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滚动轴承内、外环滚道和滚动体之间的间隙称作游隙,是轴承的重要精度指标。轴承游隙的大小,不仅影响轴承装配的旋转精度,而且对轴承的工作性能和疲劳寿命也有直接影响。因此,准确地保证轴承的游隙值,是轴承装配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般轴承的游隙,是在装配过程中,凭实际经验经过多次合套选配而得到的。这种多次选配的过程,往往造成轴承滚道和滚动体的表面划伤,破坏  相似文献   

2.
于明珍 《轴承》2001,(10):18-19
符号说明Gmax 内圈两滚道中心距的最大值Gmin 内圈两滚道中心距的最小值Dpw 滚动体运动中心圆直径De1 Gmin、无游隙时内组件的外复圆直径Dw 滚动体直径De 外滚道直径di 内滚道直径De2 Gmax、无游隙时内组件的外复圆直径调心球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装配时 ,一般先分选内、外滚道的直径尺寸偏差 ,然后按计算后的径向游隙合套 ,在合套的过程中 ,经常出现计算游隙与实际游隙不相符合的现象。直观认为是内圈两滚道中心距对装配游隙的影响较大 ,由径向游隙的计算公式Pd=De-di- 2Dw 可知 ,De 的变化能体现P…  相似文献   

3.
主轴轴承的预紧及螺母旋紧转矩的实用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轴轴承的内部间隙必须能够调整。多数轴承应在过盈状态下工作,使滚动体与滚道之间有一定的预变形,这就是轴承的预紧。轴承预紧后,内部无游隙,滚动体从各个方向支承主轴,有利于提高主轴运转精度。滚动体的直径不可能绝对相等,滚道也不可能是绝对的正圆,因而轴承预紧前只有部分滚动体与滚道接触。预紧后,滚动体和滚道都有了一定的变形,参加工作的滚动体将更多,各滚动体的受力将更为均匀。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轴承的精度、刚度、抗振性和寿命。但是,轴承预紧后发热较多,温升较高;太大的预紧将使轴承的寿命下降。所以,轴承的预紧要适量。在此看来…  相似文献   

4.
任何精密机床的主轴轴系实质上是一种引导主轴围绕着一轴线作回转运动的系统。其回转精度是设计诸要求中最主要的一项指标,而这一指标的实现和设计、工艺、装配、调整都有密切关系。一、轴承精度对回转精度的影响轴承精度对主轴回转精度有很大影响,主要由滚道的圆度、滚动体的位置变化和局部受力时的变形发热所引起。 1.内外滚道圆度的影响设外圈内滚道和滚动体为圆形,尺寸一致,误差不计。则滚动体  相似文献   

5.
考虑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的滚动轴承初始游隙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精度要求的动轴承,其实际游隙和工作精度受热有和装配变形的影响很大,机械设计中选择初始游隙时,通常的估算满足不了精度要求。本文运用热传导理论、弹性、,对滚动不的热、力变形作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为根据轴承的实际工作条件,正确确定其初始游隙、保证轴承的工作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田丰瑞  任德忠  马军 《轴承》2003,(9):23-24
根据实际加工后的同批内圈滚道直径最小、最大偏差值和游隙最大、最小值,得出滚动体内切圆直径最大和最小偏差值,再结合各组滚子的实际偏差值来确定外圈滚道直径偏差值,按此值加工后,可保证该批轴承的装配互换性,给出了具体计算公式及步骤。  相似文献   

7.
《轴承》1974,(2)
292202轴承在成品装配前必须有一道轴承游隙选配工序.选配后再拆套、退磁,然后再成品装配.但由于该轴承只有一个带档边的外圈滚道(图1).在选配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滚子均匀分隔在铝制保持架上,并靠向外圈内档边滚道,装配工人在拆套时必须放在工作台上反复敲打,使滚子振动,向中心方向靠拢,离开滚道位置后才能拆套拿下保持架.如果碰上外圈内径稍有过盈.就更难拆套,我厂十一车间装配工人在月末任务紧时间短的情况下,在毛主席的“鞍钢宪法”伟大红旗指引下,车间党支  相似文献   

8.
预紧是提高主轴部件的旋转精度、刚度和抗振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所谓预紧就是采用预加载荷的方法消除轴承间隙,而且有一定的过盈量,使滚动体积内外圈接触部分产生预变形,使其增加接触面积。但如果预紧量过大,则刚度提高并不明显,而滚动体对滚道间的压力加大,致使轴承发热量增加,磨损加大,破坏工作精度,降低使用寿命。反之若轴承的游隙过大,则主轴的抗振性能和被加工件的精度及表面粗糙度降低。因此主轴轴承要有合适的预紧量。  相似文献   

9.
游隙是滚动轴承配合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它直接影响轴承的载荷分布、振动、噪声、磨损、温升、使用寿命和机械运转精度等技术性能。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负荷是随着游隙的大小而变化的,轴承样本中的基本额定动负荷是轴承工作游隙为零时的推荐值。如果游隙过大,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只有最下方一个滚动体受力,轴承承载能力将大大降低,滚动接触面应力增大,轴承的运转精度下降,振动和噪声增大,使用寿命缩短;如果游隙过小,会引起轴承发热,温度升高,甚至使轴承在运转中发生咬死现象。因此根据轴承类型、工作条件等合理选择轴承游隙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邢春生  杨宇  刘秀海  刘鲁 《润滑与密封》2023,48(10):190-197
针对某型航空轴承试验台主轴支点轴承抱轴、外圈断裂故障,开展轴承损伤形貌宏观检查、断裂套圈断口微观理化分析、轴承工作游隙计算分析、润滑检查分析及试验过程中试验数据复查等工作,明确了轴承故障原因为:轴承初始游隙偏小,润滑冷却效果不良,两者共同导致轴承在工作时出现了较大负游隙,滚动体与套圈滚道挤压磨损严重,最终导致轴承抱轴、套圈瞬时断裂。提出加大轴承初始游隙、增加润滑喷嘴喷射速度及改善喷射位置的措施,并开展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取改进措施后轴承润滑冷却效果改善,温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对于向心球轴承来说,精确测量内外圈滚道直径和滚动体直径可以间接测得计算游隙值。但是由于这些测量都有一定的误差并且三者进行累积。因此,为了准确测量游隙值一般认为在游隙测量仪上进行直接测量是比较合理的。我国轴承行业,多年来一直采用X092、  相似文献   

12.
轴承滚道精研过程将破坏滚道的轮廓度,影响轴承的振动和轴向游隙,并且受精研机机型限制,复杂机构的滚道不能实现精研。为提高轴承滚道轮廓精度,突破精研机机型限制,在轴承滚道超精领域引进了乌克兰镜面超精技术。  相似文献   

13.
根据轴承内部滚动体与沟道的接触几何关系,推导了轴承实际凸出量的通用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两种操作方法(定游隙和变游隙),分析了滚动体直径变化对轴承凸出量和接触角的影响并推导了通用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在定游隙情况下,滚动体直径变化对轴承凸出量和接触角的影响较小;而在变游隙情况下,上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谭世军 《轴承》1994,(11):35-36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装配需控制装配后的轴向游隙,轴向游隙,轴向游隙值的大小是由选配中隔圈决定的;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台轴向游隙检查仪,较好地解决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装配问题。  相似文献   

15.
滚动轴承出厂时都存在一个原始游隙。为了保证其运转精度,安装时大多采用过盈配合,通过内、外圈的膨胀使原始游隙有所减小,此时的游隙称为安装游隙。当轴承进入工作状态,温度相应升高,安装游隙减小一个δ值时称为工作游隙。理想的状态是轴承升温后的工作游隙趋向零,以实现滚动体载荷均匀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我厂于1968年从匈牙利进口了一台KSUH-250万能工具磨床,其主要性能相当于国产M6025G万能工具磨床。由于磨头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使用不久便失去了精度。原轴承内圈在主轴上采用弹性挡圈定位(图1),这对高速旋转的主轴来说是不适当的。轴承游隙不能调整。在工作过程中,对一件轴承来讲,双列的工作游隙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使轴承承受负荷的滚动体减少,使滚动体上的最大负荷增大,加速了轴承的疲劳剥落和点蚀,再加上润滑密封不良,轴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汽车轮毂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在合套时提高合套率,达到设计的轴向游隙要求,对影响装配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必须严格控制外圈滚道尺寸精度,才能保证内、外圈合套的互换性,满足轴向游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影响轴承振动和噪声的因素是很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滚动体工作表面和套图滚道的表面形状偏差(不圆度、波纹度和光洁度),其次是保持架质量、清洁度、游隙以及套圈壁厚差等。它们的影响程度已为大家所公认。我厂210轴承振动试验结果也再次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9.
动力伺服刀架的特点是定位精度高,动作准确可靠,滚动轴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游隙是轴承一个重要的使用特性,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包括过盈装配、工作载荷、温升、转速和材料线膨胀系数等,轴承工作游隙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刀架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创新点在于从理论上对轴承游隙的影响因素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用Matlab实现了对滚动轴承的最佳原始游隙的快速求解.为如何选择轴承的原始游隙以提高轴承的寿命和回转精度,最终提高刀架的精度保持性和可靠性指标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游隙是影响滚动轴承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了游隙对交叉圆柱滚子转盘轴承载荷分布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轴承载荷分布的计算模型并得到一组平衡方程,然后采用Newton-Raphson法计算某型号轴承在联合载荷作用下,不同游隙值时两个接触对的载荷分布情况,分析游隙对滚动体最大接触载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轴承游隙的减小,承担载荷的滚动体数目逐渐增多,且滚动体载荷分布趋向均匀化。轴承最大接触载荷随着游隙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当游隙在负游隙一侧取值时,有利于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