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酿酒酵母突变株Y518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理特性。本文比较了突变株Y518与原始菌株2-10515的平板菌落形态、在培养过程中生长量、耗糖速率、发酵液pH、酒精产量及菌体蛋白表达量等生理方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2-10515相比,Y518生长缓慢,葡萄糖消耗速率低,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低,且菌体蛋白表达量高。Y518在YEPD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与2-10515相似,菌落较小,TTC染色为白色,在非发酵型碳源培养基上几乎不生长。说明Y518生理发生改变,而且存在呼吸缺陷。  相似文献   

2.
三氯蔗糖是目前最优秀的功能性甜味剂之一,其合成的关键步骤是蔗糖-6-乙酸酯的合成.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够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蔗糖-6-乙酸酯的杆状细菌,命名为WZS01.对该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在2.5%葡萄糖,1%蛋白胨,0.1%酵母粉培养基中,以聚氨酯泡沫作为菌体固定化基质,30℃培养18h.将吸附有菌体的聚氨酯泡沫干燥后作为催化剂,在2%底物浓度下,在二甲基甲酰胺/叔丁醇反应介质中催化18h,蔗糖-6-乙酸酯的摩尔产率达到83.3%,并通过红外和核磁确认了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液态培养,研究4种不同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PDA培养基、蔗糖-酵母浸膏培养基及大米培养基)对紫色红曲霉YY-1菌体生长、红曲色素及桔霉素产生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YY-1在蔗糖-酵母浸膏培养基中菌体长势最好,发酵至20 d时达到最大生物量,为0.027 g/mL,而利用麦芽汁培养基培养生成的菌丝体最少;色素及桔霉素产生能力最强的是大米培养基,培养至第8天时,3种色素产量达到最大值,红色素、橙色素及黄色素色价分别为5833.05、4493.84、4423.27 U/g,培养至第4天时,桔霉素达到最高峰,其含量为159.755 mg/kg,在蔗糖-酵母浸膏培养基色素及桔霉素产生能力最弱;比较不同培养基产生的色素种类发现,大米培养基有利于红色素的产生,而麦芽汁培养基则利于产生橙色素和黄色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在玻璃表面生物菌膜(biofilm,BF)的生长特性,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及超声波对其的解离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生物菌膜在玻璃表面的生长形态;酶标仪在595 nm波长处测量不同培养条件下生物菌膜的生物量;平板菌落计数法衡量超声波对菌膜的解离效果。结果表明:结晶紫染色法可直观清晰观察副溶血弧菌在玻璃表面形成的生物菌膜,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副溶血弧菌生物菌膜形成的网状结构越来越致密。根据酶标仪测得的生物菌膜生物量的大小可得到在玻璃表面菌膜生长的最佳条件,当培养基盐度为3%,培养时间为24 h,培养时转速为70 r/min得到的副溶血弧菌生物菌膜已经成熟且菌体个数达到2.56×107 CFU/cm2。用50 k Hz超声波,采用间歇式超声波处理方法(每作用30 s间隔30 s)作用总时间4 min在保持菌体活性的同时能达到最佳解离效果。  相似文献   

5.
选择优良灵芝、杏鲍菇菌种进行活化,以牛蒡为培养基,液体混合发酵培养。研究培养时间、培养基牛蒡配比、培养基酵母浸膏配比对胞外多糖的影响,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将得到的发酵液与白果汁、绿茶汁、蔗糖进行调配,探讨茶饮料调配的工艺条件,用感官综合评分,筛选出茶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7 d、培养基牛蒡配比10%、酵母浸膏配比1%;保健茶饮料最佳调配方为:发酵液15%、白果汁10%、蔗糖7%、绿茶汁16%,在此条件下,制得复合保健茶饮料以口感好,营养功效齐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本地优质米酒酒曲中分离得到27株酵母菌,经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产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5-1Y。通过菌落、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2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出5-1Y为酿酒酵母。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接入含不同葡萄糖浓度(50~320g/L)的YEPD培养基,测定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和菌体死活率变化,研究5-1Y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发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初始葡萄糖浓度会明显影响该酵母的发酵产酒精能力,5-1Y的最适宜高葡萄糖发酵浓度为230g/L。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面法对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I4增菌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菌体浓度的主要因素为蔗糖、酵母提取物和乙酸钠。经响应面优化后,得到蔗糖、酵母提取物和乙酸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05%、1.54%、0.31%。优化后的增菌培养基中,菌体密度OD_(620)可达2.458,比MRS培养基OD_(620)值提高了23.7%,菌落单位提高了3.91倍,通过对I4菌发酵剂降胆固醇能力的测试,得出胆固醇降解率为36.2±1.75(%,n=3)。  相似文献   

8.
以大肠杆菌O157:H7和食品中常见腐败菌假单胞菌为对象,研究两种菌混合培养时菌体泳动能力和混合菌膜形成时的交互作用,进一步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大肠杆菌O157:H7代表菌株在混合菌膜形成时毒力基因(stx1、stx2、hly和eae)表达变化。菌体泳动性结果显示,3 株大肠杆菌O157:H7泳动性均低于4 株假单胞菌(P<0.05),两种菌混合培养时假单胞菌的泳动能力受到显著抑制。选择性培养计数发现混合菌膜形成72 h时,两种菌未发生相互促进,其中4 株假单胞菌的菌膜形成均受到3 株大肠杆菌O157:H7显著抑制(P<0.05)。选取大肠杆菌O157:H7 CICC21530菌株分析毒力基因表达,结果发现混合菌液单位体积、混合菌膜单位面积4 种毒力基因表达分别低于单种菌液、单种菌膜(P<0.05),进一步的单位菌数结果亦然,表明混合培养和混合菌膜形成时假单胞菌抑制了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基因表达;单位菌数结果还发现菌膜中4 种毒力基因表达均高于浮游菌(P<0.05),表明形成菌膜后菌体毒力增强。本研究可为揭示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混合菌膜形成的交互作用及进一步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灵芝菌在绿茶培养基与无茶培养基中摇瓶发酵时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灵芝菌生物量降低了17.08%,胞外粗多糖产量增加了42.5%。同时对灵芝菌在改善低档绿茶品质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探索,低档绿茶经过灵芝菌摇瓶发酵后,茶汤主要呈味成分含量发生变化,茶多酚降解了64.8%,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了9.7%,酚氨比降低了67.8%,水溶性灵芝胞外多糖增加,茶汤品质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0.
利用Minitab软件优化酵母培养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Minitab软件相应程序包括部分因子重复实验程序(FFD)、响应面分析(RSM)等研究了培养基中蔗糖、蛋白胨、酵母膏、MgSO4等成分对酵母(S.cerevisiae)培养生物量的不同影响效应,实现了培养基优化。通过FFD程序筛选得到影响酵母培养生物量的主效应因素为蔗糖、KH2PO4、(NH4)2SO4,经过RSM程序建立了符合实际的模型方程,得到了优化培养基配方,使酵母培养生物量比优化前提高了41%;湿菌体密度达到3.967g/100 mL;用优化培养基培养的酵母发酵液催化4-氯-乙酰乙酸乙酯合成光活性产物(S)-4-氯-3-羟基-丁酸乙酯时,产率和光学纯度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2%和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