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维地质模型在濮城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流动单元细分、微构造、沉积微相、测井曲线二次处理、储层非均质研究、储层动态解释等研究基础上,以数据库为支撑,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了研究区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其成果应用于油藏的调整井位设计,并且实现了油藏精细描述—油藏精细数值模拟一体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整体区块为研究单元,以完善单元注采系统为目的,应用现代模拟计算软件进行地质、工程的系统研究,统筹分析优化压裂设计,取得了多方面规律性的认识。总结了重复压裂10项选井条件,突出以完善井网、提高区块整体开发效果为目的的整体设计,应用4项新技术,取得了新的成果与突破。  相似文献   

3.
对于研究区沉积体系,在少井甚至没有钻井的情况下难以获得可靠的结论。因此,探索运用三维地震信息进行砂组单元的沉积体系研究。在区域沉积背景、单井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在400多km^2的范围内,借助各类三维地震信息,以谱分解资料确定砂岩的平面展布特征;以振幅体切片、波形相似体切片、地震反射波形特征确定水流主干通道;以波形相似体确定沉积体边界。进而对准噶尔盆地中部SWD地区三工河组二段Ⅰ砂组进行沉积体系研究,建立了东部、西部两大沉积体系,确定4支干流水道,为研究区岩性圈闭的解释评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华  生如岩 《河南石油》2004,18(3):27-29
为了提高浅层岩性气藏的经济效益,实施了不同开发阶段的综合油藏管理。在开发初期实施了以气藏描述为基础、以气藏工程研究为主要手段的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以提高钻井成功率。在开发中期,为了延长气田稳产期,则主要是加强气藏动态分析,适时进行开发调整。而进入开发后期,则实行气井分类管理,以提高采收率为目的,以研究剩余气分布规律为突破点,利用地质及动态资料实行精细气藏描述。在开发过程中,从气层保护出发,探索研究配套工艺措施,目的是提高气井产能。综合油藏管理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浅层岩性气藏的最终采收率及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5.
侯立新 《石油仪器》2005,19(5):47-49
高南浅层属高成熟探区,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开发阶段,油气基本分布在构造复杂的断裂带中,油藏以层状断块构造为主,精细构造研究对下一步精细勘探、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以小层精细标定、相干数据体、三维可视化等地震解释新技术为技术保证,地质、测井、地震综合解释为技术路线的构造研究方法及其应用。这种方法在高南浅层构造研究中取得了成功,有效地指导了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6.
《石油科技论坛》2008,27(5):78-78
“浅海过渡带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研究”项目经过几年的刻苦攻关,今年6月通过了国家验收。 该项目紧密围绕浅海过渡带地区地震勘探的特点和技术需求,以气枪阵列设计、综合质量控制、浅海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为重点,以提高地震勘探精度为主要目的,自主研发为主、技术引进为辅,研究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研究开发模式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攻关,现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和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产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储层研究工作的深入,储层研究由以层组为单元,过渡为以小层、单砂体为单元,由现象表征发展为机理预测、质量评价阶段,同时,储层描述中出现了一个重要概念即流动单元,它强调从储层中流体流动能力的角度认识储层、评价储层。作为油藏描述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适用于勘探、开发各个环节,不同勘探、开发阶段,其研究目的、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8.
油田开发地震新技术应用效果显著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项目“油田开发地震新技术研究”,紧密结合油气田开发阶段的地质特征,经过多年的方法研究、技术攻关、软件引进和开发,初步建立了一套以储层描述和预测为目的,以地震目标处理、合成声波测...  相似文献   

9.
本以三次采油为背影,建立了研究聚合物微观驱油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对水、聚丙烯酰胺溶液和黄原胶溶液的微观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提出的研究方法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以钙基膨润土为原料,以硫酸为活化剂,利用正交实验对活性白土制备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活化产物的性能确定了活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活性白土脱色率的主要因素为酸度、液固比、温度和活化时间。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活化白土的脱色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致密油资源丰富,但存在储层致密、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等问题,为探索致密油有效开发技术,开展了致密油水平井开发现场试验。在精细构造研究基础上,井震结合研究致密油储层分布规律,精细刻画砂体空间展布特征,优选有利布井区。通过致密油储层水平井井网优化研究,形成了致密油藏水平井开发模式及井网优化技术,经过水平井优化设计、现场动态跟踪调整实施及有效的增产改造,取得较好的投产效果,为致密油储层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任丘油田雾迷山油藏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公司1996年对任丘雾迷山油藏抽油机井进行测试,系统效率高达51%~68%,其结果出乎意料。从影响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几大因素入手,分析出任丘雾迷山油藏抽油机井系统效率高的主要原因。任丘雾迷山油藏属裂缝性破酸盐岩油藏(即灰岩油战),由于其裂缝发育、渗透性好、油层厚度大、地层温度高、油气比小、饱和压力低等,使得抽油机井生产呈现如下特点:()大泵径,长冲程,低冲次大排量采油;(2)中浅京挂,小沉没度;(3)抽汲流体为液体单相,泵充满程度高;(4)部分井为连抽"带喷"状态,抽油系活塞底部受力大;(5)井液粘度低,油井不结蜡,摩阻损失小。由于这些特点以及近年来使用的新型节能抽油机,使得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大大高于其它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3.
气顶油藏作为一类较为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在开发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气顶气锥进,造成油环内油井气窜,严重影响油井产能。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研究区精细地质模型研究了水平井开发气顶油藏过程中的设计方向、水平段的纵向位置和初期合理采油速度,得出了在适应海上油田实际操作前提下,要提高油环油采收率应将水平井水平段部署在油水界面之上1/3(12m)处,采油速度控制在5.6%以下较为合理的认识。油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水平井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单井初期产能,有效抑制气顶气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阿拉新-二站地区S油层稠油油藏密闭取心井资料较少的问题,采用饱和度损失校正的方法对水基泥浆取心井残余油饱和度测量结果进行校正,补充了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取心井冷冻取样资料建立了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计算出了阿拉新-二站地区S油层中纯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并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计算了油水同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结果表明,本方法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储量规范的要求,满足了稠油油藏储量参数计算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对油井产出水回注造成地层损害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井产出水是油、气田生产中、后期的一项副产品。把油井产出水回注地层是石油工业防止油井产出水在排放地面时污染环境并充分利用这一水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在回注油井产出水时,防止地层损害是必需的。本文通过大量的岩心流动实验,在调查了油井产出水所含固相颗粒和油珠对渗透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固相颗粒和油珠的浓度、尺寸及尺寸分布、流速等参数与渗透率损害之间的关系后,建立了经验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实验中揭示的渗透率变化的规律,深入的分析油井产出水回注时造成地层损害的机理,这为综合治理和利用油井产出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稠油斜井利用常规的开发工艺很难满足需要.针对赵州桥稠油油藏井斜的特点,采用地层、井筒双重降粘及防脱、防磨、减载的“三防一减”措施,优化杆柱设计,成功地解决了油藏开发中的诸多问题.现场上措施成功率达98%.为以后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的计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阐述了水平井开采过程中临界产量的概念,并对国内外几种常用的临界产量计算公式进行了评价介绍。特别对石油工程界使用较多的Chaperon的临界产量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公式中存在的问题,对该公式进行了修正,同时进一步研究导出了适合水平井临界产量计算的广义预测公式。通过现场实例计算,证明了修正后的Chaperon公式和本文导出式均可在油藏工程计算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油、气田储层的几何结构及钻井位置不做任何假定下,对无流动边界和定压边界两种情形给出油、气田储量估计的试井公式,用本文方法估计储量仅需要少量地质资料和试井数据,特别适宜于在探井阶段提供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属于典型的近源致密油藏,其储层评价的主要任务是以求取"七性"参数为核心的"三品质"评价。在总结长垣南地区扶余致密油储层"七性"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致密油储层测井评价流程,建立了"七性"参数的测井评价方法和储层分类标准,并在考虑源岩充注影响的前提下确定了致密油储层的含油、产出下限。同时解决了岩石力学参数的动、静态转换和地下孔渗校正等关键问题,构建了识别甜点段的"七性"综合评价函数关系,生产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油田定31井区长1油藏精细地质建模,对该区油田地质储量、采油量、含水率和压力等方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沉积主河道注水未波及部位、生产井泄油半径之外和生产井未补孔层位。针对剩余油不同的分布形式,制定了新钻调整井和老井侧钻、注采井网完善、采油工程挖潜3种方法进行开发方案调整,对调整后的开发指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油气藏数值模拟对开发方案的调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