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姜吉刚 《广东化工》2016,(19):25-26
[目的]构建叶酸分子靶向复合荧光探针,表征基本理化性质,标记细胞。[方法]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采用水相合成法制备CdTe/ZnS核壳型量子点。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红外光谱仪分别对其光致发光和吸收光谱进行表征。采用聚乙烯亚胺作为连接叶酸与量子点的偶联剂,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复合荧光探针,并通过透射电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已知细胞表面叶酸受体阳性的癌细胞对荧光探针的表达图像。[结果]复合荧光探针的光谱性能良好,颗粒分散均匀,能够标记细胞。[结论]复合荧光探针能够标记大鼠肝癌细胞,为其作为临床血液肿瘤治疗中潜在的靶向标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CdSe/ZnS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硫胺素(VB1)与CdSe/ZnS量子点间通过静电作用而有效猝灭CdSe/ZnS量子点荧光强度的机制,建立了一种可快速测定VB1的荧光检测方法.在最优实验条件下(pH 7.4,反应时间25 min),硫胺素(VB1)浓度在0.01 ~1 μmol/L时,CdSe/ZnS量子点荧光猝灭变化强度与硫胺素(VB1)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F0/F=0.67cCB1+1.05(R=0.999 2),方法检出限为5.1×10-3 μ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09%.该方法可用于人体尿样中VB1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3.
耿春辉  郭峰  孙琛  崔婧  韩吉祥  王哲 《广州化工》2022,(21):123-126
用水热反应法制备了核壳式CdSe/ZnS量子点并用透射电镜进行形貌表征,将该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基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荧光增强效应,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DBP的方法。在最优条件(pH7.0,反应时间15 min,水作溶剂)下,DBP对CdSe/ZnS量子点的荧光增强作用最显著,在1.0~20.0μg/L范围内荧光信号强度与DBP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1μg/L,相关系数R2为0.99。该方法可用于白酒中DBP的含量测定,与现有标准方法GC-MS比较,具有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巯基乙酸稳定的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均相成核原理,在水溶液中制备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并研究合成工艺,包括前驱物的滴加方式和用量、CdSe核的水浴反应时间、CdSe与ZnS的摩尔比等因素对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测试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形貌和结构.用紫外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表征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ZnS壳层在CdSe核量子点表面外延生长,形成了核壳结构;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荧光性能明显高于单一的CdSe量子点;合成的工艺条件会显著影响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11-巯基烷酸作为修饰剂,在水相中合成了CdSe/ZnS量子点荧光探针(QDs),并将其用于测定牛血清白蛋白.从透射电子显微镜看到该量子点外观近似球形,粒径约为15 nm.该核/壳量子点紫外吸收峰为460 nm,荧光发射峰为548nm,其荧光强度比单核量子点增强2.1倍.而且在至少40 d里,荧光强度基本保持稳定.在最佳条件下,实验表明了CdSe/ZnS QDs-BSA体系的荧光强度与BSA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响应范围为10.0~50.0 mg/L,线性方程为△F=141.29 1.259c(c:mg/L),r=0.999 1.该方法应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中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水热法分别制备了Mn2+掺杂ZnS量子点和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聚合物,超声辅助包裹法制备双酚A印迹型量子点纳米微球复合物。通过量子点荧光猝灭效应对双酚A进行定量分析。本实验考察了量子点共聚物与双酚A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中作用及不同反应时间对量子点荧光猝灭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10.5的碱性介质及反应时间30min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0~820 ng.mL-1,检出限为0.02μg.mL-1。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双酚A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通过反胶束法成功制备了CdS及CdS/ZnS核壳结构量子点,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色散型X射线能谱(EDX)以及荧光光谱(PL)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与CdS量子点相比,CdS/ZnS量子点的粒径明显变大,本文估算了粒子的粒径,TEM图像很好的印证了估算的结果;结合EDX的测试结果可以推断CdS/ZnS量子点的结构是ZnS包裹在CdS表面的核壳结构;CdS/ZnS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与CdS量子点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原因主要是壳层的ZnS消除了CdS量子点表面上存在的无辐射复合中心。  相似文献   

8.
宋娇娇  代昭  郑斌 《辽宁化工》2012,41(8):779-781
CdSe及CdSe/ZnS量子点具有特殊的发光性质性质,它们在生物荧光探针、生物芯片、激光器、光电子器件和光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更加关注它们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起到得定性和定量标识生物分子和细胞作用。本文对几种制备CdSe及CdSe/ZnS量子点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分别介绍了CdSe的水相、有机相以及绿色合成法,CdSe/ZnS量子点的热注入有机金属法和水相合成法,对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相化学沉淀法合成ZnS∶Mn2+纳米量子点时,反应条件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量子点的荧光特性。文中通过调节三聚磷酸钠(STPP)的加入量,改变反应介质酸碱度,成功获得了不同荧光颜色的ZnS∶Mn2+纳米量子点。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介质酸碱度的变化只改变了ZnS∶Mn2+量子点的发射光谱,而没有改变其激发光谱。分别加入0.17,0.16 g/mL的STPP,pH值控制在7.5,8.0时,合成的量子点发射峰出现在425 nm和475 nm,呈蓝色荧光;当加入0.15 g/mL的STPP,pH值控制在8.5时,量子点发射峰在485 nm,有微弱橙红色荧光;加入0.10,0.02 g/mL的STPP,pH值控制在9.0或9.5时,在580 nm处有单一发射峰,呈现较强的橙红色荧光。其中pH值为9.5时,荧光强度最高,所合成的ZnS∶Mn2+量子点直径为3.5 nm,且均匀分散。荧光光谱分析证明,随着介质pH值的增大,ZnS∶Mn2+量子点的发射峰逐渐红移,而pH值达到10.0时,发射峰又回到470 nm,橙红色荧光消失,呈蓝色。  相似文献   

10.
量子点由于高表面能而易于团聚,影响其使用价值。通常需要对量子点进行表面修饰,以提高材料的光电稳定性。首先通过化学键合法在水溶性CdSe/CdS量子点表面引入4,4-偶氮双(4-氰基戊酸)(ACVA),制备一种新型量子点引发剂CdSe/CdS-azo,然后引发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聚合,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水溶性纳米复合材料CdSe/CdS-PVP。光学测试结果表明CdSe/CdS-PVP在多种溶剂中具有稳定而优异的发光性能。因此,该水溶性纳米复合材料CdSe/CdS-PVP有望作为生物荧光探针和示踪材料。  相似文献   

11.
有机相反应体系中合成制备CuInS2量子点核壳结构,并对制备出的核以及核壳结构的材料进行表征。XRD结果显示成功合成纯度高、晶形较好的CIS量子点;通过TEM可以观察到量子点形貌以及尺寸的变化;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则清楚表明在反应过程中红移和蓝移情况以及量子效率的明显增加;最后,由光稳定性实验得出包覆了ZnS的CIS量子点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乙烯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ZnO量子点进行改性并制备成ZnO-A量子点,将ZnO-A量子点加入硅橡胶中制备得到ZnO-A/硅橡胶(S)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及透射电镜(TEM)对ZnO-A进行性能分析,并通过TEM对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进行研究,最终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紫外-可见光透过率、荧光性能及介电常数。结果表明A151改性能有利于量子点在硅橡胶中的分散,增强了量子点与硅橡胶之间的相容性,该方法改善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可见光透过率及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L-半胱氨酸修饰ZnS量子点为荧光探针,测定火腿肠中Pb~(2+)含量。对ZnS量子点进行了UV、IR、荧光性能表征。研究了酸度、ZnS量子点浓度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最佳测定条件为pH 8,L-半胱氨酸-ZnS量子点(L-ZnS量子点)浓度为1.0×10~(-6)mol/L。基于Pb~(2+)浓度对体系的荧光猝灭效应,实现对Pb~(2+)的定量检测,Pb~(2+)浓度在1.0×10~(-7)~4.5×10~(-5)mol/L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84 7,检出限(3σ/S)为3.7×10~(-8)mol/L。线性方程为F0/F=88.14-14.05cPb~(2+),RSD=5.4%(n=6)。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可应用到检测Pb~(2+)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4.
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讨论了单体、引发剂浓度,共聚单体等对微球粒径,单分散性的影响,并用FTIR和SEM对上述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单体的配方中,加入1%二乙烯基苯作为交联剂,加入1%丙烯酸使小球表面功能化,便于后续与无机量子点和有机材料的结合。以氯仿/正丁醇为混合溶胀剂,将聚合物微球与CdSe量子点或CdSe/ZnS复合,制得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量子点的高分子复合荧光微球。通过荧光光谱的测试,出现了两个或两种以上互不干扰的特征峰。为在聚合物微球中注入多种量子点,制得荧光探针,并实施量子点编码进行了初步的前期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种简单的合成方法,用空气中稳定性良好的亚碲酸钠为前体,合成了高质量的CdTe量子点,发射范围从520~620 nm可调,最佳实验条件下发光效率达40%以上。用叶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成功标记肝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叶酸偶联的CdTe量子点,能有效进入肿瘤细胞内部。  相似文献   

16.
俞英  林碧霞  梁耀珍  王伟杰 《化学试剂》2011,(12):1059-1062,1130
以巯基丙酸为修饰剂合成水溶性硒化镉量子点(CdSe/MPA),利用碳化二亚胺(EDC)和琥珀酰亚胺(NHS)两种偶联剂,将对氨基苯磺酸与硒化镉量子点进行偶联以制备量子点-对氨基苯磺酸偶合物.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红外光谱、毛细管电泳对偶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量子点和对氨基苯磺酸偶联...  相似文献   

17.
许利娜  黄坤  李守海  李梅  夏建陵 《化工进展》2016,35(11):3595-3595
木质素磺酸盐是造纸工业主要副产物之一,本文利用木质素磺酸钙和柠檬酸为原料通过绿色简便的原位反应制备木质素磺酸钙/石墨烯复合量子点,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复合量子点的光学性能、结构模型和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是石墨烯量子点的4倍多,并且复合量子点可以选择性识别Fe3+,在10~500μmol/L范围内,Fe3+的浓度与复合量子点溶液的荧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应用于Fe3+的检测。此荧光探针制备简便,成本低廉,检测铁离子速度快,准确性高,选择性好,在离子检测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硝酸锌和硫化钠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ZnS量子点的过程中同步负载于纤维素纤维上,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光催化纤维素纤维。探究了前驱体溶液浓度、水热温度、水热时间等对量子点纤维素材料的荧光强度、量子点负载率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Zn(2+)浓度为75 mmol/L,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12 h。在此条件下,ZnS量子点的负载率为9.4%。浓度10 mg/L的甲基橙(MO)模型污染物,量子点纤维素材料添加量2.5 g/L,以紫外灯(λ=365 nm)为光源,30 min内其光催化降解效率可达到83%。量子点纤维素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经循环使用5次后,30 min内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率仍可达到59%。  相似文献   

19.
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荧光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纳米结构所导致的表面、介电、量子等效应而具有许多优异的光学性能,近年来在分析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得以快速应用和发展.介绍了量子点的制备方法、表面修饰及量子点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石瑟  张纪梅  魏君 《辽宁化工》2013,42(3):221-223
利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对疏水性的Mn掺杂的ZnS量子点(ZnS:Mn QDs)进行包覆,得到了发光效率更好的水溶性量子点复合物(QDs-NIP)。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荧光分光光度计(PL)和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对其进行结构及光学的表征。结果发现,红外光谱图证明我们成功合成了量子点、共聚物的复合纳米粒子,且其水溶后的复合纳米粒子仍能拥有高的发光效率;我们得到的高发光效率,水溶性好的ZnS:Mn QDs为后续的细胞成像,生物传感,细胞标记等打下了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