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柴汽比的产矛盾,本文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外有的关情况提出了柴汽比调整的初步目标,提出提高柴汽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对炼油加工、政策导向、对外贸易等多面所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中运用PIMS模型对炼油厂装置的柴汽比进行优化测算。重点从降低炼油厂生产柴汽比的角度进行挖潜分析,提出具体的优化方向和措施,收到理想的效果。柴汽比由原来的2.30降至1.36,减产柴油970.7 kt/a,同时增产汽油、石脑油、航空煤油及乙烯裂解原料510 kt/a。  相似文献   

3.
在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上考察了掺炼常三线柴油及工艺条件对催化裂化产品性质的影响,并在2.5 Mt/a MIP-CGP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常三线柴油的掺炼试验。结果表明:在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上,与掺炼前相比,掺炼常三线柴油(催化原料油与常三线柴油按质量比9∶1混合)后,柴油、重油和焦炭收率分别下降了1.39,0.82,0.68个百分点,汽油、总液体收率和转化率分别增加了2.99,1.75,2.19个百分点;在MIP-CGP工艺催化裂化工业装置上,常三线柴油的掺炼比(质量分数)为8.1%时,柴油收率降低了3.61个百分点,汽油收率增加了4.04个百分点,汽油辛烷值增加了0.4个单位,装置柴汽比降低了0.149。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国石油四川石化公司采用常三线柴油作为加氢裂化原料、催化裂化柴油加氢后回炼、加氢裂化柴油作乙烯裂解原料、优化催化原料结构等措施降低柴汽比。应用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上述措施后,柴汽比从1.7降至1.2,减产柴油约890 kt/a,增产汽油、石脑油、航空煤油及乙烯裂解原料约772 kt/a。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降低全厂柴汽比、多产高辛烷值汽油,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采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多产高辛烷值汽油并降低柴汽比的柴油催化转化工艺技术(DCP-Ⅰ),通过对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现有工艺流程进行简单改造,在二段提升管下部喷嘴处回炼催化裂化柴油.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装置回炼催化裂化柴油后,柴汽产率比降低...  相似文献   

6.
国内车用燃料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伯文 《高桥石化》2001,16(1):45-47,53
简述国内车用汽柴油的情况,并与国外同类产品作了简要的对比。对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和汽柴油中的硫含量,作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石油玉门油田炼油化工总厂80万t/a催化裂化(FCC)装置上进行了回炼加氢改质柴油的工业应用,考察了回炼前后FCC装置原料性质、工艺参数、物料平衡和产品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回炼加氢改质柴油(掺炼比为5.48%)后,FCC装置的柴油/汽油(质量比,以下简称柴汽比)增加了0.04个单位,但全厂柴汽比下降了0.11个单位;汽油产品中烯烃、芳烃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0.39,0.24个百分点,汽油辛烷值增加了0.44个单位,柴油产品密度增大,十六烷值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了经济高效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炼油厂柴汽比,进行了催化裂化装置掺炼渣油加氢柴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重油催化裂化原料相比,渣油加氢柴油具有更好的可裂化性能和汽油选择性,其转化率高达79.46%,汽油收率高达62.72%。某装置掺炼5.34%渣油加氢柴油时,每天可减少柴油198.4 t,增产高辛烷值汽油154.1 t,可显著降低炼油厂柴汽比,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增加0.2个单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国内汽油市场需求增长高于柴油需求增长,成品油消费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柴汽比不断降低。介绍了某炼油厂优化生产方案、降低柴汽比取得的较好效果。采取增产催化裂化及连续重整装置原料、提高催化裂化及连续重整装置负荷、重整汽油重组分馏分进催化裂化回炼等措施,柴汽比逐年降低,2012年柴汽比达到1.23∶1,比设计值降低20%,相当于减产柴油增产汽油359.1 kt/a,增效24 781×104RMB$/a。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富B酸多级孔材料和高稳定性超稳Y型分子筛优化匹配催化剂,以及重质柴油和催化原料反应区特殊设置,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开发了多产高辛烷值汽油降低柴汽比的柴油催化转化工艺(DCP)技术,并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1.2 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工业试验标定。结果表明:与空白标定结果相比,DCP技术工业试验催化装置掺炼10%(质量分数)减一线柴油后,总液体、液态烃、汽油收率依次增加0.81,0.55,1.28个百分点,柴油、油浆、干气收率依次减少1.02,0.87,0.26个百分点,焦炭收率及损失率增加0.32个百分点,装置柴汽比下降0.02;催化稳定汽油研究法辛烷值增加1.1个单位,烯烃、芳烃体积分数分别增加2.43,0.41个百分点,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体积分数依次降低0.75,1.24,0.8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直馏柴油占国内柴油消费量的50%以上,提高其产量对提高炼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采取减一线油进常压塔回炼技术,使常减压蒸馏装置柴油收率增加2.2%,全厂柴汽比提高0.14。减-线油回炼增产直馏柴油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益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 2 0 0 2年美国石油化工和石油炼制者协会 (NPRA)年会论文中关于超低硫燃料生产的有关论文进行了研究整理 ,分别对汽油柴油加氢精制深度脱硫技术、膜分离技术用于深度脱硫、用于生产超低硫燃料的加氢裂化技术、流化催化裂化原料预加氢用于生产超低硫燃料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燃料油品的低硫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在进行长期大量的研究和监测的同时,对燃料油品特别是车用燃料的低硫化达成了共识。但是,低硫化需要巨额投资,并涉及到价格政策等问题,因此低硫化需要一个过程,以便找到一个既减少污染又保持一定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低硫化的进程多有反复,低硫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人们已经认识到燃料油品低硫化的生态效益是一种更为宏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大豆油作为柴油机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植物油在柴油发动机中的使用性能,将植物油(以市售大豆油为例)和-10号军用柴油按照不同的比例掺兑,进行了植物油和柴油实验室理化性能试验对比分析、发动机特性试验考察、实车实际性能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植物油使WD615柴油机综合性能较好,可以作为柴油机燃料使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国内石油市场竞争激烈、消费结构变化加剧,炼油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减产柴油,按需增产汽油、喷气燃料和乙烯原料等产品,这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首要任务。结合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一系列新技术和优化措施,在调减成品油收率和优化成品油结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于企业实际案例,结合近年来其他炼化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所做的工作、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十四五”规划等情况,围绕“双碳”目标下的产品结构调整,作了梳理思考和下一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2.0 Mt/a加氢裂化装置于2019年换采用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国产精制剂RN-410B和RHC-133B.装置运行初期结果表明:在尾油收率为35.87%的情况下,喷气燃料收率为35.94%;与上周期相比,在相近转化深度下,喷气燃料收率增加13.05百分点,喷...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发展趋势及其润滑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栋钢 《润滑油》2002,17(1):23-28
简要介绍了柴油机的发展趋势及其润滑要求,指出符合环保要求,降低操作费用是未来柴油机的发展方向,柴油机油的发展也应与此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橡胶籽生物柴油在柴油炊事装备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橡胶籽生物柴油应用在电控立式柴油燃烧器、炊事挂车、自行炊事车、野战给养器材单元等装备上,并与常规矿物柴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橡胶籽生物柴油在着火性、火焰状态、燃烧稳定性、火焰温度等方面与原使用矿物柴油性能相当,但在烟气排放中,CO排放量显著低于矿物柴油,同时橡胶籽生物柴油燃烧效率较矿物柴油高,相应排放烟气温度低,燃油消耗量低。因此,在不改变炊事装备结构的情况下,用橡胶籽生物柴油完全可以替代常规矿物柴油,且使用橡胶籽生物柴油更有利于环保和节能。  相似文献   

19.
将制革废弃油脂制备成脂肪酸甲酯,再用脂肪酸甲酯制备乙醇-柴油乳化剂.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脂肪酸甲酯与二乙醇胺的摩尔比为1.0、反应温度为130℃、催化剂KOH用量为1.0%(与甲酯质量比)、反应时间为5h时所得乳化剂的乳化性能最好.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该乳化剂制得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在0~70...  相似文献   

20.
中国炼油企业能源构成和能量转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中国炼油企业能源构成从以渣油为主到综合利用炼厂气、催化裂化焦炭和渣油演变的历史;分析了当前影响中国炼油企业能源构成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等几大因素;指出了未来炼油企业的能源构成:除高效利用催化裂化焦炭和炼厂气中的甲烷以外,副产物都尽量作为化工原料,不足部分能源因地制宜采用煤或天然气。认为采用热电联供、CFB锅炉和水煤浆锅炉、大系统能量集成、工艺装置热联合、柔性设计和计算机辅助优化运行等能量转换新技术,是未来中国炼油企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