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球化、外资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江苏个案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0年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城市化不能完全解释当代城市化现象,外资成为城市化的新动力。首先,外资作为江苏城市化投资主体重要性增强。其次,外资带动工业化、推动江苏开放型经济格局的形成,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促进人口流动。再次,外资企业加快江苏人口迁移、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其在开发区的集中及发展,促使土地利用景观的变化,推动城市化飞速发展。最后,本文构建数学模型对江苏新的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检验,证明外资通过对江苏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加快江苏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江地区乡村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江苏沿江地区乡村城市化总体特征的分析与运行机制的探讨指出,该区乡村城市化的核心是人口和就业问题,其乡镇企业的布局应结合小城镇建设适当集中,由此带来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加速乡村城市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群空间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的群体化是当代城市的重要发展,本文以江苏地区为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国民收入、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进行了区域空间分析.并对其城市群形体态与空间的发展以及模式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王宗凯  阳建 《中州建设》2013,(24):54-55
美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相适应,多数城市商务区和生活区分离,特别是由于人口流动自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相对均衡,相关经验值得我国城市化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5.
毛蒋兴  薛德升 《规划师》2006,22(5):76-79
根据城市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市人口集聚方向,可将城市化模式划分为发达型和发展型,同步型、超前型和滞后型,集中型、分散型和城乡一体化型等.总结、借鉴世界城市化模式的经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应实现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与工业化、集中型和分散型城市化、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增长与高效集约合理利用土地、产业分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水平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为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准确地预测我国城市化水平对于制订正确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江苏城市化水平预测1.经济相关法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从具有综合意义的人均GDP来看,可以发现,凡是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其人均GDP也较高。根据对世界158个国家和地区统计资料研究的结果,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高度相关(见表1)。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统计资料,1989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41%,…  相似文献   

7.
付彦 《山西建筑》2008,34(18):215-216
通过对我国人口规模结构变化的分析,找出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城市人口增长方式的内涵规律,提出了不同城市人口规模结构所面临的问题,反思我国过去推行的城市人口规模发展战略的得失,为当今我国城市化人口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基于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概念与内涵构建评价指标,在综合测度1990-2008年间北京市各系统的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上的耦合容量系数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函数,评价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和作用机理。评价结果表明:(1)各系统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整个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由人口导向型城市化向经济导向型城市化演变的过程;(2)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彼此之间的耦合协调性整体水平都较高,且处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并表现出与城市化划分基本一致的阶段性特征;(3)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彼此间的耦合协调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体制改革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等的影响和作用。最后就北京市的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分析与评价可以作为城市规划明晰城市发展阶段和质量、确定城市合理规模、安排规划实施时序、制定对策建议以及检验规划效应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口城市化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世界性潮流。人口城市化的不可逆转,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比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页〕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对汹涌澎湃的人口城市化浪潮没有理由、也不可能置之度外。借鉴业已成熟的人口城市化道路的国际经验,对于开拓、发展、完善中国的人口城市化道路是大有神益的。一、人。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大过程史料表明,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其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由75%降到3%以下用了400年以上的时间,至今这一指标仍无多大改变…  相似文献   

10.
论文提出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人口最密集、土地最宝贵的地区,它所走的城市化道路,它所采取的城市化发展方式将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与指导作用.论文所提出的"环境保护与优化并重"的理念.即生态环境采取保护与优化相结合的策略;相应明确了可开发区域、不可开发区域、有条件开发区域和环境易受影响区域等,对规划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制度创新:苏南城镇化的“第三次突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回顾苏南模式变迁和城镇化历史阶段的基础上,提出苏南城镇化进入"第三次突围"的发展新阶段,即制度引领的城镇化阶段。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苏南的小城镇发展实现了质的提升,一些小城镇正在向中、小城市转变,城乡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苏南城镇在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城市化相关政策和制度等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苏南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制度瓶颈亟待"突围"。最后,论文结合地方制度创新的探索,提出一些完善和改进制度和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杰 《规划师》2012,(6):81-85
研究从制度驱动力和市场驱动力的博弈角度,分析以多轮行政区划变革为代表的行政分权和再集权化以及市场化的深入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影响,将中国城市群的城市化发展划分为省内就地城市化、以镇为载体的"双轨城市化"和省际异地城市化三个阶段,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从人流、通勤流、金融流等横向联系对中国城市群的内部分化和演进趋势展开实证研究,认为传统城市群内部的人口、通勤联系正逐步让位于高端商务通勤和金融联系,由此催生了城市群多层次、不同类型功能网络的分化。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2020,(5):19-28
建立"家庭友好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以解决流动人口家庭空间分离问题,实现城市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是中国新时代人口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采用全国性大规模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对全国流动人口的家庭空间"团聚-分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流动人口夫妇同城务工的比例较高,但携子女与父母共同外出的比例较低。流动人口家庭的"团聚-分离"状态受所在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流入地的城镇化率与流动人口与其子女和父母团聚的可能性均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而与流动人口配偶团聚的可能性呈正向线性关系。"家庭团聚"已成为流动人口重要的家庭发展诉求,本研究提出,在既定的城镇化模式下,城镇化发展进程存在流动人口家庭"团聚-离散"的平衡点,在平衡点以下城镇化外部环境以促进流动人口家庭团聚的正效应为主("家庭团聚效应"),在平衡点以上外部环境将转为负效应为主,家庭将被迫离散以降低外部负效应("家庭离散效应")。正负效应转变的平衡点随着城镇化模式与阶段的转变而变化,改进城镇化模式、提升城镇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将使平衡点向更高水平城镇化区间移动。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科 《城市规划》2012,36(7):23-31,66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兵团积极推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本文首先阐述了兵团的特殊行政体制、地域空间分布以及兵团新型城镇化的特殊时代背景,进一步研究兵团城镇化及城镇体系的现状和特点,从产业升级、行政推动、区位改善等角度分析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从人口增长、产业发展、行政体制、空间布局、兵地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兵团新型城镇化的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以及兵团城乡规划的特殊性和兵地规划协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明 《规划师》2012,28(7):5-10
我国城镇化在高速推进中,质量问题引人关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和研究对象、质量评价模型展开研究,总结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的主要措施,即除了需要健全城镇体系、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外,还需要解决制约乡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推动城乡全面的统筹和协调,展开劳动力资源的"二次开发",提高农民工向市民转化的能力,发挥各地根植性优势,走特色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Cities》2003,20(3):167-174
Data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s (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and the World Bank’s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are employ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of a positive link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 Level of urbanization is defined as the percentage of a country’s population in cities with at least 20,000 inhabitants. Development is operationalized in terms of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Results from correlation and t-test analyses confirm the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 Thus, the study shows that u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d in terms of the HDI are positively linked at least in the case of the sub-Saharan region.  相似文献   

17.
城市周边农业人口市民化作为近年来全国积极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系统建设。本文以巴克等人建立的行为场所理论和国内现有的农民城市适应理论为基础,通过行为绘图法、行为观察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来收集、分析调研数据信息,建立郊区公园设计AHP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构建以人口市民化为目标的现代城市郊区公园设计方案模型。对公园环境、失地农民参与公园活动的行为与心理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进行探讨。研究显示,公园的活动内容设置、设施完善度、客观景观形态对周边农业人口市民化有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格局与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基本格局与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化内涵,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等4个方面,构建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和熵值法,对2006的年江苏省县市城市化空间格局和1991-2006年演进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主要表现为经济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人口城市化对区域城市化的总体贡献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城市化真谛的理解,在论证城市化的二重性和城市集聚效应的内生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化地不化人的弊病,在对比"老浦西"和"新浦东"城市化机制及其绩效后发现,"新浦东"受制于现行户籍和土地制度,对人口、土地和资本等要素的配置以行政导向为主,以土地密集和资本密集为主要特征,对中国真实城市化率的提高贡献甚微,陷入城市自我现代化的困境,也违反国情和环保的要求,难以持续。对众多农村人口亟待城市化的中国而言,"新浦东"模式不具备普遍意义。市场导向的人口密集型的"老浦西"模式,更符合内生增长的要求,更能发挥城市吸收农村人口的集聚效应,也更符合可持续增长和环保原则,值得今日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