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叙事性空间的出现,让建筑从单一的形式空间到多元的文化空间,并形成了空间多元与文化多元并存的局面。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叙事性空间以其独特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新空间,从而产生了更多新体验和新审美。本文基于叙事性空间提出“叙事+想象”的空间设计理念,认为叙事空间应为人们创造出可感知的真实空间,而非仅仅为了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各种需求而存在。并通过对传统建筑中有关叙事空间的探讨,为传统建筑领域未来发展提出可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阐述了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定义,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空间叙事性的表达方武,从中结合烟台市牟平文化中心设计实例,主要探讨了空间叙事性的地域建筑设计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建筑的尺度与时空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段汉明 《新建筑》2000,(5):19-20
尺度是人类自身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建筑的尺度与人体活动所表现的速度有关,时间和空间是一体的,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各种事物的基本属性,建筑有着自己的时空形态和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4.
纪念建筑是承载人类集体精神的物质载体,而叙事则是意识传递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梳理叙事性的相关内容和理论基础,从3个方面建立起叙事性与纪念建筑设计相关联的研究框架,以探讨叙事性思想对纪念建筑设计的内在影响与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叙事是信息传达的基本方式,是通过语言或其他媒介来再现发生在特定时空里的事件的一种方法.空间构成作为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启蒙课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中的限定环境要素的空间构成教学实践为例,将叙事性方法导入教学,以其作为引导设计的线索,探讨了—种动态的外部空间设计的操作步骤与关键环节,分析了拟写空间剧本、演绎环境要素、建构叙事空间、升华空间境界四个教学阶段,总结出叙事性在建筑设计中具有设计方法与思维方法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建筑文化学角度出发,着眼陕西韩城历史古城建筑院落的尺度比例文化,对古城建筑院落与街道的空间关系进行探究.文章对韩城古城传统建筑院落、功能空间形态、城市骨架格局、尺度特点及比例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浅论建筑的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茹  庄涌 《山西建筑》2004,30(18):33-34
对建筑尺度的意义、尺度的把握以及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注意的有关尺度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建筑尺度的把握是建筑师创作个性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新建大学建筑组群空间尺度的比较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懋彦  巫萍 《建筑师》2004,(1):46-53
本文主要探讨1980年代以来大学校园建筑组群的空间尺度问题。通过对不同校园中心建筑组群尺度的比较,揭示尺度对组群形态的重要作用,探讨影响尺度的因素与控制尺度的方法,以期提升校园空间品质,满足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的空间尺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敏峰  刘塨 《华中建筑》2005,23(5):65-67
近年来我国高校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巨构式教学建筑,该文通过对国内这种新型教学建筑的空间尺度特征的分析,研究其空间尺度的三种关系,并把这三种关系作为巨构式教学建筑设计中尺度把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颜朝昱 《山西建筑》2006,32(16):17-18
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赋予了传统建筑空间深刻内涵,而中国传统建筑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渗透,包括哲学思想、伦理学、绘画文学、艺术等,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在生命力,也是创作现代建筑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褚帆  单毅 《安徽建筑》2009,16(5):18-19
地标建筑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对地标建筑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2.
章迎庆 《华中建筑》2007,25(10):11-12,24
以数字技术为先导的数字时代对城市空间形态和意识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化建筑空间在这个大背景下也相应转变,该文从休闲的视野对这种转变作了一些的探讨,希望以此能对当今文化建筑空间设计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后现代文化与信息时代社会特征,剖析文化建筑设计内涵,结合案例分析解读文化建筑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文化作为人类生活形态的凝炼与表征,其发展特征与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从城市生活的角度,重新诠释文化建筑的内涵与存在意义,并着重分析当代文化建筑应对城市生活的建筑形态与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引入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文化圈、文化区域的形成与演化、文化扩散、文化景观、文化综合等若干问题进行全新视角的探索,将有助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本文简要介绍重要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对象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与民俗——建筑空间的文化人类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面对我国地域习俗和文化传统正悄悄消失的危险,文章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神视建筑空间,认为建筑环境,都市的多种选择性源自于不同的民俗文化,建筑空间和民俗文化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和同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吴凡 《华中建筑》2012,30(4):12-14
电影和建筑都是叙事的艺术,电影是空间化的叙事,建筑是叙事化的空间。该文从空间体验的角度探讨了电影的叙事安排对建筑空间创作的借鉴意义,旨在体察两门学科的微妙交流,并将此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文化建筑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介入城市环境,并不断突破建筑本体功能的限定,越来越多地承载原本属于城市的职能。本文提出,对于当代文化建筑职能的研究应强调建筑对外部环境、城市和社会产生的效用,将外部需求纳入建筑的范畴,从而建立建筑创作中的城市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文化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永嘉县公共活动中心创作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永嘉县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探讨在特定环境与功能的要求下、塑造反映地城特色的大众文化建筑的设计思路;提出文化建筑地域性表达的两个策略:首先在空间上,结合当地的场地条件、地理气候、材料工具等进行创作;其次是时间上,在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提取灵感和符号。  相似文献   

20.
汪原 《建筑师》2009,(2):5-8
针对2008苏州首届“现象学与建筑”研讨会,论文从哲学家与建筑师角色互换是否可能、哲学家与建筑师对话是否可能、建筑现象学是否可能等三个方面,总结了与会的一些心得以及若干未及展开的话题,提出了哲学家和建筑师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坚信两个学科的联手,必定能构建出人类理想的家园而“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