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渤海油田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已逐步进入高含水期。其中B油田纵向上吸水不均、平面上存在水流优势通道,迫切需要对大孔道进行有效封堵,以达到降水增油的目的。但是B油田部分井组还存在调剖/调驱时存在注入压力敏感的问题,常规凝胶体系、大颗粒PPG体系无法有效注入,故采用粒径较小、多粒径组合的组合微球体系。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对B油田E井组使用的组合微球体系进行适配性评价,并通过现场实例描述了组合微球调驱体系的实际应用情况。实际证明,此体系对海上油田适应性较好、效果较为明显,为海上油田降水增油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实验数据,可以指导未来海上油田调剖调驱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微球在油藏中的分布规律,以烯丙基荧光素(Flu)为荧光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耐温耐盐单体,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法与丙烯酰胺(AM)发生共聚反应合成一种油田用聚丙烯酰胺荧光纳米微球p(AM-AMPS-Flu)。利用红外光谱、电镜测试和激光粒度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荧光微球的微观结构与荧光特性进行表征,同时采用岩心驱替实验装置对荧光微球的封堵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荧光微球质量浓度和相对荧光强度间呈正向线性关系。同时该荧光微球在不同停留时间、温度、pH、金属盐离子及油田化学剂下均具备稳固的荧光特性,表现出良好的耐温、耐盐、耐酸碱性和优异的配伍性。该荧光微球与普通聚丙烯酰胺微球相比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封堵能力,注入量为0.5%时封堵率可达88.67%。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荧光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聚合物荧光微球的研究状况和技术进展,重点讨论了聚合物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吸附法、包埋法、自组装法、接枝法、共聚法)和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主要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免疫分析、固定化酶与基因研究、标准物与生物探针),并对荧光微球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对聚合物荧光微球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5.
姚婷玮 《云南化工》2020,(11):5-6+9
聚合物微球具有膨胀性好、耐温耐盐性、抗剪切性以及延迟膨胀等特性,能很好的应用于深部储层调驱技术。它的初始粒径小,能够随注入液进入地层深部进而水化膨胀至最大体积,对高渗透大孔道产生有效封堵的作用,从而使流体发生微观改向。随着注入压力的增加,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弹性球体会产生变形,从而继续运移直至下一次封堵,表现出了逐级深部调驱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聚苯乙烯羧基荧光微球为固相载体,将人免疫球蛋白G(IgG)和猪血红蛋白(Hb)分别与微球偶联,应用Luminex-100TM荧光微球检测系统检测抗体IgG和抗原Hb与荧光微球的偶联效率.结果表明,采用100μg·mL-1抗体或抗原浓度可以获得较高的偶联效率,且检测快速灵敏.应用荧光微球进行抗原抗体免疫检测可行.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措施的应用,针对油层的微孔隙结构,应用纳米级别的材料制成的微球,作为调整驱油孔道直径的介质,提高聚合物驱油的效率。将聚合物溶液注入到油层中,扩大波及体积,开采出更多死油区的油流,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绿色环保的碱、尿素、水溶剂体系溶解天然纤维素,利用高压静电法得到再生纤维素微球,通过物理包埋和化学键合两种方式成功对纤维素微球进行了荧光功能化。物理包埋法将纤维素溶液与染料共混,在微球高压静电喷雾成型过程负载罗丹明荧光染料,微球呈现强的橘红色荧光,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与单纯罗丹明水溶液相比发生蓝移;化学键合法以环氧氯丙烷为连接剂在天然纤维素表面引入异硫氰酸荧光素酯(FI-TC),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微球呈现强的绿色荧光,在水溶剂化作用下,化学键合在微球表面的染料与单纯FITC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无明显差别。物理负载方式可实现微球的高染料负载量,为10%(wt),但存在荧光染料的泄漏问题;化学负载方式染料共价键结合,无泄漏问题,但染料负载量较低,约为0.2%(wt)。  相似文献   

9.
田爽  王秋玲  陈磊 《应用化工》2012,41(5):859-863,866
通过对荧光微球制备的传统溶胀法的改进,以二氯甲烷作溶胀剂,0.25%SDS水溶液作分散体系(促进疏水性染料溶胀进入种子微球以增加微球荧光强度),制备出了荧光强度高,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3.6μm,变异系数3.7%),光学性质稳定,定量染色的绿色、橙色、红色三种荧光微球。将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两种染料同时溶胀进种子微球中,制备了能产生双荧光信号的荧光编码微球。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作为三次采油阶段的新技术,能缓解层内和层间矛盾,对于已开发30年的文留油田文十东块来说,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两个井组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DSD酸在荧光增白剂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全面系统的介绍了DSD酸用于合成荧光增白剂,按化学结构类型可分属: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型、双三唑基二苯乙烯类型、双酰胺基二苯乙烯类型、4-酰胺基-4’-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型。还介绍了在合成DSD酸过程中的过渡产物对硝基甲苯邻磺酸可用于合成单三唑二苯乙烯类型荧光增白剂。详细列出了这几类荧光增白剂目前还在使用的主要品种的化学结构式。预测在相关消费一产业链的持续拉动下,今后十年内DSD酸在荧光增白剂中的消费量仍将逐年递增,年均递增速率约为5.27%。指出DSD酸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以满足生产高品质荧光增白剂及多种商品剂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4-溴-1,8-萘酐作为原料,首先合成了4-溴-N-烯丙基-1,8-萘酰亚胺,进一步合成4-苯基胺-N-烯丙基-1,8-萘酰亚胺可聚合荧光小分子。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乙烯与荧光小分子共聚微球。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结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所制备的共聚物微球的外貌,利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测试了产物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荧光小分子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29nm,共聚物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64nm,所得共聚物微球表面光洁。  相似文献   

13.
纳米生物医用陶瓷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浩  闫玉华 《佛山陶瓷》2006,16(3):35-38
本文概叙了纳米生物医用陶瓷的特性,介绍了纳米陶瓷的主要制备方法,分析了纳米陶瓷在生物医学中的主要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概述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表面活性剂将成为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理想替代品,并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潜力.本文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生产制备方法,并综述了近几年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洗涤、医药、食品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今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聚天门冬氨酸(PASP)是一种可降解、无毒、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在水处理、医药、农业、日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由于其优良的性能,作为"绿色化学品"之一的PASP材料的应用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感兴趣的课题。介绍了PASP的性能特点,合成工艺,综述了国内外PASP的技术进展及应用前景,并对PASP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认为:PASP产品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在农业等领域都会有快速的发展,市场占有率将在未来几年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16.
李永敏  沈茂 《当代化工》2015,(3):454-457,460
拟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先制备出带有无定型碳层包覆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然后通过静电结合法,将巯基丙酸修饰的水溶性Cd Te量子点组装到其表面;为了使所制备的磁性探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Stober法在纳米粒子最外层包裹上生物相容性和结构稳定的带有胺基修饰的二氧化硅壳层;最后与叶酸(FA)进行耦合,制得具有磁性和荧光的双功能靶向纳米探针。分别利用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所制备的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态、大小、化学成分及磁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得产物粒径大小约200 nm,磁化强度约21.9 emu·g-1,仍然保持有较强的荧光性能,在生物成像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由焦油苊为起始原料合成的萘酰亚胺类荧光增白剂的主要种类,总结了这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工艺路线,并概述了主要品种的合成方法。最后简述了萘酰亚胺类荧光增白剂的应用领域及其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Shell干法粉煤加压气化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的先进煤气化方法。简要介绍了Shell干法粉煤加压气化的工艺原理、技术特点以及气化炉温度控制方法,以及炉温波动带来的次生后果,并指出了该工艺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