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苏德达 《金属制品》2003,29(5):24-28
研究T8A(80 )钢在真空加热时奥氏体的晶粒长大现象 ,分析该钢在缓慢加热和冷却时在试样表面上石墨的析出与长大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T8A钢加热温度超过 80 0℃时其奥氏体晶粒就开始长大 ,110 0℃时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 ,超过 12 0 0℃时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反而减小 ;T8A钢在真空缓慢加热到 70 0℃左右时开始析出点状石墨 ,加热升温到 80 0℃时石墨析出量显著增多 ;当加热到 90 0℃时 ,析出量反而减少 ;当T8A从 110 0℃冷却到 770℃时石墨开始析出 ,冷却到 76 5~ 76 0℃时 ,析出蝶状石墨 ,冷却到 70 0℃时析出的石墨连成一片 ,析出终止。  相似文献   

2.
奥氏体晶粒长大与晶界迁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德达 《金属制品》2004,30(5):51-54
论述奥氏体晶粒长大的能量转变自发过程及各种影响因素。奥氏体晶粒长大速率随加热温度升高呈指数关系增加 ,与该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大致呈抛物线变化。首次观察到T10A钢试样在真空加热 (冷却 )时奥氏体晶界迁移过程中留下的 2~ 3重晶界现象 ,更清楚地反映了晶粒的长大情景。  相似文献   

3.
苏德达 《金属制品》2003,29(4):43-47
用高温金相显微镜观察了低碳钢 (2 0及 15CrMo钢 )在真空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现象 ,绘制了它们的长大动力学曲线。试验结果表明 :两种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非常类似 ,但其急剧长大温度 (TG)有显著差别 :即 2 0钢的TG 为 85 0~ 10 0 0℃ ,而 15CrMo钢为 10 0 0~ 12 0 0℃ ,并且在 110 0℃明显地观察到该钢奥氏体晶粒的恒温长大现象。试样冷却时未观察到 2 0钢中析出先共析铁素体及随后珠光体形成的动态过程 ,却看到了15CrMo钢条块状贝氏体的转变过程中引起的表面浮凸现象。研究了两种钢经真空热处理后的室温组织。  相似文献   

4.
原始组织对T10A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德达 《金属制品》2004,30(4):45-50
对T10A钢试样在真空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现象进行动态观察 ,绘制晶粒长大动力学曲线 ,分析和讨论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各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或非平衡组织 (如下贝氏体或马氏体 )比粒状珠光体形成的奥氏体晶粒具有更强烈的长大趋势 ,前三者的急剧长大温度在 10 0 0℃左右 ,后者在 110 0℃左右  相似文献   

5.
过共析钢(T10A)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德达 《金属制品》2001,27(6):48-51
采用金相 -硬度法研究了过共析钢 (T10A)的两种不同原始组织的小薄片试样加热到不同温度后的淬火硬度与奥氏体形成过程的关系 ,分析了奥氏体形成的阶段性与钢的临界点的密切关系 ,为其制订热处理工艺参数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不同巴氏杀菌条件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巴氏杀菌温度、时间条件下处理原料乳,以黏度、硬度、乳清析出率、pH值及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巴氏杀菌条件对酸奶及其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乳杀菌在一定范围内加热温度高(高于80℃)、时间较长(大于5min)有利于提高酸奶的黏度、硬度,降低乳清析出率,稳定贮藏期间的质构、pH值及感官特征。在本实验设置的6组原料乳巴氏杀菌条件(A1:60~70℃,30min;A2:70~80℃,20min;A3:80~90℃,15min;A4:90~95℃,10min;A5:95~100℃,5min;A6:121~130℃,10s)中,样品A3和A4的酸奶黏度和凝乳硬度较高,乳清析出率低,口感风味好,且在贮藏期间能保持较好的质构和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7.
25钢的奥氏体形成与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苏德达 《金属制品》2002,28(5):50-53
采用金相 -硬度法研究 2 5钢在加热时奥氏体形成规律 ,绘出该钢在不同温度下淬火时的硬度与奥氏体形成动力学曲线。通过对试样宏观硬度和显微硬度分析 ,结果表明两者关系是一致的。简述该类钢几种常用的热处理工艺与其临界点 (A1 及A3)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金相显微镜评价了热处理温度对304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敏化程度的304不锈钢铬离子析出量情况,以及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对同一敏化程度的不锈钢铬离子析出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04不锈钢在低温下进行热处理,可以避免晶间腐蚀的发生。在500 ℃~650 ℃下热处理,随着温度的上升样品的敏化度增加,并在650 ℃左右尤为严重。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样品的贫铬现象弱化,敏化度下降。在酸性溶液中随着敏化度的升高,晶间腐蚀所导致的铬析出量也随着增加。但在中性溶液中,敏化度高低对铬析出量影响甚小。在不同浸泡液中,浸泡时间的延长对试样的自腐蚀电位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改变试样的耐腐蚀性能。浸泡液温度的上升,均会加速已发生敏化的试样腐蚀,使得铬离子析出量增大且在含氯酸性溶液中铬离子析出量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王海宾 《金属制品》2020,46(1):29-32
采用Formastor-FII全自动相变仪对72A帘线钢盘条进行连续冷却试验,采用膨胀法测得钢的临界相变点。对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试样,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试样组织,用显微硬度仪测定维氏硬度,根据测定的相变点绘出试验钢72A静态CCT曲线。结果表明,最佳冷却速度不超过15℃/s,可得到珠光体和索氏体,避免产生马氏体,有利于改善盘条的拉拔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0.
《广西轻工业》2015,(7):31-32
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GCr15钢在升温和降温时的膨胀曲线,并结合Origin8.0软件分析技术分析膨胀曲线,采用切线法采集数据;结合不同温度等温水冷实验试样碳化物形貌和试样的洛氏硬度,确定离异共析转变温度。实验结果表明:GCr15钢加热到840/℃保温5分钟,然后以1℃/s的速度冷却,加热时的共析转变开始温度为756℃,结束温度为807℃;冷却时共析转变开始温度为743℃,结束温度为644℃;GCr15钢在805℃保温30分钟后,在715℃以上的共析转变为离异共析转变,645℃等温开始出现片状珠光体。  相似文献   

11.
以再制干酪为研究对象,探究再制干酪在不同乳化温度下(80℃和85℃),从乳化开始到结束(5~30 min),再制干酪功能特性(融化性、油脂析出性)、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乳化时间延长,产品的融化性及油脂析出性呈下降趋势,乳化过程中85℃再制干酪的油脂析出性显著高于80℃再制干酪(P<0.05)。干酪的质构特性随着乳化时间的延长整体呈增大趋势,其中85℃干酪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增大(P<0.05),85℃再制干酪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均大于80℃。两种加工温度的干酪在相同乳化程度下干酪的储能模量(G’)均大于损耗模量(G”),0.1~10 Hz内G’和G”都随频率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干酪的微观结构显示,乳化5~15 min时脂肪球数量大大减少且直径减小,分布更加均匀,蛋白质基质更加光滑,干酪结构更加致密;但乳化20~30 min时干酪的微观结构呈蜂窝状,即奶油化反应过度。因此,再制干酪加工过程中乳化时间短,奶油化反应不充分;再制干酪乳化时间过长会使质地发生不良变化。再制干酪乳化反应过程中,蛋白质-蛋白质和蛋白质-脂肪的相互作用增强,产品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2.
袁帅  鲁丁强  庞广昌 《食品科学》2021,42(7):214-219
本研究以‘印度青’苹果为原料,研究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合成与分解代谢网络通量,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其贮藏温度。将‘印度青’苹果放置在7 个不同温度(0、2、5、10、15、20、40 ℃)条件下,测定‘印度青’苹果不同部位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蔗糖合成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通量。结果显示:2 ℃时蔗糖有较高的合成通量,由外到内4 个部位分别为32、42、47和33,乳酸盐也在2 ℃时有较高的代谢通量,由外到内4 个部位分别为1.87、1.86、1.86和1.86,在此温度下有较低的分解代谢和较高的蔗糖合成代谢,因此,2 ℃是‘印度青’苹果较好的贮藏温度。通过不同温度下‘印度青’苹果的各个部位之间代谢通量上的变化,可以建立以乳酸盐与蔗糖通量为评价标准的定量化模型,这可为今后更好地研究延长水果的贮藏寿命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灰树花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本文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提取灰树花中的低聚糖和多糖,以研究灰树花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30 ℃提取低聚糖,浸提液先进行脱盐、脱色处理后,再经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得单一物质,核磁鉴定为海藻糖,含量占干重的10.89%。因30 ℃提取后,离心得到的渣相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仍然很高(约30%),为充分利用原料,30 ℃处理后的渣相再用130 ℃高温提取多糖,多糖得率为3.42%(占干重),经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分离,得到2种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0 kDa和16 kDa。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原料和渣相(130 ℃处理)的表面结构,直观地分析多糖提取后物料表面的微观形态及空间构象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料相比,经高温处理的灰树花残渣呈疏松多孔状,直观反映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在灰树花中所处位置。  相似文献   

14.
肉桂酸基油脂凝胶的制备及其流变特性和结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锋  李雪  杨舒  王鹏  杨庆余  王娜  肖志刚 《食品科学》2018,39(14):16-21
选择米糠油为溶剂体系,肉桂酸作为凝胶剂制备油脂凝胶,借助流变仪、X-射线衍射仪、荧光显微镜研究其流变特性及结晶特性。结果表明:米糠油凝胶的持油性和熔点随肉桂酸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当肉桂酸添加量超过10%,油脂凝胶的持油性和熔点增加不显著(P>0.05);米糠油凝胶的持油性随加热温度升高迅速上升,在85?℃时升高至93.62%,此时的凝胶熔点也相对较高;当冷却温度从0?℃升高至5?℃时,凝胶的持油性和熔点相对较高,当冷却温度进一步升高,凝胶的持油性和熔点显著下降至93%(P<0.05)。通过对肉桂酸添加量10%、加热温度85?℃、冷却温度5?℃形成的油脂凝胶进行流变学特性分析,发现该油脂凝胶呈现假塑性流体状态,样品的表观黏度-剪切速率的关系符合幂律方程关系;并且在频率扫描范围内,油脂凝胶体系的储能模量(G’)明显大于损耗模量(G”),样品形成较为紧密的凝胶结构;通过凝胶结晶特性分析发现,米糠油凝胶中的结晶结构细小,分布均匀,存在同质多晶现象,主要含有β和β′?2?种晶体类型。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大肠杆菌O157:H7 ATCC 43889经50、60 ℃和70 ℃反复多次热胁迫处理与在10、28、36 ℃和45 ℃的条件下生长培养后对其80 ℃抗热性的影响。分别对ATCC 43889进行50、60 ℃和70 ℃的热胁迫,研究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杀死某细菌数量90%所需要的时间(D值)的变化,观察ATCC 43889热胁迫前后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的变化;将ATCC 43889置于10、28、36 ℃和45 ℃培养至稳定期,分别测定其在80 ℃的存活量,再利用Weibull模型拟合其在80 ℃的热致死曲线。结果表明,50、60 ℃和70 ℃热胁迫处理均可诱导ATCC 43889抗热性增加,经10 次热胁迫并传代培养后,其D值分别为第1次热胁迫处理后的1.88、2.38 倍和8.18 倍,D值随热处理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大,说明胁迫温度越高,D值越大,其抗热性越强;经过60 ℃和70 ℃热胁迫后,ATCC 43889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80 ℃,ATCC 43889的致死曲线表明,胁迫温度越高,其抗热性越强(P<0.05);在10~45 ℃培养,随培养温度的升高,ATCC 43889的抗热性显著增加(P<0.05)。利用Weibull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ATCC 43889经过50、60 ℃和70 ℃热胁迫处理10 次后与10、28、36 ℃和45 ℃培养后在80 ℃的抗热性曲线,随着胁迫温度和培养温度的升高,ATCC 43889的抗热性都呈增加趋势。综上,一定热处理与培养温度可胁迫诱导大肠杆菌ATCC 43889抗性热增强和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A kinetic study on the thermal denaturation accompanying precipitation of hen egg-white lysozyme was performed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50 and 90 degrees C. Visible precipitation occurred at lysozyme concentrations higher than 10(-5)M. Even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6)M where no visible precipitation was observed, irreversible and reversible denaturation could be clearly discriminated. The former involves two different reactions with activation energies of approximately 93 and 50 kJ x mol(-1). On the other hand, enthalpy and entropy changes in the latter are 443 kJ x mol(-1) and 1280 J x K(-1) x mol(-1),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 large conformational change. The contradiction that the denaturation or deactivation reaction fitted 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s while its rate constant depended on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was resolved by newly proposed schemes. The apparent 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obtained experimentally depended on the initial protein concentration being on the order of almost unity. Moreover,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apparent first-order reaction involved a second-order reaction that characterized the aggregation of denatured protein molecules. The theory developed here explained reasonably the thermal denaturation accompanying precipitation that occurs at high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was also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lower concentration range with no accompanying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17.
以实验室保藏的胶质芽孢杆菌SM-0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胞外多糖(EPS)在5 L发酵罐中的发酵过程及制备方法,并对EPS溶液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质量浓度、剪切速率、剪切时间、温度、pH、无机盐、外加多糖等对其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中EPS的最大产量为23.46 g/L,经离心、醇沉、冷冻干燥后EPS的回收率为76.7%;EPS溶液是典型的非牛顿流体;溶液黏度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大;25~100℃范围内EPS黏度变化不大;EPS溶液黏度受pH影响较大,其黏度值在pH 7时达到最大,pH>12时溶液成弱凝胶状;加入NaCl、KCl、MgCl2、CaCl2等无机盐后溶液黏度显著下降,Fe3+、Pb2+等高价阳离子使EPS沉淀;EPS与海藻酸钠、黄原胶、瓜尔胶、槐豆胶、阿拉伯胶均有协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