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琳  杨珂 《园林》2022,(7):20-27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地域精神。使游客获得对乡村景观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使居民获得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二者对传统村落的主动保护行为,是发展传统村落旅游的重要意义。以云南大理沙溪寺登村为例,通过场所依恋感知量表和景观偏好认知地图等方法对村民和游客的景观感知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村民的景观特征感知普遍低于游客,景观依恋感知普遍高于游客;村民与游客都对保留了传统风貌与文化精神的典型景观具有更高的感知与偏好。针对以上问题与发现,从空间规划、游线设计、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村民和游客景观感知和场所依恋的策略建议,使乡村旅游能够成为促进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传承乡土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江南古镇是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古镇景观的地域特征价值是实现其保护和发展的基础。以地域景观保护较好、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同里古镇为例,采用问卷调研、照片识别、深度访谈和游览路径跟踪等方式,分别对游客和当地居民对同里古镇景观地域特征的感知度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对古镇物质景观的地域性(如建筑、街巷、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的地域性(生产生活、文化风俗、地方美食)感知度都较高。但同时,居民和游客对古镇景观地域特征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旅游的发展使同里古镇的景观空间和地域特征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古镇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互动性不足,导致古镇景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全面展现和有效传播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居民日常生活与游客观光活动双向交织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古镇景观地域特征保护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余西景观遗产是分布于古镇乡村地域范围内的,记录了余西历史发展的乡村景观,由于其承载了余西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成为该古镇开发的重点,本文分析了余西古镇的景观构成和余西作为现代旅游开发所具备的条件,同时也指出了余西古镇文化地域不足等问题。并着重从历史的延续性出发,提出以古镇为核心保护区,以护城河周边为景观协调区,以余西至二甲香光寺河两岸为乡村景观营建区的多层次景观重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4.
当下,城市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与精神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人们更加注重生态宜居环境。相对于传统的城市公园景观,生态性的城市公园景观更符合当下社会大环境。然而,在城市公园景观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如何将城市的文化历史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生态效应的城市公园景观是当下研究的重点。以西安市兴庆宫公园景观为例,以生态性设计理念与手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兴庆宫公园如何将生态性融入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中,展现地域风貌,发挥生态功能。提出具有生态性的、能够传承历史文脉的城市景观公园营造建议,从而实现保护公园绿地景观、发挥公园景观的生态性功能。  相似文献   

5.
乡村景观不仅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与深远的文化传统。当前城市化发展对乡村景观破坏日趋严重,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更新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以乡村景观为利用对象的乡村旅游,在乡村文化传承、产业复兴、环境提升等方面具有全面促进作用,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新的契机与思考方向。本文从乡村景观保护更新和乡村旅游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出发,梳理出乡村景观要素与特征识别、乡村景观保护更新途径、乡村旅游视野下对景观保护更新的特殊性等方面的内容,并以诸暨牛头岭村为实证案例,通过对其景观要素的梳理与特征识别,提出“基于乡村特征延续下的景观保护”“基于旅游发展下的景观更新”的针对性策略,尝试系统性地探索旅游视野下的乡村景观保护更新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日本自然公园的发展与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章俊华  白林 《中国园林》2002,18(5):87-90
本文通过对日本自然公园的发展与概况的介绍使每位读者可以充分了解日本28处国立公园及55处国定公园的指定年代,地质、地貌、动植等景观特征。并且记述了“国立公园法”的制定实施过程及随后出现的“自然公园不”与国立公园、国家公园、都道府县立自然公园的要领和划分标准。同时讲述了为保护自然公园而制定的普通地域、特别地域有讴等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晋南地区的旅游型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文化内涵、艺术传承以及保护价值,认为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应该结合村落的生态理念、人居环境、艺术传承、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有机协调发展。晋南地区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要突出地域文化特征,要坚持以人为本,守好地方传统文化的根脉。  相似文献   

8.
陶勇 《福建建筑》2012,(10):16-17,21
郊野公园以独特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前旅游和休闲的理想之地,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生态价值的重要途径。漳州于2011年开始进行开展郊野公园建设的尝试,规划建设围绕中心城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大郊野体系,使之成为具有游憩功能的景观绿化带和生态保护带。本文尝试对漳州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一些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后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旅游景观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如何在城市旅游景观塑造中再现地域文化,是值得关注的话题。以鄂尔多斯龙湾创意谷总体规划为例.探讨将特色地域文化与城市旅游规划相结合的新思路,力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共同缔造”是一种以人为核心,共同创造美丽人居环境的建设理念。本文采用问卷、图像识别、访谈、旅游路径追踪等方法,剖析外来游客和本地民众对五四广场景观地域特征的感知。通过多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海洋景观地域特征为媒介,研究本地居民和游客对地域特征的感知度差异并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为滨海广场地域特征感知的提升提出合理建议。以期能够为滨海广场地域景观建设、历史文脉延续和保持文化多样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推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青区南运河发展战略 西青区南运河规划以水文化为核心,挖掘、保护、传承运河文化。 通过“品质保护”提升沿线区域的“生活品质”.完成”区域功能演变”.打造生态、文化、活力、旅游之河。规划遵循一心两翼的开发准则,营建以元宝岛为核心的旅游休闲商务区与乡村生态休闲区。旅游休闲商务区以南运河和中央休闲景观大道为两条休闲景观主轴.横向连接元宝岛与主城区并串联西青体育中心、创意产业园区、运河新天地、运河休闲岛、秀水北岸、花花世界等特色板块。  相似文献   

12.
郑斌 《福建建筑》2014,(12):1-3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发展绿道网规划,积极推动单车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为绿道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山地绿道不同于城市绿道,山地环境的特殊性使其在规划中应着重于地形、空间、坡度、材质及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考虑。鼓山绿道网规划以风景区资源为背景,着重处理选线、景观节点、生态材质及与绿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规划突出福州城中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特色,展示闽都特色的山水文化。  相似文献   

13.
翟艳 《工业建筑》2014,(9):14-17
介绍国内外矿山公园的历史、发展及规划原则,探索并分析遂昌金矿矿山公园的规划及景观设计理念,倡导其在矿山建设中,关于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所做出的努力。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应以保护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在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和科学教育的场所。优秀的矿山公园建设的总体规划,能够有效保护矿山公园内的各类重要矿业遗迹,帮助矿业城镇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4.
许仁华 《华中建筑》2010,28(8):107-111
作为未来赣州市章江新区的城市绿心、重要城市开放空间,章江新区中央生态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直接影响着该城市的区域发展。该文在充分尊重新区历史文化、满足城市蓄洪排涝功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自然、生态、富有人文气息"为核心设计理念,传承和弘扬赣州地域文化,将中央公园打造成为章江新区的生态绿肺、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客厅。  相似文献   

15.
倪丽丽 《山西建筑》2014,(13):222-223
以"打造本土文化、创建地域景观"为设计理念,在满足绿化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植物的种植来创造不同的空间,同时用特色景观轴线和乡土树种的运用来体现地域文化,以建立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景色优美、文化气息浓厚的纪念性公园。  相似文献   

16.
李斌 《建筑节能》2016,(7):61-64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其设计的生态化。结合商洛丹江江滨生态公园的概况,分别从丹江江滨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中的自然性、地域性、园林植物的合理性以及建筑的融合性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将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化归纳为: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地方性、设计结合生态环保性的规划设计。这在研究地方性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化起到探索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仍然是个未受到足够重视的薄弱环节。在社会格局剧变和文化高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隔离区域生态与文化特征的规划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人民对生活质量及其可持续性的更高追求。实现生态与文化视角的融合既是社会实践的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以福建北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实施研究区生态与文化区划的基础上,以空间统计与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验证了研究区生态与文化类型区的空间关联性,并据此构建了乡土景观分类及区划方法体系。对乡土景观区划成果在区域风景道规划及旅游资源空间管制等领域的应用途径做了初步探讨。本研究可视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有关乡土景观资源整合保护的一次有价值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戴军  刘志峰 《华中建筑》2011,29(12):90-94
从城市水库生态区环境和空间特征出发,初步提出了承库生态区景观规划的主要理念和设计目标.以全椒土桥水库生态规划区为例,在综合分析规划背景和场地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旅游开发、库区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域文化传承等对其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注重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态区景观开敞空间.  相似文献   

19.
杨艺鹏 《山西建筑》2011,37(26):37-38
以北京某文化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空间·生态·文脉·人的角度探讨了现代城市建筑与景观结合,努力将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充分体现自然、生态、健康、低碳环保、人文的理念,从而形成新的城市绿洲。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国内外景观保护的概况,通过对比深圳东海岸两大专题公园的规划要点,研究了公园管理与规划的合理模式,比较了两大公园规划上存在的区别,从而更好地保护公园区内的自然资源,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