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速公路的路基稳定性、工后沉降要求严格,而高填路堤路堤高度大,且路基基地附加应力大。应用安全系数法对高填路堤的软弱地基进行判别,并对高填路堤基底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高速公路高填路堤在设置涵洞的路段、一般路段的基底处理方案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杨平 《工业建筑》2015,(5):166-173
鸡爪沟地形容易造成上部路基变形失稳、不均匀沉降,尤其在其上部修筑高填石路堤,其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尚无这方面研究成果。依托某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开展有限元计算,重点分析鸡爪沟高填石路堤的稳定性与不同加固技术应用效果。研究发现:此类路基位移变形大于一般路堤,应加强设计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鸡爪沟地基坡度、路堤宽度、路堤高度等指标改变,将引起路肩、坡脚位移明显变化,并显著改变路堤内部应力分布,而边坡坡率在要求以内变化,对路堤变形与应力影响不大。分析挖台阶法、加筋、注浆、强夯等工程措施的适用性与经济性,考虑经济性选取挖台阶法对高填路堤进行加固处理,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确保路堤边坡安全系数满足稳定性要求,建议采用此种方法对路堤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3.
汪洋  余巍  刘信所 《山西建筑》2008,34(2):239-240
针对填石路堤的特点,对台缙高速公路填石路堤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了山区高速公路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方法,将沉降量、沉降率、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动态模量等多种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比较,从而比较合理地提出了填石路堤快速无损检测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倪茜 《福建建材》2010,(6):31-33
通过调查研究填石路堤在山区高等级公路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填石路堤压实质量的控制过程,分析讨论了填石路堤质量检测方法,并且对填石路堤在山区高等级公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保证高速公路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贾智宏 《山西建筑》2010,36(27):267-268
结合国内外填石路堤的沉降资料,总结归纳了填石料的工程特性,分析了工程地质对填石路堤沉降的影响,指出填石料的最大粒径、压实度、长期性能及地基土的沉降变形和含水量变化是导致填石路堤沉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7,(6):70-72
本文利用土工离心试验模拟西部山区高速公路土石混填高路堤,在实验室内探究用不同填筑材料、不同填筑高度以及在不同施工工艺条件下的离心模型的沉降规律,得到土石填筑体中石的含量增多有利于减少沉降值;路堤越高,沉降值越大;当路堤填筑的高度大于20 m时,分层强夯相比分层碾压,可以减少路堤沉降值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7.
结合梅河高速公路高填路堤的施工过程,分析总结了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总结出了在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高填路堤建设中,铺设土工格栅对沉降的影响一直是关注热点之一。结合云罗高速公路高填路堤建设,本文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分层填筑路堤施工过程的沉降规律,并结合监测数据,探讨了高填路堤加筋土在沉降控制方面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高填路堤填土过程中,土工格栅使土体位移重新分布。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均减小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不均匀沉降,且土工格栅对水平位移的影响随着填土厚度的增加而加大。同时,在典型路堤加筋土分层填筑过程中,单向土工格栅降低水平位移幅度为8.74%,而降低沉降幅度为3.82%。在分层填筑过程中,筋材有效地控制了路堤的不均匀沉降,使路堤最大沉降值降低,且监测点的水平位移最大降幅分别为8.62%、8.38%和4.16%。  相似文献   

9.
高填路堤荷载作用下斜坡地基PHC管桩在不同设计参数下的工作性状及其处理效果是工程实践关注的重要问题。结合工程实际特点,本文应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在垫层中设置过渡网格,提出了路堤填土和垫层之间传力分析方法;结合FLAC3D建模分析,采用先地应力平衡再建立接触面的方法,解决了山区陡坡路段采用管桩加固路基时接触面影响初始地应力场的求解和平衡问题。以此为基础,重点研究了路基变形分布、PHC管桩受力和桩土荷载分担特性等随格栅模量、桩长、桩间距和桩帽尺寸等设计参数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PHC管桩加固高填路堤斜坡地基,可以有效地减小路基沉降以及路基深层水平位移;桩长对斜坡高填路堤PHC管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管桩受力和桩土荷载特征的影响显著。在一定桩间距范围内,桩间距对于工程的总沉降和路堤边坡的稳定影响不大,但对于路堤不均匀沉降和桩土荷载分担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灌浆加固技术是处理公路路基沉降的一个经济实用且较为理想的工艺。本文针对高填路堤的病害,分析了高填路堤阐述病害的原因,介绍了高填路堤下沉几种常用处治技术,重点介绍了注浆技术在高填路堤沉降处治中的应用,着重介绍灌浆法的加固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李骏  党安玉 《山西建筑》2010,36(12):281-283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路基沉降的诸多因素,归纳了高填方路堤沉降模式,对这几种基本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阐述了高填方路堤失稳变形诱因,以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席红庆 《山西建筑》2005,31(4):79-80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高填方加筋土路堤的施工技术,从路基的设计、科研方案、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高填方加筋土路堤的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河北省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的工程技术特性.通过土压力及沉降试验与观测.研究土工格栅加筋高填方路堤的变形规律.在土体参数和几何模型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基于FLAC3D数值模拟高填方路基不同埋置间距的格栅对防止沉降的效果.讨论适合高填方路基的最优的格栅埋置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数值模拟方法已成为研究桩承式路堤中土拱最重要的手段,其关键在于路堤填土要采用合理的本构模型。建立桩承式路堤平面土拱分析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考虑摩尔-库伦模型(MC)、硬化土模型(HS)和小应变硬化土模型(HSS)3种不同的路堤土本构模型,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不同路堤土本构模型下桩承式路堤中的土拱形态和土拱效应。计算结果表明:3种不同路堤土本构模型下平面土拱的形态都是半个椭圆。路堤土采用HS和HSS模型,获得的土拱形态、效应和桩帽-土差异沉降相同。较之HS和HSS模型,路堤土采用MC模型时计算得到的桩帽-土差异沉降较小,桩帽荷载分担比略大。当路堤高度较小时,采用MC模型获得的土拱远小于HS和HSS模型下的计算结果。土拱效应的数值模拟中路堤土可采用简单的MC模型,但土拱形态的数值模拟中路堤土宜采用HS模型。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predict the behaviours of geosynthetic-encased stone column (GESC)-supported embankments. The soil arching in the embankment and the nonlinear behaviours of stone columns are considered. Based on nonlinear elastic and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s of stone columns, the nonlinear behaviours of GESCs, including settlement and radial deformation, are analysed. The deformations of GESCs, the surrounding soil, and the overlying embankment fill are compatible by applying stress continuity and volume deformation continuity at the bottom of the embankment fill.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via comparison with literature data and numerical analysis. The influences of parameters of the GESC, including encasement stiffness and column fric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mbankment are investigate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nonlinear behaviours of the column, the column-soil stress ratio is overestimated. It is more appropriate that the nonlinear characters of the column be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of GESC-supported embankments.  相似文献   

16.
施林 《福建建材》2011,(6):83-85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不断向山区延伸,地形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在我国岩石山区和丘陵地区.填石路堤成为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无法回避的一种结构形式。本文分析了修筑填石路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填石路堤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探讨,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成层软土地基上土堤填筑的稳定性分析问题,考虑地基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既随土层变化又随深度任意线性变化,根据工程实践中揭示的堤基深层破坏模式,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的上限理论,构建满足运动许可的对数螺旋线与圆弧组合的转动破坏机制,建立了便于快速评估成层软土地基上土堤填筑稳定性的临界高度、无量纲化的稳定数、稳定图、最小安全系数和临界滑动面的分析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2个土堤失稳现场试验工程案例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土堤最小安全系数接近于土堤失稳时的最小安全系数的理论值1.0,计算确定的临界滑动面也与实测的临界滑动面比较接近,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框架预应力锚托板加固技术,这种技术不仅施工方便快速,还可以有效提高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并对边坡的位移和变形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框架预应力锚托板的加固效果,基于GeoStudio,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有无锚托板时高填方边坡的坡肩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及稳定性,并对锚托板的锚固段轴力变化及边坡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量大,容易引起建筑物开裂破坏。本文以庆阳市西峰区某小区填沟造地项目为背景,对董志塬区黄土高填方地基的工后沉降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⑴黄土高填方地基在回填后200天到250天左右工后沉降量较大,最大沉降量可达到79cm。⑵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在沟谷处较大,距离沟谷越远,沉降量越小。⑶干密度是影响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提高干密度的方法提高黄土的回填质量,对于超厚的黄土高填方地基,宜采用高能级强夯进行分层回填。  相似文献   

20.
张艳妮  周静 《山西建筑》2010,36(19):285-287
为了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首先对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观测高填方路基稳定性所需的项目,最后针对各观测项目制定了具体的观测方案,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