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琦  戴勤 《中国陶瓷》2006,42(6):3-4,7
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支撑和推动景德镇陶瓷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受到市政府及广大人民的极大关注。在总结景德镇鹏飞建陶有限责任公司近几年发展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于保春  柯大为  刘萱 《陶瓷学报》2013,34(1):131-133
在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传统陶瓷产业遭遇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的现状及低碳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低碳经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景德镇发展创意陶瓷:得天独厚,独具特色 陶瓷文化积淀深厚的景德镇,将通过扬优成势打造陶瓷艺术的全国、全球性创意经济城市。千年瓷都景德镇欲着力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已开始浮出水面,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在千年瓷都景德镇已开始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陶瓷》2007,17(4):I0036-I0037
厦门景德镇陶瓷艺术中心,是厦门景德镇陶瓷有限公司专门展示景瓷魅力的营销窗口,现座落在厦门市美丽的湖滨北路,展示大厅1000多平米,汇集景德镇各种陶瓷门类的上等精品和名人名作。厦门景德镇陶瓷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7月,近20年来,该公司以世界瓷都为基地,以特区窗口为平台,拼搏进取,稳扎稳打,积极开拓景瓷外贸市场,大力宣扬瓷都艺术陶瓷的魅力与影响,从而创造了销售额累计达到3个亿的可观业绩。公司由此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为弘扬陶瓷文化,扩大瓷都影响,振必瓷都经济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吴本荣  胡菁慧  万芬  谭小萍 《中国陶瓷》2006,42(1):36-38,46
中国是个陶瓷大国,其所承载的陶瓷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而景德镇是一个独具个性的古城.制瓷业的生产决定着其城市发展的道路。现代的民俗学研究多把目光关注在对民族风俗的研究,而对地方特色工艺文化缺乏必要的认识,在大力提倡发展瓷都经济的今天,鉴于制瓷业的发展对景德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把握传统陶瓷民俗文化对当今瓷都的特殊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出发.用历史学和文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与民间传说及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6.
林少婷 《中国陶瓷》2007,43(7):26-28
简要回顾了在改革开发20多年的时间内,景德镇陶瓷产业与景德镇金融行业之间的发展关系,并从新的历史条件下,探讨金融行业支持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对策。 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陶瓷产业给景德镇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和荣耀,也奠定了“中国瓷都”的历史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国内其它产瓷区相比,我们在不少的领域都落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金融行业应如何支持景德镇陶瓷产业加快发展,迅速摆脱这种被动局面,重振瓷都雄风,我们将从三个方面作如下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中国瓷都——景德镇陶瓷企业集团于1991年8月20日在景市正式宣告成立了。这是瓷都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陶瓷行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个重大步骤,必将有力地推动瓷都景德镇更好地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整体优势,进一步实现“振瓷都声誉,创一流水平”的战略目标,为振兴江西经济,弘扬祖国陶瓷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发展特点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快今后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发展步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谈旅游瓷的生产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干新 《景德镇陶瓷》2005,16(4):22-22,31
景德镇:位于江西东北部,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她有着一千七百余年的制瓷历史,有极为丰富的陶瓷文化沉淀,有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早在1982年,景德镇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7年国家旅游局又将景德镇列为向海外推荐的三十五个王牌景点之一。近年来。景德镇按照“建设江南旅游都市,重振瓷都雄风”“建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的发展构想,城市建设、工业化进程飞快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突飞个契机,是摆在我们景德镇人面前的猛进。历史发展到今天,给予我们的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如何抓住这一个课题。作为陶瓷艺术工作者,我认为突出景德镇瓷都特色,发展旅游瓷生产方面,就可以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迅速发展,陶瓷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具有千年美誉的景德镇难觅昔日的辉煌。如何重振瓷都雄风,成为摆在瓷都人民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景德镇和佛山陶瓷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和分析,找出景德镇陶瓷产业的不足点,为提高竞争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实现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千年瓷都景德镇是一座以传统手工艺陶瓷产业支撑发展起来的城市,但在工业化经济发展迅猛的新经济形势下,景德镇传统手工艺陶瓷的发展面临的瓶颈。本文结合景德镇传统手工艺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梳理了景德镇传统手工艺陶瓷的发展面临的瓶颈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工艺设计突破传统 材质装饰敢于创新──“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揭晓吴春桂(景德镇陶瓷研究杂志社景德镇333001)瓷都景德镇置镇990周年庆典暨第五届国际陶瓷节主要活动之一的“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经过几天的紧张评审,于10月9...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享誉世界的"瓷都",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陶瓷历史文化。开展对景德镇市陶瓷历史文化的设计,合理开发景德镇旅游资源,树立景德镇"瓷都"形象,将为景德镇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4.
试析景德镇的陶瓷资源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德镇自古以来被称之为“瓷都”,在日用陶瓷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景德镇有着其他瓷区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陶瓷产业现代化进程中,景德镇却没能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发展相对滞后。笔者将在客观地分析景德镇现有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试图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对产业政策、产业优化、资金、国企改革、产业集群、证明商标等方面为景德镇陶瓷的崛起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易铭 《陶瓷》2012,(17):60-60
景德镇是传统的陶瓷重镇,因历时千年的陶瓷技艺、文化传承而被公认为“瓷都”。20世纪中后期,由于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景德镇陶瓷企业陷入发展困境,人才大量流失,使陶瓷产业元气大伤。近年来,在佛山等后起之秀的赶超压力下,景德镇重新认识市场,认清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把挖掘、发扬陶瓷文化与打造现代企业结合起来,不断以文化创意推动创新,开始走上复兴之路。利用陶瓷文化打造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6.
郭云舫 《陶瓷》2012,(17):58-59
景德镇是传统的陶瓷重镇,因历时千年的陶瓷技艺、文化传承而被公认为“瓷都”。20世纪中后期,由于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景德镇陶瓷企业陷入发展困境,人才大量流失,使陶瓷产业元气大伤。近年来,在佛山等后起之秀的赶超压力下,景德镇重新认识市场,认清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把挖掘、发扬陶瓷文化与打造现代企业结合起来,不断以文化创意推动创新,开始走上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7.
二ОО四年金秋,欣逢瓷都景德镇置镇千年庆典,由江西省高校出版社出版发行,景德镇陶瓷学院图书馆馆长陈雨前教授主编的“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顺利付梓。这套丛书的问世,以文化价值、陶瓷学术价值,再次鲜明地印证了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瓷都景德镇不仅仅是陶瓷生产制作之都,更是陶瓷文化学术之都,陈雨前博士在该套丛书中首次以学者身份提出了“景德镇学”的学术构想,  相似文献   

18.
郑勇 《景德镇陶瓷》2006,16(2):I0014-I0014
郑勇 1962年出生于瓷都景德镇,安徽泾县人。大专毕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陶瓷协会会员,陶瓷商会常委。作品发表于《江西省志》《瓷都风情》《瓷都景德镇》等书刊中,曾先后多次赴东南亚各国以及港澳台等地区参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陶瓷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有着千年瓷都美誉的景德镇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现今景德镇陶瓷产业竞争力远不及其他陶瓷产业群聚区域,要想再创辉煌,传统陶瓷产业亟待转型升。本文提出景德镇陶瓷产业升级的可行性,并提出促进景德镇陶瓷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瓷都景德镇陶瓷艺术人才辈出,一批批优秀的陶瓷艺术家不仅丰富了瓷都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景德镇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陶瓷艺术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与现如今中国盛世繁荣的国家形象和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风不开的。权利与义务从来就是相生相伴的,陶瓷艺术家作为瓷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社会责任的承担上自然比普通民众要更多,如依法纳税、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搭建平台、繁荣瓷都陶瓷文化、为与外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