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方季节性缺水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阳书敏  邵东国  沈新平 《水利学报》2005,36(11):1341-1346
本文针对我国南方季节性缺水河流,提出了一种以生化需氧量BOD和溶解氧DO为计算指标的BOD-DO水质数学模型法,由以下四步构成:(1)由Thomas水质数学模型推导得到BOD和DO沿流程演化的数学解析式;(2)建立综合点源和面源污染条件下的全流程水质-水量耦合关系模型;(3)划分河流断面并设定相应的生态环境功能,设计段首控制法和段末控制法;(4)建立水量平衡和水质约束的控制方程组,进而计算生态环境水量.最后,对汉江中下游干流这一典型的季节性缺水实例进行了研究,证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汉江中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满足率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河道内生态需水满足率的定义及内涵,研究了汉江中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并通过长系列调算分析计算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引江济汉工程实施后对其河道内生态需水满足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调水工程将使汉江中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满足率降低,引江济汉工程能显著提高汉江中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满足率。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中下游的河流生态干旱问题日益严重,使该地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受到严峻的挑战。为有效评估河流生态干旱情况,采用Tennant法、Qp法、最小月平均流量法和年内展布法计算研究区域6个水文站点的生态需水量,并构建标准化河流生态干旱指数(REDI)来评估河流生态干旱状况。采用Kendall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流域多时间尺度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各水文站的河流生态干旱程度普遍呈现显著加剧趋势,季尺度上,除少数季节外,大多数站点的河流生态干旱程度均显著加剧;各站点在年尺度上的干旱突变年份主要分布在20世纪70和80年代,而在季尺度上,各站的河流生态干旱突变年份则各不相同,并且河流生态干旱指数的第1主周期在年尺度和季尺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汉济渭、鄂北水资源配置等多个引调水工程的水源地,在国家水资源配置和水网构建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引调水工程实施和汉江中下游梯级水库建设运行改变了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影响了汉江中下游的水生态.当前汉江中下游生态复苏面临硅藻水华频发、鱼类资源萎缩和外来物种入侵三大主要水生态问题,在多年调查研究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确定河流生态需水量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河流生态需水量的方法有多种,主要介绍了南非科学家采用的"建块法"和澳大利亚科学家采用的"基准测量法".该两种方法通过使水流接近平均天然水流过程的途径来保证所确定的河流生态目标,它们与 "环境流量"、"最小生态流量"、"生态基流"等方法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水电站在调度过程中对坝(闸)下游区生态的主要影响,指出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包括栖息地需水量、景观娱乐需水量、河流稀释自净需水量、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等;选择相应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叙述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7.
汉江中下游水质现状及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1992,1998,2000,2003年汉江4次暴发严重\"水华\"事件的成因分析,表明汉江中下游频发\"水华\"的最根本、最直接原因是水体中N,P等营养物含量偏高,是水质恶化与水流、气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对近20年汉江中下游水质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汉江中下游水质污染的现状、特点及变化发展趋势,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调水后可能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保护汉江中下游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加速扩张,人类活动加剧,致使城市河流水生态系统受损和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愈加突出,因此对城市河流的生态需水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河流的生态需水不同于自然河流,在梳理已有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人类活动和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河流的显著影响,应用Tennant法计算河道基流生态需水量,同时用经验公式法计算城市河流的水面蒸发量、渗漏量以及河道外绿化带景观用水量作为补充,并以郑州市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河流生态需水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河流生态需水量基本概念的衍生过程、河流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最新国内外的应用研究进展,讨论了几种常用计算方法如Tennant法、Texas法、生境模拟法以及整体分析法的适应性,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研究问题。由于计算方法种类繁多,计算结果还需要一定的评价标准认可其有效性。最后结合我国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问题对今后河流生态需水量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疏勒河流域湖泊、湿地由于年补给水量逐渐减少,面积逐渐萎缩,流域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原有自然生态是疏勒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文就保护生态与环境用水量进行了估算,并提出要将灌溉用水与生态用水进行统筹配置,并保证配置的生态用水不被挤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生态环境与水的关系分析,认为"生态环境需水"是个多维向量;对生态环境需水进行了分类;分析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两个来源,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监测和实地调查,分析了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水电工程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电导率(EC)、总溶解性固体(TDS)、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重碳酸盐(HCO-3)、硫酸盐(SO42-)、总硬度(T-Hard)、溶解性金属元素Si、正磷酸盐(PO43--P)、总溶解性磷(TDP)的监测值季节性变化不显著;②化学需氧量(CODMn)、溶解性重金属元素Cr和As、营养物质PO43--P和TDP的含量在不同采样时期均不同程度的超标;③作为控制河流水化学特征的重要因素,水温(Temp)、pH值与溶解氧(DO)分别与水环境中EC、TDS、CODMn、HCO-3、氯化物(Cl-)、硝酸盐(NO-3)、氟化物(F-)、As、Cr、Si、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和PO43--P的监测值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已建成的水电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流域的连续性,减少了水体纳污能力,降低了河流水质。因此,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建议,为汉江上游的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流域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在对流域生态环境需水计算的前提条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根据生态需水的水文学原理以及生态系统学原理,从8个方面提出了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方法,以确定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从而合理量化生态需水总量,达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探讨了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所需的水量,包括河湖水生生物生存的最小需水量;防止河流系统泥沙淤积 的河道最小径流量;水体自净的最小基流量;防止海水入侵的河道最小流量;防止河湖断流、湖库萎缩的河道最小径 流量。必须合理预留生态环境需水,以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管理,维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流整治项目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介绍了城市河流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城市水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河道整治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论述了对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并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南宁石埠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抚河流域河道外生态需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对研究区的水资源自然条件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规律进行剖析,根据生态需水机理研究,结合河道外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分析抚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探索抚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得到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宁夏生态环境用水量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宁夏生态环境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估算了宁夏引黄灌区生态环境用水量,提出为维持宁夏引黄灌区绿洲生态,不考虑扬黄灌区引水量,宁夏最小引水量控制在63×108m3-65×108m3。  相似文献   

18.
河道生态需水量的确定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至关重要,为计算大洋河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基于大洋河岫岩和沙里寨两个水文站1970-2012年流量资料,分别运用最小生态径流法以及本文提出的保证率为90%(枯水期)、75%(平水期)、60%(丰水期)的适宜生态径流法计算了大洋河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并运用Tennant法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并结合实测流量资料对大洋河生态径流满足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生态径流量可以使得大洋河河道内的生态环境状况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达到极好的状态,而最小生态径流量也能使大洋河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和稳定,大洋河在丰水期生态径流破坏程度要高于枯水期,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大洋河河道生态保护和治理可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汉江上游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安康长系列水文资料分析,论述了汉江上游流域内降水、径流、泥沙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暴雨洪水特性、水力资源有效利用两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曾小惠 《人民长江》1993,24(10):9-13
汉江有多少水可调,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汉江水资源条件及利用现状分析了汉江的可调水量。汉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深897.2毫米,水资源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属我国降水较丰沛地区。全流域虽已在发电,供水,航运,养殖等方面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但利用程度还较低,工程可供水量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6.7%,耗水量仅占6%,在近几十年内满足本流域需要后仍有富余,全流域年均出境水量不低于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