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开发了一种制备多孔SiO2 涂层的新方法 ,该方法综合了溶胶凝胶法、化学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的特点。首先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合成SiO2 溶胶 ,然后利用化学沉淀法 ,以Na2 CO3为碱性沉淀剂使SiO2 溶胶快速凝胶 ,在经过处理的基材表面形成涂层前驱体 ,再通过离子交换法除去由沉淀剂引入的金属阳离子 ,最后经过 40 0~ 5 0 0℃热处理 ,不经过复杂的凝胶化过程即制备出性能良好的非晶化多孔SiO2 涂层。SEM ,FTIR ,NMR和XRD分析表明 :制备的SiO2 涂层表面有吸附性硅烷醇基团 ,具有多孔、非晶态等特点 ,因此它外表面积可达1.64× 10 6 cm2 ·cm- 3,亲水性好且耐高温 ,在吸附和催化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熔体直纺多孔超细涤纶POY纺丝成形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苏  朱卫华 《聚酯工业》2013,26(2):28-30
研究了熔体直纺多孔超细涤纶POY的成形加工条件。重点探讨了直纺熔体品质、纺丝温度、冷却成形条件和卷绕速度对多孔超细涤纶POY纺丝成形过程中的流变性、可纺性和结构性能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PVP为助纺剂,DMF为助溶剂,稀盐酸为pH调节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柔性SiO2纤维.通过XRD和SEM分析纤维的物相组成与显微结构,利用导热系数分析仪表征纤维的导热系数.结果 表明:采用静电纺丝可制备出柔性氧化硅纳米纤维,纤维为无定型态SiO2,纤维表面光滑,直径约为45...  相似文献   

4.
丁玎  吴倩  王新  王进美 《合成纤维》2022,51(1):4-8,18
为获得具有孔隙结构的涤纶,利用碱处理的方法将具有中空结构的涤纶浸入NaOH溶液中,通过NaOH对涤纶的水解作用在中空涤纶的表面产生刻蚀,从而形成多孔的纤维结构.分别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温度及浸渍时间条件下,所形成多孔纤维的形貌特征、孔隙率、力学性能及所制备织物的亲水性.结果 表明,采用碱处理法能够有效地制备多孔涤纶,孔...  相似文献   

5.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苯乙烯(P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纤维,通过除去复合纤维中的PVP成分,成功地制备了PS多孔纤维,并对其进行了SEM谱图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纺丝电压、PS与PVP配比直接影响着复合纤维的微观形态;PS/PVP复合纤维的浸泡时间、浸泡后的干燥方式、PS与PVP配比都会影响PS多孔纤维的表面形态以及纤维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用TCS法生产90dtex/108f涤纶长丝时,切片含水率、纺丝温度、纺丝速度、热管位置、热管温度等工艺参数的选择.结果表明:干切片中水的质量分数小于18×10-6,热管至喷丝板距离920~960mm、热管温度176~183℃,卷绕速度为4.2~4.4km/min时,可生产出优质涤纶长丝。  相似文献   

7.
在原液纺丝制备光致变色纤维时,为了改善螺吡喃化合物作为变色材料而存在的显色性和疲劳性差等问题,本研究以螺吡喃化合物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制备了螺吡喃光致变色微胶囊,并将其与涤纶母粒熔融混炼制备光致变色母粒,再进行纺丝和织造,制备了光致变色纤维和织物,考察了光致变色母粒添加量和纺丝温度对变色纤维变色亮度和强度的影响,同时,观察了光致变色织物的变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螺吡喃微胶囊的形状呈现均匀的球形,平均粒径小于8μm,由该微胶囊制备的变色母粒具有快速的着色和褪色能力,同时变色母粒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采用变色母粒进行纺丝,变色母粒的用量在0.6%时,纤维的光致变色程度达到饱和。变色母粒添加量≤1%时,可以忽略变色母粒添加量对纤维机械性能的影响。当纺丝温度在200℃以下时,纤维的变色效果不受温度的影响,当温度≥200℃时,纤维的光致变色效果变差。纤维的强度随着纺丝温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开发了图案精细、层次感强、花纹立体的织物面料,织物面料在阳光下能够产生不同的色彩和图案,可应用于防伪商标、变色服装、鞋面材料、窗帘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纳米AgI-多孔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KI溶液浸泡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掺Ag^ 的SiO2凝胶,经500℃热处理后获得分散均匀的纳米AgI—SiO2复合体系。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反射光谱以及复阻抗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其结构、形貌、光谱特性和离子电导性质。结果表明,复合体系中AgI为β,γ相混晶结构,其粒径在20~40nm之间。AgI—SiO2复合体系的光谱吸收边与纯AgI及纯SiO2不同。复合体系的室温电导率比纯AgI提高约l~2个数量级,同时AgI的α→β币相变点滞后约13℃。用界面效应和变形极化效应解释了体系电导率的提高,认为相变滞后是由相变过程中的弹性效应所引起。  相似文献   

9.
张儒庆 《聚酯工业》2000,13(1):20-23
介绍了涤纶多孔超细旦丝POY ,FDY纺丝、卷绕装置及主要相关设备的特点 ,着重说明适用于纺制多孔超细旦丝的侧装组件式纺丝箱和喷丝组件等设备 ,并与上装和下装式比较可知其优点是可使用大直径喷丝板 ,增加喷丝孔数 ,并且拆装方便  相似文献   

10.
《合成纤维工业》2016,(6):16-19
以聚丙烯腈(PAN)为原料,以聚乙二醇(PEG)为造孔剂,通过静电纺丝制成PAN/PEG复合纳米纤维,再经水洗去除纤维中的PEG成分制备出PAN多孔纳米纤维。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孔径测定仪、分光光度计分别对PAN多孔纳米纤维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及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N/PEG复合纳米纤维中两组分呈微观相分离状态,通过水洗可去除PEG组分制得PAN多孔纳米纤维;PAN多孔纳米纤维的直径随PEG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减小,而比表面积、孔体积以及吸附能力随PEG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赵雪妮  李明 《塑料科技》2008,36(10):66-69
用超饱和气体法制备了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微孔复合材料。考察了保压时间对微孔复合材料泡孔直径及泡孔密度的影响,并对固化反应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I阶段保压时间对泡孔直径及泡孔密度的影响大于II阶段保压时间;I、II阶段的最佳保压时间均为30min;在固化反应过程中,随着固化剂活性、固化剂浓度、不饱和聚酯分子中双键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升高,固化反应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2.
将电气石母粒添加到聚酯中,纺制成中空形聚酯预取向丝,再经假捻变形加工使其具有三维卷曲形态,开发出保暖发热聚酯纤维。假捻变形时第一热箱温度控制在180~190℃,纤维断裂强度为3.2 c N/dtex,卷曲收缩率为24%。经测试表明:该纤维的远红外法向发射率为88%,温升为2.9℃,中空形状保持完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体直纺工艺路线,引进先进的日本TMT Ati-MR/10卷绕机,成功开发出222 dtex/96 f有光三角多孔涤纶全拉伸丝(PET FDY)。为解决多孔三角异形PET FDY毛丝较多的问题,加长组件底座20 mm,设定侧吹风温度为23℃、速度为0.65 m/s,选用马努油嘴,集束点位置调整至1 260 mm,设定第一热辊温度为88℃、速度为1 850 m/min,卷绕速度为4 500 m/min,拉伸倍数为2.54,毛丝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张野 《合成纤维》2005,34(12):40-42
在聚酯的聚合过程中加入发光剂生产发光聚酯切片,用制得的发光切片纺成纤维。实验证明:在聚合过程中加入发光剂不会影响聚合,含有3% ̄5%发光剂的发光聚酯切片和纤维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发光聚酯切片具有较好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15.
在功能纺织品开发的背景下,为更好理解涤纶抗静电机制,制备性能优异的抗静电涤纶,详细阐述了我国抗静电涤纶制备的常用方法,包括应用抗静电剂对纺织品的纤维表面进行整理、金属/炭黑等导电物质表面镀层、化学共聚改性、共混纺丝改性、表面接枝改性和生物酶表面处理等,最后总结了抗静电涤纶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为...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简单模板制备多孔二氧化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简单有机模板为致孔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了多孔SiO2,考察了模板剂加入量对样品比表面和孔容的影响,测定了样品的比表面和孔结构,提出了简单有机模板对多孔SiO2的致孔机理,并与以碱性硅溶胶为硅源对比,验证了该机理. 结果表明,简单有机模板添加量为模板剂/TOES=0.3 mg/mL时,样品比表面积可提高至650 m2/g以上,孔容大于1.0 mL/g,孔道为无规则结构. 该多孔结构的产生很可能是因为简单有机模板和TEOS的聚合物发生分子级混合,从而在凝胶和煅烧过程中使样品中产生了丰富的孔道.  相似文献   

18.
Preparation of Porous Silica from Mechanically Activated Kaolinit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esoporous silica has been prepared by leaching of the Al2O3 component from mechanically amorphized kaolinite. The kaolinite was amorphized by grinding in a planetary ball mill for 1 h. After grinding the amorphized kaolinite was chemically treated with dilute sulfuric acid at 90°C for varying times. The influence of the leaching time on the porous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the silica was studied by XRD, XRF, FTIR and BET adsorption method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s of the leached samples were found to vary from 312 m2/g to 284 m2/g.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alculated by the BJH method based on N2 gas isotherms, showed a unimodal pore size distribution with an average pore size of about 3.8 nm. The total pore volume of the porous silica varied from 0.28 ml/g to 0.312 ml/g, with a uniform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mesopore regions. New applications exploiting the characteristic pore size of this material are to be expected.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聚酯纤维母粒的制备方法,并根据聚酯纤维母粒的发展现状总结出目前行业内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分析了聚酯纤维的发展方向,并对聚酯纤维母粒行业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