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新军 《工业建筑》2014,(Z1):694-697,733
岩石地基上采用岩石锚杆可以充分利用岩石的承载力,减小基础底面积,在工业厂房中应用可以大幅降低厂房柱基础的工程造价,并为厂房中的设备基础等预留更大的空间。提出岩石锚杆在此类基础中拔力计算的新方法,不但可以计算出锚杆的拔力,还可以计算出受压侧岩石地基的基础反力,借此可以进一步计算基础底板受压侧配筋,弥补了规范公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由于场地限制,在已建成的厂房内紧靠厂房基础修建冲压设备带状地沟,且冲压设备带状地沟比厂房基础深最大达4.5 m的情况下,为保证原厂房的稳定,在原厂房基础侧通过采用钻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杆方案,以保证既有建筑物和地沟的稳定;同时对预应力锚杆基本试验和验收试验的有关数据给予介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倾斜基岩上的框架是山地,丘陵地区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以往对其抗震性能研究很少。本文针对一柱一桩,桩间设置地梁的基础形式,引入了多次透射边界以模拟场地的无限性,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NSYS对倾斜基岩上的框架在ElCentro波、Taft波作用下群桩桩顶的荷载分布进行了上下部共同作用分析,以定性的判断地震作用下不同位置桩的受力情况。为了探讨桩端不同约束方式对桩顶最大弯矩的影响,每个算例都分别计算了桩端铰接和桩端固接两种情况。对于倾斜基岩,在A类、B类土层情况下,各桩的最大弯矩分布形状仍呈U形分布,但长桩所受最大弯矩大于短桩所受最大弯矩。在C类土层情况下,各桩最大弯矩呈一形分布;当基岩斜率为9:24时,对于桩端固接的情况,长桩的桩顶最大弯矩大于短桩的桩顶弯矩;对于桩端铰接的情况,则长桩的桩顶最大弯矩小于短桩的桩顶最大弯矩,随着基岩斜率减小,长短桩之间的最大桩顶弯矩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4.
以应变锚杆为工具,对全长树脂锚固锚杆的最大锚固力及位置、锚固力沿锚杆长度的分布特征以及锚杆的最大弯矩等参数在巷道开挖阶段、开挖后、回采前及回采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观测,以研究全长树脂锚杆在不同采矿阶段的工作特征.根据观测结果发现,在巷道掘进阶段,锚杆的工作特征主要受到由于巷道开挖后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的影响,应力重新分布后锚杆的工作特征与围岩的蠕变特征相一致,锚固力变化非常有限.在回采过程中,锚杆锚固力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增加,当工作面推进距离锚杆1 m时,锚固力发生明显衰减,这表明连接锚杆与围岩的锚固剂已经发生破坏,导致锚杆不再对围岩移动起约束作用.另外,通过比较回采前后最大锚固力的变化,发现动荷载条件下的锚杆锚固力比静荷载条件下提高36%.根据对锚杆弯矩的观测可知,最大的弯矩发生在2种不同岩层的结合部,弯矩的大小取决于巷道顶板横向滑移的大小,回采前后弯矩增量最高达54%.由此可知,全长锚固锚杆对层状顶板具有2种主要的支护功能:第一,阻止不同水平的岩层垂直变形;第二,提供剪切阻力以阻止巷道顶板层间的相对横向变形.  相似文献   

5.
在太钢烧结厂熔剂破碎车间改造工程中,采用在基础上预埋螺栓,固定传力架,用千斤顶施力,将桩通过基础预留孔压入基底土中的方法,解决新旧厂房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1 序言 太钢烧结厂熔剂破碎车间,为提高生产能力,将原厂房向南扩建一个柱距(6m)。原厂房及新扩建部分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带形基础,基础标高-2.00m。原厂房已使用20多年,沉降已稳定。为减少新建厂房与旧厂房之间的沉降差,原设计要求在新扩建厂房及新旧厂房连接部位的基础下打28根树根桩,  相似文献   

6.
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顶拱的形成与锚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水电站地下洞室顶锚固设计中,认识岩石顶拱的形成与结构特征,又了解锚固的增强效果十分重要。应用古典楔块拱理论分析了地下洞室顶拱形成和拱的作用,根据极限平衡分析对顶拱锚杆加固进行了评价,并以小浪底工程地下厂房洞顶为例进行了分析,结合数值模型,针对锚杆和锚索对顶拱加固的不同效果进行了比较论证。结果表明:地下厂房洞顶自然拱结构在开挖后基本形成;系统灌浆锚杆加固是必要的;整个洞顶安装系统张拉锚索应谨慎,因其对顶拱稳定作用不大,且可能有负面影响。在水电站地下洞室顶锚固设计中,认识岩石顶拱的形成与结构特征,又了解锚固的增强效果十分重要。应用古典楔块拱理论分析了地下洞室顶拱形成和拱的作用,根据极限平衡分析对顶拱锚杆加固进行了评价,并以小浪底工程地下厂房洞顶为例进行了分析,结合数值模型,针对锚杆和锚索对顶拱加固的不同效果进行了比较论证。结果表明:地下厂房洞顶自然拱结构在开挖后基本形成;系统灌浆锚杆加固是必要的;整个洞顶安装系统张拉锚索应谨慎,因其对顶拱稳定作用不大,且可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核电厂因其项目的特殊性,其厂址多选择在强度大、安全性好的天然岩石地基上。由于汽机主厂房内发电机组运转时会将自身产生的振动荷载通过主体结构传递给基础所在的基岩,因此需要掌握汽机厂房下基岩的力学性能,以便为动力及基础隔振提供设计依据。本文通过现场激振试验,分别测得基岩在自由振动作用下和强迫振动作用下的动力参数,通过数据分析求得地基阻尼比及刚度系数等数值。  相似文献   

8.
岩石地基上扩展基础基底反力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展式基础的基底反力一般呈非线性分布。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 ,岩石地基上的扩展式独立基础 ,其基底反力分布的非线性特征非常显著 ,并且其分布模式和变化规律与土质地基不同。基础高度 ,即基础与基岩的相对刚度是决定基底反力分布模式的主要因素 ,随着基础和基岩相对刚度从小到大的变化 ,基底反力分布模式从中部集中向接近均匀分布过渡 ,再向边缘集中发展。  相似文献   

9.
某水电站厂房为引水式地面厂房,厂址位于河谷左岸Ⅲ级阶地。阶地后缘为基岩山坡,坡硕高程1400~1500m,厂房基础需挖除Ⅲ级台地至厂房建基面1262.9m,从而形成高140~240m的厂房高边坡,其中开挖边坡最高达156m,其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厂房安全。在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对边坡采取开挖和锚固支护措施,以保证厂房后边坡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进行复合单元法和普通有限单元法的比较计算。研究的重点是岩壁吊车梁与围岩的接触面、锚杆与围岩的接触面以及锚杆穿越岩壁吊车梁与围岩接触面等部位,并且考虑地下厂房开挖施工、吊车梁安装和运行的过程。比较复合单元法和普通有限单元法的计算特点与计算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离散模拟加锚节理岩体方面,复合单元法和普通有限单元法的结果非常接近;复合单元法能给出更多应力–应变的细节,且前处理更加简便。研究结果还表明:由于复合单元法以大量的计算代替前处理工作,因此计算时间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花岗岩类的硬质岩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抗震性强的特点,被许多重要建筑物所采用,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高层建筑物。但往往此类基岩的层面不够“平整”,基岩层面的变化对基础的设计、施工,尤其是桩基础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某高层建筑进行地基勘察的实例,总结了花岗岩地区风化岩层的几个特征及其在工程勘察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殿润  姜继兴 《钢结构》2009,24(7):78-79
介绍了某公司轧钢车间钢结构厂房工程,在其独立柱基础和工业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的预埋与固定施工中,探索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基本的操作工序。该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制造工艺的提高,越来越多超大型冶金加工厂房拔地而起。为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厂房钢柱间的间距越来越大,大跨度箱型吊车梁在厂房结构设计中将会不断出现。广西南南铝加工热轧厂工程是广西省重点投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中厚铝板加工项目,项目投产后能够生产厚260 mm,宽3 800 mm,长38 000 mm的铝合金板材,用于轮船、大飞机机翼制造。工程钢结构厂房钢柱在主轧机区域跨度达到42 m,设计了5根长42 m,宽3.3 m,高4.9 m,总质量245 t箱型吊车梁。如何能够保证质量、安全、经济、快捷等方面完成箱型吊车梁的安装是本工程的重点难点。从箱型吊车梁的分段、拼装、高强螺栓安装、吊机选型吊装、吊机站位处地基处理、吊装过程中测量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经过工程施工实践证明,该工艺科学合理,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岩石地基作为建筑物桩基持力层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其直接影响着主体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及经济性。以南京江宁某工程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现场基岩载荷试验为例,对比分析了南京江宁地区极软岩地基承载力的取值,探讨确定软质岩承载力特征值的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敏 《住宅产业》2021,(2):44-46
由于钢材具有强度高、灵活性强等特点,目前基于钢材的钢结构厂房建设规模正逐步扩大。其中,钢柱的安装精度将直接影响厂房的整体质量。本文以钢结构厂房工程为背景,围绕钢柱基础施工中的预埋螺栓安装精度控制要点展开探讨,以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某7层商住楼的纠偏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叶子 《工业建筑》1999,29(10):12-14,51
介绍了采用“掏土法”对房屋倾斜的纠偏以及采用“锚杆静压桩”对房屋基础的加固技术,在某7 层商住楼采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山坡地区工程地质情况复杂,地势起伏变化,持力层埋藏深浅不一,基础设计难度较大.结合泉州师范学院众多实际工程,分析了山坡地区工程地质特点,并对山坡地区的持力层与基础形式选择做了分析.在山坡地区由于基岩埋藏相对较浅,承载力较高,同一结构单元内可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基础形式,并可选择多种基岩作为其持力层.另外对山坡地区的嵌岩桩基设计、施工勘察与桩基检测亦做了研究.最后以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详细介绍了山坡地区基础设计过程,通过估算不同基础形式的不均匀沉降大小验证了同一结构单元采用不同基础形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宁德核电站核岛基坑爆破开挖安全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坑在进行爆破开挖时,爆孔周围岩体必然会因爆炸作用而造成破坏,因此加强爆破开挖安全控制对于保障工程质量至关重要。以福建宁德核电站核岛基坑爆破开挖为依托,根据场地地质勘测资料,通过现场爆破振动试验获得场地爆破振动衰减规律,通过声波测试以及数值模型试验获得爆区损伤深度与距爆源30 m处质点峰值振动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结合工程施工对基础爆破开挖损伤的要求确定30 m处爆破振动速度阈值,并通过后期全程监测验证控制参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就某大型线材车间主厂房基础的强夯和挤密桩处理进行了比较,并着重介绍了挤密桩的施工实践,提出了桩基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得出了该工业厂房地基处理方法可行的结论,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姜晨光  黄奇璧  朱佑国  汪凯 《建筑技术》2004,35(10):779-780,787
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及快速沉降对建筑结构危害很大,因此周密的勘探方法及准确的基础沉降量计算十分重要。传统的计算模型准确度极低。经过对基础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多年研究,以浮式基础最终平均沉降量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并利用计算机推导,得出一新的浮式基础最终平均沉降量的计算经验公式,它基本可正确反映沉降量与建筑自重、基底至硬岩的平均垂直距离、基底面下土体综合压缩模量和基底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