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鞍钢技术》2006,(3):47-47
我国高炉“老寿星”宝钢2号高炉一代炉龄超过15年,比设计炉龄延长5年2个月,单位炉容产铁达11606t。在长时间稳产、高产、高煤比条件下实现了高炉长寿,标志着宝钢高炉长寿技术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钢2号高炉通过不断改善原燃料条件,优化高炉操作、加强冷却系统的管理,实现了高炉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宝钢炼铁厂及宝钢3号高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祥麟  项钟庸 《钢铁》1994,29(12):1-6
宝钢炼铁厂拥有三座4000m^3级大型高炉,每年可供铁水9.75万t。炼铁厂以高炉为中心,搞好管理,坚持精料方针,不断提高操作技术,贯彻持续稳定顺行的方针,取得了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优异成绩。宝钢3号高炉是在总结了1,2号高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兴建的,在改善炉前劳动条件和高炉长寿方面作了新的努力尝试。  相似文献   

4.
鞍钢7号高炉炉炉身破损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煜  孙金铎 《炼铁》2001,20(6):1-4
对鞍钢7号高炉炉身破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7号高炉炉身破损的原因:一是原燃料条件差,操作控制手段单一,边缘煤气流过于发展;二是冷却壁制作质量较差,冷却壁破损严重,强调高炉要实现长寿,设计,选材,施工和高炉操作四方面都要满足高炉强化和长寿的需要,缺一不可,延长高炉寿命是系统工程,最为关键的是要实现冷却系统的有效冷却。  相似文献   

5.
目前,宝钢3号高炉一代炉役的生产时间、累计铁产量和单位炉容铁产量都已经创造了国内高炉的新纪录,实现了高效长寿。回顾3号高炉长寿和生产历程,分析了长寿设计中的教训和经验,解析了高炉设计与操作方式、技术和习惯之间的匹配关系,探讨高炉长寿设计改进技术方向。结合3号高炉操作实践,论证了3号高炉长寿操作维护成功技术和经验,同时,从高炉长寿角度,剖析了高炉设计和操作之间的潜在关系,为高炉长寿技术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攀钢四高炉高效长寿生产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钢四高炉第一代炉役无中修生产14年6个月6天,单位容积产铁量为9 367.2t/m3,最高的年均利用系数超过了2.3t/(m3·d).高炉的高效长寿生产,除了受设计、装备水平影响外,与炉料条件、高炉操作、日常维护等也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提高钒钛磁铁矿冶炼水平,从炉料条件、高炉操作、日常维护等几方面对攀钢四号高炉第一代炉役实现高效长寿生产的有益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精料工作、长期稳定顺行的操作及炉役中后期对高炉冷却设备和炉体的及时维护是高效长寿生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通过讨论炉缸炉底长寿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首钢高炉长寿经验,提出高炉炉缸炉底长寿设计的思想和理念一控制炉缸炉底的象脚状侵蚀,避开炉缸的过度侵蚀,使炉缸炉底侵蚀向锅底状侵蚀的方向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首钢迁钢1号高炉本体炉缸炉底的设计和设计思想,经过数学物理模型计算,阐明长寿设计理念和理论计算的统一,并在首钢迁钢一号高炉本体设计中得到应用。高炉的长寿设计是内衬结构、冷却体系、检测自动化的结合,长寿设计尤为关键,科学的设计是高炉长寿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苏立江 《炼铁》2002,21(3):2-7
对昆钢6号高炉工艺技术装备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在“优质,低耗,高产,长寿,清洁”的方针指导下,通过引进国外二手设备以及国内的修配改,昆钢6号高炉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了国内同类型高炉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项钟庸 《钢铁》1989,24(11):7-11
宝钢1号高炉是70年代世界上装备水平最先进的高炉之一。随着炼铁技术的发展,正在建设中的宝钢2号高炉又作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在炉料分布技术、喷煤、高炉长寿、节能和提高高炉自动化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炼铁》2016,(5)
宝钢3号高炉停炉以后,对高炉的炉体侵蚀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合调查结果,重点从高炉长寿设计、不同炉役时期的高炉操作和长寿维护等三个方面,阐述了3号高炉的长寿经验。认为3号高炉能够取得一代炉役寿命19年、单位炉容产铁量1.57万t/m~3的长寿业绩,一是高炉长寿设计,为长寿奠定了基础;二是高炉操作上保持长期的炉况稳定顺行,为长寿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炉役后期加强高炉的长寿维护,为长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为配合包钢1 号高炉扩容而易地新建的4 座改造内燃式热风炉,为保证高炉获得高风温并保证热风炉的长寿,设计中采用了多项先进和实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板坯连铸机中间包流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胤  刁国田 《炼钢》1995,11(2):44-48
运用三维流场软件包对太钢连铸机中间包内的流场分布进行研究。从钢水流动说明太钢中间包的设计方案对于实际生产比较合理,有利于钢水温度和浓度均匀,并对钢中夹杂物的形成和上浮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3.
杨子江 《炼铁》2007,26(4):4-7
对湘钢1号高炉采用的新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湘钢新1号高炉采用了皮带上料、串罐无料钟炉顶、薄壁炉衬、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环保型INBA、单锥环缝洗涤塔等一系列新技术,是湘钢装备水平最先进的高炉,也居于国内同级别高炉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魏群  赵德义  胡涛 《炼铁》2000,19(4):16-18
安钢1号高炉(300m^3)1999年大修时,对高炉本体、热风炉、槽下上料等进行了改造。高炉投产后,通过采取加强技术管理、优化炉料结构、全风温操作富氧喷煤以及进行低硅生铁冶炼等找施,高炉生产不断强化,利用系数连续7个月保持在3.0以上,2000年2月高达3.2。  相似文献   

15.
付卫国  饶家庭  曾华峰 《四川冶金》2005,27(5):26-29,17
介绍了攀钢4#高炉第一代炉役大修时的炉体破损情况以及炉底沉积物特点,分析了4#高炉一代炉役实现高效生产和长寿化的相关因素,对进一步认识钒钛矿高炉冶炼,强化高炉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钢2号高炉大修扩容改造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芳颖 《炼铁》2000,19(4):13-15
三钢2号高炉大修容改造中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如炉底、炉缸采用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衬,热风炉采用顶燃式以及空气煤气双预热,上料系统主卷扬电机采用交流变频控制等。高炉投产后1个月就达到设计指标,目前利用系数稳定在3.3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唐钢二炼铁厂1号高炉(1260m^3)由于采取了精料、合理装料制度、及时加装冷却器、科学补炉、钛矿护炉等措施,使一代高炉寿命达到9年零3个月,实现了高炉长寿。  相似文献   

18.
氧气转炉锻压组合式氧枪喷头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锻压组合式氧枪喷头是转炉炼钢用氧的先进装备 ,首钢自行研制的该型喷头在首钢第二炼钢厂2 1 0 t转炉上应用 ,在溅渣护炉工艺条件下 ,取得了化渣好、喷溅小、使用寿命长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泽平 《钢铁研究》2000,(4):18-20,46
介绍了湘钢3号炉恢复性检修与中修开炉实践,并着重介绍了湘钢3号高炉中修开炉不烘炉,达产速度快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攀钢4^#高炉中心加焦工业试验的情况,分析了高炉中心加焦的煤气流变化及温度分布情况,简述了中心加焦后高炉的冶炼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