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绿衣观音土曲又叫绿衣小曲,小曲表面绿色真菌是棒曲霉。从酒曲中筛选出1株活性最强菌株HD-11。经分析,棒曲霉HD-11有较强的糖化酶活性,其糖化酶活性高于红曲霉和根霉,仅次于黑曲霉,是一株有开发前景的糖化酶产生茵。(陶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红曲霉在白酒中的应用日趋成熟,性能优良的红曲霉应用在白酒酿造中不仅可以提高曲的糖化力、发酵力、液化力和酯化力,还可以提高酒的质量.酒醅、大曲和酿造环境中均可分离出红曲霉,大曲中居多.文中主要介绍从清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多株红曲霉,通过理化性能测定,产香分析,筛选出一株性能优良的红曲霉,命名为M-1#.  相似文献   

3.
红曲霉作为白酒发酵的重要菌种,得到了白酒企业的重视。本研究从大曲及酒醅中分离到8株红曲霉,对8种红曲的酯化力、糖化力、产酒精能力进行了研究,确定红曲霉E具有应用价值。其应用于清香麸曲酒发酵,总酯增加了44.86%,乙酸乙酯增加了87.30%,且能改善麸曲酒的口感,但其与所使用生香酵母之间并无协同增酯功效。  相似文献   

4.
红曲霉在白酒生产中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红曲霉具有一定的发酵力及较强的酯化力。添加红曲霉制成糖化发酵剂,或加入红曲霉和酵母制成强化大曲,应用于麸曲、大曲及液态法白酒生产,可提高出酒率2%左右,己酸乙酯含量由原3.005g/L提高到5.378g/L。  相似文献   

5.
麦曲中红曲霉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曲中红曲霉的分离方法赵晓本徐希望徐世江谢恩举山东兰陵美酒厂技术处(277731)麦曲中红曲霉的分离方法关键词微生物麦曲红曲霉分离红曲霉用途很多,我国早在明朝时就利用它培制红曲。红曲霉能产生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酶、柠檬酸、琥珀酸、乙醇、麦角甾醇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绿衣观音土曲中微生物总数进行平板计数以及相关酶类进行跟踪检测,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分析绿衣观音土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及相关酶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观音土曲培养过程中细菌数量最多,霉菌最少。酵母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培养后期数量达到峰值;细菌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在培养中期数量达到峰值;霉菌数量在培养后期最多。共分离鉴定出酵母8种、霉菌7种、好氧细菌7种和乳酸菌5种,酵母分别是酿酒酵母、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和扣囊复膜酵母等;霉菌主要为曲霉属、米根霉和毛霉等;细菌以芽孢杆菌和乳杆菌为主。糖化酶酶活最高,其次为淀粉酶,酸性蛋白酶酶活最低,3种酶活力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红曲霉酯化酶特性及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红曲霉产生的酯化酶在酒的风味物质产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酯化酶生产和应用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红曲酶制剂生产和应用方式过于粗放,普遍存在活性不高、效果不稳定等问题.对酯化酶酶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及提高工艺控制的科学性至关重要.从酶学特性出发对提高酯化酶产品生产质量和应用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茅台酒曲中分离红曲霉酶系及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茅台酒曲中分离到一株红曲霉M1,经鉴定属于子囊菌纲(Ascomgcetes)、不整子囊菌目(Plectascal)、曲菌科(Eurotiaceae)、红曲菌属(Monascus Van Tieghem)、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vam tieghem)。M1菌株的酶学性质厦发酵性能初步研究表明,红曲霉菌株M1可以产生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和酯酶;具有生产红曲色素、Lovastatin、麦角固醇和乙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从五粮液大曲中筛选到1株嗜热产红色素霉菌,通过理化性能测定,形态分析,该株菌为一种嗜热红曲霉,命名为MH-1。该菌生长温度范围35~60℃,最适生长温度45℃。最适p H值为5,最低可耐受的p H值为3,酯化酶活可高达280 U。  相似文献   

10.
红曲霉的分离和纯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红曲霉菌的性质,用麦芽汁培养基将红腐乳中的红曲霉分离出来,并分别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大米培养基、黄豆芽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结果以大米培养基纯化效果最好。培养结果表明,红曲霉是一种耐酸、耐热和耐乙醇的霉菌。纯化后的红曲霉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呈现圆形菌落,在32℃培养48h开始生长,菌落初期为白色,进而变为淡粉红色、红色,直至紫红色,但菌落四周为白色。培养12d后整个菌落呈紫红色。显微镜镜检观察,菌丝无横隔,多核,分枝甚繁,分生孢子着生在菌丝及其分枝的顶端,孢子单生或成链,闭囊壳为球形、有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红曲霉在酒类酿造中的应用方向及前景,介绍了红曲霉的酯化能力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在白酒发酵废液--黄浆水中的应用和次级发酵代谢产物在白酒行业的应用,说明红曲霉具有较强的酯化力和发酵糖份的能力,同时还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次级代谢产物,用于白酒的发酵生产,可以提高出酒率及乙酸乙酯的含量,增加酒的营养保健价值,还可处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红曲霉R"-30的洛伐他汀产量,并通过分离纯化制备高纯度的洛伐他汀。研究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菌龄、接种量、装液量、摇床转速以及温度等对洛伐他汀产量的影响;进一步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对发酵液中洛伐他汀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甘油30 g/L,黄豆粉15 g/L,ZnSO_4·7H_2O 6. 6 g/L,KH_2PO_40. 17 g/L,MgSO_4·7H_2O 1. 5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5. 0,接种龄64 h,接种量8%(体积分数),温度30℃,转速150 r/min,装液量50 mL/250 mL;在此条件下发酵12 d,洛伐他汀产量达615. 3 mg/L,比优化前(312 mg/L)提高了97. 2%;发酵液经NaOH碱提,柱层析分离纯化后,洛伐他汀纯度达93%,得率达45%。  相似文献   

13.
从汾酒生产环境分离到2株红曲霉,经菌落及显微形态初步鉴定为烟色红曲霉和橙色红曲霉。采用对硝基苯酚法对菌株产酯化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固态发酵条件下,培养基水分(水分/高粱)为1.4、35℃、pH6.5、发酵时间为8 d时,酯化酶酶活较高,达到2.46 U。  相似文献   

14.
李锐利  方尚玲  陈茂彬  刘鸿 《酿酒》2010,37(1):50-52
从绿衣观音土曲中分离得到一株棒曲霉,一株黑曲霉,六株根霉。分别采用平板透明圈、比色法测定所有菌株糖化酶活力。透明圈实验中棒曲霉的菌落直径最小,而透明圈直径最大。比色法测得棒曲霉糖化酶活力为1283.9U/g干曲。两种方法的结果都表明棒曲霉是所分离菌株中糖化酶活力最高的。  相似文献   

15.
山西老陈醋大曲中红曲霉酯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山西老陈醋大曲中分离得到的11株红曲霉菌进行了酯化能力的比较,从中优选出酯化生产乙酸乙酯能力强的菌株M2和酯化生产乳酸乙酯能力强的菌株M3,并研究了温度和起始pH对它们酯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菌株M2与M3的最适酯化温度均为35℃,最适酯化初始pH分别为3.5与3.0。  相似文献   

16.
从麦芽汁培养基中利用籼米分离菌株,通过平板筛选和固体培养的方法,筛选分离获得一株优质、稳定、高产、周期适合的红曲霉菌株LLMY-18。此菌株在发酵周期和发酵条件方面与豆瓣酱所需的条件相似,产红色素的能力大大提高,可将其应用到豆瓣酱的加工生产中。初步表明,红曲霉LLMY-18参与发酵制成的红曲豆瓣酱具有色泽红润、口感醇厚、味道鲜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酵母菌在乳制品发酵过程中对其风味提升、品质改良有重要作用。为获得具有良好发酵特性的酵母菌株,该研究以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发酵驴乳为原料,从中分离筛选到9株酵母菌。结合WL培养基菌株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将9株菌初步鉴别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克鲁维毕赤酵母、酿酒酵母和拜尔接合酵母。同种各选一株活性较强的菌株J2、J4、J6、J9,对其耐受性及发酵特性进行研究,得出J6菌株的发酵能力及耐受性较优,以期为发酵驴乳制品的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山西老陈醋大曲红曲霉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山西老陈醋使用的红心大曲中红曲霉进行分离鉴定,从山西老陈醋专用红心大曲中共分离到8株红曲霉,经固体平板培养特征、显微镜镜检个体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和生化试验等,确定其为红曲霉属(Monascus)中的两个种即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和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相似文献   

19.
红曲霉深层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发酵条件对红曲霉EW983产红曲色素的影响,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31~32.5℃,培养时间为3d,接种量为5%(V/V),装液量为70mL/500mL三角瓶,转速为250r/min,培养基初始pH为3.8。摇瓶发酵液的红色素色价为410U/mL,比培养条件优化前增加了35.8%。在500L发酵罐中培养,发酵液的红色素色价平均为263U/mL。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通过平板分离和紫外诱变两种方法对红曲霉菌种进行了筛选,选出的红曲霉菌种产色能力强、稳定性好,其产色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