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磷化液的pH值对AZ61镁合金锌系磷化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AZ61镁合金在不同pH值的磷化液中制得的磷化膜的性能和表面形貌。通过腐蚀失重试验、阳极极化曲线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对磷化膜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磷化膜的外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磷化液的pH值对磷化膜的耐蚀性和表面形貌有很大影响。在低pH值的磷化液中得到的磷化膜疏松多孔、耐蚀性差;在高pH值的磷化液中得到的磷化膜外观粗糙、耐蚀性差;在磷化液pH值适中(pH值为2.5)的磷化液中所得的磷化膜外观细致均匀、耐蚀性好。  相似文献   

2.
常温环保型多功能磷化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氧化锌、金属M、钼酸铵为原料,通过加入复配表面活性剂DJ1和复配成膜助剂DJ2,制得常温多功能环保型磷化液.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磷化液的配方.测试了磷化液及磷化膜的性能.结果表明:常温下该磷化液具有除油、除锈、磷化、钝化多功能.该磷化液稳定,形成的磷化膜具有优良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3.
磷化液中ZnO对AZ61镁合金磷化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锌系磷化液中主要的成膜物质ZnO的质量浓度对AZ61镁合金磷化膜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观察和分析了磷化膜的结构、表面形态和组成成分,并通过阳极极化曲线测量评价了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低ZnO质量浓度的磷化液中,获得的磷化膜比较疏松且不完整,其并未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在高ZnO质量浓度的磷化液中,得到的磷化膜晶粒较粗大,厚度不均匀,耐腐蚀性不佳;在中等ZnO质量浓度2.0g/L的磷化液中,得到了均匀、完整的磷化膜层,极化曲线测量表明了其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钢铁的磷化条件,磷化膜的抗腐蚀性与磷化条件的关系,实验发现,磷化过程中加入酒石酸氢钾。既可调整磷化液的酸度,又能控制沉淀反应速度,改善晶体结构,提高磷化膜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属表面磷化处理技术的不断深化发展,磷化液在磷化液在金属表面磷化处理中中的应用范围和用量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而且随着相关工艺的不断完善和升级,近年来所应用的磷化液性能越来越优越,所以对磷化液在金属表面磷化处理中的作用进行全面的认识,成为确定现阶段磷化液研究方向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金属表面磷化过程的反应机理、磷化液配方、磷化液中主要成膜物质对磷化膜形成的影响以及磷化工艺的分类及特点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镁合金镀镍磷合金及无铬前处理工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AZ91D镁合金首先在无铬的磷酸盐溶液中磷化,然后在硫酸盐镀液中镀镍磷合金。用SEM和XRD对磷化膜的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磷化膜及镍磷合金镀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磷化膜主要由Zn3(PO4)2.4H2O和单质锌组成,金属锌粒子作为进一步镀镍磷合金的形核催化剂;磷化液中的间硝基苯磺酸钠使磷化膜的一部分微阳极区变为微阴极区,增加了磷化膜的成膜速度并细化了磷化膜结晶;在含4.0 g/L间硝基苯磺酸钠的磷化液中得到的磷化膜上沉积的镍磷合金镀层致密均匀,有较高的耐蚀性,镀层的附着强度符合ISO 2819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一种新型低温锌系磷化液.介绍了低温锌系磷化液的配方,讨论了磷化液中各组分的作用、用量和工艺参数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磷化液溶液稳定且配方简单、成本低廉、沉渣少、成膜速度快且磷化膜耐腐蚀性能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常温低锌磷化液的配方及其在低碳钢表面的成膜机理,讨论了磷化液中各组分的作用、用量和工艺参数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磷化液溶液稳定且配制简单、成本低廉、沉渣少、成膜速度快且磷化膜耐蚀性能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铝合金的铬磷化工艺和磷化工艺对转化膜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磷化液配方进行了优选,得出了铝合金的最佳铬磷化工艺,转化膜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低污染中温锌系磷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铜点蚀试验作为评定磷化膜耐蚀性的依据,开发了一种高耐蚀性、低污染的中温锌系磷化液的配方及应用工艺.对不含亚硝酸盐促进剂的低污染磷化液进行研究,用自制促进剂A来替代亚硝酸钠,对磷化液组成和使用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条件实验得到磷化液的最佳配比:硝酸镍质量浓度为20 g/L,氧化锌质量浓度为35 g/L,硝酸体积分数为...  相似文献   

11.
新型磷化钨催化剂合成条件及加氢性能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新型加氢精制催化剂磷化钨结构的影响。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 ,合成温度对催化剂结构有较大影响 ,而还原氢气流量和还原时间的影响不大。在适宜的合成条件下 ,考察了共浸渍法制备的非负载和负载型磷化钨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 (HDS)和吡啶加氢脱氮 (HDN)性能。结果表明 ,负载型磷化钨催化剂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加氢精制性能 ,高温对HDS有利 ,低温对HDN有利。 30 0℃时 ,负载型磷化钨催化剂的HDS率和HDN率分别为 4 9.32 %和 72 .97% ,而 340℃时HDS率和HDN率分别为 84 .98%和 70 .4 9%。磷化钨催化剂是良好的加氢脱氮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磷化钨催化剂前体的H2-TG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磷酸氢二铵和偏钨酸铵为原料,制备了WP前体。分别采用共浸渍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负载量 为30%的WP/γ-Al2O3 催化剂前体(I-Cat,H-Cat)。采用共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不同助剂Ni,Co,V的负载量为 30%的WP/γ-Al2O3 催化剂前体(I-Ni-Cat,I-Co-Cat,I-V-Cat),对制备的催化剂前体在一定的氢气氛下进 行了热重(TG)分析,探索了WP催化剂的制备机理和制备方法,以及助剂对负载型磷化钨催化剂前体磷化还原程度 的影响。结果表明,WP催化剂前体在一定的氢气氛中可以被完全还原磷化为WP;I-Cat和H-Cat表面的钨物种 均不能被完全还原磷化为WP,在载体表面可能形成了-Al-O-W-P结构的物种。与H-Cat相比,I-Cat表面 的W 物种更难被还原磷化为WP。助剂Ni使I-Ni-Cat的起始还原磷化温度明显降低;助剂Co使I-Co-Cat还 原磷化程度提高;而助剂V使I-V-Cat的还原磷化变得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和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方法,对磷化钙生产人员、熏蒸杀虫操作人员,以及经磷化钙熏蒸杀虫后再加工成食品的长期食用人员,进行了群体观察.结果表明:生产人员SCE及结构畸变明显高于用药人员及长期食用人员(PO.05).  相似文献   

14.
以γ- Al2O3 为载体,采用共浸渍和程序升温H2 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钒掺杂的磷化钨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TG和XPS 表征。通过高压微反装置,在3 MPa,360 ℃和空速为4 h - 1 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咔唑HDN 活性。结果表明,掺杂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性组分WP 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当钒掺杂量达到5%时,钒与载体和活性组分间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使其结构发生细微变化。掺杂钒使催化剂前体表面的W 物种起始磷化还原温度提高而磷化还原程度降低,而载体表面高价态W6+ 数量提高。钒掺杂量为1 %的催化剂能明显增加咔唑HDN 反应活性,其咔唑HDN 转化率比不加钒的催化剂提高12. 7 %。磷化钨催化剂咔唑HDN 反应有3条路径,其中直接氢解脱氮反应(路径1) 选择性只有3. 2 %,而先加氢使两个苯环都饱和然后脱氮的反应路径(路径3) 占绝对优势,其选择性为91. 0 %。与未掺杂钒的磷化钨催化剂相比,掺杂1 %钒的催化剂的咔唑HDN 反应直接氢解脱氮选择性有所降低,通过路径3 的反应选择性降低6. 7 % ,而先加氢使一个苯环饱和然后脱氮(路径2) 的选择性提高7. 3 %。  相似文献   

15.
对磷化钙的生产应用、杀虫效果、毒性及其安全防护,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程序升温还原磷钼酸盐前体的方法制备了无负载和负载型磷化钼催化剂,并采用TG-DTG,XRD和BET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采用高压连续微反装置,以二苯并噻吩、喹啉的混合体系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MoP,MoP/γ-Al2O3,CoMoP/γ-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活性,反应温度为340℃,反应压力为3.0MPa。结果表明,合成的无负载和负载型磷化钼催化剂表面均出现活性组分MoP的特征衍射峰;负载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74.4 m2/g;3种磷化钼催化剂的程序升温还原过程均出现明显的失重过程,MoP/γ-Al2O3前体开始还原转化的温度约为509℃。CoMoP/γ-Al2O3催化剂的HDS活性在适当反应条件下可达98.54%;当模型化合物中硫氮含量大幅提高时,催化剂的活性并未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用浸渍法制备了MoP/Al2O3催化剂前体,通过该前体采用体外还原-钝化-还原的方法制备了MoP/Al2O3。选用C6、C7溶剂油作为模型化合物,以Al2O3为载体,考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磷化钼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MoO3质量分数为22%的磷化钼催化剂的使用条件为反应温度210℃、空速1.5h-1;当MoO3质量分数为14%时,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30℃、空速1.5h-1。  相似文献   

18.
以柠檬酸(CA)为助剂,采用共浸渍和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不同n(CA)/n(WP)的WP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扫描电镜(SEM)、热重(TG)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高压微反评价了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HDS)性能。结果表明,柠檬酸并没有改变WP的本体结构,但具有阻止WP晶相颗粒生长的作用,并提高了WP催化剂的BET比表面积。加入柠檬酸改变了硝酸根的分解过程,降低了催化剂的起始磷化还原温度和磷化还原过程终结温度,有利于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柠檬酸对WP催化剂噻吩HDS反应有利。Cat-5催化剂具有相对最好的HDS活性,与不加柠檬酸的催化剂相比,其噻吩转化率提高近20.4%。  相似文献   

19.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制备磷化钨(WP)催化剂,以物质的量比为1∶1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为反应气,对催化剂的重整活性进行评价。考察了用溶胶凝胶法、高温固相法和水热法等不同方法制备催化剂前体对WP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所制备的WP催化剂都具有较好的重整活性,甲烷的转化率都可达到88%以上。这3种方法所制备催化剂前体经程序升温还原后都可以得到较纯的WP粉体晶相。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络合剂、溶解反应时间、还原温度等因素对磷化钼催化二氧化碳重整甲烷制取合成气重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温度较低时,催化剂晶型不够稳定,温度太高催化剂容易聚集均影响催化剂的活性;以柠檬酸为络合剂,溶解12 h,还原温度923 K时催化剂有较好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