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大康  冯方波 《水泥》2011,(8):9-14
以水泥净浆流动度和胶砂坍落度作为表征参数,使用多种助磨剂和水泥样品进行试验室试验,旨在得到助磨剂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影响的试验室结论。结果表明,多数国外品牌助磨剂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没有不利影响,且可以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国内助磨剂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呈现极大的离散性,少数产品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存在明显的不利影响,占半数左右的产品存在有限不利影响,少数产品在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方面与国外品牌产品接近。试验结果并不支持"使用助磨剂会损害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推测。正确选择、使用助磨剂,至少不会损害,甚至可以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张大康  冯方波 《水泥》2011,(9):17-20
对3个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厂的助磨剂大磨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水泥净浆流动度和混凝土坍落度作为评价指标,考察助磨剂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以期得到与工程应用接近的结论。结果表明,如果没有经过针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特别设计,一般助磨剂将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产生不利影响。在助磨剂中加入小分子分散剂可以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改善的幅度可达0min水泥净浆流动度增加30~35mm,60min水泥净浆流动度增加50~56mm,净浆流动度经时损失减少约20mm。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一种无氯复合水泥助磨剂进行研究,该助磨剂不含有腐蚀设备的卤素离子,可以有效提升水泥粉磨效率,改善水泥颗粒分布并增加水泥强度.选用新型改性醇胺作为助磨剂的基体材料,和3种常用原材料加上辅料复配助磨剂进行小磨试验,评价助磨剂性能,分析各组分的影响,运用极差分析确定每种材料最优配比,采用SEM对水泥水化产物进行表征.与...  相似文献   

4.
以水泥净浆流动度为评价指标,试验研究了多种常用缓凝剂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缓凝剂都能不同程度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其中白糖和"六偏磷酸钠+葡萄糖酸钠(1∶1)"的效果最好。选取几种相容性效果较好的缓凝剂作为助磨剂组分之一配制的复合助磨剂,试验表明,3种复合助磨剂均能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且助磨效果优异,其中0.05%型复合助磨剂还显著提高水泥各龄期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5.
一种高性能复合水泥助磨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了以无机物与有机物复合制取水泥助磨剂,水泥助磨剂添加量对水泥粉磨效率和水泥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颗粒级配对水泥强度的影响。试验及应用结果表明该助磨剂适用于立窑和回转窑水泥熟料。  相似文献   

6.
张大康 《水泥》2006,(10):15-19
介绍了使用粉体物性测试仪测量、计算粉体流动性指数的方法。用化验室统一试验小磨将不同种类、不同掺入量的助磨剂与熟料共同粉磨,检验水泥的流动性指数。结果表明,流动性指数可以区分不同助磨剂相同掺入量和相同助磨剂不同掺入量水泥的流动性,可以作为水泥助磨剂评价与选择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助磨剂组分与水泥超塑化剂适应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常用助磨剂主要组分,分别在粉磨过程中掺入及在水泥成品中外掺两种方式下初步探讨了掺助磨剂的水泥与超塑化剂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粉磨过程中掺入本试验选用的五种助磨剂组分制成的水泥与超塑化剂均存在适应性不良的现象;而在水泥成品中外掺配制的助磨剂则无此现象。通过其它辅助实验及相关文献,初步探讨了助磨剂组分与水泥超塑化剂适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不同类型的水泥助磨剂特性以及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概述了水泥助磨剂的应用,对不同类型的水泥助磨剂进行了小磨试验,分析了其对水泥筛余、水泥比表面积、物理性能、粒度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对复配型和合成型水泥助磨剂进行了大磨对比试验,分析了其对水泥强度、水泥细度、水泥性能的影响,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聚羧酸系减水剂(PCE)作为水泥助磨剂使用时的助磨效果、所制水泥与PCE适应性及其对水泥水化温升速率的影响,分析了PCE作为水泥助磨剂使用的经济性。结果表明:PCE具有显著的助磨效果,但助磨效果不如TEA优异。由PCE和TEA磨制的水泥(两者掺量均为熟料质量的0.04%)均延缓了水泥的水化速率,但TEA磨制的水泥与PCE适应性不良,而PCE磨制的水泥与PCE适应性良好。从经济性和性能提升空间角度考虑,PCE作为水泥助磨剂应用于水泥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由于小磨与大磨试验工艺有较大的差异,造成许多小磨试验效果较好的助磨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当前许多水泥企业对助磨剂使用效果无法进行有效评价,特别是当水泥助磨剂的质量发生变化时,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检验,增加了使用助磨剂带来的水泥质量风险。本文在总结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助磨剂的进厂滴加试验、实际使用中大磨试验及成本模拟计算方法,比较客观地对我公司使用助磨剂综合效益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水泥助磨剂性能测定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复生 《水泥》2009,(11):1-4
研究了三种高效助磨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助磨剂对水泥颗粒的粒径分布、筛余、流动性,尤其是对粒径3~32μm颗粒的含量以及水泥各龄期强度都有不同的影响。而对由透气法测得的勃氏比表面积无明显影响。水泥助磨剂的性能可用磨制的水泥的颗粒组成、45μm筛余、流动性、强度来表征或评价。而勃氏比表面积不适宜用来表征助磨效果。同时对助磨剂作用微观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膨胀珍珠岩助磨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波  尹兆英 《水泥》2010,(1):20-21
以膨胀珍珠岩为助磨介质,研究其单掺和复合的助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泥粉磨过程中,膨胀珍珠岩掺量在0.2%~0.6%时,随着掺量的增加,水泥细度变细。0.48%膨胀珍珠岩与0.01%液体助磨剂复合,有良好的助磨性和增强效果。通过改变膨胀珍珠岩颗粒形状,增加比表面积,显著提高助磨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水泥粉磨作业中使用水泥助磨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通过分析水泥助磨剂的类别、组成和研究应用现状,总结了在助磨剂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助磨剂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类型吸附膜助磨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延任 《水泥》2006,(6):10-13
按吸附膜的不同,把助磨剂分为3种类型:油性吸附膜助磨剂、水性吸附膜助磨剂和油水复合吸附膜助磨剂。并在水泥磨中试验,结果发现:油性吸附膜助磨剂引起磨尾筛余值增大、循环负荷率增大,没起助磨作用;水性吸附膜助磨剂可使磨尾筛余值减小,循环负荷率降低,具有良好的助磨作用;其中,油水复合吸附膜助磨剂的助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单组分助磨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伟  李宪军  何廷树 《水泥》2009,(9):8-11
对2种磷酸盐和4种醇胺类水泥助磨剂进行了助磨效果和对水泥常规物理性能影响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2类水泥助磨剂对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探。试验结果表明:三聚磷酸钠中期助磨效果最明显,三乙醇胺和丙三醇中后期助磨效果都比较好,丙三醇总体增强效果较好;磷酸盐类水泥助磨剂对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有所改善,而醇胺类水泥助磨剂对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型无氯水泥助磨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对A和B两类无氯助磨剂的助磨效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对助磨剂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利用SEM对掺加B类助磨剂的水泥颗粒进行了形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含有聚合醇功能基团的助磨剂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助磨效果,当掺入量为0.03%~0.10%,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筛余值由4.5%降低到3.7%,比表面积由325m^2/kg增加到347m^2/kg;加入该类助磨剂还可以改善水泥的颗粒组成,特别是提高了3-30μm的细颗粒含量。  相似文献   

17.
综述助磨剂的定义、种类及作用;分析了不同助磨剂对参加不同混合材的水泥粉磨效率的影响;介绍了助磨剂在水泥生产中的作用及原理,如Rebinde r的强度削弱理论和Mardulier的颗粒分散理论,现代学者提出的薄膜理论等;对水泥助磨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现代水泥、混凝土中大量使用化学外加剂,特别是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化学外加剂,例如:水泥助磨剂、混凝土超塑化剂、引气剂、增稠剂等,大量有机物的加入改变了水泥水化过程、水化动力学、微观结构的发展,传统的水泥混凝土化学不再能很好地解释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为此,提出一个新兴的水泥混凝土化学的补充分支—有机水泥化学,在未来的水泥混凝土研究中该给予更多的重视。以有机化学外加剂—助磨剂为例,说明其对水泥水化动力学、水化产物形态以及水泥浆体的超塑化剂需求量、流变特性、强度发展等宏观性能的影响。水泥中加入微量的助磨剂,不仅改变了水泥颗粒分布,还改变了水化动力学,促进起始离子的溶解和铝酸钙(C3A)和铁铝酸钙(C4AF)的早期水化,明显地提高早期强度和28 d强度。助磨剂吸附在水泥表面改变了水泥的表面性质,其中助磨剂和Ca2+、Fe2+螯合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