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生产效率在不断的提升,对于石油的采收率也有更高的要求。而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稠油油藏的数量较多,如何通过有效方法对稠油进行处理、提高其采收率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化学辅助热水驱方法的运用,并且研究其对于稠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建议运用热水驱提高稠油采收率时,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笔者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期为采油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以此来促进我国时候开采效率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三次采油技术,自2008年开始,中国石油加快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重大开发试验的步伐,部署了五个试验区块,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对于类似H1块的普通水驱稠油的化学驱仍处于空白阶段,本文就是在这方面进行初步探索,编制了先导试验方案,从而指导现场实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概述了热水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工作机制,并详细分析化学辅助热水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作用,以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对于我国石油业健康、持久、稳定发展来说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油田稠油采收率,结合国内近年来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提出已被大规模应用的化学驱技术的相关研究,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胶束驱、三元复合驱技术的作用机理、研究成果以及应用等研究,最后提出了稠油化学驱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未来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稠油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化学驱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重点对聚合驱、复合驱和热/化学驱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分析。提高化学驱波及系数、复合驱和热/化学驱是目前稠油化学驱研究的热点,如何发挥复合驱的协同作用,化学驱与其他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的结合和绿色无毒的化学驱药剂是未来化学驱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化学体系可以弥补热水在低温下驱替效率差的问题,与热水起到协同作用大幅度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评价了两亲降黏剂DN的微观形态、界面性能等,研究了浓度、温度和水油比对体系降黏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长岩芯驱替实验明确了热水与DN协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结果表明,DN降黏剂兼具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的作用,可以有效分散、拆解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当其浓度为1 500 mg?L?1、体系水油比为6:4时可以获得最佳的降黏效果;温度升高,热水化学驱最终采收率增大,但是提高采收率幅度降低,降黏剂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比降低。115℃时热水化学体系的总采收率最高,55℃时提高采收率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越来越多的油藏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如何提高油气采收率现已成为国内外石油行业探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包括化学驱、气驱和热力采油等。其中,化学驱油技术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已得到广泛应用。对三种常用的化学驱方法作简要介绍,并结合应用实例分析了化学驱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前开采稠油的主要方法为蒸汽驱和蒸汽吞吐,但在开采过程中存在波及系数小和洗油效率低的问题。蒸汽-泡沫复合驱是在向油层注蒸汽的同时添加非凝析气体和耐高温起泡剂的一种驱油方式。文章分析了蒸汽-泡沫复合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机理,认为泡沫能够封堵蒸汽窜流通道,抑止蒸汽超覆,改善油藏的温度分布,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利用电子显微镜对驱油剂SLS-5驱替前后稠油乳状液进行了表征及粒径分布分析,产出液乳化状态明显受到孔喉半径及驱油剂浓度的影响,实验室条件下稠油乳状液粒径分布趋向稳定于孔喉半径范围,稠油乳状液流型以念珠型为主,通过降低渗流阻力提高管式驱替效率。  相似文献   

10.
人工水驱稠油油田注入水突进、采出程度不高、井筒耐温受限,后期转注热水效果有限,为探讨转注热水复合化学药剂的增效机理及效果,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了热水降黏机理以及3种药剂A、B、C的降低黏度、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的增效机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了冷水、热水以及热水加药剂的方案效果。结果表明:LD油田地层原油的黏度随温度增加而降低,当温度从54℃升高至108℃时,原油黏度降低至54 mPa·s,可大幅改善原油流动困难;药剂A在不同温度下降黏率均大于90%,具有较好的降黏性能,药剂B质量浓度从500 mg·L-1增大至3 000 mg·L-1,界面张力从0.015 mN·m-1降低至0.006 mN·m-1,且在108℃下耐温及降低界面张力性能较好,药剂C溶液在油藏温度54℃下黏度可达125 mPa·s,在升温至90℃后黏度下降的幅度为33%,且90℃下水油流度比增大至0.9,驱油效果更好;热水加药剂A、B、C的复合增效方案效果最优,相比冷水驱最终可提高采收率12.4%,可为此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油藏的生产潜力,以海上N油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实验研究.长岩心注气驱替实验比短岩心能准确反映流体流动参数,因此进行了长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气水交替驱可保持地层压力、增强原油流动性并减缓气窜.基于室内长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实验结果,应用岩心数值模拟方法拟合含水率...  相似文献   

12.
稠油蒸汽吞吐是降压开采的过程,油藏压力大幅度下降,导致边水侵入现象日益加剧。水侵油层采出程度低,热利用率低,水淹区储量动用程度低,因此,要抑制边水,提高边水侵入区的采出程度,确保稠油热采的持续稳产,首先要搞清楚边水水淹规律,为以后针对不同程度水淹程度进行剩余油挖潜提供依据。根据区块的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建立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区块划分不同的水淹级别,分析其水淹规律,为今后边水侵入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辽河油田龙618区块是一个常规稠油区块,针对该区块地层压力下降快,原油粘度高等问题,进行室内岩心实验,研究聚合物驱和二元驱对稠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化学驱采出程度高于聚合物化学驱采出程度,且在二元驱的驱油过程中含水率下降的最低值更低,二元驱低于聚合物驱在驱油过程中的平均注入压力。  相似文献   

14.
张帅  刘卫红  胡千红  周俊 《当代化工》2017,(12):2543-2546
海上稠油热采井与陆地热采井对水泥浆性能要求基本相同,都要求水泥环在生产中要长期满足经受反复高温考验后仍具有稳定性的特点。针对海上平台作业条件,参照硅酸盐水泥浆体系耐高温特点和纤维材料的增韧效果,优化添加剂组合,配制出一套密度在1.50~1.90 g/cm~3、温度区间为40~90℃的新型水泥浆体系。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水泥浆体系失水量小于50 mL,稠化时间在120~400 min范围内可控,水泥石高温养护24 h的抗压强度最高可达24.8 MPa,在经350℃高温条件下养护28 d,水泥石仍有32.9 MPa的抗压强度。表明该体系可以满足海上热采井固井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吴春洲 《当代化工》2022,51(3):589-593
针对稠油热水驱水窜问题,研究了一种耐温高强度且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环保型纳米冻胶堵剂,并从微观形貌、冻胶中水相存在状态角度分析了纳米二氧化硅增强冻胶稳定性机理,对其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最优冻胶组成为0.5%(质量分数)阳离子丙烯酰胺类共聚物+0.1%(质量分数)潜在醛类交联剂/苯二酚类交联剂(A/B)+0.3%(质量分数)硫代尿素类除氧剂+0.5%(质量分数)纳米二氧化硅,冻胶采用潜在醛类交联剂/苯二酚类交联剂作为交联剂,毒性小,安全环保,150℃下冻胶成胶强度0.094 MPa,180 d脱水率小于3%,成胶强度高,稳定性长;冻胶微观结构是带有小孔的板状结构,孔洞中结合水含量较少,同时,纳米二氧化硅的加入使得冻胶的结合水含量上升,这说明纳米二氧化硅可以提高冻胶的亲水性,抑制冻胶脱水;150℃老化2 d后冻胶的封堵率高于98%,耐冲刷性能和长期封堵性能显著。该研究对于提高稠油热水驱开采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磊  韩喜龙  宁雯宇 《当代化工》2014,(8):1429-1430
以火驱W/O型乳状液为例,系统研究了搅拌转速、搅拌时间、搅拌形式等因素对乳状液制备的影响,优选了乳状液的制备条件,并将室内制备的模拟乳状液的粘度和相同含水率的现场采出液的粘度进行了对比,确定了室内制备乳状液的条件。实验表明:间歇式搅拌好于连续性搅拌;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配制模拟乳状液所需时间减少;在同一搅拌转速下,在搅拌初期,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形成的乳状液表观粘度逐渐增加,但当乳状液达到某一状态时,若继续增加搅拌时间,乳状液的表观粘度基本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海上油田低品质、难动用储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其中低渗透油藏储量已达20%,如何动用开发低渗透油田储量对海上石油而言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针对海上低渗油田W-6开展了注CO2气体开发的可行性研究.通过与二氧化碳驱筛选标准对比,认为W-6油田的油藏地质条件基本符合二氧化碳驱筛选标准.在此基础上对W-6油田的流体相态进行模拟研究,为数值模拟组分模型提供了流体状态方程,之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注气井位、转注气时机、注气方式及混相可能性进行了研究,最后的优化注气方案表明,W-6油田注CO2后虽然不能达到混相,但仍能提高采收率6.1%.  相似文献   

18.
注水开发稠油生产井劈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孔介质渗流力学、油气藏开发地质学、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开发动态分析方法、流动单元、油田非均质对策论和油藏流场为基本理论基础,通过对注水开发方式生产的稠油油气藏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研究,首次提出了稠油生产井的劈产方法。在已经全面注水开发的稠油油气藏,将由应用该方法所得的计算结果与油藏特征再认识结论对比、综合分析,劈产分析可以揭示油气藏动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性,表明本方法可行、合理;本项工作的结果,不仅对实际稠油油气藏的动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注水开发稠油油气藏稳产高产技术的优化设计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光  赵娟  李保振 《当代化工》2021,50(6):1358-1361
针对渗透率高于10μm2及孔隙度大于35%的特高孔高渗稠油油田,开展化学驱可行性研究.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结构聚合物、稠油活化剂和凝胶4种驱油体系剪切前后的黏浓关系.结果表明:普通聚合物和稠油活化剂剪切前后黏度均较低,结构聚合物剪切前后黏度较高,并且质量浓度越高,黏度保留率越高,凝胶体系黏度最高,抗剪切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