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中WC的溶解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不同WC含量的WC/钢复合材料,研究了WC颗粒在复合材料钢基体中的溶解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WC含量的增加,碳化物从钢基体晶界处分布逐渐转向晶内分布;随着WC颗粒尺寸的增大,在WC颗粒与钢基体界面处形成一层反应物,它阻止了WC颗粒在钢基体中的进一步溶解,同时也提高了两相界面的结合强度.通过调整电冶熔铸工艺参数和WC颗粒的尺寸及含量,可以控制W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溶解行为.  相似文献   

2.
采取不同激光工艺重熔经过热处理的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分析了材料表面组织形貌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为增加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重熔前需对试样作预处理,并采用高的激光功率和低的扫描速度.激光功率可以显著增加激光影响区的厚度,而扫描速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激光重熔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由此选用激光功率为2.0 kW,扫描速度为600或800 mm/min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电冶熔铸WC/GCr15钢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择大颗粒WC作增强相,采用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了含27%WC粒子的WC/GCr15钢复合材料,观察了复合材料中WC颗粒与钢基体的结合情况;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室温下复合材料同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WC颗粒部分溶解于钢基体相,两相界面形成厚达数微米的反应层,有效地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比基体材料GCr15钢提高了5倍以上,扫描电镜下的磨痕照片显示:大颗粒WC承担了磨损的主要载荷,实验中没有发生明显脱落的现象,说明界面结合强度在提高复合材料磨损性能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组织及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尤显卿  任昊  斯廷智 《铸造》2003,52(12):1170-1172
用电冶熔铸的工艺方法制备了含40%WC颗粒的WC/钢复合材料。结果表明:WC颗粒在钢基体中发生了适当溶解,界面反应物在两相界面处构成反应层,极少缺陷的界面形态使WC颗粒与钢基体间有着良好的界面结合,有效地把外加载荷传递给WC增强颗粒。磨损试验后发现试验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耐磨性,磨损过程主要受硬质相WC颗粒脱落的控制,而高的界面结合强度减缓了WC颗粒脱落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合电冶熔铸技术,制备了以WC颗粒为增强体,5CrNiMo模具钢为基体的WC/钢复合材料,WC颗粒含量为45wt%。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研究了复合材料中WC的形态和退火、锻造、淬火与回火处理对WC增强体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WC/钢复合材料中以三角形或矩形的WC为主;通过退火和锻造处理,碳化物溶解,共晶组织碎化;淬火加热温度升高,碳化物溶解加速,基体上分布大量细小的二次碳化物,共晶碳化物变化不明显;回火温度提高,碳化物分布更加均匀化,颗粒圆整性增强,碳化物聚集现象减少。存在的碳化物类型主要为WC颗粒、较大的Fe3W3C颗粒、Fe3W3C或M7C3枝晶状碳化物、弥散分布的Fe3W3C或M23C6二次碳化物。  相似文献   

6.
用电冶熔铸法制备了20wt%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进行三点弯曲法破断试验,并观测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分析热处理工艺对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WC颗粒相基本溶解于钢基体相中,并沿品界生成Fe,W3C复式碳化物,同时两相实现了冶金结合;断口分析证实此类断口为韧——脆复合断口,其中,部分硬质相颗粒表面出现解理断口。热处理工艺和颗粒本身特征均可影响基体断口形貌和断裂机制。淬火态断口基本为沿晶断裂;低温回火态断口以细韧窝及部分沿晶断口为主要断裂机制;退火态断口为准解理及韧窝复合断口。  相似文献   

7.
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的显微缺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电冶熔铸工艺将废弃的WC钢结硬质合金制备成WC/钢复合材料, 研究了复合材料中显微缺陷的形貌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 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的气孔及夹杂含量少, 可有效解决WC颗粒的偏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显示, WC颗粒和钢基体界面上发生了界面反应, 生成了高稳定性的Fe3W3C界面层.  相似文献   

8.
采用复合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了以5CrNiMo钢为基体、WC颗粒为增强相的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通过宏微观硬度试验、三点弯曲试验和冲击韧性试验对比分析并综合评定复合材料和5CrNiMo钢的各项力学性能,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口形貌并判定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大量WC颗粒增强体分布在较软的钢基体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整体硬度,淬透性和淬硬性也较好,但塑性比5CrNiMo钢稍差。在950 ℃到1050 ℃淬火时,复合材料的洛氏硬度达到60~66 HRC,抗弯强度达到1600~1650 MPa,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趋势,而冲击韧度变化不明显。对比基体和中小块WC颗粒聚集区,大块硬质相的显微硬度值变化幅度较小。在锻造退火状态下,复合材料为准解理+韧窝的复合断裂机理,而在淬火回火态时,则转变为解理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心铸造工艺制备了以废弃的轴承钢GCr15为基体,WC颗粒为硬质相的WC/钢复合材料.用金相观察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该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心铸造WC/钢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是由莱氏体(P+Fe_3C_Ⅱ(共晶))、一次渗碳体(Fe_3C_Ⅰ)、二次渗碳体(Fe_3C_Ⅱ)、合金渗碳体((Fe,M)_3C)等碳化物及粒状珠光体组成,且其中有大量细小的WC、W_2C、再结晶W-Fe-C颗粒以及M_6C、M_7C_3、M_(23)C_6等碳化物颗粒析出;碳化物的形态较多,主要有网状、鱼骨状、树枝状和条块状.  相似文献   

10.
电冶稀土WC钢结硬质合金中碳化物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电渣熔铸冶金工艺,用回收的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作原料,再加入微量的稀土,制备了新型的钢结硬质合金。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新材料中的碳化物的特征。结果表明:在该材料的显微组织中存在原始颗粒区和扩散区。原始颗粒区组织中碳化物的特征是存在大量变化甚微的角状大尺寸原始WCp及具有明显反应层的长椭圆状WC颗粒,界面反应产物为Fe3W2C。在粗大碳化钨颗粒附近能够原位生成先共晶析出相(WC和W2C),在较远处的钢基体中分布着细网状碳化物,同时有(Cr,Fe)7C3等条状复式碳化物生成;而扩散区主要细小W2C小颗粒、WC颗粒及再结晶W-Fe-C小颗粒组成。稀土的加入可提高WC颗粒分散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离心铸造工艺制得WC/废弃GCr15钢复合材料,借助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基体为细小的珠光体组织,同时基体中析出大量的细小Cr23C6、WC等碳化物颗粒,碳化物主要为枝状或骨骼状共晶碳化物、网状分布的二次碳化物和大块状碳化物,重点分析了各自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冯培忠  强颖怀  王晓虹  丁刚 《铸造》2004,53(6):428-431
研究了离心铸造工艺制备的WCp/钢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离心铸造显著的细化了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W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布,复合材料断口特征主要表现为脆性断裂,在断口上可以观察到WC颗粒开裂和界面脱粘现象.  相似文献   

13.
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辊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离心铸造工艺制备了WCp/钢基复合材料辊环,并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离心铸造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辊环表面复合层与芯部基体结合良好,表面复合层硬度达到63~65 HRC,WC颗粒发生了溶解-析出作用,复合层的最大厚度为3.9 mm,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较基体材料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14.
电渣熔铸WC/钢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用电渣熔铸的方法成功制备了WC颗粒增强轴承钢复合材料,并对其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WC相溶解于钢基体相并沿晶界生成复式碳化物,两相界面实现冶金结合,界面处合金元素的微区浓度存在过渡区,界面结合强度大为提高;磨损过程中,疲劳裂纹首先在承受较大应力的硬质相内部萌生,导致硬质相脆性脱落加剧磨损,整个过程表现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尤显卿  任昊 《铸造技术》2004,25(8):612-614
用电冶熔铸的方法制备4%SiC颗粒增强轴承钢复合材料,对其组织性能进行探索.实验结果发现:SiC颗粒在电冶熔铸工艺中发生分解,原始颗粒没有保留下来,溶入钢基体的Si和C原子在快速冷却下会发生原位反应重新生成细小的原位SiC;磨损试验发现,原位SiC的存在使基体硬度上升,复合材料的整体耐磨性比基体材料相比有明显改善,磨损机理以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