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茶多酚成判别茶饮料的指标一向关心茶饮料里究竟含不含茶的消费者将有望吃上定心丸。日前,记者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获悉,茶饮料国家标准内部征求意见稿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记者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仔细阅读后发现,标准在规定了茶饮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茶饮料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不含茶多酚和咖啡因或者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达不到标准的不能称之为茶饮料。  相似文献   

2.
茶水,作为人们日常饮用或招待客人的饮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茶水以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制成可以长久存放、即开即饮的包装饮料产品,则是近几年的事情。为了指导茶饮料及功能饮料消费,促进茶饮料及功能饮料行业的有序发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司组织国家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市场上销售的16种茶饮料进行了对比检验。检验样品涉及北京、*海、广州、福建、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天津等9个省、直辖市的15家企业。检验结果表明,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咖啡因和茶多酚。一些企业生产的茶饮料及功能饮料中,茶股十分少或者加工中根本未…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企业生产的红茶饮料、绿茶饮料中茶多酚、咖啡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进行含量测定,以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市售各类茶饮料的品质,并建议对GB/T 21733-2008(《茶饮料》)进一步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1种市售茶饮料分别进行感官评定、茶多酚含量测定,同时考察开盖时间对茶饮料中茶多酚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被检21种茶饮料感官方面基本都能体现原茶风味,总体品质良好;各类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差异明显,除2种调味茶饮料外,其它样品茶多酚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一款乌龙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高达2097.90 mg/kg,绿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在530.35-936.77 mg/kg之间,普遍高于红茶饮料茶多酚含量136.99-639.92 mg/kg,花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相对较少;开盖后茶多酚损失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且在前40min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茶饮料中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游离氨基酸总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 Gallate,EGCG)、咖啡因(Caffeine,CAF)和茶氨酸(L-Theanine,TA)的含量.结果表明:目前市售茶饮料的品质与品牌无关,乌龙茶TP、EGCG和CAF含量最高,乌龙茶和花茶中TP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绿茶合格率为85.0%,而红茶合格率仅为50.0%.除了两个绿茶饮料样本低于国家标准外,其它样本中的CAF含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1 茶饮料的国外发展情况90年代初茶饮料在欧美国家发展很快,是新时代饮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饮料是根据可以与传统饮料相抗衡并且可能夺取传统饮料份额的构想而兴起的。茶饮料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与碳酸饮料相抗衡的一个大类,是新时代饮料的一个代表。它是一种天然健康饮料,完全迎合现代消费者崇尚天然、重视健康的心理。因此,原来对茶很陌生的欧美国家短短的10多年时间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在很多东方国家和地区,发展速度更快。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对茶的防癌作用的研究报告相应发表,也对茶饮料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目前,一些主要国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主打"健康牌"的茶饮料逐渐成为消费者宠爱的饮品。"100%原叶泡制"、"回甘就像现泡"是各大茶饮料品牌纷纷打出来的竞争标语。但调查中发现,目前茶饮料市场仍存在茶粉、食品添加剂配制大行其道,茶多酚含量低等不少问题,与消费者心中的健康饮品并未画上等号。市场多为茶粉配制茶记者走访茶饮料市场后发现,无论是大型超市还是街边小店,琳琅满目的茶饮料摆满货架,占据饮料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1 0月 1日实施的《茶饮料》标准对茶饮料的定义、分类、质量和检测都作出了详尽的技术性规定 ,并明确提出强制执行“不得使用茶多酚、咖啡因为原料调制茶饮料”的规定。虽然 ,这一标准延迟到 1 0月 1日才实施 ,但知名品牌厂家已提前严格按这一标准进行生产和营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前引入“游戏规则”,无疑显示出我国饮料市场已走向成熟茶饮料标准出台  相似文献   

9.
日前,有关专家在茶饮料产业建设规划研讨会上提出,我国大力发展茶饮料的时机已经成熟。据统计,全国目前已有二十多家生产企业、三十余条生产线在生产茶饮料,品牌达十多种。新兴的茶饮料市场显示,开发茶饮料在我国前景广阔。首先,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茶饮料立足民族传统、中国特色,消费者对其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其次,茶饮料具有其他饮料难以比拟的天然、绿色、有益健康和解渴等功效;第三,我国目前人均饮料消费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潜在的饮料市场空间巨大。据了解,我国茶饮料工业的原料仓库、亚洲最大的茶粉生产基地不久前已在福建建…  相似文献   

10.
茶饮料销量正赶超碳酸饮料茶饮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饮料之一。它迎合了亚洲地区人群的饮食习惯,既具有茶叶的独特风味,又含有天然茶多酚,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作用。茶饮料分为茶汤饮料、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奶味茶饮料和其他茶饮料。茶汤饮料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保持原茶应有的风味;果汁茶饮料是在茶汤中加入水、原果汁  相似文献   

11.
红枣保健茶饮料的生产工艺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前言茶饮料是一种饮用简便 ,具有饮茶和喝饮料双重感觉的新型饮料。古今医学证实 ,饮茶具有提神醒脑、强心利尿、生津止渴、解毒杀菌等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防病治病的功效不断被发掘利用。茶叶中富含茶多酚 ,达20 %~30 %。茶多酚类物质有较活泼的羟基氢 ,能阻断亚硝胺等致癌物的合成 ,清除人体自由基 ,直接抑制癌细胞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另有研究报道 ,茶多酚具有抑制血压上升、降脂减肥、防口臭、抗氧化、抗菌整肠等多项保健功能。红枣营养丰富 ,果肉中富含皂甙、生物碱、黄酮和环磷酸腺苷等生物活性物质。红枣保健茶饮料…  相似文献   

12.
日本茶饮料近十年市场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0~2009年世界茶饮料最大生产和消费国日本的茶饮料销售量、销售额及二者所占嗜好饮料百分比数据调查和分析表明日本茶饮料销售呈逐年上升;绿茶、红茶和乌龙茶饮料占据茶饮料市场前三甲;保健茶饮料等功能性茶饮料逐渐打开市场,茶饮料产品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通过与传统茶叶销售额对比,茶饮料销售占日本茶叶经济60%以上,成为主导消费方式。这对中国茶饮料产业发展和振兴国茶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茶叶中有效成分综合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绿茶为原料,采用ZJL大孔离了交换树脂和ZJX大孔吸附树脂从茶叶的浸提液中提取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和茶多糖。通过对树脂的静态、动态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确定了咖啡因、茶氨酸、茶多酚及茶多糖联合分离提取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的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茶氨酸和茶多酚,提取的咖啡因纯度达83.23%,提取率为1.9%,茶氨酸纯度达85.43%,提取率为0.94%,提取的茶多酚纯度达95.62%,提取率为12.35%,且茶多酚中的咖啡因含量低于0.7%,茶多糖的纯度达51%,提取率为1.1%。  相似文献   

14.
不同原料生产的液态乌龙茶饮料品质及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作为历史最为悠久、饮用最为普及的三大无醇饮料之一,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近十多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品饮方式的改变,茶叶及其制品因其低热量、纯天然和保健特性在国际饮料市场受到越来越普遍的欢迎。茶饮料在亚洲许多地区也已取代碳酸饮料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首选饮料。在欧美国家,冰茶也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途的饮料之一。随着茶饮料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饮料企业投入资金生产品种各异、包装不同的液态茶饮料。目前国内饮料厂家选择干茶、速溶茶、茶浓缩汁三大产品作为生产茶饮料的原料。而国外,如日本、美国、欧洲的企业均以速溶茶、茶浓缩汁作为原料  相似文献   

15.
微胶囊技术现已达到应用水平。其在近几年兴起的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茶叶中含有多种对外界因素如光、热、氧气、酸、碱等敏感的物质。维生素C、B等受热易破坏,Vc也很容易被氧化;茶多酚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也容易与茶中的蛋白质、咖啡因、钙离子等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16.
盛夏,各种各样的瓶装饮料又成为冷饮市场的主打产品,而茶饮料因其含有茶多酚、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喜爱。走进超市,你会发现茶饮料的品种众多,除了传统的绿茶、红茶饮料外,还有乌龙茶、大麦茶、茉莉香茶、菊花清茶、水果茶等,韩式大麦茶、  相似文献   

17.
政策法规     
 我国茶饮料行业标准已实施我国茶饮料行业标准已经出台 ,并于今年 6月 1日起正式实施。这项茶饮料行业标准历时 3年的讨论、修改 ,对茶饮料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做了详尽的规定。该标准部分指标为强制性的。强制性指标的第一条就是不得使用茶多酚、咖啡因为原料调制茶饮料。据了解 ,美国也有相同的规定。茶饮料产品的理化指标是标准中大家最为关心的部分 ,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改造、开发等。其中茶多酚、咖啡因、二氧化碳气、果汁、蛋白质及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均为强制性指标 ,总酸、p…  相似文献   

18.
《美食》2009,(12):73-73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一份茶饮料国家标准内部征求意见稿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年底有望出台。据此,日后茶多酚的含量将是判别茶饮料的一个重要指标.每千克的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茶饮料所含茶多酚都需大于300毫克。此外.主打健康的低糖、无糖茶饮料也将明确规定其糖含量。  相似文献   

19.
茶叶原料选择对休多酚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多种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和咖啡因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茶多酚提取得率和质量与茶多酚含量及咖啡因与茶多酚的比率有关。  相似文献   

20.
PVPP吸附绿茶饮料中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处理绿茶饮料的条件和效果,结果表明,在30-50℃、用4-5g/L交联度0.4%-0.6%的PVPP处理绿茶饮料,对茶多酚的去除率达到50%以上,明显改善了茶饮料的稳定性,延了茶饲料的贮存期,研究还证明,PVPP与VC协同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