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俊 《电子工程》2005,(2):42-45
介绍了几种螺纹参量的测量方法:量规测量法、三针测量法和仪器测量法等,并对这几种测量法进行了比较。量规测量法测量螺纹效率高,三针测量法适合测量外螺纹中径,仪器测量法则可以一次测出多个参数。  相似文献   

2.
着重介绍了三种测量基区电阻Rb的DC测量法,并通过反面实例说明其中两种方法(1.由I-V特性来提取Rb及Re;2.基于碰撞离子产生的反向基区电流的DC法)的局限性,指出第三种方法(双基极引线孔法)是值得借鉴的方法。DC测量法因其简单易行而被广泛接受,但在实践中须特别注意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分析比较了薄片式挠弹性器件自振频率测量的不同方法,进而提出了应用漫反射激光三角法实现对薄片式挠弹性器件进行非接触瞬态激励测量。该方法利用漫反射激光三角法测量摆动部分位移,避免了测量过程中位移与转动的干涉。测量采用瞬态激励效应来避免传统采用共振法测量频率时引入的外界干扰;根据测量信号特点,采用了最大似然法对测量模型求解。实际结果表明,标准测试状态下,瞬态激励法的测量精度比常规静态测量法提高约50倍,达到0.006Hz。  相似文献   

4.
卫星导航接收天线相位中心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其几何中心是不一致的。为了确立天线相位中心与几何中心位置的相对偏差,提出了采用室内测量法和室外测量法对天线相位中心进行测量,描述了2种测量方法的测量原理。详细介绍了在测量过程中找出天线相位中心的方法步骤,并指出了2种测量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三点测量圆度误差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件形状的圆度误差和电机旋转的回转误差的分离算法中。而圆度误差能得以准确分离的关键在于合理配置三个位移传感器测头的安装角度,从而避免传递函数的分母为零的情况出现。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位移传感器测头的角度安装误差是必然存在的,这就使得分析这一角度安装误差带来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基于经典的三点测量法模型,提出一种新的分析位移传感器测头的角度安装误差的模型。以三点测量法圆度测量中的圆径结果为目标,根据实际工况下的各种参数设置,定量分析了位移传感器测头的角度安装误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最后,使用电容位移传感器开展工件外圆的圆径测量实验研究,确认了文中误差分析的有效性,圆径测量的重复性精度可以达到2 m以下。  相似文献   

6.
正确使用多次测量法提高椭偏测量精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椭偏测量的复杂性可知椭偏角高精度测量的重要性 ,针对曾认为可提高测量精度的多角度测量法在不恰当地增加入射角时极易破坏求解收敛性得到伪解的情况 ,提出了在测量误差一定和合适数目的多入射角时分别进行单角度多次数测量椭偏角来提高薄膜参数精度的方法 ,并对不同搜索范围和不同测量误差时的诸多情况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此方法能有效避开伪解、得到高精度的稳定真值 ,是提高椭偏测量精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三米激光测长机由精密机械,光学和电气三个部份组成。在满足一定精度和保证测量结果可靠的前提下,采用了接触式干涉测量法,以氦-氖激光波长为标准,对被测件实施接触测量,直接获取测量结果。温度、气压、湿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采取单项测量的方法,进行计算修正。  相似文献   

8.
电光调制实验中半波电压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波电压是表征电光调制时电压对相位差影响大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根据其物理意义,介绍了三种测量方法:光通信模拟法、极值测量法、倍频调制法.具体介绍三种方法的测量原理和操作过程,把测量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并对三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讨论.最后介绍了电光开关的一种应用.  相似文献   

9.
无耗二口网络参数的三点测量法及数值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可逆、无耗二口网络参数的三点测量法及其计算机数值解。文中给出若干计算及测量实例,并同多点测量法进行比较,结果满意一致。  相似文献   

10.
肖志勇 《通信技术》2011,44(2):112-114,117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三维形貌测量技术在机器视觉、工业监控、机械工程和医学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三维形貌测量系统中引入数字投影设备,并且由计算机进行控制,以达到自动化测量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三维测量技术的发展。文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研究了基于数字投影的三维形貌测量技术,对其测量原理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傅里叶变换形貌测量法(FTP)和相移形貌测量法(PSP)进行了研究,搭建了实际的实验系统,并且通过实验比较了这两种测量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高精度授时的重要性;详细研究了利用导航星座进行单向、双向授时的原理和测量方法,分析研究了影响授时精度的原因.利用实测数据对双向授时精度进行了评估,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王鑫  李彬 《电子科技》2012,25(11):88-90
从已有的基于全网的等效最短路径数的抗毁性出发,应用到以数据为中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各个簇的抗毁性衡量中。进而用簇的抗毁性来衡量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抗毁性。并对基于小世界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进行了抗毁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估以数据为中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抗毁性。  相似文献   

13.
改进的斑点法测量自聚焦透镜的主要参数是利用直径不同的近轴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自聚焦透镜端面,在出射端面测量光束光斑大小之差,从而确定了自聚焦透镜的周期长度p,焦距f以及中心折射率no和分布常数A。本文报导了改进的斑点法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并对测试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杨丰  吉祥 《电子测试》2010,(9):51-53,70
由于数字器件的运行时钟受限,基于数字处理芯片的时频测量的精度很难提高;利用FPGA内部锁相环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同频多相的多个时钟同时对输入信号进行测量,对各个时钟的测量值进行平均的高精度时频测量方法;介绍了采用产生多个同频多相时钟的方法,详细说明了采用多个同频多相的时钟同时进行时频测量的具体步骤;实际测量表明,该方法实现较为简单,能够在不提高时钟运行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信号的时频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5.
杨丰  吉祥 《电子测试》2010,(10):56-59
由于数字器件的运行时钟受限,基于数字处理芯片的时频测量的精度很难提高;利用FPGA内部锁相环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同频多相的多个时钟同时对输入信号进行测量,对各个时钟的测量值进行平均的高精度时频测量方法;介绍了采用产生多个同频多相时钟的方法,详细说明了采用多个同频多相的时钟同时进行时频测量的具体步骤;实际测量表明,该方法实现较为简单,能够在不提高时钟运行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信号的时频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高速MCM电路系统中电源/接地板上同步开关噪声的高效方法,即基于PEEC结合块缩减算法和递归卷积公式.该方法具有参数提取简单、高效率、高精度特点.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分级建模方法,若已知小尺寸电源/接地板的时域宏模型,利用该方法可在时域直接分析大尺寸电源/接地板上同步开关噪声.最后,不仅运用平面电路公式验证了新方法的精度,而且还通过分析高速MCM电源/接地板上同步开关噪声的两个例子,进一步阐明该方法的精度高、效率高特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CPLD的宽频带及量程自动切换数字频率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采用测频法与测周期法这两种频率测量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数字频率计的频带以及测量精度.介绍了基于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宽频带且能自动切换量程的高精度数字频率计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系统的相关设计.  相似文献   

18.
无源雷达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雷达技术和雷达对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源雷达逐步成为现代防空情报系统的一种重要探测手段。定位精度是无源雷达能否发挥其探测效能的关键因素。该文在介绍无源雷达的工作机理后,着重讨论了布站方式和布站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定位精度的布站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李妙英  胡明宝  贺宏兵 《现代雷达》2003,25(12):32-34,43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得到同时发射方式和交替发射方式下的双极化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回波信号,并利用模拟的回波信号分析了交替发射方式下的测速精度,结果表明:在忽略粒子形状和相态的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形状对测速精度的影响较小,相态和回波信噪比对测速精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徐玲  卜令兵  蔡镐泽  萨日娜  杨彬  周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10):1030002-1030002(8)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是高精度测量大范围二氧化氮浓度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原理及系统结构,基于可调谐固体激光吸收技术,以0.01 nm为步长,测量了二氧化氮在3.410~3.435 m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在1.0 atm(1 atm=1.013105 Pa)、25℃情况下,所测吸收光谱与模拟计算吸收光谱相关系数为92.01%,基于实测吸收光谱分析确定了二氧化氮测量激光波长对为on-line 3.424m、off-line 3.414m。并研究了差分吸收激光雷达二氧化氮测量信号预处理方法和去噪算法,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信号预处理结合多重自相关检测法,可有效将1 km内模拟探测所得二氧化氮浓度反演结果误差降为0.1 m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