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1992-2019年长春市年降雨量和蒸发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检验法等方法,分析长春市年降雨量和年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春市在2013-2019年平均降雨量最多,在1992-1998年平均蒸发量最多,但随着时间的增加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年代际变化差异在减少.长春市年降雨量呈...  相似文献   

2.
根据洞庭湖区长沙等14个气象站降雨量资料,文章对年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同时段降雨量的包含关系和遭遇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1东、南洞庭湖年降雨量大于西、北洞庭湖,环洞庭湖区年降雨量大于纯湖区,四口河系地区为年降雨量最小的区域;2最大3日降雨量包含最大1日的占61.2%、最大7日降雨量包含最大3日的占59.8%、最大15日降雨量包含最大7日的占62.5%、最大30日降雨量包含最大15日的占62.9%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灞河流域气候因子对水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灞河流域蓝田气象站和马渡王水文站1960—2012年的气象、水文实测资料,分析灞河流域气候及水沙变化规律,同时运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多种方法探讨了该流域水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灞河流域降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皆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气温呈上升趋势;降雨量与水沙都有重要的相关关系,1960—1990年影响径流量的气候因子敏感度由大至小依次为降雨量、气温、蒸发量,而1991—2012年则为降雨量、蒸发量、气温,当气温和蒸发量不变时,降雨量每增加1 mm,两阶段的年径流量分别增加0.14亿m3和0.08亿m3;1960—2012年影响输沙量的气候因子敏感度由大至小依次为降雨量、气温、蒸发量,当气温和蒸发量不变时,降雨量每增加1 mm,年输沙量增加0.668万t。  相似文献   

4.
根据合肥市董铺水文站1980~2016年蒸发监测数据,结合降雨量、遮挡率、城市化率等相关因素对蒸发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近36年来,合肥市蒸发量呈现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各种直接、间接影响因素与蒸发量呈现反比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究地区降水和蒸发演变规律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环境与生态规划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辽宁省鞍山市测站的多年的气象和水文资料,利用Excel软件对不同年的资料进行分析:(1)从50年的每日降水资料,研究降水的年际变化、年内变化分布和最大一日降水发生情况。(2)利用1951年~2001年20 cm口径蒸发皿逐月蒸发资料,分析了鞍山市56年间蒸发量的变化规律。(3)讨论降雨与蒸发的关系性,得出降雨量与蒸发量相关性呈现低度负相关。结果表明,降雨量年际间降雨量变化幅度较大,7、8月降雨量较大,暴雨发生频率较高,降雨与蒸发量为低度负相关,但是影响不大,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旱情评价综合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波  陈润  张宇 《水资源保护》2009,25(1):21-24
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型因素与旱情的相关性,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降雨量、流量和蒸发量。建立旱情综合指标函数,根据降雨量、流量和蒸发量的资料,确定其各自影响旱情严重程度的权重系数,构造出综合干旱指标,以指标函数值对旱情进行分级,以等级来反映旱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地下水位与水面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俊仕  王贺 《人民长江》2008,39(11):12-14
以沈阳市水系、地下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为基础,分析地下水位与各种补给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雨量、水面面积、蒸发量等因素均对地下水位变化有影响.运用回归分析以降雨量和水面面积作为输入因子对地下水位进行预测.运用BP神经网络以降雨量、蒸发量、地下水开采量及水面面积为输入因子对地下水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接近.水面面积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确实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白城地区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自然特点是风沙干旱,年降雨量在400毫米左右,7~8月份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以上,4~5月份降雨量仅占8%左右,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风多风大,气温高、湿度小,年蒸发量达1800毫米左右。土质多为冲积砂  相似文献   

9.
用小波神经网络耦合模型预测流域年均产沙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引入小波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对流域年均产沙量进行了定量研究。由于流域的地质、地貌、土壤在一定时间尺度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选出年降雨量、年均气温、年径流量、大雨降雨量、暴雨降雨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和汛期降雨量等8个要素作为模型的气候水文输入因子,而以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水库库容、修建公路、水土保持面积、裸地面积、年采矿量及年末总人口等8个要素作为模型的人类活动输入因子,对流域年均产沙量进行了定量建模预测。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耦合模型不仅拟合精度高,而且预测效果好,为流域产沙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慧敏 《中国水利》2014,(17):56-57
<正>一、上高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上高县地处赣西北部,县域面积1 350 km2,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 669 mm,4—6月降雨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47%以上;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 453mm,以7—9月蒸发最大,占多年平均蒸发量的43%。按照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2005年《宜春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核定上高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04 200  相似文献   

11.
遥感估算蒸腾蒸发量的时空尺度推演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炳方  邵建华 《水利学报》2006,37(3):0286-0292
本文提出了适合任意蒸腾蒸发量(ET)的时空尺度推演方法,建立了不同土地类型区域的水分盈亏计算方法。利用NOAA/AVHRR和Landsat TM遥感数据分别反演出影像,获取当天的实际蒸腾蒸发量,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并使用气象数据计算出参照蒸腾蒸发量,然后用空间和时间的推演法,形成高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遥感反演ET结果,同时对降雨量进行样条插值得到数字图像。以此为基础,通过区域水量平衡分析方法对通县1999年的区域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任丘市位于河北中部,属黑龙港流域,共辖18个乡镇办事处和一个经济开发区:农业人口55.83万,耕地面积91.74万亩.气候夏暑冬寒,四季分明.降雨量年际变化大,且年内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10.7mm,多年平均蒸发量2172.3mm,是降雨量的4倍.  相似文献   

13.
洛惠渠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北洛河下游。北靠铁镰山,南至洛河一级阶地,西至蒲城、富平县界,东临黄河老岸。平均降雨量为510毫米,年蒸发量为1625毫米,是关中平原降雨量最小而蒸发量最大的地区。该工程于1933年由杨虎城将军倡导,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主持规划,1934年动工兴建,1950年开灌受益。目前灌溉着大荔、蒲城、澄城三县的74万亩农田。开灌五十多年来,该工程促进了灌区农业的发展,取得了  相似文献   

14.
胡寿美 《四川水力发电》2012,31(3):87-91,104
依托观音岩水电站,对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硬化混凝土的各种性能试验、原位检测以及施工进行了深入探讨。可供类似高热、低湿、常年平均降水量低而蒸发量远高于降雨量的工程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15.
1 概况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端海州湾畔,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兼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四季分明,据多年统计,年平均降雨量935.5mm,全年降雨量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由于受台风的影响,常形成特大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达264.4mm(1976年6月29日)。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58.0mm。年平均气温12.9℃,常年无霜期为210d左右。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干旱分区及各区易旱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北省77个气象站和45个水文站长系列逐日资料,分析了湖北省年降雨量、年蒸发量、年干燥度、年径流量Cv值等空间分布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对湖北省干旱分区进行修正。通过研究各季干燥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各类型干旱的空间分布规律,得到各干旱分区的干旱特征,为湖北省防旱抗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爱尔兰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岛中南部,首都都柏林,国土面积7.03万km^2.气候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宜人,降雨量丰富且年内分布均匀,全国年平均降雨量为810亿m^3,折合降雨深为1 150 mm.但降雨量地区分布不均匀,东部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750~1 000 mm,都柏林地区不足750 mm;西部大部分地区为1 000~1 250 mm,一些沿海地区最高达1 500 mm.全国年平均蒸发量为450 mm.  相似文献   

18.
衡水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水市位于河北平原东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雨量小,暴雨集中,蒸发量大.  相似文献   

19.
根据遇龙河流域多年水文观测数据,结合典型场次洪水,分析了流域降雨径流关系以及暴雨洪水在流域内的演进规律。结果表明:遇龙河流域5~9月蒸发量占全年总蒸发量的58%;降水量与径流量年内分布极不均匀,3~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0.8%;4~7月份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6.1%;降雨量和径流深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遇龙河流域具有汇流快,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乌梁素海地区近50年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该地区气候变化演变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地区自1956~2011年,整体温度呈上升趋势,其中1984年之后上升最为显著,各季节温度总体也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最快;年均降雨量总体略呈下降趋势,降雨天数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降雨强度变大;年均蒸发量整体呈增长趋势,1980年代蒸发量最大,1956~2000年趋势增长,2001~2011年有缓慢下降趋势,整体夏季增长较快。其属于半干旱气候,其中近1997年以来干燥系数呈稳定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