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最大程度解堵、最小程度对岩心破坏、最优化酸液置放为目标对巨厚强非均质性砂岩储层酸液体系和酸化工艺进行了探索。采用钻井液伤害实验与酸化解堵实验相结合、长岩心实验与短岩心实验相结合,宏观测试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思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泥质含量高、胶结疏松的储层可适当增加前置酸浓度(HCl浓度增加到15%),同时降低主体酸HF浓度(降低到1%)。岩心切片结合电镜扫描分析确定伤害深度和解堵半径,为用酸规模优化提供依据。对于巨厚的孔隙型储层,可以通过封隔器分隔+变密度射孔+转向酸的组合模式实现储层均匀改造,而对于裂缝发育段应该坚持"大排量、大液量、高泵压"的改造模式以实现储层深度解堵。  相似文献   

2.
根据储集层中原油分布推测储集层产液特征,是勘探开发工作的关键。由于非均质储集层中原油分布受制于渗透率级差、注油速率、充注模式和充注量等因素,导致原油在其中的分布状态复杂多样。储集层产液特征与原油在储集层中的分布密切相关。明晰影响非均质储集层中原油分布的因素及与产液特征的关系,同时注意润湿性、孔隙结构和油质条件对储集层产液的影响,才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储集层产液特征,为勘探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储集层中原油分布推测储集层产液特征,是勘探开发工作的关键。由于非均质储集层中原油分布受制于渗透率级差、注油速率、充注模式和充注量等因素,导致原油在其中的分布状态复杂多样。储集层产液特征与原油在储集层中的分布密切相关。明晰影响非均质储集层中原油分布的因素及与产液特征的关系,同时注意润湿性、孔隙结构和油质条件对储集层产液的影响,才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储集层产液特征,为勘探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陆相砂岩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论述了松辽盆地的地质概况、油气分布及储集层特征。通过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粘土分析以及电子探针、显微热台等综合检测手段,研究了盆地内陆相砂岩储集层的成分、结构、岩矿学性质以及孔隙结构特征与演化等。在探讨了储集物性控制因素和储集层性质的同时,建立了微观研究储层质量评价指标。指出了陆相砂岩储集层在类型、特征方面与海相砂岩储集层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准东帐北地区低渗透砂岩储集层裂缝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帐篷沟地区为例, 研究了低渗透砂岩储集层中裂缝的分布规律。低渗透砂岩储集层中裂缝的间距常呈对数正态分布,并与岩层厚度密切相关,随着岩层厚度增加,裂缝间距增大。裂缝的间距、延伸长度及高度等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低渗透砂岩储集层中裂缝的发育程度受岩相和构造应力双重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褚人杰 《测井技术》1989,13(3):52-63
在中等孔隙度(10~24%)的砂岩储集层中,由于注水井注入比地层水矿化度低的水,以使新钻的调整井的水淹层的电阻率增大很多,用一般的测井解释方法,往往把水淹层解释为油层;C/O能谱测井可以解决部分的水淹层问题,但是对低孔隙度(15%左右)的地层,当前用C/O能谱测井来判别水淹层也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提出一种计算目的层混合液地层水电阻率的方法,以解决此类的水淹层测井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含水后期非均质层渗流特征室内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大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低效、无效循环注水开发状况,利用并联岩心水驱技术,描述了非均质层油水渗流规律,综述了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时渗流特征及产液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均质油层渗透率级差、高渗透层厚度比例及长期水冲刷后高渗透层孔隙结构发生变化是高含水后期油层注入水产生低效、无效循环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将为高含水后期注水无效循环和低效循环的治理提供合理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区深部砂岩储集层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胜利油区深层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如何识别有利储集层是其关键。在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化验基础上,研究了深部砂岩储集层的物性、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划分出低渗型、致密型和中渗型3种类型储集层,其中低渗型分布最广,中渗型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深部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微孔隙和粒内孔隙,埋藏深度和岩性是影响其发育的主要因素,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类型逐渐由粒间孔向微孔隙和粒内孔隙过渡,石英质砂岩和长石砂岩中粒间孔发育,岩屑砂岩中裂缝孔隙发育,因而造成了不同地区储集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2002年油田公司在石泉滩地区钻探冷103井,获新层系巨厚油层的重大发现,长期以来柴北缘地区油层“薄多散杂”,大的渗透层、砂砾岩层都是水层的传统观念,影响了对丰度高、高质量、规模性的大油气田的勘探,通过对冷103井储集层特征及分布初步评价,认为柴北缘地区不缺乏优质厚储油层,这为我们寻找整装油气田增加了信心。  相似文献   

10.
多维非均质砂岩油藏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大庆油田开发的相控建模软件(ISGR)建立了四种河流相非均质砂岩油藏概念模型:辫状河、曲流河、低弯曲分流河、顺直分流河。应用全隐式聚驱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这四种模型进行了从水驱到聚驱的整个驱油过程的模拟,使用ECLIPSE的FLOVIZE插件对驱油过程进行了三维显示。并对水驱后聚合物驱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了模型中的沉积微相、废弃河道、水平夹层、侧积夹层、韵律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非均质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胡状集油田胡七南沙三下多油层油藏的特点 ,以流动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 ,应用室内多层水驱油试验结果、密闭取心井水淹状况分析、动态监测资料、水淹层测井资料等定性描述剩余油分布 ,结合密网格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技术综合评价剩余油分布 ,研究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对油田开发调整部署及同类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层序特征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勘探目的层系。通过对其层序的划分对比和空间上纵、横向的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东河砂岩平面分布受控于区域构造背景和古隆坳格局,厚度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沉积时的古地貌、古地理,如碳酸盐岩古潜山、背斜谷软弱风化带、单面山软弱风化带等。古隆起的背斜谷和单面山控制了东河砂岩的有利诸集相带,古隆起及其围斜部(特别是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和轮南凸起的围斜部-哈得逊-古城鼻隆西缘,是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榆林大型气田石英砂岩储集层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的榆林气田是以上古生界山西组山2段石英砂岩为主要储集层的大型气田。山2段石英砂岩属致密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有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低,粗孔喉,孔隙结构较为均匀的特点,形成于水动力较强的沉积环境,是碎屑成分在较长距离的搬运过程中经过化学分解,机械分选作用而形成的,图6表2参8  相似文献   

14.
储集层敏感性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以惠民凹陷临南油田为例,通过储集层敏感性分析、岩矿测试分析等实验研究及砂体微相分析的地质研究,探讨了沉积微相与储集层敏感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储集层敏感性空间分布规律。临南油田主力油层位于第三系沙河街组第三段至第二段,沉积环境为三角洲相。岩石薄片分析及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表明,各沉积微相带具有不同的岩石学特征,储集层敏感性分析也表明不同沉积微相中的储集层其敏感性有所差异。与粗粒组分微相带(如水下分支河道、河口砂坝等)相比,细粒组分微相带(如天然堤、决口扇等)含有较多的载土矿物,从而具有较强的水敏、速敏及酸敏性。三角洲平原亚相比三角洲前缘亚相具有较强的水敏、速敏及酸敏性。由于储集层敏感性的空间分布与微相带的分布具有相似性,只要通过油藏范围内的沉积微相研究,就可以预测储集层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提出进一步保护油层及挖掘剩余油的措施。图2表2参3(蔡忠摘)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区砂岩储集层敏感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 50个油田 180 0余块样品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运用胜利油区Ng、Es1、Es2 、Es3、Es4 等 5个砂层组的储集层敏感性室内实验资料 ,结合各油田储集层特征 ,总结胜利油区不同层位、不同埋深砂岩油藏的储集层敏感性特征及油层损害机理 ,认为 :水敏性是该油区储集层的主要敏感性损害因素 ;流速过大会导致疏松砂岩储集层出砂 ;储集层具有弱—中等的碱敏性 ;对于盐酸和土酸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结果。为油气层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羊三木油田储集层非均质性特征,在相带和单砂体展布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取心井的岩心分析资料,结合测井多井解释评价求取的储集层参数,对羊三木油田馆Ⅱ上油层组储集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三木油田馆Ⅱ上油层组为辫状河沉积,由于成因不同,不同微相非均质性差别较大,心滩沉积非均质性最强,分支河道沉积均质程度最高;储集层岩石颗粒的大小和颗粒分选性是影响储集层性质的重要参数,储集层渗透率与颗粒大小呈正相关,与颗粒分选性呈负相关。储集层的非均质性控制因素主要有储集层结构模态、成岩作用和黏土矿物,其中储集层结构模态中单模态储集层结构孔渗性最好,双模态次之,三模态充填式储集层孔隙性最差;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实际上是次生孔隙形成和再分配的过程,导致该区储集层发育多种孔隙类型,孔隙成因组成结构复杂化;黏土矿物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分散状分布的黏土矿物对储集层影响不大,而薄层状、搭桥式、填塞式分布的黏土矿物大幅降低了储集层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7.
王泽明 《录井工程》2008,19(4):68-72
出于研究长芦油田油水分布及运动规律的目的,开展该地区沙三。油层组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综合应用岩心、测试和测井资料.对储集层层内、层间、平面和微观非均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长芦油田主要目标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而其非均质性受控于储集层的沉积和成岩作用。长芦油田沙三。油层组储集层可分为中渗中喉型、低渗细喉型、特低渗特细喉型和微渗微喉型4种类型,主要储集层为低渗细喉型,其次为微渗微喉型。认为储集层平面上的分布,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高渗层的开发效果、有效动用中低渗层.对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毛管压力曲线的形态和特征参数的分析等渗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分析了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累积水油比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以及采油、采液指数变化等开发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油藏开发模式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高渗层的开发效果、有效动用中低渗层,对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毛管压力曲线的形态和特征参数的分析等渗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分析了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累积水油比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以及采油、采液指数变化等开发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油藏开发模式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岩地层为典型的非常规致密砂岩储集层,迄今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已达万亿立方米,其中四川盆地中部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六段(须六段)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以须六段气藏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薄片、物性和压汞等测试,结合分形理论研究,系统分析了其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须六段砂岩储集层可明显划为3类。Ⅰ类储层(平均孔隙度12.27 %,平均渗透系数6.037 6 × 10-3 μm2)以大孔或中孔为主,分形维数范围为2.42~2.59;Ⅱ类储层(平均孔隙度9.26 %,平均渗透系数1.152 3 × 10-3 μm2)以中孔为主,小孔为次,大孔发育差,分形维数范围为2.47~2.56;Ⅲ类储层(平均孔隙度5.20 %,平均渗透系数0.351 7 × 10-3 μm2)以小孔或中孔为主,大孔发育差或不发育,分形维数范围为2.45~2.81。孔隙类型的差异分布导致各类储层非均质性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Ⅲ类储层非均质性强于Ⅰ类储层。相关性分析表明物性条件耦合于储层非均质性,且存在关键临界值,分形维数范围在2.45~2.60时,孔隙度与分形维数为正相关关系,渗透系数与分形维数的关系无明显规律;而分形维数大于2.60时,孔隙度与分形维数为负相关关系,渗透系数与分形维数为斜率接近0的线性关系。基于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条件与分形特征的定量研究,探讨非常规天然气优质储层的评价标准,对指导中国非常规储层的勘探与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