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油是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质,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资源。石油的供需保障程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危。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尽管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较高,但剩余油气资源的总量不少。经过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剩余油气资源的赋存条件变差,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增大,剩余资源的隐蔽性增强,勘探难度增大。因此.未来油气勘探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并注意降低成本,才能实现油气勘探增储、增效。 相似文献
4.
5.
我国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经过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剩余油气资源的质量进一步变差,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增大,剩余资源的隐蔽性增强,勘探难度增大。近日,我就近年来我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采访了我国著名石油勘探家赵文智等专家,重点对我国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分布以及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未来我国油气勘探的领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50年代四川石油勘探会战以来,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虽远不如陆相盆地成就显赫,但也时有发现。四川盆地1958年11月川中会战,标志着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勘探的开始;1964年发现了威远震旦系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达400亿m^3;1989年发现五百梯石炭系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达650亿m^3;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书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5):543-547
以塔河油田、普光气田的勘探开发为标志,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实践表明中国海相油气领域是一个充满前景,值得探索的领域。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没有适用的勘探理论与现成的工程技术,勘探难度大,风险高,给海相油气勘探开发管理带来了难题。在总结前段探索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形成了集理论创新、技术攻关、优势团队组合于一体的集成管理理念。在理论上,海相油气理论与陆相油气理论有很大区别,中国海相油气理论与国外海相油气理论也有很大不同;在工程技术上,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地区地形、地貌条件变化大,地下构造受多期变形叠加而复杂多变,目的层埋藏深,给油气勘探带来了难题。因此在海相油气勘探实践中,既要大胆探索理论又要探索技术,但要注意普遍技术与特殊技术的问题,要重视基础研究;也要注重基础应用,加快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要做到生产与科研相结合、地质与工程相结合、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攻关与管理相结合。有必要对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和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推动海相油气科技进步、加快海相油气勘探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表明,酒泉盆地剩余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盆地的3大主要勘探领域是盆地南部冲断带;富油凹陷内部低凸起以及环凹斜坡带岩性及构造—岩性复合性油气藏;盆地西部走滑断裂构造带。其中,盆地南部冲断带是近期最主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国油气勘探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到1997年年产原油达到1.6×10~8t以上,进入世界石油大国行列。在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油气勘探前景如何?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充分分析我国现有油气资源和勘探现状之后,对陆上、海洋大陆架的油气前景作了具体分析,同时提出我国能源应坚持立足国内,油气并举,积极开展国外合作、开发国外资源作为国内能源的补充,这应是我国能源21世纪初期的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都很丰富的沉积盆地。目前探明率尚很低,勘探前景很大。这个盆地具有复杂的多含油气系统,经历了七期构造演化阶段,具有很丰富的海相和陆相烃源岩。由于盆地内沙漠覆盖面积广,周边山区地形复杂,油气层埋藏深,勘探工艺技术要求高,勘探风险性较大。针对盆地的复杂情况提出了下步勘探部署和有利目标区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勘探项目管理,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果。进入新世纪后,面对新的形势,大庆油田广泛借鉴国内外油公司勘探项目管理的经验,努力完善以勘探项目为核心的油气勘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明确部门职责,完善矩阵式组织形式,建立制度文本化的管理体系,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油气勘探项目管理实现了“科学决策,精心设计,周密组织,严抓质量”,为松辽盆地中浅层石油勘探、深层天然气勘探和海拉尔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等三大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从区域构造背景看我国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任何大盆地的形成、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区域构造背景,全球的油气分布与几个大构造带有紧密关系,前陆盆地是油气的富集区,古隆起控制着大规模油气聚集。从前陆盆地到古隆起,世界大油气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有序性的特征。我国盆地具有小陆块拼合、多旋回性和强烈的后期陆内构造活动等区域构造特征。从世界油气勘探经验和我国独特的地质特征出发,今后应将前陆盆地、古隆起、坳陷型盆地大面积地层岩性带和断陷盆地富油凹陷作为未来重点勘探领域。采用综合勘探工作方法,坚持工作,我国勘探将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MDT测井技术在我国陆上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MDT测井技术作为一种20世纪末出现的高新测井技术,对于复杂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陆上油田应用MDT测井技术情况总结,对MDT测井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该技术适用条件及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油气资源评价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简要介绍了我国历次油气资源评价概况及特点,指出了我国油气资源评价与国际惯例相比,在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资源量的构成和资源量的时效性四个方面上存在的差异。为了更加客观评价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建议以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为契机,加强统计法、地质类比法及油气资源经济性评价等薄弱环节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我国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建立一套既能符合我国油气地质特点、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高密度采样,将以壤中游离烃油气直接检测技术和土壤吸附烃热释偏提取技术相结合的地表化探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大宛齐浅层油气田的滚动勘探开发中,应用现代石油地质理论——成油体系分析的新思路,结合地震构造对化探异常进行综合油气预测,使钻井成功率大幅度提高,油田产量迅速上升,揭示了这一方法技术在浅层油气田勘探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油气勘探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目前勘探项目管理的现状入手,通过石油地质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有机结合,提出了勘探项目经济评价的风险评价法、最小储量评价法和现金流通法方法,并对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初步建立了一套油气勘探经济评价方法系列,对经营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