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鉴于烘焙食品中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的形成,选择不同蒸蛋糕配方(糖种类、油脂种类、糕点酸度调节剂、蛋黄蛋清比例),分析蛋糕中乙二醛(glyoxal,GO)、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O)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含量的变化,并通过添加天然黄酮(染料木素、木犀草素)对蛋糕中GO、MGO及AGEs进行抑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果糖(六碳糖)加工的蛋糕产生的MGO最高,木糖(五碳糖)产生的GO最高,木糖醇产生的GO及MGO含量均为最低;油脂对GO、MGO和AGEs生成量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玉米油、大豆油、棕榈油、植物黄油;GO、MGO和AGEs的含量随着酸度调节剂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添加蛋黄低于40%时,随着蛋黄添加量的减少有害指标均能显著降低。黄酮能显著抑制有害产物GO、MGO和AEGs的形成,且木犀草素的抑制效果高于染料木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法考察食品抗氧化剂没食子酸酯(没食子酸丙酯(propyl gallate,PG)、没食子酸辛酯(octyl gallate,OG)、没食子酸十二酯(dodecyl gallate,DG))对高活性糖基化因子1,2-羰基化合物(乙二醛(glyoxal,GO)、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O))的清除效果,并考察PG/OG/DG浓度、体系pH值及反应时间对清除效果的影响。此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技术探究清除机理。结果表明:PG、OG、DG能有效清除GO和MGO,清除效果依次为PG>OG>DG;当清除剂浓度为0.5 mmol/L时,PG对GO、MGO清除率均分别为70.5%、67.6%,OG、DG对GO和MGO的清除率也均达到50%以上;且随着清除剂浓度增大、体系pH值提高、反应时间延长,PG、OG、DG对GO和MGO清除能力增强;在精氨酸-葡萄糖体系、食品体系中验证了清除效果,并在曲奇饼干体系中证明其清除机理为:PG、OG均可捕获1 分子GO或MGO形成相应加合产物,DG可捕获1 分子GO形成加合产物。可见,没食子酸酯类化合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能有效清除外源性1,2-羰基化合物,提高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乙醇熏蒸处理对杨梅果实保鲜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乙醇用量熏蒸处理对乌种杨梅果实采后腐烂、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先将果实置于20℃下用100、250、500μL/L和1000μL/L乙醇熏蒸处理3h,然后转入1℃冷藏8d。结果表明:500μL/L乙醇处理能最显著的抑制杨梅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和细菌总数的上升,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损失,维持其较高的硬度及VC含量;同时,乙醇处理还有效抑制了杨梅果实在贮藏期间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的下降,诱导果实中主要酚类单体物质杨梅黄酮和槲皮素-3-O-芸香苷及花色苷类主要单体物质矢车菊-3-葡萄糖苷的合成,抑制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清除率和还原力的下降,从而保持较高的果实抗氧化活性。结论:乙醇处理在杨梅果实保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研究云南沙棘果实中3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首先采用滤纸片法检测沙棘果实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其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总黄酮进行成分鉴定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定量检测其主要成分,最后采用二倍稀释法和考马斯亮蓝法评价3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云南沙棘果实黄酮提取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为异鼠李素-3-O-葡萄糖-7-O-鼠李糖苷(Isorhamnetin-3-O-glucoside-7-O-rhamnoside,Is-3-G-7-Rh)、芦丁(Quercetin-3-Orutinoside,Qu-3-R)、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glucoside,Is-3-G),含量分别为38.43±0.85、29.44±0.42、21.11±0...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探究粉葛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成分。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法制备粉葛愈伤组织石油醚提取物(petroleum ether extract,PE)、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EE)、甲醇提取物(methanol extract,ME)和水提取物(water extract,WE)等4种不同极性次生代谢产物,利用8株细菌、2个自由体系和1个细胞系测试四种提取物的抗菌、抗氧化和细胞毒活性,分析4种提取物中总黄酮、总酚、总多糖等主要功能成分含量与生物活性的相关性,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其单体功能成分。结果 四种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显著差异,其中EE对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作用突出,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195~0.391 mg.mL-1,EE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最佳,其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0.2795和0.0640 mg.mL-1,EE对人肺癌细胞A549(human lung cancer cell)的抑制能力较佳,其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al effect,EC50)为260.9 μg.mL-1。总黄酮和总酚在EE中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73.89±7.48)μg.mg-1(261.00±14.94)μg.mg-1,总多糖在WE中含量最高,达到(402.25±13.49)μg.mg-1,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黄酮为重要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成分。异黄酮单体功能成分在四种提取物中组成和含量差异均较大,且主要集中在EE和ME,其中EE以大豆苷(30.3428±1.4251)μg.mg-1和大豆苷元(45.7235±2.0230)μg.mg-1为主,ME以大豆苷(60.0125±3.9250)μg.mg-1和染料木苷(20.5655±1.3025)μg.mg-1为主。结论 粉葛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活性以及微弱的细胞毒活性,主要含有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大豆苷元等功能成分,该结果为粉葛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在食品与制药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大叶千斤拔总黄酮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2 min,料液比(m大叶千斤拔∶V乙醇)1∶6 (g/mL),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60 ℃,该条件下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75.47 μg/mg;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0.044 9,0.212 3 mg/mL,总抗氧化能力及对Cu2+和Fe3+还原能力的IC50分别为0.389 6,0.221 9,0.731 7 mg/mL。说明建立的最佳提取工艺可有效获取大叶千斤拔总黄酮成分;大叶千斤拔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从刺拐棒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中分离出3种天然成分,经氢谱、碳谱、质谱分析,分离的3种天然成分分别为5-O-咖啡酰基奎宁酸、3, 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 3种天然成分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5-O-咖啡酰基奎宁酸和3, 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同时具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该研究为开发功能性刺拐棒加工食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槲皮素与丙酮醛(methyglyoxal,MGO)形成的单加合产物(MM-1)和二加合产物(DM-2)为研究对象,通过亚铁还原能力及油脂诱导时间测定实验评价加合产物的抗氧化能力;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加合产物对油脂体系中产生的MGO和乙二醛(glyoxal,GO)的抑制效果;模拟食品加工条件建立卵白蛋白-葡萄糖体系,模拟生理条件建立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体系,运用气相色谱法和荧光光谱法通过对体系中MGO、GO及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测定,考察加合产物对两个体系的抗蛋白糖基化活性。结果表明:槲皮素-MGO的加合产物依然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抗油脂氧化能力以及抑制油脂产生MGO、GO的活性。对食品加工中的卵白蛋白和生理条件下的牛血清白蛋白的糖基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活性依次为DM-2<MM-1<槲皮素,且呈剂量依赖性。可见槲皮素在蛋白糖基化过程中,捕获MGO后的产物依然具有活性发挥后续抗氧化和抗蛋白糖基化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和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仿刺参雌性生殖腺皂苷工艺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皂苷提取工艺;针对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工艺的关键参数溶剂体系配比、流动相体积流量、转速进行优化,并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粗提物及分离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粗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7 d,乙醇体积分数83%,超声时间33 min,料液比1∶20 (g/mL),此条件下皂苷提取率为(0.66±0.02)%。在HSCCC溶剂体系配比为V乙酸乙酯V正丁醇V甲醇V为2.0∶3.0∶0.2∶4.8,流动相体积流量为2 mL/min,转速为800 r/min的条件下分离粗皂苷提取物得到组分1和组分2。粗皂苷提取物、组分1和组分2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可达(36.23±0.55)%,(35.07±0.20)%和(38.40±0.14)%,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可达为(17.55±0.42)%,(24.49±0.50)%和(33.65±0.34)%。结论:经工艺优化获得了较高的仿刺参雌性生殖腺粗皂苷得率及较好的分离效果,且相较于粗皂苷,经HSCCC分离后得到的组分2的抗氧化活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80%乙醇、95%甲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等溶剂分别提取南、北芡实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比较了不同提取物对体外清除DPPH.、羟自由基(.OH)及超氧自由基(O2-.)的效果,并利用GC-MS对南、北芡实抗氧化提取物中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溶剂的芡实提取物都具有抗氧化作用,但能力存在差异。南芡95%甲醇提取物清除DPPH.能力最佳,而北芡正丁醇提取物清除能力最佳。二者80%乙醇和95%甲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GC-MS分析结果表明,南、北芡实抗氧化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和含量不同,但均含有甾醇类和生育酚类化合物;另外还有多种含不饱和键的酰胺类、酯类等物质。南芡95%甲醇、80%乙醇和石油醚提取物中生育酚类化合物和绝大部分甾醇含量高于北芡;北芡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生育酚含量高于南芡。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用正交试验优化杨梅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杨梅叶为原料,在乙醇体积分数65%、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3次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3.34%。测定杨梅叶中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活性,结果表明:杨梅叶总黄酮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是一种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2.
杨梅的综合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杨梅的营养保健、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以推动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杨梅资源。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分析,对杨梅渣活性成分槲皮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槲皮素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杨梅渣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33.5min,超声功率为254.6W,乙醇浓度为62,32%,料液比1:20,槲皮素提取率为3.82mg/100g,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南山楂叶黄酮提取物(SZ)对α-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抗氧化活性。方法:检测SZ 对来源于酵母菌的α- 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并采用Lineweave-Burk 双倒数曲线研究其抑制机理;测定SZ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SZ 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可达到64.3%,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52.8%,IC50 值为0.57mg/mL。结论:SZ 对α- 葡萄糖苷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加热对青花椒的影响.用差热-热重分析(TG-DTA)对青花椒进行了热分析研究.青花椒果皮和青花椒籽的热分解分为几个阶段,其分解特征峰明显.青花椒果皮的特征峰可作为青花椒的辅助鉴别;青花椒的保存使用温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6.
以自然发酵后的虎杖为原料,采用甲醇热回流同时提取虎杖中的白藜芦醇和蒽醌类化合物,选择甲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白藜芦醇和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白藜芦醇和蒽醌类化合物同时提取的适宜条件为:体积分数98%甲醇,料液比1∶6,提取3次,每次1 h,白藜芦醇的含量1.912%,提取率达90%,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为1.504%,提取率达91.15%;粗提物经V(丙酮)∶V(乙醚)=1∶3的混合溶剂纯化,体积分数50%乙醇溶解分离后,分别得到了白藜芦醇和蒽醌粗品,粗品中白藜芦醇的含量达63.72%,蒽醌含量达50.82%。  相似文献   

17.
以浸泡型杨梅酒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储藏时期酒中多酚含量、花色苷含量、最大吸收波长及色度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多酚对杨梅花色苷的辅色作用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型杨梅酒在不同储藏时期,花色苷含量和多酚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酒中杨梅花色苷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花色苷含量和多酚含量与最大吸收波长成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梁攀  李书倩  张博  刘长江  辛广 《食品科学》2011,32(2):237-239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辽南地区的野生软枣猕猴桃全果及其籽中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在野生软枣猕猴桃全果中分离鉴定出7 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6.66%)、亚油酸(10.57%)、亚麻酸(77.78%)、硬脂酸(3.09%)、10,13- 十八碳二烯酸(0.2%)、11- 二十碳烯酸 (0.8%)、花生酸(0.14%);在野生软枣猕猴桃籽中分离鉴定出4 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3.24%)、亚油酸(5.40%)、亚麻酸(42.49%)、硬脂酸(2.39%)。其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分别占77.78% 和42.49%。  相似文献   

19.
杨梅为中国南方特色树种,香气独特,研究其特征香气成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GC/MS对杨梅香气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利用HS-SPME-GC/MS技术可检出挥发性物质成分60种,其中萜类物质是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约占40%;醇类含量22%;醛酮类19%;酸类和酯类物质少,分别为l%和3%.在萜类物质中,发现石竹烯含量最高,达1069.8μg/L.研究了杨梅特征香气,这为促进香气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果品深加工对香气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