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2,4-二硝基氟苯(FDNB)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测定山黧豆中毒素β-Ν-草酰基-α,β-二氨基丙酸(简称β-ODAP)及其无毒性的异构体α-N-草酰基α,β-二氨基丙酸(简称α-ODAP)的恒组分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优化了流动相的pH、乙腈含量以及柱温。得出最佳色谱条件为: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溶液A(17∶83,体积比;溶液A的配比是K2HPO4:二甲基甲酰胺:水为0.03 mol∶10 mL∶990 mL,并用冰醋酸调pH为5.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8℃。利用该方法比较了水提取法、30%乙醇提取法及0.2 mol/L高氯酸提取法的优缺点。结果发现:水提取法和0.2 mol/L高氯酸提取法效果相当,水提取法和30%乙醇提取法均耗时长,需要24 h,而耗时长会不可避免的导致β-ODAP向α-ODAP的转换,且30%乙醇提取法不如水提法和高氯酸提取法效果好。而0.2 mol/L高氯酸提取法耗时短,只需要在0℃~4℃下提取1 h。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响应面法(RSM)对木霉TP-24固态发酵生产β-1,3-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成(碳源酵母粉、氮源NH4NO3和料水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以麸皮为基质、添加1.91%酵母粉、1.99%NH4NO3和15.79mL水的培养基中,接种木霉TP-24菌株于30℃发酵4d,β-1,3-葡聚糖酶活力可达到594.37U/g·ssc,比对照产酶水平提高了273.55%。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胡萝卜发酵制品的品质,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株,探讨添加红枣汁对植物乳杆菌发酵胡萝卜(37 ℃发酵7 d)过程中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未添加红枣汁发酵的胡萝卜相比,红枣汁发酵组的抗坏血酸和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在发酵7 d后分别升高了8.48 mg/100 g(P<0.01)和1.29 mg/100 g(P<0.05)。红枣汁发酵组的总酚、总酸含量和活菌数显著高于对照和未添加红枣汁组(P<0.01)。红枣汁发酵组的多糖和亚硝酸盐含量降低,但与对照和未添加红枣汁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3组胡萝卜的质构特性、色差值和pH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显示,添加红枣汁对植物乳杆菌发酵胡萝卜的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刘卉琳  刘绍  谢达平 《食品科学》2011,32(23):201-205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红酵母液态发酵提取液,表明该提取液中含有β-胡萝卜素,体外转化分析表明该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VA。通过对转化条件的优化研究,在β-胡萝卜素质量浓度123mg/L浓缩液中,β-胡萝卜素体外转化VA的最佳转化条件为pH8.0、脱氧胆酸钠3.5mmol/L、d-α-生育酚0.5mmol/L 和Tween-40添加量0.25g/100mL,在该最佳反应条件下,红酵母液态发酵所产β-胡萝卜素在2.58nmol/(mg ·h) β-胡萝卜素-15,15'-单加氧酶作用下37℃水浴振荡反应7h,生成40.1mg/L VA,转化率达到32.6%。  相似文献   

5.
发酵法提取燕麦β-葡聚糖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发酵法对提取燕麦麸皮中的β-葡聚糖的影响,比较了发酵液中β-葡聚糖的含量。结果显示,4种酵母菌发酵后发酵液中β-葡聚糖含量都比未经过发酵的燕麦麸培养液中β-葡聚糖含量明显增加。采用酵母发酵的方法提取燕麦β-葡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在灭菌前加蛋白酶、淀粉酶和糖化酶共同处理,所用菌种为黄酒酵母,发酵时间控制在48h;摇床参数为170r/min,28℃。  相似文献   

6.
利用氯甲酸对硝基卞酯(PNZ-Cl)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建立了山黧豆中神经毒素β-N-草酰基-L-α,β-二氨基丙酸(β-N-oxalyl-α,β-diaminopropionic,β-ODAP)及其他游离氨基酸的同时分析法。HPLC法为色谱柱Ultimate XB-C18,流动相乙腈和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 H值=4.6),梯度洗脱程序0~5 minφ(乙腈)25%,5~30 minφ(乙腈)25%~90%,流速0.8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00 nm。利用该方法对山黧豆中β-ODAP及其他游离氨基酸的提取条件中乙醇体积分数、山黧豆粉的质量浓度(ρ(山黧豆粉))、提取温度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φ(乙醇)为10%,ρ(山黧豆粉)为0.025 g/m L,提取温度为60℃时,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发酵风味突出的枯草芽孢杆菌BJ3-2菌株,以氨基酸态氮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细菌型豆豉生产的最佳前发酵工艺,并测定了豆豉发酵各阶段酶活力及化学成分含量.结果表明,BJ3-2最佳前发酵条件为:泡豆水pH8.0,泡豆水温37℃,豆量(g):水量为1:4,泡豆时间10h,接种量4%,大豆装载量2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5d;发酵豆豉的粗蛋白、游离脂肪酸、总酸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35%、14.2%、1.8%和0.51%;蛋白酶(酸性、中性和碱性)、α-淀粉酶、脂肪酶及豆豉溶纤酶的最大酶活力分别为10.79U/g、25.04U/g、20.36U/g、1.25mg/g、2.15U/g及862.5U/mL.研究为BJ3-2菌株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具有β-半乳糖苷酶转苷能力的菌株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乳糖为惟一碳源,5-溴-4-氯-3-吲哚- β -D-半乳糖苷(X-gal)为显色剂,从土壤中筛选出10株产β- 半乳糖苷酶较高、生长较好的菌株.在30 ℃下发酵产酶,测定邻硝基苯- β- D-半乳糖苷(ONPG)水解能力.在50 mmol/L磷酸钾缓冲液(pH 7.0)中,加入400 g/L乳糖和200 g/L果糖,并分别添加10株菌所产β- 半乳糖苷酶, 至酶活为400 U/L,37 ℃下反应8 h,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编号为2-1样品中含有乳果糖.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菌株2-1为节杆菌属.  相似文献   

9.
红酵母产β-胡萝卜素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水果、空气等自然环境中分离出35株产β-胡萝卜素的红酵母(Rhodotorula),经过初步筛选,得到一株β-胡萝卜素产量较高的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该菌株的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如碳源、氮源、无机盐和NH_4Cl浓度)和发酵条件(包括pH、温度、接种量、光照、转速和发酵时间)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红酵母的生长和产β-胡萝卜素受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影响。葡萄糖是好碳源,蛋白胨是最佳氮源,NH_4Cl、MgSO_4和K_2HPO_4能促进红酵母的生长和β-胡萝卜素的产生。生产β-胡萝卜素的最佳pH是6.0,发酵温度30℃。光照对β-胡萝卜素的产生影响很大。在光照下β-胡萝卜素产量比不光照增加100%,但不影响细胞的生长。发酵时间和摇床转速对β-胡萝卜素产量也有影响。结果表明:以3%葡萄糖、1%蛋白胨、0.5%NH_4Cl、0.05%MgSO_4、0.05%K_2HPO_4、pH值为6.0的培养基中,在光照、30℃摇床振荡恒温培养96h,摇床转速为180r/min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β-胡萝卜素总产量可达9.196mg/L,比该菌株的初始产量(4.460mg/L)提高了106%。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发酵风味突出的枯草芽孢杆菌BJ3-2菌株,以氨基酸态氮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细菌型豆豉生产的最佳前发酵工艺,并测定了豆豉发酵各阶段酶活力及化学成分含量。结果表明,BJ3-2最佳前发酵条件为:泡豆水pH8·0,泡豆水温37℃,豆量(g):水量为1:4,泡豆时间10h,接种量4%,大豆装载量2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5d;发酵豆豉的粗蛋白、游离脂肪酸、总酸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35%、14·2%、1·8%和0·51%;蛋白酶(酸性、中性和碱性)、α-淀粉酶、脂肪酶及豆豉溶纤酶的最大酶活力分别为10·79U/g、25·04U/g、20·36U/g、1·25mg/g、2·15U/g及862·5U/mL。研究为BJ3-2菌株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前体物质与真菌激发子对虫草菌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祝  郁建平  梁宗琦  肖洋 《食品科学》2008,29(6):273-275
将腺苷作为前体,疫霉Phytophthora sp.(YL)作为真菌激发子,研究它们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litaris 97-0706)菌株虫草菌素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腺苷以3.6mg/ml的量在发酵前(0h)单独加入,摇瓶培养7d,0706菌株的虫草菌素含量达到了8.55±0.09mg/g(p<0.01),是对照的2.2倍.当2.Omg/ml腺苷与80u g/ml YL混合加入,0706菌株的虫草菌素含量为8.25±0.08mg/g,与只用2.0m~腺苷处理的含量(8.21±O.074mg/g)无显著荠异(p>0.05),仅表现了腺苷的作用;生物量方面,腺苷和YL的同时加入,起到了协同提高的作用,0706菌株的生物量最终达到46.11±0.10g/L(p<0.01),是对照的1.9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牧场牛乳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随季节变化规律,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分别检测1~12月份牛乳样品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α-乳白蛋白含量1月份最高(1.34 mg/mL),7月份含量最低(0.68 mg/mL);β-乳球蛋白含量2月份最高(3.46 mg/mL),8月份最低位(2.15 mg/mL).说明牛乳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与季节气候温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三孢布拉氏霉菌(Blakeslea trispora,B. trispora)是目前微生物发酵产β-胡萝卜素的主要菌种之一。该研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三孢布拉氏霉菌液态发酵培养基成分以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0 g/L、黄豆粉30 g/L、葡萄糖4.8 g/L、玉米浆粉2.6 g/L、植物油4%、V_(B_1) 0.001%、MgSO_4 0.5 g/L、KH_2PO_4 2 g/L。工艺参数:发酵液初始p H 6.80、装液量35 mL/250 mL、负正菌种接种体积比1.60∶1、接种量12.5%、培养温度28℃、转速200 r/min、发酵时间132 h。在此发酵条件下,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产β-胡萝卜素的含量为523.8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19.9%。  相似文献   

14.
两步固态发酵法酿造功能性豆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分离自云南传统发酵豆豉的Bacillus subtilis SP-8-5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YM-5-2菌株对大豆进行两步固态混合发酵。首先,将菌株B.subtilis SP-8-5接种至经室温浸泡10 h(20℃,质量比为1∶3),110℃(20min)蒸煮处理并冷却至30℃的大豆中,于26℃进行初步发酵42 h;随后再接种L.plantarum YM-5-2,并于30℃发酵2 d,最后置于4℃进行后发酵。经两步固态混合发酵处理后,得到一种纤溶活性较强,生产周期短,保质期相对较长,风味独特且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新型功能性发酵豆豉。当后发酵时间为21 d时,样品豆豉中B.subtilisSP-8-5活菌数为(5.88±0.53)×108 CFU/g,而L.plantarum YM-5-2活菌数则高达(3.50±0.35)×1011 CFU/g,此时检测豆豉纤溶酶的纤溶圈直径高达(2.99±0.06)cm(37℃,静置培养48 h)。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BS5582菌株产β-葡聚糖酶和蛋白酶的液体发酵条件优化和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摇瓶水平下产β-葡聚糖酶的最佳培养基(g/L)为大麦粉40,玉米粉30,豆饼粉30,Na2HPO4·12H2O6,(NH4)2SO44,MgSO·47H2O1,CaCl20.8;产酶最佳起始pH7.0,装液量25mL/250mL。种子于37℃培养10h后,接种量8%,在37℃下发酵51.75h后β-葡聚糖酶酶活最高达到182.52U/mL,蛋白酶酶活达8062U/mL。β-葡聚糖酶的最佳反应pH6.5,最佳反应温度50℃。10mmol/L的Ca2 、Na 、NH4 、K 、Mg2 对β-葡聚糖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相同浓度的Cu2 、Fe2 则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酱油品质,开展筛选产β-苯乙醇的酵母菌,并应用在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酿造的研究。从天然酱醪中筛选出产β-苯乙醇的酵母菌株J13,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耐盐性、pH耐受性及温度耐受性分析研究Z. rouxii 13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发酵条件下培养Z. rouxii 13,获得风味液并应用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酿造工艺中。结果表明,J13鉴定为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并命名为Z. rouxii 13,能在含盐量较高(18%NaCl)条件下生长,最适pH为4~8及最适温度为20~35℃,其产β-苯乙醇的最优发酵条件为:L-苯丙氨酸4 g/L、葡萄糖30 g/L、蛋白胨10 g/L、硫酸镁0.5 g/L、磷酸氢二钾5 g/L、NaCl 50 g/L、pH6.0,温度28℃,在此条件下β-苯乙醇含量达到1.40 g/L。该风味液用于酱油酿造获得成品的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相比不添加风味液的空白对照组,风味液组的酱香和醇厚感更突出,鲜味及整体评价更佳。  相似文献   

17.
以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α-淀粉酶生产燕麦浊汁的酶解工艺,并用刚果红法探究了水溶性β-葡聚糖含量在饮料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的燕麦溶液,温度55℃、p H6.4、酶用量为91.7U/100g溶液、时间180min,燕麦浊汁稳定性值为93.3%;燕麦原料中的水溶性β-葡聚糖含量为12.8mg/g,浸泡过程中会造成水溶性β-葡聚糖的流失,蒸煮、打浆能提高水溶性β-葡聚糖的含量,酶解、灭菌对水溶性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新型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微生物菌种资源,本实验从腐木中分离获得1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青霉菌株L1;经等离子-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后利用七叶苷平板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最终获得1株可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D-6,经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了其发酵产酶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最佳产酶条件是:KH_2PO_4 6 g/L、MgSO_4·7H_2O1 g/L、CaCl_2 0.5 g/L、FeS04 0.1 g/L,初始pH5.2,接种量5%(孢子浓度10~8个/mL),碳源添加量(X_1)玉米秸秆45.74 g/L、氮源添加量(X_2)(NH_4)_2SO_47.23 g/L、装液量(X_5) 63 mL/250 mL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132 h,D-6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142.92 U/mL,较出发菌株L1提高了274.4%。研究结果为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发酵条件优化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为该类菌株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有效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为生产菌种,纯种发酵生产含有L-乳酸的酸菜。并对酸菜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其结果为最佳发酵温度32℃,食盐浓度2%,接菌量5%,初始水温40℃,发酵时间12d,此发酵条件生产的酸菜成品中L-乳酸的含量为31.35mg/L,Vc含量为16.58mg/100g,Vc含量相比原料白菜下降较少,原料白菜Vc含量为19.24mg/100g。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先比较烘烤、挤压膨化、超微粉碎、耐高温α-淀粉酶耦合挤压膨化四种不同前处理对燕麦中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再比较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中温α-淀粉酶四种酶对酶解燕麦β-葡聚糖和游离酚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确定燕麦酶解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的前处理工艺均能显著提高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其中挤压膨化耦合耐高温α-淀粉酶处理效果最佳。中性蛋白酶能显著提高燕麦中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中性蛋白酶和中温α-淀粉酶能显著提高燕麦中游离酚含量(p0.05)。燕麦复合酶解的最佳条件确定为:pH 6.6,51℃,持续时间2 h,料液比1:8。在该酶解条件下,燕麦中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为3.18±0.28 mg/g DW,游离酚含量为65.71±5.96 mg/100 g DW。本论文为开发富含可溶性β-葡聚糖和游离酚的燕麦饮料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