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制备负载槲皮素的酪蛋白纳米粒子(n-Cas-Que)和转谷氨酰胺酶法糖基化酪蛋白纳米粒子(n-Cas-Cos-Que),探究其贮藏稳定性、体外抗消化性、生物可及度、抗氧化性及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4 ℃避光、25 ℃避光、25 ℃自然光照条件下分别贮藏60 d,两种纳米粒子中槲皮素的保留率分别为80.78%、91.30%;66.87%、79.25%;22.18%、34.33%,即n-Cas-Cos-Que纳米粒子能够更好的保护槲皮素。体外模拟消化结果显示,n-Cas-Cos-Que比n-Cas-Que具有更好的抗消化性和更高的生物可及度。在体外模拟消化180 min后,槲皮素水溶液、n-Cas-Que和n-Cas-Cos-Que的生物可及度分别为10.13%、27.65%和48.91%。采用DPPH法和ABTS法探究两种纳米粒子的抗氧化活性,n-Cas-Cos-Que、n-Cas-Que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58.71%、53.82%和56.98%、48.34%,即n-Cas-Cos-Que比n-Cas-Que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体外抑制PC-3细胞试验的结果表明,随着槲皮素浓度的增加,Que、n-Cas-Que、n-Cas-Cos-Que对PC-3细胞的抑制效果逐渐增强。当槲皮素的浓度达到80 μg/mL时,用Que、n-Cas-Que、n-Cas-Cos-Que体系处理的PC-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73.25%、56.84%、49.88%,且三种体系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与Que和n-Cas-Que相比,n-Cas-Cos-Que纳米粒子对PC-3细胞有更好的抑制效果。本实验结果表明了酪蛋白纳米粒子能够较好的保护槲皮素,且酶法糖基化能提高其对槲皮素的保护效果,并提高其抗消化性、生物可及度、抗氧化性和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王小鹏  赵新淮 《食品科学》2019,40(20):47-53
利用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催化制备壳寡糖(1 kDa)糖基化酪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证实糖基化修饰反应的发生;体外消化实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分析糖基化修饰反应对酪蛋白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Gase成功催化壳寡糖连接到酪蛋白分子上,所制备的糖基化酪蛋白中氨基葡萄糖的导入量为6.86 g/kg;糖基化酪蛋白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其水解度和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均低于酪蛋白对照物,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中出现了更多大分子质量的肽段,研究表明TGase途径糖基化修饰降低了酪蛋白的体外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转谷氨酰胺酶催化酪蛋白与壳寡糖发生糖基化交联反应,控制反应时间(1、2 h和4 h)制备3种糖基化交联蛋白质(修饰酪蛋白),分析糖基化交联反应对酪蛋白胶凝和乳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修饰酪蛋白的凝胶时间显著缩短(约50%);凝胶的持水能力为99%(800 r/min条件下离心10 min),较高;凝胶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凝胶的空间网络结构更加规则;糖基化交联反应对酪蛋白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该试验采用大豆分离蛋白、明胶2种蛋白质分别结合海藻酸钠、阿拉伯胶和果胶3种多糖,利用复合凝聚法制成6种不同壁材包埋槲皮素,分析槲皮素微胶囊的形态、包埋率、热稳定性,并研究包埋率最高的微胶囊的胃肠液释放趋势及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显微镜下槲皮素被成功包埋,呈椭球形和不规则的棱柱形结构,槲皮素的较好壁材为明胶和阿拉伯胶,产率为(63.76±0.51)%,包埋率为(66.98±0.38)%;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槲皮素成功被微胶囊化,槲皮素由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形态且被复合凝聚的壁材所包裹;热重分析表明,明胶-阿拉伯胶槲皮素微胶囊的热稳定性最佳;体外胃肠液模拟消化显示明胶-阿拉伯胶槲皮素微胶囊在胃液环境中能保持结构稳定,在肠液环境中能缓慢释放,8 h胃肠液释放率为(73.39±3.75)%;微胶囊贮藏研究表明,低温能有效缓解明胶-阿拉伯胶槲皮素微胶囊中槲皮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电聚合的方法,将带正电荷的酪蛋白酸钠和带负电荷的果胶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聚电解质复合纳米粒子,研究酪蛋白酸钠与果胶的质量比对复合物粒径大小、粒径分布的多分散性指数的影响规律。通过包埋番茄红素,构建负载番茄红素的果胶/酪蛋白酸钠复合运载体系,研究番茄红素的添加量对番茄红素的封装效率和负载率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三元复合物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分析复合物的粒径分布、化学结构和表观形态。构建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研究番茄红素在不同pH值和不同浓度的消化道模拟液(模拟胃液、肠液)中的释放行为,测定番茄红素的释放效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果胶和酪蛋白酸钠之间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而是形成一种具有稳定核壳结构的二元复合物,可以用于包埋番茄红素;差示扫描量热以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红素以无定形形式存在于粉末颗粒中,形成果胶/酪蛋白酸钠-番茄红素复合物。当果胶和酪蛋白酸钠的质量比为20%、负载率为8%时,番茄红素的包埋率达到96.93%,此时番茄红素的热稳定性良好,能够在模拟胃液中控制释放,在模拟肠液中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凝胶电泳、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酪蛋白与葡萄糖美拉德接枝物的相互作用方式,接着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酪蛋白-葡萄糖-PGG(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纳米复合物,以期提高PGG的水溶性及延缓秀丽隐杆线虫衰老能力。结果表明,生成的接枝物分子量大于116 ku。糖末端的羰基与蛋白的氨基以化学共价键相连,酪蛋白中引入的糖分子具有D-吡喃葡萄糖环结构。PGG与酪蛋白或酪蛋白-葡萄糖作用力主要为疏水力。PGG与酪蛋白-葡萄糖接枝共聚物在疏水力诱导下协同组装得到酪蛋白-葡萄糖-PGG纳米复合物,纳米粒子包埋率为62.27%,粒径为265 nm。该纳米粒子外观呈淡黄色。当浓度为10 mg/m L时,该纳米粒子在水中溶解度较好。酪蛋白-葡萄糖-PGG纳米复合物组线虫平均寿命比PGG组延长了13.00%,因此酪蛋白-葡萄糖接枝共聚物的包埋能有效增强PGG的延缓线虫衰老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转谷氨酰胺酶(TGase)的催化特性,以及氨基糖和壳寡糖的伯胺活性,通过酶法的糖基化途径分别将氨基葡萄糖、壳寡糖导入到乳清蛋白分子中,达到改善乳清蛋白界面性质的目的。修饰反应可以提高乳清蛋白的持水性、吸油性和流变学性质,但降低它的乳化性质。氨基葡萄糖和壳寡糖的修饰产物,持水性分别提高24.25%和53.00%,吸油性分别提高1.50倍和2.85倍,分散液的表观黏度显著提高,动态模量增加且弹性模量始终高于黏性模量。但是,两种糖修饰产物的乳化活性分别降低36.00%和45.89%,乳化稳定性则分别降低22.14%和30.78%。由此结论,在转谷氨酰胺酶的催化下,利用氨基葡萄糖、壳寡糖的乳清蛋白糖基化修饰,可以改善它的某些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组装法使酪蛋白与α-生育酚形成α-生育酚/酪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稳定性。以纳米颗粒的荧光强度为指标,考察在单因素试验条件下α-生育酚与酪蛋白的结合强度。对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粒表征后以α-生育酚保留率为指标进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纳米复合物最佳条件为组装温度37?℃、pH?6.8、α-生育酚与酪蛋白质量比1∶300,所得α-生育酚/酪蛋白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35.6±13.7)nm,包封率为(97.97±7.38)%,载药量为(0.33±0.03)%。红外光谱表明α-生育酚与酪蛋白存在较强氢键作用。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学结构大小均匀,呈较规则球形,且分散性较好。稳定性测试表明复合纳米粒贮存稳定性、热稳定性、冻干稳定性及抗氧化性良好。该方法不仅保护了α-生育酚,而且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使其在食品加工中具有理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溶胶凝胶制备得到的纳米SiO2进行表面接枝改性,然后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二氧化硅/聚对苯乙烯磺酸钠(SiO2/PSSS)纳米复合粒子。研究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过硫酸铵(APS)用量对SiO2/PSSS纳米复合粒子粒径的影响,探讨了SiO2/PSSS纳米复合粒子在水相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当SSS占SiO2质量分数的25%,引发剂APS占SSS质量分数的1.5%时,得到SiO2/PSSS纳米复合粒子的粒径为150nm;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镜(TEM)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O2表面成功包覆了PSSS,热失重(TGA)分析表明SiO2表面包覆聚合物的量约占其总重的27.5%,SiO2/PSSS纳米复合粒子在水相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酶法与包埋吸附法联合的方法,以感官评价作为评价指标,对脱苦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在包埋吸附脱苦的过程中,选取复合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3个单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确定脱苦工艺条件为复合吸附剂添加量为20%,吸附时间为61min,吸附温度为41℃。结果表明,酪蛋白磷酸肽苦味基本去除。  相似文献   

11.
为克服癸酸-棕榈酸-硬脂酸(CA-PA-SA)三元低共熔物液相渗漏和导热性能差的问题,以不同质量比的静电纺聚丙烯腈/氮化硼(PAN/BN)复合纳米纤维膜作为支撑材料,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新型CA-PA-SA/PAN/BN复合相变纤维膜,并研究了BN导热纳米粒子对复合相变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储热性能以及储热和放热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BN导热纳米粒子对制备的CA-PA-SA/PAN/BN复合相变纤维膜的形貌结构没有影响;复合相变纤维膜的融化温度和融化焓值分别为25 ℃和136.4~138.6 kJ/kg;通过添加具有高导热系数的BN纳米粒子,CA-PA-SA/PAN/BN复合相变纤维膜的整体传热性能增强,储热和放热时间分别缩短了38%和41%。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醇溶蛋白为载体,阿拉伯胶为稳定剂,反溶剂法制备负载槲皮素的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纳米颗粒。考察阿拉伯胶浓度、槲皮素与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质量比、p H、盐离子强度等因素对纳米颗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拉伯胶质量浓度50 g/L,制得粒径201.5 nm,多分散指数0.35,电位-31.5 mV的稳定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载体;槲皮素/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质量比1︰10时,粒径、颗粒分散性、ζ-电位均在稳定范围内,且包封率和负载率能达到84.3%和13.96%以上;盐离子浓度高于30 mmol/L时,玉米醇溶蛋白与阿拉伯胶之间的静电作用减弱,纳米颗粒体系不稳定,发生聚集;纳米颗粒能经历广泛pH变化,不发生聚集,大幅提高了包埋对象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的纺织材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近红外吸收能力强的三维二硫化钼(MoS2)纳米颗粒,然后添加至聚氨酯(PU)纺丝液中,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备MoS2/PU复合光热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MoS2纳米颗粒及MoS2/PU复合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功率密度为0.8 W/cm2的近红外光照射1 min后,MoS2/PU复合纤维膜的温度上升10.48 ℃,光热效率达到了31.07%,且经长时间反复升降温后热效应无衰减现象,同时在阳光下照射5 min后,复合纤维膜温度上升比黑色纯PU纤维膜高31%;经高温以及模拟汗液浸渍24 h后,复合纤维膜仍可保持原有强力;该MoS2/PU复合纤维膜可将光能有效地转换成热能,并具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拓展超临界CO2技术在二醋酸纤维加工中的应用,采用不同超临界CO2处理温度对二醋酸纤维进行处理,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多晶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万能强力仪探讨了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态、化学结构、聚集态结构、热降解性能、热稳定性和断裂强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温度(80、100、120 ℃)条件下,纤维结晶度均有所下降,由处理前的39.41%分别降低至32.43%、31.57%、32.16%;当温度达120 ℃时,二醋酸纤维中部分氢键被破坏,纤维耐热性能、热稳定性有一定下降,但并不显著,纤维的表面形态、化学结构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拉伸断裂强力仍保持在3.20 cN左右。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we modified the soy protein isolate (SPI) by glycosylation technology, tracked and detected its gelling properties in a trial‐box, which simulated the ocean shipping environment, then determined the optimised parameters for glycosylation modification, including humidity,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the amount of polysaccharide added. The gelling stability of the glycosylated SPI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non‐modified SPI.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glycosylated SPI and non‐modified SPI (degree of glycosylation and sulfhydryl groups) were measured to correlate their effects on the gel strength of glycosylated SPI gels. With an analysis of gel microstructure images measured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e further verified the formation of the macromolecular complex in glycosylated SPI during glycosylation; the microscopy also reveale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tructure and gelling properties of SPI.  相似文献   

16.
分别对栉孔扇贝闭壳肌分离蛋白及鲤鱼肌肉分离蛋白进行基于糖基化的改性处理,以此探索分离鱼蛋白的功能改性机制,并比较无脊椎类与脊椎类不同蛋白源之间的差异。用碱溶出法制备分离蛋白,将分离蛋白的改性处理分为直接糖基化和间接糖基化。直接糖基化是将分离蛋白与葡萄糖混合后进行干法糖基化;间接糖基化则是将分离蛋白预先经过胰凝乳蛋白酶修饰,再与葡萄糖混合后的糖基化。二者糖基化反应条件一致,其中蛋白与糖质量比为1∶5,温度为60℃,相对湿度为65%,时间为6 h。以赖氨酸、果糖胺及吸光度为糖基化指标,同时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来检测糖基化效果;将乳化性和热稳定性作为糖基化产物功能特性的分析指标。研究发现,鲤鱼和扇贝分离蛋白6 h直接糖基化处理均显示了糖基化效果,赖氨酸分别下降59.89%和30.94%,果糖胺浓度分别为3.04 mmol/L和2.99 mmol/L,吸光度分别为0.000和0.084;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的电泳条带均发生上移;二者功能特性指标中的乳化性分别为14.08 m~2/g和16.44 m~2/g;与对照组26%和50%的下降率相比,糖基化处理组的热稳定性有改善,分别下降14%和28%。扇贝分离蛋白的直接糖基化和间接糖基化处理结果发现,胰凝乳蛋白酶的修饰明显促进糖基化效果,未修饰与修饰的分离蛋白比较,赖氨酸分别下降30.94%和67.64%,果糖胺浓度分别为2.99 mmol/L和5.72 mmol/L,吸光度分别增加265%和500%;蛋白各个组分条带均发生上移;二者功能特性指标中的乳化性分别增加33.11%和37.38%;热稳定性分别下降28%和3%。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鱼类与贝类分离蛋白具有相似的糖基化特性;胰凝乳蛋白酶的修饰能够显著提高分离蛋白的糖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负载3种多酚的蛋白复合物纳米颗粒.先将阿魏酸(ferulic acid,FA)、槲皮素(quercetin,QT)和香草酸(vanillic acid,VA)与热处理的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结合形成三配体复合物,再利用乳化-蒸发法进一步降低复合物粒径.通过动态光散射...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桦褐孔菌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波辅助技术研究桦褐孔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条件;采用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法纯化多糖后,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31 min,超声温度52℃,液料比为21∶1(mL/g),多糖提取率达到(3.81±0.19)%。桦褐孔菌粗多糖中多糖质量分数为19.0%(以葡萄糖计),蛋白质量分数为13.9%(以牛血清蛋白计)。体外抗氧化试验显示,桦褐孔菌精制多糖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处理小麦面筋蛋白并经葡萄糖糖基化改性后,研究其溶解性和乳化性的变化,同时对改性小麦面筋蛋白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适当的超声波处理有利于小麦面筋蛋白的糖基化改性,40 k Hz、300 W超声波处理40 min的小麦面筋蛋白糖基化改性效果最为显著,其在等电点处的溶解性较对照组提高了82.15%,且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最高,分别达到56.82 m~2/g和36.27 min。适当的超声波处理使小麦面筋蛋白表面疏水性提高,而与葡萄糖接枝后,蛋白的表面疏水性降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小麦面筋蛋白以共价键的结合形式接入了葡萄糖分子,生成了糖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