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载荷条件对高锰钢耐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高锰钢和淬火45#钢耐磨性能的对比实验,着重讨论了载荷条件对高锰钢的加工硬化性能、表面磨损机制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由此阐明:高锰钢的动态应变时效强化对提高高锰钢的加工硬化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加工硬化能力和表面磨损机制对高锰钢的耐磨性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锰钢零件质量与水韧处理工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锰钢零件均经过水韧处理后方进入使用状态,在不同磨料、不同冲击应力下显示出不同的耐磨性能。但常常发现有些零件在成分相同、处理工艺相同、工作磨料相同的情况下其耐磨性能和强度与水韧处理工艺的实施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7.
8.
9.
异步轧制技术及其在镁合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形镁合金塑性加工是目前镁合金研究的前沿领域。介绍了镁合金作为结构件的优越性及其应用受到限制的原因;综述了异步轧制技术的机理、特点、研究及应用情况;从开展塑性加工新技术的研究出发,对目前变形镁合金的异步轧制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异步轧制可减弱镁合金板材的基面织构,使其晶粒得到细化,提高其力学性能。如果异步轧制技术能够成功地应用于镁合金的成形,则可大大拓宽镁合金的实际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异速比(1.2~1.8)和轧制路径对MB1镁合金板材进行异步轧制,对轧制得到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始随着异速比(<1.6)的增大,MB1镁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逐渐细化,孪晶数量不断减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增大;当异速比为1.6时,合金的晶粒最均匀细小,平均尺寸约为20μm,且几乎没有孪晶,抗拉强度为235 MPa,伸长率达到23%;再进一步增大异速比,合金的力学性能又有所下降;按不同路径进行轧制,合金的晶粒逐步细化、均匀,孪晶依次减少,板材的伸长率按路径A,B,C,D的顺序逐步升高,强度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1.
在M200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以煤矸石为磨料时热轧高锰钢Mn13冲滚耦合的磨料磨损性能,利用XRD和SEM分析其组织转变及磨损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较高冲滚载荷下,热轧Mn13钢表现出更好的抗冲滚磨料磨损性能;冲滚磨料磨损表面存在一定厚度的硬化层,且随冲滚载荷的增加,磨损面硬度增加,硬化层厚度增大,形变孪晶和马氏体相变是其加工硬化和耐磨损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低载荷冲击时,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凿削磨损并伴随犁沟切削磨损,较高载荷冲击时,磨损机制凿削磨损和犁沟划伤过渡到疲劳剥落和凿削磨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耐磨高锰钢的淬透性、抗蠕变性和耐磨性,以各合金元素对锰钢性能影响为依据,通过大量的试验,提出了高性能耐磨锰钢原料的新配方,同时采用冒口加热新工艺和喷雾淬火新工艺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生产实际对锰钢耐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热处理下的高钒高速钢,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其残余奥氏体量,利用滚动磨损试验机测量其耐磨性,分析了残余奥氏体量对其力学性能及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成分为3.04C,8.80V,3.87Cr,2.98Mo时,热处理对基体的显微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相对变化量上;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其滚动耐磨性升高,并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关系,但耐磨性数据波动范围明显加大;残余奥氏体量与硬度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关系,与冲击韧性近似呈直线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残余奥氏体量对其滚动耐磨性、耐磨性数据波动范围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残余奥氏体量以45%~55%(体积分数)为宜,其相应的淬火温度为950~1050℃,回火温度为450~550℃。 相似文献
14.
15.
磷对高锰钢热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奥氏体高锰钢的锻造工艺性能十分差,它一直是工程中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不同杂质含量高锰钢的热塑性,研究磷对高锰钢热塑性的影响规律.利用KYKY-2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高锰钢试样合金元素和杂质元素的成分分布.同时,研究了锻造高锰钢的常规力学性能,并与铸造高锰钢进行对比.结果分析表明,磷显著降低高锰钢的零塑性温度、缩小高锰钢的塑性温度区间,并且,高锰钢零塑性温度与磷含量之间的关系为:T=1 220-1 520·wp%.因此,磷是导致高锰钢锻造工艺性能差的主要原因.其原因是它在奥氏体晶界偏析形成Fe-(Fe Mn)3P类低熔点共晶组织.锻造高锰钢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铸造高锰钢,因此,锻造处理将使高锰钢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17.
高锰钢在喷丸条件下的应变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丸技术对高锰钢表面喷丸处理,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由表层沿厚度方向的结构变化特征,并对硬度沿厚度方向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表面喷丸处理,样品表面形成了厚度约为20?m的纳米晶层,表面纳米化的程度与塑性变形量有关,喷丸处理高锰钢表层明显强化.随层深减小,硬度急剧增加.高锰钢表层的加工硬化主要是由于晶拉细化,而与相变硬化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