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及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方法及工艺条件,并进行包合物的鉴定及溶解度测定。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超声波法和研磨法比较包合物的制备效果;溶液搅拌法的包合物制备工艺以包合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投料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溶液p H值对包合物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采用薄层鉴别法及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通过比较包合物得率,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槲皮素-β-CD和槲皮素-HP-β-CD包合物更好;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投料摩尔比为1:1、制备温度为60℃、制备时间为2 h、溶液p H值为7;在此条件下制备槲皮素-β-CD包合物的平均包合得率为66.22%,制备槲皮素-HP-β-CD包合物平均得率可达71.49%;槲皮素-β-CD包合物溶解度为26.94μg/mL,槲皮素-HP-β-CD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可增加到2224.21μg/mL。槲皮素在0.8~6.4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溶液搅拌法使槲皮素与环糊精衍生物形成包合物,且明显增加了槲皮素在水中的溶解性,有利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并提高了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胡椒碱的最佳工艺。方法:以胡椒碱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比较饱和溶液搅拌法、微波辅助法,以正交实验优选最佳工艺条件,并用TLC和HPLC对包合前后的胡椒碱性质进行分析。结果: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m(胡椒碱)∶m(β-CD)=1∶80(g/g),微波时间40min,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700W,包合率可达88.12%。结论:微波辅助法为最佳的包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胡椒碱的最佳工艺。方法:以胡椒碱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比较饱和溶液搅拌法、微波辅助法,以正交实验优选最佳工艺条件,并用TLC和HPLC对包合前后的胡椒碱性质进行分析。结果: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m(胡椒碱)∶m(β-CD)=1∶80(g/g),微波时间40min,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700W,包合率可达88.12%。结论:微波辅助法为最佳的包合方法。   相似文献   

4.
番茄红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茄红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其分子中含有11个共轭及两个非共轭碳一碳双键,导致了它极不稳定,在光、热和氧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氧化降解。近年来,环糊精包合技术在食品及医药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此法用于番茄红素的包埋,实验结果表明,包合后可明显提高番茄红素的水溶性,改善它的稳定性。但由于主客分子比过大,包合物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5.
番茄红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伟  丁霄霖 《食品科技》2002,(10):39-40
番茄红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其分子中含有11个共轭及两个非共轭碳-碳双健,导致了它极不稳定,在光、热和氧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氧化降解。近年来,环糊精包合技术在食品及医药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此法用于番茄红素的包埋。实验结果表明,包合后可明显提高番茄红素的水溶性,改善它的稳定性。但由于主客分子比过大,包合物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6.
研磨法薄荷醇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研磨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薄荷醇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用乙醇洗涤或蒸馏包合物,并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包合物的表面薄荷醇量和总薄荷醇量,并计算了薄荷醇的包合率。结果表明在薄荷醇/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05∶1时,表面薄荷醇量最低且包合率最大。  相似文献   

7.
香兰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香兰素-β-CD包合反应的研究,探讨了增加香兰素包合率的包合物制备方法,并研究了包合物的热稳定性,对食品加香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玲  苏健裕  陈建平  胡松青  李琳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148-150,155
目的:利用超声波法制备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方法:以β-环糊精为包合剂,采用超声法制备氟苯尼考包合物,工艺参数为氟苯尼考与β-环糊精投料比1:1(mol/mol),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5h。然后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IIR)、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对包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在该制备工艺条件下包合物的得率为93.52%,包合率为38.09%;且经过FIIR和XRD确证其包合物已形成。结论:采用本实验工艺具有较好的得率,氟苯尼考被β-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物相特征。  相似文献   

9.
超声法制备熊果酸/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法制备熊果酸/β-环糊精包合物,以熊果酸包合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包合条件,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包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熊果酸:β-环糊精(摩尔比)=1:1、超声时间40 min、温度30℃.在该条件下,熊果酸包合率为68.2%.  相似文献   

10.
法夫酵母虾青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对β-环糊精与法夫酵母虾青素包合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包合条件为:β-环糊精加入量7g/50mg虾青素,温度40℃,搅拌转速600 r/min,搅拌时间5h,在此条件下包合率为87.77%。于50℃,5000 lux光照条件下对包合物进行稳定性加速实验,结果表明其稳定性与未经包合的虾青素相比提高了约20倍。采用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虾青素和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及两者包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包合物的结构与相应的主客体以及主客体混合物的结构有明显不同,说明包合物形成后已构成新的固体相。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实验对β-环糊精与法夫酵母虾青素包合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包合条件为:β-环糊精加入量7g/50mg虾青素,温度40℃,搅拌转速600 r/min,搅拌时间5h,在此条件下包合率为87.77%。于50℃,5000 lux光照条件下对包合物进行稳定性加速实验,结果表明其稳定性与未经包合的虾青素相比提高了约20倍。采用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虾青素和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及两者包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包合物的结构与相应的主客体以及主客体混合物的结构有明显不同,说明包合物形成后已构成新的固体相。   相似文献   

12.
张多婷  韩静  项文娟  张玥 《食品科学》2011,32(17):199-203
以β-环糊精(β-CD)为主体,超声法制备叶黄素-β-环糊精(叶黄素-β-CD)包合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红外光谱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叶黄素-β-CD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叶黄素-β-CD包合物的适宜包合条件为叶黄素与β-CD的物质的量比1:4,超声功率400W,超声时间40min,包合率可达到75.8%以上;产物的光谱特征的变化证实叶黄素和β-CD形成了新的物相;而用相溶解度确定叶黄素和β-CD的相溶解度曲线属于AL型,叶黄素与β-CD形成1:1包合物,包结常数为346.97L/mol。经包合后,叶黄素的稳定性与水溶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紫荆花红色素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采用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通过红外谱图对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将包合物与色素在光照、不同p H、不同温度下比较各自的色泽损失率。结果表明:色素包合物在光照、不同p H、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与包合物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霉菌淀粉酶能有效地水解制备低胆固醇蛋制品时所生成的副产物胆固醇-β-环糊精包合物中的α-1,4糖苷键.霉菌淀粉酶水解胆固醇-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15 g/dL,水解时间3 h,水解温度56 ℃,pH 5.2.采用酶法技术从2 kg 干基胆固醇-β-环糊精包合物中回收制得胆固醇质量分数为89.5% 的制品,胆固醇回收率达72% .  相似文献   

15.
为采用超声法制备生姜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生姜精油包合率及包合物产率的综合值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包合条件,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为200W、m(生姜精油)∶(β-环糊精)=1∶5,超声时间为30min,温度30℃。在该条件下包合,包合率为74.1%,包合物产率为65.8%。该法简单可行,是一种制备姜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芸香苷-羧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芸香苷-羧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包埋质量比1∶4,包埋温度60℃,包埋时间2 h,包埋率达62.92%,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芸香苷已包埋在羧甲基-β-环糊精的内腔中。此条件下包合物的水溶解度得到明显提高,达到1760 mg/L。本实验采用的包埋方法和包埋材料可以改善芸香苷的水溶解性。   相似文献   

17.
以HPβ--CD作为客体分子葛根素的载体,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制备包合物的最优工艺,采用圆二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薄层色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产物的溶解度、光学特性、亲水性质等得到改善,为开发具有延缓葛根素作用时间的新口服剂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肉桂醛的稳定性,采用超声波法制备肉桂醛-β-环糊精包合物,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超声制备最佳工艺条件是肉桂醛与β-环糊精摩尔比为1.0:1.0、β-环糊精水溶液浓度为4%、表面活性剂用量为水量的0.7%、温度60℃、超声功率264W、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包埋率可达到98.75%,收率80.32%,平均粒径376.3nm。影响包埋率的因素顺序为:超声时间温度表面活性剂用量芯壁比β-环糊精水溶液浓度功率。验证和放大试验表明,超声波法制备肉桂醛-β-环糊精包合物工艺稳定。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热重分析表明肉桂醛被包埋后热稳定性提高。对包合物三种制备方法的比较表明,超声波法效果最好,其次是饱和水溶液法,效果最差的是研磨法。超声波法制备包合物与饱和水溶液法相比,包合物收率及载药量相差不大,但超声波法制备的包合物其包埋率及包埋效率比饱和水溶液法分别提高3.10%和4.83%。超声波法制备包合物效果明显好于研磨法,包埋率、包合物收率、载药量及包埋效率比研磨法分别提高7.59%、7.83%、1.62%和8.16%,超声波法是制备高质量纳米级肉桂醛-β-环糊精包合物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增加花椒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稳定性,采用β-环糊精对花椒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包合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适反应条件为β-CD:PUFA=6:1、水:β-CD=4.4:1,此条件下包合28 min,包合率达47.3%.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干燥的包合物色泽、流散性最好,芯材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程度最低,用β-环糊精包合后,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旋转蒸发法制备了槲皮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Qu/2-HP-β-CD-IC),并采用静电纺丝法将其负载到纳米纤维膜上。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Qu与2-HP-β-CD的摩尔比为1∶1,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2 h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槲皮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负载槲皮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纤维膜的抗紫外线性能更佳,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