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润滑油运动粘度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润滑油产品中的运动粘度指标对各类滴水润滑油的分类起着决定作用,科学准确地获得润滑油的运动枯度测量结果,以便用户正确选择合适品种的润滑或参与国际贸易检测结果的比较,我们依据JJF-1059—1999《测定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及GB/T265-19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运动粘度计量法》,按经验方法的评定程序,分析了润滑油运动粘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标准物质对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评估,获得润滑油在100℃时运动粘度的扩展不确定度:U=0.54%.  相似文献   

2.
水泥放射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是CMA和CNAS评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流程,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的一项重要工作。依据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综合考虑水泥样品测量的重复性、标准源标定以及试验过程中称量对水泥样品放射性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析、评定和量化,得出水泥放射性不确定度为= 7.2%(k=3)和= 8.1%(k=3)。  相似文献   

3.
水泥放射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是CMA和CNAS评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流程,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的一项重要工作。依据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综合考虑水泥样品测量的重复性、标准源标定以及试验过程中称量对水泥样品放射性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析、评定和量化,得出水泥放射性不确定度为= 7.2%(k=3)和= 8.1%(k=3)。  相似文献   

4.
以丁二烯橡胶样品测定门尼粘度,评定其门尼粘度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依据JJF1059-1999对门尼粘度测试过程中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和评定。该测量过程中所产生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测量的温度、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所决定。丁二烯橡胶样品测量结果表示为ML(1+4)100℃(45.7±0.8)。  相似文献   

5.
通过门尼粘度检测整个过程进行不确定评定度分析,找出引起不确定度产生的因素。评定确认:转子上、下面空隙以及转子转速是影响结果的最主要因素,转子厚度、转子侧面空隙引入的不确定度也应引起重视。此方法对用圆盘剪切粘度计进行未硫化橡胶门尼粘度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热塑性塑料毛细管挤出流变试验中测量剪切粘度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分析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并以高密度聚乙烯为例分别计算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以及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最终报告出不同剪切速率下的剪切粘度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以及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7.
按GB24613-2009[1]《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检测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称量、不挥发物的测定和比重的测试,对这些分量进行了量化计算。VOC的含量可表示为(708±12)g/L,影响玩具涂料中VOC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样品烘烤方法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8.
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通用规则,建立了数学模型,对重量法测定工业磷酸中磷酸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分析了方法中的不确定度分量及其来源,计算了各分量的不确定度,最后计算出了检测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检测结果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为(85.200.26)%,k=2。洗涤沉淀造成沉淀损失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为最大。  相似文献   

9.
邓全道  覃丽霞  刘灵芝 《广州化工》2009,37(5):153-154,160
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通用规则,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微量法测定石油产品中残炭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分析了方法中的不确定度分量及其来源,计算了各分量的不确定度,最后计算出了检测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检测结果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为(0.35±0.02)%,k=2。残炭质量称量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为最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影响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钛酸锂中锂含量的主要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测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建立了因果图,给出了各分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过程。钛酸锂样品中的锂含量检测结果为5.65%,计算出各分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其中urel(CLi)=0.013,urel(R)=0.01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0.11%,置信度区间为95%时,计算得到测试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U=0.22%。同时也可以看出,标准曲线的准确性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贡献很大,对锂元素含量的测试准确性有很大帮助;不确定度的合理利用,可以深入了解测试不确定度各分量的相对标准差。  相似文献   

11.
罗辉洪 《广东化工》2012,(4):151-154
以西江原油为例,通过多项式回归拟合润滑油基础油粘度指数随运动粘度的分布曲线,一元线性回归基础油运动粘度与原料运动粘度的关系,并对回归方程及其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从而获得有效而精简的回归方程。根据这两个回归方程推算出基础油粘度指数与原料运动粘度的关系,直接用于指导常减压装置基础油原料运动粘度的优化控制,也为原油资源筛选、调配、单贮单炼、混兑混炼等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按照标准要求分别组织7家和8家实验室对丁二烯橡胶评价用操作油进行了密度、运动粘度的定值分析,利用夏皮洛-威尔克(Shapiro-Wilk)检验、狄克逊(Dixon)法、柯克伦(Cochran)检验对所有实验室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对正态分布、等精度无可疑的数据进行不确定度评估,最终确定出对应标称值;在24家实验室应用评价实验中各个指标结果显示试验油品和进口油品性能一致。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溢油风化模拟实验为基础,研究了中东原油和国产原油在溢油风化过程中的物理性能如外部形态、运动粘度、密度、水分含量等变化趋势,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了中东原油和国产原油在风化模拟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变化差异,为海上溢油预警预测和溢油鉴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开采进入中后期,原油开采率较以往有了不同程度的减产,但我国仍有70%以上的原油需要管道来输送,而原油在管道长期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因为原油的粘性过大造成水力摩阻损失、结蜡等问题,导致原油输送效率降低,能耗增大。因此如何降低油田管道输送原油粘度过大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亟需去解决的难题。电磁法降粘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技术越来越受到青睐,而且能耗极低,完全符合如今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计划。通过外加电场,控制电场强度和频率,对原油进行处理,优选出电磁法对原油降粘效果达到最佳的电场参数。设计了一套模拟电磁场对管输原油的降粘装置,模拟不同电场强度以及不同频率的电磁法降粘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该装置极大的降低了原油的粘度,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油品粘度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艳 《辽宁化工》2007,36(11):790-792
通过对油品粘度种类及分析方法的阐述和讨论,确定了用毛细管粘度计分析油品运动粘度作为适合炼油厂工业分析油品粘度的使用手段,并且通过对油品的采样分析,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年威  李健  李静 《辽宁化工》2012,41(10):1001-1003,1005
在恒磁场降粘理论基础上研究变频磁场降低原油粘度的技术以及其作用的机理.通过实验得到含蜡原油降粘的最佳温度为38℃左右.实验中应用磁场磁感应强度较小只有0.4 mT,因此磁处理时间要长很多大概30~40 min,降粘率能达到50%.实验确定了变频磁场降粘的最佳波形为正弦波,频率范围1600~2 200 Hz,最佳频率为1 800 Hz.可以说明变频磁场原油降粘技术对原油的采集输运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姚涛 《辽宁化工》2007,36(6):401-403,406
目前葡萄花油田过渡带的稠油如何开采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微生物能降解油层中的重烃组分,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有效的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并且微生物驱相对于其他开采技术成本较低。为了预测评价微生物驱的效果,开廖适合葡萄花油田微生物驱菌种的室内筛选与评价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驱油菌种可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和重质组分含量,有效改善原油流动性并且驱油菌种混合后的降粘效果优于单一菌种;在水驱后采用调、驱菌种相结合,采收率可提高8%以上。  相似文献   

18.
实验以Al-PILM,FeAl-PILM,β沸石和Y型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NiW加氢裂化催化剂,对页岩油全馏分进行加氢裂化催化实验.对所得的产品油于实沸点蒸馏装置上进行馏分切割,并对各个馏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催化剂对页岩油都有明显的加氢裂化性能,轻馏分的收率较原油有很大提高,最高收率分别,<160℃为2.8%,16...  相似文献   

19.
蜡质不仅使含蜡原油黏度升高,而且会析出积聚在管壁上降低管输效率。从原油污染淤泥中分离出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烃降解菌F-1,经16S rDNA鉴定为中间苍白杆菌。与原油作用7 d 后,能将蜡含蜡量为15.2%的高含蜡原油处理为蜡含蜡量为9.1%的含蜡原油,原油蜡质量分数降低40.1%,原油黏度降低21%以上,细胞疏水性达28.1%。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鉴定该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添加该菌上清液到液体石蜡 可形成91.49 mm的排油圈,能够显著降低培养基表面张力,对液体石蜡乳化系数达到65%。  相似文献   

20.
改性聚丙烯酸酯原油降凝降黏双功能处理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醋酸乙烯酯、极性基团物质改性合成的聚丙烯酸酯SDG - 6双功能处理剂 ,对凝点 40℃左右、黏度 10 0 0 0mPa·s以下的原油降凝率达 70 % ,降黏率达 95 %以上。同时降黏降凝效果好 ,经两口油井试用 ,初步解决了高凝稠油的开采输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