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宇昊    阮炯明  洪国同    苗政 《热力发电》2022,51(9):148-154
针对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可利用热源的温度和流量频繁波动的特点,测试了kW级有机朗肯循环原型机组在110~150 ℃波动热源下的运行性能和以工质流量与膨胀机转速为控制变量的多工况运行能力。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工质流量可以在相对平稳的热效率下实现对机组输出功率的有效控制。机组输出功率随热源温度变化剧烈,但随热源流量变化规律不一:小工质流量下,换热面积冗余较多,热源流量的变化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随着工质流量的提高,热源流量的影响逐渐凸显,表现为机组性能随工质流量下降而明显降低。机组在热源温度150 ℃下获得最大输出功约4 kW,最大热效率6.0%。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贫燃催化燃烧燃气轮机系统的流程及可采用的部分负荷调节方式。建立各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进行各调节方式下部分负荷特性的分析。提出了压气机进气加热调节方式,将此调节方式下的部分负荷特性与其他调节方式下的特性进行了对比。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催化燃烧室入口温度是影响系统部分负荷运行的关键因素;转速调节的工作范围最大,抽气调节居中,燃料气量调节最小;燃料气量调节方式下,甲烷转化率最低;在正常工作范围内,燃料气量调节工况下的系统热效率高于抽气调节工况下的热效率;压气机进气加热调节能延伸燃料气量调节方式的工作范围,但是降低了热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某重型燃气轮机污染物的排放特性,本文监测并获得了某电厂热态启机过程燃气轮机排烟通道内污染物排放数据,分析了NO_x等污染物排放规律,并采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燃气轮机负荷、值班燃料流量、空气流量等因素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热态启机过程中,值班燃料流量、空气流量与NO_x排放之间呈正相关,NO_x排放随值班燃料流量增加而升高;燃气轮机燃烧调整时,可通过减小值班燃料流量控制阀和燃烧室旁路阀开度来降低NO_x排放。  相似文献   

4.
目前,亟需对燃气轮机机组燃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优化以控制NO_x排放。本文以德国西门子SGT5-4000F(4)重型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简单循环燃烧过程中不同燃气轮机负荷下空气系统、燃料系统、燃烧系统和排气系统各参数对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气机压比、进口可调导叶(IGV)阀位、燃烧室差压随燃气轮机负荷变化呈特定线性变化关系,值班气流量和透平排气温度是影响NO_x排放的重要参数;当燃气轮机负荷低于110 MW时,NO_x排放质量浓度随负荷增加而增加;当负荷高于110 MW时,NO_x排放质量浓度随负荷增加迅速降至最低值后逐渐增加至趋于不变。  相似文献   

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低、热负荷大,如何使热管理系统在工作时充分发挥出其性能,是燃料电池热管理工作的重点。根据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特性和工作工况,以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散热器的换热效率为指标,通过小型风洞实验,对燃料电池汽车散热器的换热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在燃料电池汽车运行工况下,可通过调节工质的运行参数,提高散热器的换热效率。去离子水作为冷却液的散热器的效率要比采用其与乙二醇混合溶液作为冷却液的散热器的换热效率高;散热器换热效率随冷却液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是冷却液流量越大,换热效率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散热器换热效率随空气流速的增加而减小,空气流速越大,换热效率减小的幅度越小;散热器换热效率随空气侧(冷流体侧)入口温度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PWM换流器的微型燃气轮机系统仿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单轴微型燃气轮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特点,建立了使用双脉宽调制(PWM)换流器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动态仿真模型。为控制交直交变换器中电容电压和提高微型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模型中采用了参考负荷功率的PWM恒压控制方式。与采用二极管整流装置的微型燃气轮机系统相比,该模型可对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整流器直流电压进行协调控制,使得系统充分利用负荷功率变化的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负荷发生较大变化时满足负荷电压和功率的需要,并能够减小变换器间直流电压波动以及对直流电容的容量需求,使整个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承受负荷冲击的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李孝波  邓浩  池源 《电力学报》2011,26(5):363-367
随着光伏并网发电占大电网比重的增加,光伏输出功率间歇性波动对大电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平滑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减小光伏并网输出功率波动的方法,通过加入微型燃气轮机与光伏阵列组合形成可控微源来平滑光伏输出功率。进一步研究了微型燃气轮机的慢动态特性,采用改进加权移动平均模型对光伏输出功率进行预测,提高微型燃气轮机响应速度,减小光伏并网系统输出功率波动。通过在PSCAD/EMTDC平台中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王志刚 《发电设备》2006,20(5):326-330
详细介绍了9FA燃气轮机中DLN2.0+燃烧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获得最佳的燃烧效果及低NOx生成,并完成燃气轮机机组运行各阶段的控制任务,如点火、燃料流量的控制和分配。给出了各模式下期望的参数值。  相似文献   

9.
朱良君    张海珍    王世朋    王明晓    梁晶   《热力发电》2021,50(2):35-42
为研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在较高制冷负荷下的供能特性,以SGT-600小型燃气轮机组为顶循环与余热锅炉蒸汽轮机组为底循环的联合循环为研究对象,利用EBSILON软件分别建立了燃气轮机组、余热锅炉-蒸汽轮机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及电制冷机组的耦合模型,比较分析了采用吸收式制冷与电制冷直供冷情况下,耦合系统在燃气轮机组变工况下的总发电效率、能源综合利用率及净电能节约率等供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燃气轮机组的发电效率随燃气轮机组的负荷率的降低而降低,在高冷负荷下,蒸汽轮机组发电效率与综合能源利用率却随燃气轮机组负荷率而逐渐增加;耦合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率随着吸收式冷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在燃气轮机组一定的负荷率下,耦合系统的净电能节约率随着额定冷负荷的增加而提高,在吸收式冷负荷达到20 MW时,系统净电能节约率在燃气轮机组70%负荷率下最高能达到6.20%;但在较低的额定冷负荷条件下,采用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效果反而不如直接利用电制冷机组进行直供冷。  相似文献   

10.
考虑光伏输出功率的波动性,加入可控微源-微型燃气轮机平滑光伏功率波动,建立了包含单级式光伏发电系统、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混合微电网模型.并网运行时,微型燃气轮机采用PQ控制,提供微电网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支撑,在满足本地负荷基础上,实现混合微电网并网功率可调度;孤岛运行时,微型燃气轮机采用基于下垂特性的V/F控制,实现从...  相似文献   

11.
李捷 《青海电力》2009,28(1):1-5
GGH在烟气脱硫技术中作用明显,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文章以600MW机组为例,通过计算对比分析,阐述了GGH的综合技术经济的利弊关系,对处于不同状况下的机组是否设置GGH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新建机组不设置GGH时的防腐工程及老机组增设FGD时烟囱的腐蚀改造。通过分析为电厂脱硫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二滩水电厂GC-14B气相色谱仪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及时处理,阐述了气体纯度对气相色谱仪的影响,为同类设备出现类似故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增设燃气轮机以提高电厂的效率和出力是当今改造矿物燃料电厂的2项主要目标。燃气轮机的增设将不仅使电三和的效率和出力获得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环保。文章重点介绍苏格兰Peterhead电厂采用燃气轮机的升级改造项目。  相似文献   

14.
周奋 《日用电器》2021,(6):105-108,117
本文针对I型自然吸气引射管燃烧器的家用燃气灶,通过仿真计算与试验分析,探究燃气增压对其燃烧性能与火焰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燃气增压与喷嘴调整来保证燃烧热负荷不变,可提高燃气灶的一次空气系数,减少了烟气中的CO、NOX含量,火焰"硬"且更蓝,燃烧更充分;因引射管的自动调节特性[1],固定喷嘴直径,通过改变燃气压力来调节热负荷,燃气灶在全热负荷段烟气中O2、CO、NOX含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水媒管式烟气换热器材料耐腐蚀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听 《浙江电力》2014,(11):52-54
水媒管式烟气换热器在工作中面临酸露的腐蚀,换热管材料需具备耐腐蚀性.模拟了水媒管式烟气换热器的腐蚀环境,采用自行设计的浸泡试验方法对8种候选材料的耐腐蚀性进行了比较,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材料腐蚀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D 钢在高浓度硫酸中的耐腐蚀性优于碳钢;不锈钢254SMO在各种浓度硫酸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均较低;聚四氟乙烯塑料(PTFE)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6.
张施令  李京伟 《高压电器》2019,55(7):158-164
为了实现对高压组合电器GIS气室中CF_4气体的在线实时检测,完善基于气体化学成分分析实现对高压电气设备缺陷诊断,应用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设计了一种光学CF_4气体传感器。系统采用单光束双波长结构,确定了折返光路气室类型,提高系统灵敏度。硬件方面,采用具有多路12位精度的模数转换器高性能单片机,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多组分配气系统实验测试结果显示:不同体积分数的CF_4气体在RBF-PSO算法温度补偿前后传感器测试的最大示值误差分别为7.93%、1.20%;对不同体积分数的CF_4气体量程标定测试时的参比信号幅值与测量通道信号幅值的比值SB/SA进行指数拟合,非线性相关度R2为0.999 3;传感器重复性平行实验显示RSD分别为0.87%、0.44%、0.32%。综上,验证了该CF_4传感器在测量范围、抗干扰能力、检测精度及重复性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周福生  王胜恩 《华中电力》2007,20(2):49-50,54
介绍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天然气压缩机后冷器冷却管泄漏的发现及处理经过.为了对压缩机后冷器冷却管破损实时监测增加了后冷器泄漏报警系统,消除了机组的安全隐患,给类似燃机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变电站一起220 kV GIS漏气缺陷,进行原因分析,认为GIS法兰密封面漏涂防水密封胶是220 kV GIS漏气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华电吴江2×9E燃机项目中天然气间通风风机(88VL)系统在安装、调试中出现的、由于风机出力不足、出口风门打开后相应拐臂上升高度不够、外部行程开关动作不到位等引起的燃机跳闸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改变风机外部行程开关安装方式、更改热工开关量控制接线等简单易行的技术改造方案,并在吴江1号燃机上成功实施。改造方案加快了电建安装速度、方便了设备调试、提高了燃机安全性,并得到燃机厂家技术人员的认可,且被燃机厂家应用于同类型燃机项目的安装调试。  相似文献   

20.
徐威 《中国电力》2017,50(1):177-180
在以尿素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中,热解炉前电加热器耗电量大。为降低电耗,某电厂在640 MW机组脱硝改造中将电加热器系统改造为旁路做备用,增加高温烟气加热器,利用高温烟气对热一次风进行加热,所用高温烟气(约650 ℃、6 000 m3/h(标准状态))从高温再热器后、低温再热器前的水平烟道引出。分析研究了这一技术路线,并对改造效果进行变负荷性能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此项改造技术可行,且实施方便、运行良好,高温烟气加热器完全可取代电加热器,因而可降低机组厂用电率,节省电厂供电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