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云母填充聚丙烯的界面和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云母填充聚丙烯体系,通过云母的不同表面处理改变填料的表面性质,以及添加接枝改性聚丙烯作为界面改性剂,考察了不同的界面状况对体系加工流动性以及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偶联剂等表面处理剂有助于填料的分散。带有机长链的处理剂可明显降低体系的熔体粘度,但力学性能未提高,表现出界面润滑效应。硅烷偶联剂处理的云母与聚丙烯熔体的加工混合能接近于未处理体系,但熔混后压制的试样抗张强度显著提高,表现出界面“偶联”效应。添加少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与带氨基的硅烷偶联剂相配合,可使填充聚丙烯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都大大提高,表现出界面的强偶联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BA-MMA-GMTS三元共聚物大分子表面处理剂,应用该大分子表面处理剂对纳米级煅烧高岭土进行表面处理,FTIR表明共聚物包覆了高岭土,TEM观察到处理后高岭土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良好。DMTA测试显示,用其处理的纳米级高岭土填充制备PVC电缆料的取和Tg转变温区明显降低和拓宽。SEM对该PVC电缆料低温冲击断裂面的观察显示是韧性断裂。检测结果表明用大分子表面处理剂包覆的纳米级煅烧高岭土填充制备的PVC电缆料低温冲击韧性、力学性能和电举性能均最佳。  相似文献   

3.
《中国粉体技术》2016,(4):74-77
以纳米碳酸钙填充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糊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纳米碳酸钙表面处理剂的质量分数,考察DOP糊流变特性,研究糊体系负触变结构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表面处理剂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碳酸钙表面羟基密度降低,活化率增大,颗粒分散性得到改善;当碳酸钙未经表面处理或处理剂质量分数超过4.5%时,糊体系中网络结构更新比破坏快,从而表现出负触变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性酚醛树脂作为石英纤维表面处理剂来提高石英纤维增强芳基乙炔复合材料(SF/PAA)界面性能。通过性能测试,研究处理剂对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通过XPS和SEM分析方法,研究了酚醛树脂表面处理剂对复合材料界面官能团变化和微观形貌的影响。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酚醛树脂处理剂可以显著提高PA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XPS分析结果表明酚醛树脂处理后的石英纤维表面与酚醛树脂发生了化学反应,SEM研究表明酚醛树脂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氢氧化铝的表面改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表面改性对PVC/氢氧化铝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等对超细活性氢氧化铝的阻燃和增强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可以显著提高超细氢氧化铝填充PVC体系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选用表面处理剂KH550对钕铁硼(NdFeB)进行表面处理,并用原位聚合法合成环氧酚醛NdFeB母料,进而制备出NdFeB/环氧酚醛树脂基磁性复合材料.同时研究了表面处理剂及其用量对磁性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酚醛树脂作为炭纤维表面处理剂, 可以显著提高多种炭纤维和环氧树脂界面强度。通过XPS、AFM、SEM和层间剪切强度等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酚醛树脂表面处理剂对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炭纤维表面元素和化学键组成的影响, 以及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断面微观形貌的变化。XPS和AFM分析结果表明酚醛树脂和炭纤维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 而且酚醛树脂处理剂浓度越高, 和炭纤维表面发生反应的基团也越多, 表面越光滑平整, SEM和层间剪切强度研究表明酚醛树脂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而且界面粘结性能强烈依靠处理剂浓度。   相似文献   

8.
单丝拔出实验研究芳纶-环氧树脂界面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单丝拔出实验研究了以有机硅表面处理剂处理的Kevlar-49-环氧树脂体系界面相.从力一位移曲线可得到界面破坏强度、界面破坏能、界面摩擦功等界面参数.硅表面处理剂对三者的贡献不同,以2#处理剂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单丝拔出实验研究芳纶-环氧树脂界面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单丝拔出实验研究了以有机硅表面处理剂处理的Kevlar-49-环氧树脂体系界面相。从力一位移曲线可得到界面破坏强度、界面破坏能、界面摩擦功等界面参数。硅表面处理剂对三者的贡献不同,以2 ̄#处理剂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选用了三种表面处理剂(硬脂酸Ste、硅烷偶联剂KH550、钛酸酯偶联剂JN114)对水镁石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界面作用对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粉体分散行为的影响,并对界面粘接强度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水镁石粉体在树脂相EVA中的分散性;硬脂酸赋予体系高的断裂伸长率,KH550赋予体系更高的拉伸强度,JN114赋予体系更好的综合性能;由DMTA的损耗因子值(tanδ)计算得出界面粘接强度相对大小依次为:KH550 modified>JN114modified>No treated>Ste modified,此结论与Tg值大小及力学测试数据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1.
选用了三种表面处理剂(硬脂酸Ste、硅烷偶联剂KH550、钛酸酯偶联剂JN114)对水镁石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界面作用对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粉体分散行为的影响,并对界面粘接强度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水镁石粉体在树脂相EVA中的分散性;硬脂酸赋予体系高的断裂伸长率,KH550赋予体系更高的拉伸强度,JN114赋予体系更好的综合性能;由DMTA的损耗因子值(tanδ)计算得出界面粘接强度相对大小依次为:KH550 modified>JN114modified>No treated>Ste modified,此结论与Tg值大小及力学测试数据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2.
钻井液体系性能的优劣取决于处理剂的质量。该文分析了现有的合成材料、天然改性材料和工业农业副产品3种主要钻井液处理剂的应用现状,通过对现有处理剂在性能和应用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钻井液处理剂3种发展趋势,提出应该在提升钻井液抑制性、天然性能优化、钻井液绿色化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对石油钻采工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耐热性,采用超级电容活性炭(微米级)对UHMWPE进行填充改性,制备活性炭/UHMWPE复合材料。通过热重(TG/DTG)测试和维卡软化点温度测试分析了复合体系的热性能;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含量对UHMWPE的电学性能、冲击性能、表面及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填充可使UHMWPE材料失重5%时的分解温度提高17.44℃,维卡软化点提高了约18℃;且活性炭对UHMWPE复合体系的抗静电性、冲击性能、表面均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温变英  王雪娇  方晓霞  张扬 《材料导报》2018,32(24):4346-4350
分别以形状和电导率不同的石墨、镀镍石墨和镀银碳纤维为功能填料,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了聚乙烯醇缩丁醛基导电薄膜,并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填料性质(包括形状、密度和电导率)对复合材料的分布结构和电学性能有重要影响,纤维状的填料更容易搭接成导电网络。石墨和镀银碳纤维填充体系中,填料在聚合物基体内部分布基本均匀;而镀镍石墨填充体系中,填料在聚合物基体内部形成了梯度分布。不同的分布状态导致材料的导电性能在薄膜的上下表面产生差异并对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产生影响。在同等体积含量下,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主要受材料电导率的影响,三种复合材料中,镀银碳纤维填充体系的屏蔽效能最高,镀镍石墨填充体系次之,石墨填充体系最低。  相似文献   

15.
根据VARTM工艺要求,设计了含有活性稀释剂的新型环氧树脂体系,并以其粘度、氧指数、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和力学性能等为依据优化了其配方.研究了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对相应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了表面处理剂的种类及配方.研究评价了一种新型3D机织织物VARTM工艺中树脂的流动性,发现采用该织物的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优良、损伤面积明显降低.在上述基础上确定了玻璃纤维增强低成本抗冲击复合材料体系,表征了该材料的基本理化性能、力学性能及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还鲜见针对芯片封装用焊锡球表面处理剂方面的研究报道.为此,以SnAg3.0Cu0.5合金焊料的球珊阵列封闭(BGA)焊锡球为基础,研制并评价了一种BGA焊锡球表面处理剂.该表面处理剂是由85%~92%(质量分数,下同)的松香、5%~10%的聚乙烯、2%~4%的低熔点蜡以及0.5%~1.0%的活性剂和增塑剂等添加剂组成,再将其按质量份数将1份混合液用80份正己烷稀释而制成.通过对覆膜后BGA锡球的焊接过程、微观组织、空洞情况、黏球情况、抗氧化性以及在焊锡球表面的包裹状态等为评价指标,评价了该表面处理剂的性能.结果 表明:此种表面处理剂的使用能够满足焊锡球的焊点饱满且均匀、焊接性能良好、不黏球、抗氧化膜包覆均匀且抗氧化性能优异等必要条件,能够满足公司内控及BGA焊锡球的客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盐(AEOPK)为处理剂对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表面进行涂覆改性。通过接触角仪、法拉第筒、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碳纤维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当处理剂的质量分数和吸附量分别为0.5%和3.5mg/g时,AEOPK可在纤维表面均匀分布,碳纤维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分析了处理剂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发现经过涂覆处理后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模量较未处理的试样分别提高了3.11倍和1.90倍。研究表明,碳纤维界面间的润湿力和电荷斥力的增加,是其分散性和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的橡胶密封材料,文中分别研究了硫化剂含量及填料类型对三元乙丙橡胶交联密度、拉伸性能、硬度及压缩永久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填充橡胶中硫化剂含量增多,体系交联密度增加,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降低,硬度增加。较高的交联密度有利于降低压缩永久变形,但过度交联使材料性能下降。填充橡胶的交联密度、拉伸强度及硬度高于未填充橡胶。白炭黑填充体系的交联密度小于炭黑填充体系,但拉伸强度及硬度都大于炭黑填充体系。填充量一定时,炭黑填充体系的压缩永久变形小于白炭黑填充体系,疏水型气相法白炭黑填充体系的压缩永久变形小于普通气相法白炭黑填充体系。  相似文献   

19.
表面改性对聚丙烯/纳米氢氧化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表面处理剂(钛酸酯和硅烷偶联剂)对聚丙烯/纳米氢氧化镁(MH)阻燃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高压毛细管流变仪、LO I、力学测试、DSC和SEM对PP/纳米MH复合体系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偶联剂能有效地降低复合体系的表观黏度,改善体系的流动性。未改性的纳米MH对PP基体有异相成核作用;而表面改性剂能削弱填料对基体的异相成核作用。改性后的纳米MH粒子以独立形式均匀分散在基体中,PP与纳米MH界面的粘接力得到了加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冲击强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阻燃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浸植物油激光凹坑填充PI/5%PTFE 45钢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激光焊接机在45钢试件表面制备凹坑织构,将PI、PTFE混合粉末填充至凹坑内,选用蓖麻油、大豆油、玉米油浸渍凹坑填充试件,制得浸植物油凹坑填充试件,并进行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通过观察磨损表面,测量表面磨痕宽度和深度及摩擦系数、磨损量、表面微观形貌表征浸油凹坑填充试件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与凹坑填充试件相比,浸植物油凹坑填充试件的摩擦学性能更好;与浸玉米油和浸大豆油凹坑填充试件相比,浸蓖麻油凹坑填充试件表面的磨损量分别降低了94.12%、85.29%,表面磨损最轻微;与大豆油和玉米油相比,蓖麻油的黏度、饱和脂肪酸比例最高,而且蓖麻油酸存在2个极性基团,蓖麻油的上述特点提高了浸蓖麻油试件表面的抗磨和承载能力,因此浸蓖麻油试件表面呈现出较好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