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构件组装是基于构件的开发(CBD)研究的核心,为了使构件系统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针对传统的构件组装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Web Service的构件组装模式,并给出其组装体系结构.这种组装模式将构件部署包装成Web Service构件,用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描述单个服务及服务间的依赖,在构件组装平台下,根据一定的组装机制和Web服务间通信机制完成组装,既可屏蔽构件的异构性,又充分利用了系统资源.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服务的构件组装结构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软件开发技术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文章对基于构件软件开发的构件获取和构件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现有主流构件模型存在的不足,分析了web服务的通信协议,研究了web服务体系结构和它的实现机制,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构件组装结构,并且以Web服务技术和CBSD技术为基础,设计出了这种基于Web服务的构件组装结构模型。围绕此组装结构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郑迪文  沈立炜  彭鑫  赵文耘 《计算机科学》2014,41(11):152-156,191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式能够有效提高Web应用的开发效率,它所涵盖的构件组装技术涉及到Web应用的前端页面与后端业务逻辑或第三方服务之间的组合。在分析Web应用的构件类型及其组装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于AJAX的Web应用构件组装技术,该技术尤其关注于前端页面构件与后端业务构件以及Web Service构件之间的自动化组装,包含两种具体的组装实现模式,即采用jQuery调用Servlet的实现模式以及采用DWR技术的实现模式,它们为页面构件提供其与服务端构件交互的能力。另外,这两种组装模式已分别实现为两套在线的Web应用构件组装工具,均支持用户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定义构件的连接关系,并根据不同模式自动组合构件实体单元来生成Web应用系统。以一个实验性选课网站作为应用开发实例,以验证技术与工具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4.
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基础上,本文提出使用组装模式的方法进行构件的组装,并应用扩展的MSC对构件及构件组装模式进行描述。最后介绍用Java语言实现一种构件及组装模式描述工具。  相似文献   

5.
构件组装技术是一种将已有的可复用构件遵循特定的组装方案进行组合的技术,组装的结果是一个粒度更大的构件或者是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然而,现有的技术还难以自动组装那些涉及在线人工交互操作的Web应用构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描述的Web应用构件自动组装与实现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出一种扩展OWL-S的针对Web应用构件及其组装的语义化描述方案。基于该描述,可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按照匹配规则从众多构件中筛选出符合需求语义描述的Web应用构件。另外,该方法还提出一种OWL-S到符合BPMN2.0标准的映射方案,用于将描述Web应用构件及其组装方式的OWL-S映射为BPMN2.0文件。j BPM流程引擎可加载并解释执行该BPMN文件,从而实现Web应用构件的自动组装与运行。最后,通过一个旅行规划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通用连接器模型的复合构件的组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毅  彭鑫  赵文耘 《计算机工程》2006,32(23):55-57
基于构件的软件体系结构(SA)由构件与连接器组成,连接器作为构件间的交互实体在SA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有的连接器模型只能支持特定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组装,该文针对构件组装的核心问题:构件间交互的不匹配,采用复合构件组装的方法,提出一种通用连接器模型用以对不同连接器模型进行描述。给出4种复合构件组装机制及各种机制的组装方式,并对复合构件进行扩展,使其具有动态性,能较方便地实现动态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作流引擎的构件组装体系结构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李海波  战德臣  徐晓飞 《软件学报》2006,17(6):1401-1410
近年来,软件体系结构(SA)、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CBSD)等开始在软件开发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CBSD应用的成功主要体现在自底向上构造系统的方法上.目前,对SA的研究还缺乏一种自顶向下的构件动态组装方法,尤其是过程构件的组装.以工作流技术为基础,以基于Web应用为背景,研究了基于工作流引擎的构件组装方法.从业务过程的基本要素——业务对象、控制流和数据流入手,详细分析了这些要素在构件环境下的特点和交互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流的引擎的过程构件组装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中除了考虑常规的控制流驱动的构件组装外,还深入研究了文档型的数据流驱动的构件组装机制,能够为其他研究者将文档型工作流技术应用于软件构件组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框架的扩展点作为我研究的出发点,提出由基于角色的扩展形态对构件框架进行扩展。文章着力建立一个基于构件技术的分布式应用框架,应用设计模式实现基于JZEE的企业构件框架,并运用形式化语言对基于JZEE的企业构件框架及其框架构件、构件组装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并利用基于JZEE企业构件框架的角色扩实践证明基于框架的构件组装技术在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可扩展性和复用性方面有相当大的效果,对进一步研究基于框架的构件自动化组装技术,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构件网格的农业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Web服务器中存在大量的智能化构件资源,常规的服务组织方式不利于这些构件之间的协同服务和分发,基于构件网格提出农业专家系统的模型驱动体系结构,分析了分布式构件问的集成规则,并研究了数据挖掘构件、推理机构件和构件组装的接口问题及专家系统构件组装的实现方案,对构件资源的描述信息采用Web服务技术标准,为Internet上的这些构件资源提供统一的访问和组装方法,以方便挖掘过程中代理对构件的获取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中构件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设计并实现具有普适性的网络构件组装平台。该平台以Web Service为技术支撑,在开源项目Apache JUDDI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开发,并重点讨论了组装平台开发的3个主要问题:网络构件数据交换的安全性、网络构件的动态演化和网络构件的服务权限管理。  相似文献   

11.
针对奖励评审业务流程复杂、变化性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工作流技术和组件技术的多层架构结构设计。接着从该系统技术实现的角度,利用.net平台的XML WebService技术实现业务工作流层的核心技术,使得系统充分适应了奖励评审业务流程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构件组装技术是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经存在多种构件组装方法.构件视图是一种构件库管理机制,利用构件视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构件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在简单介绍了现有的构件组装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构件视图的含义、作用以及构件视图模型,并以基于体系结构的构件组装方法为理论基础,将构件视图的概念引入到组装技术中,给出了一种基于构件视图的构件组装方法,介绍了此方法进行构件组装的流程和此方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特定领域组件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进行大规模的基于组件的开发应将该组件的生产和组件的组装过程分开,从组件生产者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在特定领域内应该如何提取可以复用的组件,并且以教学评估领域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构件库/工作流的可视化软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构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工作流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模式,即通过将可视化的构件库与可视化的工作流编辑系统全面融合实现零编程的软件搭建平台。构件库包含了多层次和多粒度的可视化软件构件集合。工作流以业务流程为核心来组装各种构件以实现可视化的软件开发。论文提出了软件构件运行与逻辑控制分离的思想,通过构件库不同层次构件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软件扩展性和移植性,通过工作流引擎的流程控制取代程序流程的过程控制实现面向业务的快速软件搭建,并支持任意流程的实时测试。这种软件开发模式拓展了传统软件工程的过程开发方式,能较好兼容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软件工程方法,并能适用于BS/CS开发模式。该模型已在新一代GIS平台——MapGIS搭建平台中得到成功应用。最后分析了该软件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徐玮  李昭原 《计算机工程》2007,33(16):26-28
针对业务构件设计一直是基于构件的企业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中的研究难点这一问题,该文给出了一种基于UML语言,由业务功能视图、业务实体视图、业务组织视图、业务控制视图组成的业务模型描述方法。并在业务模型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聚类算法的样品间及类间关联值的计算公式,有效地将聚类算法引入业务构件划分过程,并通过谱系聚类图来确定构件划分的最优设计结果。给出了业务构件接口设计的关键步骤和方法,为构件划分和设计提供了一套可遵循的参考标准,以有效提高构件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分布构件技术是一种面向三层计算结构业务逻辑中间层的分布计算技术。分布构件集群系统,在分布构件基础之上,面向企业计算需求,提供了更好的可用性和更高的性能。文章研究分布构件集群系统的构造及配置管理内容;通过给出分布构件集群系统的配置管理模型,定义相关的配置管理关系和配置管理数据,使得能够在统一的管理视图上对分布构件集群系统及内部所安装部署的分布构件进行有效的管理。该模型是分布构件集群系统在运行时刻支持高可用和高性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Reuse is viewed as a realistically effective approach to solving software crisis. For an organization that wants to build a reuse program, technical and non-technical issues must be considered in parallel. In this paper, a model-based approach to building systematic reuse program is presented. Component-based reuse is currently a dominant approach to software reuse. In this approach, building the right reusable component model is the first important step. In order to achieve systematic reuse, a set of component models should be buil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Each of these models will give a specific view of the components so as to satisfy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persons involved in the enterprise reuse program. There already exist some component models for reuse from technical perspectives. But less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reusable components from a non-technical view, especially from the view of process and management. In our approach, a reusable component model—FLP model for reusable component—is introduced. This model describes components from three dimensions (Form, Level, and Presentation) and views compon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ss and management. It determines the sphere of reusable components, the time points of reusing component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needed means to present components in terms of the abstraction level, logic granularity and presentation media. Being the basis on which the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decisions are made, our model will be used as the kernel model to initialize and normalize a systematic enterprise reuse program.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干扰情况下指纹图像边缘提取准确性较差的问题,基于指纹特殊的纹理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二维经验模式分解( BEMD)的指纹边缘检测算法。首先通过BEMD将指纹图像分解成具有不同特征尺度的、从高频到低频分布的固有模态函数( IMF)分量和一个残余分量,鉴于高频分量既能有效抑制非对称扰动干扰,又能较好地保留指纹图像的细节特征,接下来取高频IMF分量作为处理对象,通过对获得的IMF分量进行二值化、细化处理,得到指纹边缘检测结果。与传统的边缘检测算法相比,获得的指纹纹线清晰度得到了有效改善,较好保留了指纹的细节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已有的软件构件来构造新的软件系统,使得用各种技术形成的软构件可以最大程度地进行重用(复用),以减少大量的重复劳动,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构件的可复用性越高,复用越广泛,其复用次数就会越多,价值也越大。通过对构件化技术主要思想和方法的分析,运用PowerBuilder所提供的典型的可复用构件PFC,阐述了构件化技术在学生成绩查询统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