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吐哈油田吐玉克区块油藏原油相对较稠,井又深,地层非均性严重,注水开发时,出现不同渗透率层段推进不均匀现象,且注入水的黏度远远低于油的黏度,导致推进不均匀程度加剧,致使低渗透层段原油不能得到有效开采,油井含水上升快,进入高含水期。为此对该区块开展了弱凝胶深部调剖体系研究,对其化学性能和在多孔介质中的性能进行测试,从实验知,该凝胶成胶时间长和成胶强度小,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在一定压力下既能起到封堵作用改善吸水剖面,又能在后续水驱的作用下向深部运移驱油,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鲁克沁油田地层非均质性严重,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沿高渗透层不均匀推进,致使中低渗透层吸水少、波及程度低,驱油效果差,严重影响了水驱开发效果,为此开展了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研制了弱凝胶调剖剂,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岩心实验表明该凝胶对岩心的封堵效率在97%以上,调剖后并联岩心的吸水剖面改善率大于85%,同时提高了中...  相似文献   

3.
STP强凝胶调剖剂的深度调剖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TP强凝胶调剖剂由聚丙烯酰胺、交联剂和延缓剂组成。用人造岩心进行凝胶性能实验,55℃时成胶时间为72h,岩心封堵率大于99.9%,注水50PV冲刷后封堵率仍不低于99.8%,突破压力梯度在高渗透率(5.62D)岩心中不低于4.45MPa/m,在低渗透率(0.57D)岩心中为3.46MPa/m,有一定的选择性。分别串联3支高渗透率岩心和3支低渗透率岩心,将二者并联构成非均质模型,饱和原油进行调剖驱油实验,未注调剖剂时的水驱合层采收率为24.3%,用调剖剂依次封堵第一、第二、第三高渗透率岩心后,水驱合层采收率分别达到46.8%、62.2%和69.1%,表明逐步增大封堵深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油层采收率。STP强凝胶调剖剂在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图3表1参5  相似文献   

4.
吐哈油田鲁2块油藏深部调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2块油藏原油黏度高、油藏厚度大、渗透率高,采用注水开发,注入水与原油流度比大,水窜严重,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为此,开展了深部调剖技术研究。针对鲁2块油藏特征及注水开发现状,研制出了LPM泡?凝胶调剖剂,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该调剖剂进行了室内深部调剖模拟实验和提高采收率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剖剂可在地层发泡(体积可增大3~4倍),并被推向地层深部形成稳定的、高强度的泡?凝胶,可起到深部调剖的作用。该调剖剂适合在类似于鲁2块油藏这样的油层厚度大、渗透率高的油藏进行深部调剖作业。  相似文献   

5.
凝胶调剖剂在地层深部"是否动态成胶"决定了深部调剖技术的可行性,关系到凝胶调剖技术是否真正有效和规模应用。为了解凝胶调剖剂地层深部封堵性能,建立了长岩心模型,形成了凝胶调剖剂长岩心动态成胶模拟评价方法,对凝胶调剖剂地层深部动态成胶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凝胶取样评价实验表明,随着凝胶的连续注入,岩心沿程各点取样黏度逐步降低,模型注入前端黏度降低比例大,后端趋于平缓,成胶黏度随注入量的增加不断增强,多测点压力监测表明其压力变化趋势与静态黏度观察数据一致,岩心电镜扫描微观成胶形态评价实验表明凝胶在岩心孔隙中呈致密的宽网膜状分布,其动态成胶特征与取样黏度和压力观察结果一致。综合评价结果确定铬凝胶调剖体系可实现地层深部的有效封堵。  相似文献   

6.
针对渤中34-2/4油田长期注水开发后存在的非均质性加剧和注入水低效循环问题,须采取调剖措施来改 善水驱开发效果。以渤中34-2/4储层特征为模拟对象,测试了酚醛凝胶调剖剂的成胶时间和成胶黏度,采用环 氧树脂浇筑岩心和层内非均质岩心实验开展了酚醛凝胶调剖剂封堵及液流转向效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固化 剂间苯二酚和助剂碳酸氢铵可增加酚醛凝胶调剖剂的反应速率和凝胶强度,可通过向聚合物SD-201酚醛凝胶 调剖剂中添加固化剂,向乳液聚合物DW-R酚醛凝胶调剖剂中添加固化剂和助剂来提高凝胶强度。与聚合物 DW-R酚醛凝胶相比,聚合物SD-201酚醛凝胶在多孔介质内封堵效果和液流转向效果较好,当均质岩心渗透率 Kg=300×10-3 ~5400×10-3 μm2时,封堵率为 99.65%~96.94%,当非均质岩心渗透率为 300×10-3/900×10-3/2000× 10-3μm2时,调剖后采收率增幅达到19.10%。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凝胶调剖技术可以有效治理水驱油层水流优势渗流通道并提高采收率。通过建立凝胶调剖剂在非均质渗透层间渗流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凝胶调剖剂的黏度对优势渗流通道封堵的作用效果;研发了低初始黏度、具有pH值响应、成胶强度和交联时间可控的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铬凝胶体系。在10 m长岩心和3管并联岩心进行封堵模拟实验,测试了聚合物凝胶体系剪切后的自修复黏度等流变学参数,研究了分流率、注入压力以及凝胶封堵的微观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体系的低初始黏度是优先封堵地层深部高渗透层优势渗流通道、扩大波及体积的关键参数,聚合物凝胶体系的初始黏度低于10 mPa·s、延迟交联时间控制在30 d以上。长岩心封堵后水驱各段压力梯度比注入聚合物后续水驱时提高了6.55倍;经扫描电镜微观测试发现在岩心不同位置孔隙中存在明显的膜状凝胶;在并联岩心中,当低初黏可控聚合物凝胶进入水窜流的高渗层封堵后,注入水高渗层分流率由72.7%降低为0.7%。大庆油田1井组(6注12采)深部调剖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水压力从7.8 MPa上升到9.8 MPa;8口连通油井日产液量下降16.2%,阶段累积增油563 t。低初黏可控聚合物凝胶对油藏深部优势渗流通道实现了有效封堵。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海上油田渗透率高、储层非均质严重、长期注水开发无效等问题,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改性淀粉凝胶-泡沫复合调驱技术的可行性,考察了复合调驱在非均质岩心中的驱油效果和淀粉段塞定位位置对复合调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调驱时淀粉胶优先封堵含油饱和度低的高渗透层,迫使后续泡沫体系进入含油饱和度高的中低渗透层,复合驱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出程度24.63%,岩心出口端含水率从98%降至45.3%,驱油效果好于单独淀粉胶调剖或泡沫驱;高强度淀粉胶分段定位至岩心深部和前缘线位置时,可改善泡沫窜流问题,提高泡沫的波及体积,有效启动低渗透层中的剩余油,注泡沫阶段采出程度可提高28.97%,最终采收率可达63.11%。图9 表3 参14  相似文献   

9.
吐玉克油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吐玉克油田T2K2Ⅱ组油藏物性及注水开发现状,认为虽然该油藏在注水开发初期,地层压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周围油井不同程度受效.但是,由于该油藏原油粘度高、厚度大、渗透率高,导致注入水与原油的流度比大,水线推进速度快,水窜严重,造成注入水波及体积小,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利用可在地层发泡并形成高强度泡沫凝胶进行大剂量深部调剖的技术措施.通过室内调剖模拟试验结果说明,调剖后增加了注入水波及体积,提高了原油采收率,改善了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考察调剖剂溶液体系总矿化度、温度、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浓度、溶液pH值以及岩心渗透率对改性抗盐调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矿化度处于2 500~8 000 mg/L时,改性抗盐调剖剂稳定性好,黏度大;温度对改性抗盐调剖剂体系的成胶反应速率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成胶时间越短;阳离子聚丙酰胺浓度增加,溶液形成凝胶的速度加快,凝胶强度增大,其最佳浓度为1 800 mg/L;溶液pH值对成胶时间影响较大,随pH值的增加,成胶时间增加。当岩心渗透率小于15×10-2μm2时,改性抗盐调剖剂对岩心的堵塞率大于92%。  相似文献   

11.
注水开发油藏经过注入水的长期冲刷,在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后,剩余油分布零散,纵向水淹异常复杂.这种问题在厚油层油藏尤为突出.为了定量研究厚油层注采井间注入水纵向波及程度,以渗流理论为基础,考虑油水两相流动、有效渗透率和密度随饱和度的变化,建立了水滴质点在平面和纵向的运动方程,形成了完整描述厚油层注采井间注入水纵向...  相似文献   

12.
根据辛50北断块中孔低渗透油藏的特点,研制了适合该区块的低黏度冻胶堵剂,其配方为:0.8%乳液聚合物+0.2%酚醛交联剂。物模实验评价结果表明,研制的低黏度冻胶堵剂在低渗岩心中易注入,且具备较高的封堵强度和耐冲刷性,水驱9 PV时封堵效率仍>96%。在辛17斜更5井区开展调剖试验,从2010年9月14日至2011年年底累计增油1 466 t,对类似低渗透油藏的水井调剖的油田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后提高原油采收率平行管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为了提供选择聚合物驱后的后续水驱方法的依据.通过平行管流动试验.分高、中、低3种渗透率模拟油藏非均质性条件,研究聚合物驱后压力、相对吸水量、各渗透率层采收率、含水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聚合物驱后直接进行深部调剖.由于聚合物溶液仍占据部分高渗透孔道,黏性较高的深部调剖剂会对中、低渗透率层造成伤害.因此将影响最终的原油采收率;聚合物驱后注入固定剂溶液.交联并固定孔隙中已有的高浓度聚合物溶液.能有效控制这部分高渗透孔道的吸水能力,可以提高后续水驱的波及系数.并为进一步深部调剖奠定良好的基础。聚合物固定技术具有成本低廉、采出程度高以及对地下聚合物溶液利用程度高等优点.是十分有效的聚合物驱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图5表4参5  相似文献   

14.
马奎前  蔡晖  吴小张  张宏友  何芬 《海洋石油》2011,31(2):65-67,74
稠油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受不利流度比和非均质性的影响,注入水沿高渗层突进,造成油井暴性水淹,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针对海上稠油油田的开发特点和存在问题,对弱凝胶体系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对影响凝胶体系调驱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原油黏度影响弱凝胶调驱效果,随着黏度的增大调驱效果有变差趋势.在含水率40%以后,注入...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低、部分聚合物驱区块注入困难、聚合物用量过大等实际问题,探索通过多段塞交替注入方式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效果,提高聚合物驱效益。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非均质油层依次交替注入不同粘度的聚合物段塞,使高、低渗透层驱替剂流度差异减小,实现高、低渗透层聚合物段塞尽可能同步运移。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多个段塞交替注入驱油方案较单一段塞注入多提高采收率2%以上,节省聚合物用量约25%。将该注入方式应用于大庆油区4个试验区,结果表明,有效控制了含水率上升速度,综合含水率较预测值低0.8%,增加产油量1.4×10~4 t,节省聚合物干粉用量18.6%。多段塞交替注入方式是提高聚合物驱效率、降低聚合物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驱后交联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为了避免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时含水率迅速上升,研制了交联聚合物深部调剖剂冻胶107,并对其配方进行了优化。通过平行管流动试验,分高、低两种渗透率模拟油藏非均质性,研究聚合物驱后的压力、各种渗透率层的采收率和含水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直接进行深部调剖,流动性较强的深部调剖剂将主要进入高渗透孔道,对高渗透层造成封堵,为了使组合调剖剂能进入深部高渗透层,提高原油采收率,必须按照先弱后强的顺序,尽可能早的注入组合调剖剂。  相似文献   

17.
蒙古杜砂岩油藏为薄层状弱边水普通稠油油藏,该油藏层间渗透率差异大,油水粘度比224。投入注水开发后,注入水指进速度快,水驱效果差。针对上述情况,研制了适合该油藏的调堵剂,并对调堵剂的交联时间、凝胶体粘度、热稳定性及其在多孔介质中的封堵程度等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评定。对如何防止或减少调堵剂对中、低渗透层的伤害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措施,并提出了依据室内模拟试验和油藏特征确定注入压力的新方法。经现场实践,较好地解决了蒙古林砂岩油藏层间矛盾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注水剖面资料确定吸水层动态残余油饱和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心长期注水试验资料分析认为,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和注水量的增加,其注水井中各吸水层的岩性和物性发生了变化,吸水层的残余油饱和度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缓慢减小。由此,提出了利用注水副面测井资料来确定这种动态变化的残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收集了12口井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的试验数据,做有关的交会图分析发现,孔隙度、渗透率越大,其残余油饱和度越小,同时还与粒度中值和泥质含量有关;根据传统观念上的残余油饱和度以及根据历次的注水剖面资料确定注水层各层的注水量和有效厚度,在此基础上确定注水层当前的动态残余油饱和度值。例举了应用实例。但含油水层或水层投注后不能用上述方法确定动态残余油饱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