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沙都市区生态空间结构组织模式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鹏飞  谢浩东 《规划师》2009,25(5):35-38
城市生态空间结构决定了城市生态系统有机体的功能发挥、系统的形态等,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优势与劣势并存的情况下,长沙都市区以构建与自然吻合、城区内外一体化、与城市空间相协调为生态空间结构优化思路,以"一带、两环、四楔、多廊"为该地区生态空间结构组织的优化模式,以引导其朝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区域的研究视角,以生态和文化为主线,以资源评价和限制性因素分析为基础,研究确定易县的发展战略、城镇体系和空间结构,提出"建设华北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和京南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形成"一廊五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和"一主一副;两轴三带六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地存在于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态传承、可持续性保护的重要载体。通过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创造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实践。研究归纳了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策略,并结合江苏省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实践,通过文化生态资源与文化生态分析,指出村俗文化是高淳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民间传承是高淳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从文化价值和特色价值两大属性对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估,划定"三个核心区、两条文化线路、四个文化节点"的保护格局;将保护方式分为抢救性保护、群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四类开展分类保护,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确定的生态保育区功能定位,依托宜(兴)溧(阳)金(坛)高(淳)地区山水生态基础,构筑以山、水、城、秀、湖为骨架的金坛市域山水生态格局,从产业引导、山体保育、水体保护、绿化提升、生态廊道维护等多方面落实空间策略,为将金坛市建设成山水生态名城提供行动参考。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7,(5)
随着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密集区空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生态空间的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文章在对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现状进行测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要素主要包括生态联系带、生态极核、网状廊道和生态基底,同时结合国内外部分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实证分析构建"绿带+环楔""绿心+环楔"的生态空间结构框架,并提出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框架、完善生态空间规划体系、创新区域生态空间管治及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洪治中 《华中建筑》2014,(3):102-106
水库消落带是一种生态条件特殊的干湿交替区,其生态状况的优劣影响着水库生态系统。该文在分析水库消落带生态功能和生态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山东莱芜雪野湖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案例。依据雪野湖库区不同岸线规划类型和水资源保护需要,提出了四种生态修复模式:水塘湿地模式、梯田湿地模式、保育模式、堡坎加固模式,以及七种植被修复方式。从生态修复的角度重新审视水库消落带景观规划设计,构建生态友好型的消落带区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作为城市生态基底的组成部分,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其空间结构有利于搭建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通廊。该文从生态学理论角度出发,阐述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组成要素、基本特征和优势,结合我国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和未来政策方向的发展要点,探讨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优化策略,提出建立景观生态保护与开发分级、构建弹性发展的复合生态网络修复路径、以生态为主导开展多元生态文化产业等措施,以期为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生态空间体系构建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梅  汪云 《规划师》2009,25(9):30-3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武汉城市规模剧增,建设用地不断蔓延,山水生态空间不断遭受侵蚀,生态廊道被阻隔.为保护生态空间资源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武汉市基于GIS平台的城市生态适应性评价等研究,提出"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并划定城市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三区,制定相应的分区空间管制政策,以引导城镇空间的有序拓展.  相似文献   

9.
谭文杰  陈德绩  张虎 《规划师》2011,27(6):82-86
莲洲生态保育区是珠海市典型的生态优先地区,承担着环境维护、生态培育、农业生产、水源保护等重要作用,其发展的关键词为生态、农业和休闲.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现代农业理论和生态旅游理论,该地区可采取"生态之‘芯'--碧水青田、生态兴城,农业之‘芯'--芯越莲翔、鱼米之乡,休闲之‘芯'--黄杨山水、阡陌香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强调与自然生态融合的"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目前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生态"为基本线索,将国内外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历史划分为"生态自发"、"生态失落"、"生态回归"、"生态革命"四个阶段,并回顾了各个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经典理论与方法。旨在理清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生态脉络",从而为把握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线索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网络并划定生态控制区能够有 效提升城市韧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 象,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景观指数法,对土地利用 类型中的耕地、林地、水体和草地进行网络要素组成统计和景 观格局分析,并提取耕地、林地2类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依 据斑块面积和斑块重要性指数进行重要性分级,将级别高的斑 块作为生态源地。而后,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 生态廊道,通过重力模型完成了生态廊道的重要性分级。结果 表明:1)重庆市主城区中耕地与林地面积之和占比达69.86% 且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2)应对耕地和林地斑块进行分级 规划保护,划分耕地与林地的生态控制区;3)重庆市主城区共 计构建出281条廊道,其中林地型廊道28条、耕地型廊道253 条;4)通过识别生态廊道的土地利用类型,根据重要性分级结 果对生态控制区进行调整,最终识别和划定了重庆市耕地控制 区和林地控制区。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主城区生态控制区的划 定、调整及生态网络的构建提供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运城市位于黄河中下游三省交界处,其景观要 素成分复杂,对运城景观生态网络斑块与廊道的研究有利于黄河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基于形态空间格局理论(MSPA)确定连 通性强的核心斑块,识别核心生态源地,以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MCR)为基础,叠加7种阻力因子构建综合阻力面,根据重力模 型划分生态廊道等级。以基于电路理论(CIRCUIT)的Linkage Mapper工具识别生态夹点和障碍点作为生态节点,综合构建源 地(面)-廊道(线)-节点(点)的运城市景观生态网络。结果表明: 1)运城市核心生态源地有9处,综合重力模型和实际建设需求划 分13条重要生态廊道和10条一般生态廊道,识别出关键生态节点 17个,一般生态节点34个;2)现有重要生态廊道集中于运城南 部,南北方向生态联系较弱,可优先加强贯穿稷山县、新绛县、 闻喜县的重要生态廊道建设;3)MSPA模型与电路理论的综合运 用可提升景观生态网络构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利于确定生态 修复关键区域,为生态修复项目的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科学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HP法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市自然生态本底,选取重要生态斑块和廊道,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模拟潜在廊道,综合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并提出绿地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AHP法可整合区域生态、经济、人文和社会等资源,全面客观评价现状生态斑块和廊道的重要程度;最小费用路径法可根据生境分布特征科学模拟连通各斑块之间的潜在廊道;2)厦门市西北部的生态基底适宜性、生态源地及廊道重要性、斑块之间有效连通性均高于东北部及中部平原区;岛内斑块面积小且分散,南北部存在断层现象,应适度增加踏脚石和连通廊道;3)结合城市生态发展需求,提出构建"一片、一环、三带、多廊道、多节点"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结果可为厦门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兰亦阳  来昕  郑曦 《风景园林》2023,30(2):131-138
【目的】构建生态安全格局(ESP)是改善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措施。近年关于ESP的构建与优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对其中关键因子——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的深入分析仍是一项挑战。【方法】以石家庄都市区为例,基于生态资源综合评价,结合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区域ESP,并根据优先级矩阵,确定其中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的优先级。【结果】结果表明:1)石家庄都市区生态源地的主要用地类型为林地、农田与水体;2)高优先级的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主要集中在西部浅山区与滹沱河沿岸,是需要重点关注与保护的区域。【结论】通过对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优先级排序后进行区域ESP优化,可有效界定区域生态系统维护过程中的关键区域,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了解区域生态资源提供助力,并为相应的绿色空间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三生融合是乡村景观空间的基本格局,识别生态格局、优化生境网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乡村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方法】基于土地覆被类型遥感解译,识别乡村三生空间及生境类型分布;依托MSPA方法识别生态斑块,采用InVEST模型评价斑块的生境质量,并结合三生空间类型提取生态源地;综合运用ArcGIS的栅格计算器及Linkage Mapper工具箱进行生态廊道、夹点、障碍点的识别。【结果】进一步整合出江宁区四片区-五组团-多廊道-多节点的多层级复合式生境网络格局,将其作为构建区域乡村生态本底的基础。【结论】在尊重三生空间融合的前提下,基于定量及空间定位与定性研究,初步形成乡村生境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本比的拐点作为该条廊道规划建设的参照宽度。结果显示:1)研究区共识别59个30hm2以上的生态源地,其中大型生态源地多处在研究区外围,景观阻力面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地“核心-边缘”特征;2)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模型与电路理论提取出126条生态廊道,并识别了重要生态源地、夹点及障碍点,发现障碍点与夹点空间存在明显拮抗关系;3)整合电路理论(Circuitscape平台Pairwise模式)与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划定研究区城市生态廊道的参考宽度范围处于60.27~371.83m,并对比了现有功能连接度量化方法对廊道参照宽度有潜在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城市乃至区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管理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优化国 土空间格局的重要途径。城市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稀缺、生态环 境压力大、居民需求多样,面临着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异 大、生态管控复杂的问题。因此,量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和需求,识别生态供给与居民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异,是提升生 态系统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支撑城市用地空间进行 科学规划管控的关键。以桂林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生态系统 服务供需比测度城市水源涵养、降温效益、雨洪调节、碳汇服 务、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游憩服务7项生态系统服务供 需水平,并基于聚类分析识别了5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簇,耦合 供需匹配与失衡区、生态保护区,划定三级生态保护与管控区 和两类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区。依据分区的生态本底特点、分 区内各类服务供需水平等,提出分级分类的管控指引和优化策 略,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熊国平  王瑶  童憧 《华中建筑》2012,(12):105-108
针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采取不同城镇发展模式,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已成为各省关注的重点。该文以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为例,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空间形态特征差异的研究,苏北以徐、淮、盐、连等大城市主导点状集中,苏中以宁通交通轴主导的带状聚合,苏南以南京、苏锡常城市区域主导的网状集聚,苏南、苏中以沿江,苏中、苏北以沿海港口为纽带形成新的城市带。分析动力机制,提出省域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城镇空间优化措施和政策建议,统筹区域发展苏南重点在于推进区域一体化,苏中重点在于建设沿江沿海城镇发展带;苏北重点在于建设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是中国的重大战略,乡村生态状况是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健康发展的基础。针对长三角城市群乡村植被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需求展开研究,调研了28个乡村共256个植物群落样地,分别进行了科属种构成和生活型分析;通过群落聚类,划分出47个群落类型和8个植被型,分析了植物群落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物种生物多样性分析,并将长三角乡村植被特征与城市区域和自然区域的植被特征进行比较;最后,从物种保护、生境维护、群落保育和生态美学引导等方面提出了长三角乡村植被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构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俊男  陈航  高凯 《中国园林》2022,38(10):32-37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鸟类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种和伞护物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基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利用MaxEnt模型预测识别滇池沿岸鸟类适宜生境,完成生境制图,并利用最小成本距离模型和电路理论构建及优化鸟类生境网络。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识别环滇池湖滨水陆相交区域为鸟类高适宜区生境,距滇池一级保护区距离与植被覆盖度是影响鸟类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子;2)生境制图结果显示,高适宜区生境以湿地与林地为主,两者占比分别为39.34%和28.67%;3)基于最小成本距离模型构建了滇池沿岸及昆明城市范围内的鸟类生境网络;4)基于电路理论识别了生境网络的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改进网络的连通性。研究成果形成鸟类生境识别和网络构建的系统方法,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