信息进行预处理,以位置固定作为控制点选择的标准。将选定的控制点均匀分布在遥感图影像中,再利用二元多项式原理对原始的遥感图像像素坐标进行变换处理。其次,采用深度学习中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经过预处理的遥感图像信息,并在网络中引入残差块,以避免退化问题的出现。最后,个性化设置ReLU激活函数,实现对不同信息的针对性提取,以减小提取结果误差。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对于湿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提取结果与实际参数之间的误差稳定在0.01内,明显低于对比方法,说明设计方法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GIS支持下的遥感影像分类,判读与制图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GIS支持下的遥感影像分类、判读与制图系统闫守邕,全刚,张前,肖春生,周艺,王世新(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笔者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室为了满足重大自然灾害遥感快速分析评价等多方面应用的需要,探索解决遥感(RS)与GIS等技术集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GIS 支持下三峡库区主要地类自动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三峡库区遥感图像变异大的特征, 设计建立了主要地类自动分类系统并在其子系统中完成了地形光谱纠正、辅助数据生成及数据合成等预处理工作; 提出了一种可交互作业的计算机全自动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方法。应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eCognition 为平台, 通过图像图斑化、选取样本、寻找最佳波段并生成判别函数来进行自动分类, 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同物异谱”、“异物同谱”、“边界过渡”等现象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自动分类方法来获取波谱特征复杂地区的土地利用信息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方面作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1.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环理论中的重要三要素之一,它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内因,对于火险等级预报、火行为预报、火灾扑救等森林防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基于MODIS数据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森林可燃物分类方法。在研究中,以黑龙江省为实验区,利用多时相的MODIS数据生成实验区16天的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后,通过主成分分析,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完成了实验区内的森林可燃物的分类,为进一步获得适合全国的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森林可燃物分类方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三江平原洪河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湿地景观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我国东北地区三江平原腹地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3个农场作为研究区,选取1975年、1989年和2006年3个不同历史时段的研究区遥感影像,通过高精度影像的支持,应用遥感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出研究区沼泽、河流泡沼、林地、水田、旱地及其它地物类型共6种地类景观30 a来的历史变化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支持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单一的沼泽湿地景观随着当地农业发展逐步成为当前以农田景观为主的过程。研究表明,研究区湿地景观变化过程明显,在此过程中还伴随着水田与旱田景观结构剧烈变化,并且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内部景观变化发展过程。其中,开发最早、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明显的前锋农场,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最多;鸭绿河农场的沼泽湿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而洪河自然保护区由于生境栖息地狭小,尽管受到严格保护,在周边农场外部影响下还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沼泽湿地萎缩现象。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决策树方法的淡水沼泽湿地信息提取——以三江平原东北部为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准确地获得湿地基础信息,对湿地的动态监测、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及其它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平原东北部沼泽湿地为例,利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从训练样本数据集中挖掘分类规则,集成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地学辅助数据建立研究区湿地信息提取的决策树模型。用实测的GPS样本点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与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ML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CART的决策树分类结果的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2.65%和0.7935,分类精度较MLC监督分类方法有明显提高,是内陆淡水沼泽湿地信息提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18.
南海北部油气分布的遥感探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卫星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油气资源调查与勘探,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油气烃类微渗漏模型,认为油气烃类微渗漏可以导致海表烃类气体、油膜异常及喜烃类生物聚集。并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为例,阐明了海洋油气遥感探测的3种方法:①利用红外波段反演海表温度异常。②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检测海表油膜异常。③喜烃类生物的增加导致海表光谱异常,以及利用水色遥感技术检测海表微生物含量异常。最后,对海洋油气遥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使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TVDI)反演新疆土壤湿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MODIS合成产品数据MOD11A2和MOD13A2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Ts)构建Ts-NDVI特征空间,依据该特征空间计算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土壤湿度监测指标,反演了新疆8、9两个月份每16 d的土壤湿度。使用野外与卫星同步采样的土壤湿度数据进行验证,发现TVDI指标与实测土壤湿度数据显著相关,能够较好地反映表层土壤湿度,反映的新疆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与新疆的年降水量分布、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很吻合;同时表明8、9两个月份期间新疆土壤湿度低的区域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