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高龙岩烟区上部叶可用性的途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针对龙岩烟区近几年来上部烟叶烟碱含量较高而用性较差的问题,通过分析与上部烟叶质量和可用性关系密切的栽培因素变化而引起上部叶质量变化的情况,对种植密度、施肥方式、打顶留叶、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等农业的措施进行定向有效调控,达到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提高上部烟叶工业可用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解决优质烟叶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技术研究。采取上部6片烟叶成熟后一次采收调制技术,以成熟度为中心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分析了上部烟叶成熟度提高后可用性的变化,比较了降焦处理对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上部6片烟叶一次成熟采收技术,可明显提高烟叶成熟度和叶片结构疏松程度,降低烤后烟叶的淀粉含量,改善上部烟叶香气质及口感,提高香气量及烟气浓度,减轻刺激性和杂气;示范结果可获得60%左右的成熟度好、结构疏松的上部烟叶,且烟叶的糖、氮、碱和淀粉含量适宜,主要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质中等~较好,香气量较足,可用于一、二类卷烟配方;上部烟叶经过降焦处理,香气质、烟气口感有所改善,杂气、刺激性的影响有所减弱,香气量得到较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是促“卷烟上水平”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我国上部烟叶成熟度不够,可用性不高,工业不能大量用于生产一、二类卷烟的现状,指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是促卷烟"上水平"的重要措施,从分级标准、等级差价等方面阐述了政策、机制等对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制约,从传统认识、采收调制技术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上部烟叶可用性提高的因素,从成熟度、品质与可用性的关系阐述了成熟度对烟叶可用性的重要性,从工作思路及技术要求、分工协作及运行保障方面提出实现快速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烤烟上部叶采收成熟度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烤烟上部叶采收成熟度与烘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欲消除烤烟上部叶烤后青筋与挂灰,必须把握采收和烘烤两个环节.烤后叶化学成分含量与采收成熟度及烘烤方法密切相关.优质烟上部叶"适熟"档次比过去烟叶显著提高,但实际采收成熟度不能超越实际鲜烟素质,应根据优化质量原则灵活掌握.目前优质烟上部叶素质不尽一致,生产上应视鲜烟素质选择相应合适的烘烤方法.  相似文献   

5.
上部烟叶片结构对烟叶品质和可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改善上部烟叶品质和工业可用性,运用感官分析技术,将许昌地区烤烟上部充分成熟烤后烟叶叶片结构进一步细分为疏松、尚疏松、稍密、密、紧密,研究不同档次叶片结构对烟叶品质和工业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片结构由紧密到疏松,烟叶外观品质趋好,疏松最好,尚疏松次之;物理特性趋于适宜,其中疏松和尚疏松叶片密度显著降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协调性趋于适宜,其中疏松和尚疏松叶片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还原糖含量和总糖含量有所提高,且疏松叶片淀粉含量显著降低,糖碱比逐步提高趋于适宜;评吸质量总体评价由中偏下至较好,其中疏松最好,尚疏松次之;工业企业可用性逐步提高,其中叶片结构疏松、尚疏松在一类高档卷烟配方中的可用比例分别为100%、85.71%;叶片结构稍密的烟叶质量一般,主要可用在二、三类卷烟配方中;叶片结构为密和紧密的烟叶质量较差,只能用在四、五类卷烟配方中。不同叶片结构档次的实物样品可以作为培训、指导专业分级、烟叶收购等工作的依据,更是复烤加工中片选不同可用性烟叶的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转火时机对烤烟上部叶的后熟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NC89为试验材料,对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还原糖、蛋白质、烟碱、糖碱比值、香味物质及烟叶外观成熟度进行了考察测定,结果表明转火时机对烤烟上部叶的后熟程度有很大影响,适时转火有利于提高烤烟上部叶的后熟度及可用性.  相似文献   

7.
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一直是烤烟生产和卷烟工业不断研究的课题,龙岩烤烟产区为了进一步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开展了上部叶带茎烘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上部4-8片叶带茎烘烤能改善烟叶外观质量,提高上等烟比例10个百分点,提高烟叶均价0.65-0.84元/kg,降低单叶重0.41g,降低烟碱含量0.01-0.5个百分点,降低总糖含量2.29个百分点,降低还原糖含量1.64个百分点,提高烟叶含钾量0.03-0.19个百分点。烟叶品质均一性好,从而有效提高了上部烟叶的烘烤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8.
带茎烘烤的烤烟上部叶的水分散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上部烟叶带茎采收(每片叶带6cm长的烟茎砍收,烟叶分别位于砍下茎杆的顶端中部和底部)烘烤时烟叶中的水分运输和散失规律。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各部位的含水率随烘烤时间的推进而显著下降,茎杆中的水分一部分由于高温而散失。茎杆中的水分能输运到叶片中,并且有一部分水分从茎杆运输到叶脉。水分从茎杆到叶脉,再到叶基部、叶中部、叶尖部的运输较通畅。从烟叶整体的水分散失和运输趋势来看,烟叶位于砍下茎杆底部的处理方法比烟叶位于砍下茎杆顶部和中部的处理方法更有利于提高烤烟的烘烤品质。  相似文献   

9.
不同成熟度对河南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成熟度对河南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上部烟叶的组织结构变疏松、身份适中、色度变强;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增加,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减少,两糖比(还原糖/总糖)随成熟度的提高先增加,达最大值后又有所减少;香气质和香气量增加,杂气减少,余味变好。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上部叶的工业可用性,以NC102品种3个不同采收成熟度(BM1、BM2、BM3)的烤后上部烟叶为材料,分析了叶尖、叶中、叶基3个分切区段的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其可用性指数(CCUI)和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成熟度下,烟叶外观质量总分表现为叶中 > 叶基 > 叶尖;填充值在低、中成熟度时表现为叶尖高于叶中和叶基,其他物理指标差异不显著;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在低、中成熟度下表现为叶尖 < 叶中 < 叶基,在高成熟度下差异不显著,淀粉含量在各成熟度下均表现为叶尖 < 叶中 < 叶基,钾含量和钾氯比在各成熟度下均表现为叶尖 > 叶中 > 叶基,总氮含量、烟碱含量及氮碱比在不同区段及不同成熟度间差异不显著;低、中成熟度下烟叶CCUI为叶尖 < 叶中 < 叶基,且低成熟度处理中叶基段与叶尖和叶中段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高成熟度下则无显著差异。随成熟度提高,不同区段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CCUI间的差异总体呈逐渐缩小的趋势。烟叶感官质量得分表现为:低、中成熟度下叶尖 < 叶基 < 叶中,高成熟度下叶尖 > 叶中 > 叶基。综上,采收成熟度影响叶片不同区段的质量,低、中成熟度烟叶的叶中和叶基段综合质量优于叶尖段,而高成熟度下叶尖段化学成分整体协调性和感官质量优于叶中和叶基段。  相似文献   

11.
混合酶制剂改善上部烟叶品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α-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的不同用量对烤烟内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酶的加入,使得总糖含量增加,总氮、蛋白质含量降低.2)烟叶评吸结果表明,当酶用量分别为:α-淀粉酶10 mL/kg,糖化酶160 u/g,蛋白酶80 u/g时,可提高烟叶的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化学试剂改善上部烟叶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对上部烟叶进行处理,考查其品质.结果表明:双氧水能使卷烟香气质改善,香气量增加,刺激性和杂气减轻;乙酸能使卷烟香气质改善,香气质增加,烟气浓度和劲头减小,刺激性和杂气减轻,余味变好;磷酸氢二钾能使卷烟燃烧性增强,烟灰变白紧卷;双氧水、乙酸、磷酸氢二钾混合添加处理,效果更好,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也发生一定程度变化,水溶性总糖增加,总氮减少,烟碱减少,挥发酸增加,挥发碱减少.  相似文献   

13.
烟熏型烟叶烘烤剂1号(HKJ1#)是根据食品加工中的烟熏技术原理和中草药对组织代谢的影响、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原理,优选黄连、陈皮、杜仲等15种中草药科学配伍研制而成。其主要作用物质为二氧化碳和已醛、异丙醇等18种醛类和醇类物质;2001—2003年多地联合对比试验和示范表明,使用烟叶烘烤剂1号,可较明显地改善烟叶等级结构,上等烟平均比对照提高12.51个百分点。桔黄烟平均增加22.03个百分点。原烟均价平均提高1.19元/kg,同等级(C3F)比较,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比对照有一定提高。安全性检测评价证明,属无毒级产品。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甲醚、丁烷作为萃取剂,以河南3个不同产区上部分选选下烟叶为材料,从常规化学成分、主流烟气含量和感官质量三方面评估经亚临界萃取处理后烟叶质量的变化特征,以未经亚临界萃取处理的烟叶作对照。结果表明:①经亚临界萃取后不会在烟叶中引入萃取剂;②烟叶的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经亚临界萃取后减少明显,且与对照差异显著,糖碱比明显升高,钾氯含量变化不明显,A1、A2、B1、B2化学成分综合得分较对照提高;③烟叶经亚临界萃取后总粒相物、水分、烟碱和焦油含量均明显降低,且与对照差异显著,CO含量减少较明显,平均吸阻和抽吸口数变化不大;④经亚临界萃取后各地上部选下烟叶感官评价得分均上升;⑤经二甲醚萃取后的上部选下烟叶化学成分综合得分、降焦减害效果和感官评价结果均优于经丁烷萃取后的结果;⑥经亚临界萃取得到的上部选下烟叶投入使用,能够进一步拓宽烟叶原料的使用范围,提升整体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明确烤烟上部叶脂质代谢对烟叶褐变的影响。  方法  以云烟87和中川208两个品种的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利用转录组学、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层面对脂质氧化与上部烟叶的褐变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  结果  (1)相比云烟87,易褐变的中川208上部叶褐变速度更快,且叶片达五成的褐变时间更短,褐变反应更剧烈;进一步的转录组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中川208上部叶差异基因在脂类代谢(亚麻酸和亚油酸代谢)富集较多,表明脂质代谢与上部叶烟叶褐变密切相关。(2)对比云烟87,中川208上部叶成熟期角质层厚度明显增加,蜡质层破碎薄片明显增多,总脂肪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及脂氧合酶(LOX)酶活显著高于云烟87,表明中川208上部叶脂类代谢较旺盛,易发生脂质氧化。(3)qRT-PCR结果表明中川208上部叶中脂类代谢途径关键基因CYP76A2、LOX5、LTP4、MYB108、ALDH2B7等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云烟87,其中脂质氧化关键基因LOX5表达量上调2.27倍。  结论  相比云烟87上部烟叶,中川208上部叶褐变反应更剧烈,烟叶中的脂肪酸代谢更旺盛,脂类物质更易发生氧化反应,表明脂肪酸代谢引起的脂质氧化是中川208上部烟叶易褐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影响上部烟叶感官质量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明确影响上部烟叶感官质量最主要的化学成分。  方法  测定国内外6个产地共107份上部烟叶样品主要化学成分,评价其感官质量,分析化学成分指标与感官质量总分的关系;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主产烟区8032份上部烟叶样品的3项主要化学成分。  结果  ① 简单相关分析显示,总糖、还原糖含量与感官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氮、烟碱含量与感官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显示,影响上部烟叶感官质量的最主要化学成分为总氮、总糖、烟碱。③国内多数主产烟区上部烟叶总氮含量均高于国外上部烟叶,总糖、烟碱含量接近于或者高于国外上部烟叶。  结论  要提高上部烟叶感官质量,应着重控制总氮含量,协同控制烟碱含量和提高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部分烟区上部烟叶仍存在成熟度不够等问题,成为限制上部烟叶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揭示上部烟叶的成熟机理,从烟叶生理生化角度对烤烟上部烟叶成熟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致香物质和质体色素等物质代谢规律进行了总结,同时重点阐述了上部烟叶成熟过程中生物酶活性、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功能等的变化规律。在上部烟叶成熟度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基础上,对未来上部烟叶成熟机理、成熟特征判断和生长调节剂使用等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上部烟叶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提高燃吸品质,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上部烟叶粉末进行液态发酵,获得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较高的菌株及发酵条件为黑曲霉h5,接种量5%(V/V),培养基烟叶添加量3%,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6d。 将所得发酵液与生物酶配制成新型复合改良剂用于上部烟叶的处理,得到最佳作用条件为含水量20%(发酵液添加量50%),复合酶添加量1 U/g,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2 h。处理后上部烟叶中淀粉和蛋白降解率分别为24.84%和21.22%,烟叶燃吸品质明显 提升。 进一步研究发现,以湖南B1F烟叶为培养基底物的发酵液对上部烟叶燃吸品质的改善具有更好的效果,且在其他产地和类型 的上部烟叶中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9.
为制定烟叶中三唑酮及代谢产物的农药残留限量,研究了合理使用条件下,三唑酮及其代谢物三唑醇在烟叶中残留降解规律和残留水平。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建立了同时测定烟叶中三唑酮和代谢产物三唑醇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三唑酮在鲜烟叶和烤后烟叶中的最低检出量(LOQ)分别为 0.01、0.05 mg/kg。三唑酮、三唑醇在鲜烟叶和干烟叶样品中添加水平为 0.01~ 5 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 79.8%~97.3%, RSD为 1.5%~9.0%,符合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要求。对 2011-2012年山东、湖南两地三唑酮残留试验的烟叶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三唑酮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半衰期为 3.8~5.6d,在储存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 157~315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剂量和采收安全间隔期与烟叶中农药残留量显著相关,末次施药后 7、14、21 d,烤后烟叶中三唑酮及代谢物的残留量分别为 0.33~6.44 mg/kg、0.15~2.77 mg/kg、0.18~2.53 mg/kg。建议三唑酮及代谢产物在烟叶中 MRL为 5mg/kg,安全间隔期(PHI)为 1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