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标主题:智能低碳新奥运新张家口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智能新能源、发展智能能源互联网的历史新风口上,张家口将是处于这个新风口上最好的窗口。张家口市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的示范区,同时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奥成功,这些重要的契机都给张家口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打造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打造一个全新的智能低碳新奥运新张家口,对于全国乃至全球可再生能源应用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的示范意义。基于此,  相似文献   

2.
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潜力和意义十分巨大。湖南省积极响应中央财政部和住建部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政策的实施,促进湖南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作的开展。本文概述了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分布情况,从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建筑的形式及技术类型阐述湖南省可再生能源示范建筑的应用和实施情况,得出地源热泵系统在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应用形式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旨在为具有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模式的发展和推广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建筑智慧能源微网发展的概念组成,分析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政策机遇和重要依托,指出了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发展能源微网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能源利用特点,结合张家口开展"低碳"冬奥会提出了发展基于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建筑智慧能源微网技术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和《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方案》日前出台。在近年来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的基础上,我国将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同时,将以县为单位,实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示范推广,引导农村住宅、农村中小学等公共建筑应用清洁、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努力,2009年重庆成功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为重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在2010年重庆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下阶段,重庆应加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应用政策法规的研究,完善技术标准,开展工程示范和技术推广,培育壮大配套产业,为国家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技术、产业三大支撑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发展低碳经济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设立河北省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示范区发展规划已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我国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国家规划的新能源基地之一,目前已与北京市携手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规划立足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明确了下一步聚焦实施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大容量储能应用、智能化输电通道建设、多元化应用等四大工程,提出了打  相似文献   

7.
程才实 《建筑》2011,(15):26-27
当今世界已取得这样的共识: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作为京畿大省的河北,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与努力,燕赵大地成长着崭新的文明建筑—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概况河北省位于黄河下游以北,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在河北省境内,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平原,又有湖泊、海滨。全省的太阳能资源量,张家口、承德为国家二  相似文献   

8.
正面对国际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内能源需求发展新趋势,我国高度重视能源生产与安全。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得到较快增长,发展十年有余。回首十年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不断提升、产业不断成熟、成本不断下降、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底,全国累计太阳能光热应用集热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约合应用建筑面积50亿平方米。全国累计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约为6.2亿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约为30GW。经初步测算,截至2020年,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形成年常规能源替代量共计约6000万吨标准煤,替代民用建筑常规能源消耗比重为6-7%。可见,在我国建筑能耗不断  相似文献   

9.
本标准制订并实施后可指导有关单位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节能、环保效果进行科学的测试与评价,得出量化指标,为国家制定更为详细的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政策提供重要的技术数据,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提升行业增长率,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研究“十一五”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工程的案例,分析了实现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的发展方向和途径:通过综合考虑自然资源、耦合相关技术和联合实施主体,优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案,从而真正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达300多个●"太阳能屋顶计划"促进光电技术建筑应用●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3,(1):62-62
<正>根据近日安徽省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15年,该省力争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创建100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和10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绿色建筑占新增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以上,推动建设领域资源降耗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跨越式发展。该省将遵循"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的思路,通过推动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实施绿色建筑示范,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及县级示范为抓手,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建设内容,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可用于嘉兴市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类型,通过调查与评估的方式得出嘉兴市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储量。针对可再生能源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当前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类型,提出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发展思路与应用策略,为嘉兴市区内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引导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技术发展,加强对建设部.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技术支撑,依据《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细则》和实施《建设事业“十一五”重点推广技术领域》的要求,建设部决定组织编制《建设部“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财政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示范。继两部委2006年发布《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之后,2009年又接连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实施意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和《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5月31日,郑州市组织召开了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第一次协调会,市绿色建筑及可再生能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郑州市政府十分重视绿色建筑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今年年初下发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方案的通知》,为全市发展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在市场化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的推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以规划、标准、激励政策为核心的政策框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配套政策逐渐完善,但政策制定、更新及实施效果如何,需要进行评价。本文立足于中国典型地方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体系,建立政策数据库,构建政策评价工具,识别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不同因素与实施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地方政策建立与执行的障碍。通过纵向剖析、横向比较,为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关于绿色生态和智慧能源要求,围绕"互联网+"背景下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运营、绿色建材部品应用以及建筑智慧能源微网协同发展模式的商业模式和生态圈搭建,北京康居认证中心、江苏唯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住建部科技项目"基于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智慧能源微网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组、中国绿色能源产业联盟于9月10日在京联合主办了"互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为指导开展示范工作,两部近日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近年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实施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取得良好的政策效果.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应用面积迅速增加.部分地区已呈现规模化应用势头。为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积极推进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及家庭,规模化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建筑领域的应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启动了今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省级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