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庙岭金矿F22金矿床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浅成中低温热液金矿床.矿石类型以氧化金矿石为主.矿物种类丰富,金属矿物含量约为2%~8%,脉石矿物含量95%以上.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次为银金矿,主要以包裹金的形式赋存,金矿物粒度以微粒金为主,载金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和石英.  相似文献   

2.
新疆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伊宁县金山金矿床是一正在进行勘探的大型金矿,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金山金矿床产于早石炭纪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下部,容矿岩层受热液蚀变和构造角砾岩化作用形成了热液角砾岩。矿体呈似层状,与围岩呈渐变关系。矿石具角砾状、浸染状和网脉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自然金、含银自然金;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重晶石、迪开石、高岭石、绢云母等。矿区围岩蚀变作用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矿体受断裂构造、不整合面和热液角砾岩等控制,其中北西向和南北向断裂是成矿控制断裂。成矿控制条件具有“三位一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金水泉金矿床形成于华力西晚期。在时间上,该矿床形成过程具有多旋迴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在空间上,其分布具分带性和方向性。矿床中金矿体所赋存在的中泥盆地层中,Au元素呈现出强烈的活化迁移作用,成矿流体为区域构造运动中岩石及矿物脱水形成的变质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卡拉麦里强应变构造带中受变质的中泥盆统北塔山岩组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蛇绿岩块中。在总结区域地质背景下联系了本区的矿区地质,矿石地质,和矿石特征基础上对该区金矿床进行了分析。并以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类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从上述几方面特点进行了对比,同时结合金水泉金矿床的特征进行了类比,认为金水泉金矿床形成于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变形过程中,后期又叠加了脆—韧性,脆性变形伴生的金矿化作用而成的一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托里县吉尔吾沙克金矿地质特征研究,认为该金矿床赋存于北西西向构造蚀变带中,矿体呈脉状产出,矿石主要蚀变有硅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电气石化、钾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其中金矿化与硅化、褐铁矿化、黄铁、黄铜矿化关系密切。金赋存在矿物晶体中或其裂隙中,以自然金为主,粒度多为微细粒。矿床成因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某金矿床矿石特征及可选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秦岭地区是我国金矿床分布的主要集中区,矿床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及构造蚀变岩型。对位于西秦岭某金矿床矿石特征及矿石的可选性进行研究表明,该金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金多以粒间金和裂隙金存在于黄铁矿中,以微细粒为主,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在混合样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重选—炭浸联合流程、原矿炭浸流程两种方法进行条件试验。表明该矿为易选矿石,重选—炭浸联合流程金回收率为95.03%,推荐其作为该金矿床矿石的选矿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嵩县下蒿坪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下蒿坪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层、岩浆和构造控矿条件、母岩、围岩、夹石、铅同位素、矿石的矿物成份、结构构造等研究。认为该区成矿与燕山期的构造运动、合峪岩体(岩浆热液)及熊耳群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是严格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状和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老湾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麓,是河南省最大的单体金矿床.为揭示老湾金矿成因,对老湾金矿床结构构造、岩石矿物组合、金矿物组成和赋存形式、成矿期次和成矿流体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老湾金矿的矿石结构构造和围岩蚀变特征与小秦岭金矿和胶东金矿具有相似性,矿物组合与西秦岭造山型金矿和胶东金矿类似.老湾金矿普遍有明金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董文伟  刘博  陈少玲 《现代矿业》2013,29(9):60-61,103
通过对小干沟金矿区地质特征、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围岩蚀变、化探异常和金矿化富集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金的主要矿源层为基性火山岩,金矿的富集与热液叠加改造关系密切,控矿因素包括玄武岩、印支期小干沟碱性花岗岩、断层及层间破碎带。综合以上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初步判定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白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金矿区位于大别—桐柏隆起中段,新城—黄陂断裂北侧,澴水断裂以东的大磊山弯窿的核部和东冀部位。核部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大别群,周边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红安群。该矿床是一个以石英脉为主要矿石类型的岩金矿床。它的产出地质特征除具有一般脉金矿床的特征外,同时它还具有厚度薄而稳定,并由穹窿核部向东,矿石类型由单—石英脉过渡到石英脉与蚀变岩型并存的矿石类型,矿石中的矿物组合由简单到复杂、围岩蚀变类型简单,自然金的成色由高变低、矿种由单—金矿床变为金、银共存的复合矿床等特点。根据矿床中的硫、氢氧、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在总结研究各类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矿机理作了初步剖析,并指出本矿床的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克塔斯金矿床主要产于石英二长岩体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中酸性火山岩的接触带。矿石中的金以微细粒状的自然金形式包裹在含石英 95 %以上的石英脉和石英中 ,部分自然金以裂隙金的形式存在 ,属难浸金石英脉矿石。为了开发利用该种矿石 ,发展当地经济 ,我们对该种矿石进行了提金工艺研究。1 金矿床矿石特征该矿床矿物成分比较简单 ,其中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 ,含少量磁铁矿、镜铁矿、菱铁矿。贵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 (含量大于 90 %以上 ) ,同时还含有少量绢云母、绿泥石。2 矿石中金含量分析根据…  相似文献   

11.
湖北郧西某银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某银金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对含矿岩系和矿体物质组分迁移富集规律的初步探讨,认为该矿床为沉积一热液改造型,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Pb-Cu-As-Hg,矿体物质来源与围岩有密切关系,成矿中-低温热液来自地表浅层水,成矿时代为236Ma。  相似文献   

12.
鄂东封三洞铜(金)矿床是一典型的与浅成一超浅成小岩体侵入有关的矽卡岩一斑岩角砾岩简复合型大型矿床。近来年,通过实施使用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和风险勘查项目,在其周边外围,物化探测量获得了多个物化探组合异常带和大量局部异常,经验证,多为金银及金银多金属矿化体引起;地质勘查分别在其东区、西区、北部、东南部发现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找矿前景的金银及金银多金属矿化带(或区段)。上述地质找矿成果表明;在一个大型矿集区中,已知大型矿床(老矿山)周边外围仍是找矿最为有利、最有希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平泉县洼子店金矿区碾子沟矿段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Cu、Pb、Zn、Au、Ag矿化与围岩关联不明显,而与构造有密切关系,岩体内异常组合Mo、Bi、W、Mn、Hg、Au、Cu、Ag主成矿元素与Au、Cu相关性较高,激电异常峰值较明显的点异常由埋藏较浅的隐伏矿体所引起。矿化特征主要为细脉浸染状金(铜)矿化、接触带上金(银)矿化、斑岩中的浸染状金矿化以及地表风化残积型金矿化;矿体似层状,稳定;以黄铁矿为主,呈具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填隙结构、碎裂结构等结构,以浸染状构造为主,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均微少。经历了早期磁铁矿-钛铁矿阶段,热液活动的黄铁矿阶段,形成以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伴生少量辉铜矿、砷黝铜矿为主的硫化物阶段,之后形成细脉状、浸染状硫化物矿石,在压扭性构造活动期下,构造热液使岩石发生蚀变并伴有金矿形成。  相似文献   

14.
矿区位于墨西哥纳亚里特州La Yesca一带,勘查结果表明为一大型蚀变岩型低温热液银锰多金属矿床。对该区矿石成分、结构、构造、蚀变特征及有益元素赋存状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为锰、银、铅、锌、铜等;组成矿石的金属矿物成分主要有软锰矿、黑锌锰矿、黑锰矿、锰铅矿、褐铁矿等;矿石有益成分为Ag,其次为Mn、Pb、Zn,少量的Cu、Au,矿床平均品位Ag 24318 g/t,Pb 051 %,Zn 115 %,Mn 983%,Cu 020 %,Au 018 g/t;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英安岩型块状矿石,以氧化矿石为主,少量混合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为块状金属硫化物矿石和细脉浸染状矿石,少量的银锰铅锌、锰铅锌、铅锌金属硫化物矿石。  相似文献   

15.
La Yesca银多金属矿区位于环太平洋成矿带的科迪勒拉褶皱带上,处于西马德雷火山岩带南部与墨西哥中部火山岩带西段北部的交汇部位。该矿位于墨西哥块状硫化物型Cu Pb Zn Au Ag成矿带北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查明该地区银多金属矿床资源潜力及其成矿规律,相继开展了1∶25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地质简测、1∶2 000地质简测、槽探、钻探施工等。研究表明:①新近系Tm组地层为主要的含矿层,矿床在空间上都与破火山口构造边缘同心状切向断裂、断裂带关系密切;②矿床工业类型为银锰铅锌型,矿床成矿元素分带展布,深部为铅锌银矿床,含少量锰,中上部及周边为银锰伴生铅锌矿床,顶部为锰银铅锌矿床;③矿区内共圈出了27条矿化蚀变带(矿带),33条矿体,矿床Ag平均品位为243.18×10-6,Ag金属量4 416 t;④La Yesca银多金属矿为一大型蚀变岩型低温热液银锰多金属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银多金属矿区的成矿规律,探讨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普朗铜矿区是三江成矿带的超大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受限于复杂的地理环境,矿区南部及外围地质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地球化学测量,总结分析了元素异常形态及富集规律,厘定了多金属矿化活动和成矿规律,进一步明确了找矿方向。研究表明: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元素以Ag、W、Zn、Au为主,元素异常多呈带状、片状重叠产出;圈定了Au As Ag W(HS1)、Au W Cu As Mo Ag(HS2)、Zn Hg As W Sb(HS3)及Au As Zn Hg W Sb(HS4)4个综合异常带,其中,HS2、HS3属矿致异常;HS2异常带与岩浆岩、沉积岩接触带吻合度高,具有优越的控矿、容矿地质条件,钻孔揭露的金矿层是寻找金多金属矿(化)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高家岭矿床于2011—2012年被发现并勘查,是以铜金银为主要有用元素的隐伏次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矿石类型可分为金银铜型矿石和铜银型矿石,不同类型矿石具有垂直和水平分带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基底地层、构造、岩浆岩联合控制。蚀变火山角砾岩筒、次级断裂构造、次火山岩体是成矿有利因素;Au、Ag、Cu、Pb、Zn元素异常套合部位和高磁负异常与激发极化异常套合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及多金属硫化物蚀变是矿(体)化赋存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成矿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Au的含量相对较高,铜矿石中Cu、Au原子比值低于25 000,Au、Mo原子比值高于30,表明其为富金斑岩铜矿床。雄村斑岩铜(金)矿床Cu与Au、Ag的关系比较密切,Au与Mo之间则基本没有关系。矿体主要分布在强烈的绢云母和硅化蚀变带中,Au、Ag 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深度较浅,而富金斑岩矿床的一般成矿深度为0.4~1.5 km,雄村铜(金)矿床中Mo主要赋存于辉钼矿中,Mo元素多集中在矿体的边缘,含量较低,仅为驱龙斑岩铜矿的1/10。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形成环境为岛弧或似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9.
青海德合龙洼铜金矿区次生晕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德合龙洼铜金矿的区域地质和区域地球化学概况,并分析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采用1∶5 000次生晕普查方法,获得了Au、Cu、Ag、Pb、Zn等元素异常。次生晕异常反映了铜金矿化的存在,Au、Sn、Pb、Zn、Cu是重要的指示元素。异常与断裂构造控制的矿化形态及产状关系密切,进一步说明该区铜金矿是以断裂控矿为主。  相似文献   

20.
高家岭矿床是2011-2012年发现并勘查的以铜金银为主要有用元素的隐伏次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矿石类型可分为金银铜型矿石和铜银型矿石,不同类型矿石具有垂直和水平分带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基底地层、构造、岩浆岩联合控制。蚀变火山角砾岩筒、次级断裂构造、次火山岩体是成矿有利因素;Au、Ag、Cu、Pb、Zn元素异常套合部和高磁负异常与激发极化异常套合部是成矿有利地段;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及多金属硫化物蚀变是矿(体)化赋存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