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飞  王倩  胡庆有  罗强 《电力学报》2013,28(2):143-147,155
为解决电网故障诊断难以获得完备信息和标准化信息的问题,对故障诊断的信息需求进行了分析。在IEC61970和IEC 61850协调的基础上,设计了应用于故障诊断的统一信息模型。该信息模型采用统一建模语言描述,建模方法参考参考IEC 61970的公共信息模型和IEC 61850的层次模型,在全网范围建立起一次设备与二次装置的关联。探索了生成统一信息模型的转换规则。得到了一种整合故障诊断所需各种信息的可行方案,对推动故障诊断实用化的进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适应电网对变电站与主站新的发展要求,IEC委员会TC 57工作组制订了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IEC61850标准和能量管理系统的IEC 61970标准。由于两种标准各自定义了数据模型和通信接口,故造成变电站与调度中心之间不能进行无缝通信。针对这个问题,在IEC61970/61850标准基础上进行无缝通信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IEC 61850、IEC 61970与电力系统信息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7技术委员会(IEC TC 57)主要致力于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技术的研究。委员会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电力系统统一建模以及实现无缝隙通信系统。IEC 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和IEC 61970(EMS应用程序接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两大标准系列。文章介绍了IEC 61850和IEC 61970的主要特点,分析了这两大标准系列对电力系统信息一体化、数字化变电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IEC61850与IEC61970信息共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滨  阮鸿飞  马平 《电力学报》2009,24(5):405-408
由于调度中心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各自遵循不同的标准体系,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分析了IEC61970标准和IEC61850标准之间的差异,提出了IEC61850的SCL模型向IEC61970CIM模型的映射方法,采用G语言规范扩展SCL语法来绘制变电站自动化接线图,以及使用ACSI进行通信的实现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数字化变电站和调度主站端电网模型、厂站接线图共享,并且进行无缝通信,实现了两者之间“一个通信协议”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徐奇  于然 《电气应用》2012,(3):32-35
为适应电网对变电站与主站新的发展要求,IEC委员会TC57工作组制定了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AS)的IEC61850标准和调度中心能量管理系统(EMS)的IEC61970标准,由于两种标准各自定义了数据模型和通信接口,造成变电站与调度中心之间不能进行无缝通信。针对此问题,在IEC61970/61850标准基础上,进行了无缝通信系统信息模型协调和采用CORBA技术实现接口统一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IED遵循IEC61850标准的数据建模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IEC61850标准是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的研究热点,而实现IEC61850标准通信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必须要在变电站内的IED(智能电子设备)中建立遵循IEC61850标准的数据模型。以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为例,探讨了IED遵循IEC61850标准的数据建模的过程步骤,具体给出建模的实例结果。对实践中遇到的几个建模问题进行了探讨性分析,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于IEC61850标准变电站的发展,面向信息点的调度主站EMs系统和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之间的通信需求冲突逐步显现出来。分析了IEC61970EMS系统与IEC61850变电站模型差异和信息交互需求.研究变电立IEC61850模型整合方式、信息交互通信模型、主站IEC61970模型转换等关键技术内容,提出了适合实际工程应月的信息交互方式。  相似文献   

8.
对IEC61850通信标准的数据集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该模型实现基于IEC61850标准的互联,针对实际保护设备进行了数据集模型的应用,对数据集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数据集不同应用方式对数据库影响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IED建模工具的数据库部分普遍采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情况,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对IED模型数据进行存取,并实现了具体示例IED模型数据在面向对象数据库中的存取。实践表明,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存取理念更适合IEC61850的设计思想,而且纯面向对象的设计,更有利于系统后续模块化开发工作的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0.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总体要求,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的重要举措。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变电站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出一种应用IEC 6185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建模方法,可实现智能变电站的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和状态可视化,契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1.
智能变电站基于IEC 61850服务跟踪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葛雅川  尹军 《电力技术》2013,(11):142-145
对IEC 61850标准第2版中定义的服务跟踪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与跟踪服务模型相关的逻辑节点类、公共数据类、功能约束、数据对象以及数据属性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以缓存报告控制块访问服务跟踪为例,将服务跟踪模型在其中的应用进行重点介绍,介绍了其工作流程、服务特点和实现目标.通过对服务跟踪模型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数字化变电站内信息交互异常的问题,并且提供相关研究依据和具体研究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王相南  宋玮 《广东电力》2007,20(6):33-36,73
随着电力市场工作的展开,传统集中式的能量管理系统(EMS)已日益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多变特点.在研究多主体系统以及本体论知识的基础上,将IEC 61970 公共信息模型作为EMS领域的数据本体,设计了一种新型开放式的EMS多智能体结构框架.这种体系结构能够满足新一代EMS日益提高的可靠性和互操作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IEC 61850标准的变电站监控系统数据建模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以IEC61850标准建模的核心思想为基础,提出了在实时应用平台(RTAP)上建立变电站监控主站模型的方法并开发完成了相应的模型生成工具。RTAP特有的面向对象的特点与标准的建模思想完全一致,建立的数据模型能够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自动化设备实时数据的获取与控制的功能要求。建模的过程也完全体现了标准的核心思想,如面向对象、逻辑节点的任意配置、公共数据类及逻辑节点模板的动态建立等。  相似文献   

14.
将IEC 61850系列标准应用于微网能量管理系统,可以规范、统一微网能量管理系统中的通信标准,解决不同厂商制造的设备间的互操作问题。文中将微网通信体系分为三层,详细设计了各层的体系结构及对应的IEC 61850服务器和IEC 61850客户端。根据IEC 61850标准建模规范和实时数据在能量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特点,提出了面向分布式电源整体系统或负荷单元系统来建立微网底层设备的信息模型,并以风力发电单元为例介绍了建模过程。针对所建立的数据模型设计了4个实验,从不同的角度对微网各层通信体系结构下的信息交互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所建立信息体系和微网IEC 61850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为数据交换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基础,为微网的设备集成、运行分析及智能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公共信息模型和IEC 61850模型协调方案评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公共信息模型(CIM)和IEC 61850模型的不一致,是智能电网发展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在综合分析这2种模型关键差异的基础上,对目前主要的有关研究机构给出的解决方案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种不同解决方案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公共语义模型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模型映射是工程上比较适合的应用方案,并给...  相似文献   

16.
IEC 61850信息模型一致性的检验和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的管理需求出发,针对继电保护等智能电子设备(IED)信息条目和语义缺乏统一的问题,提出一种以IEC61850信息模型为管理对象、采用信息语义理论和面向对象理论的IED信息模型一致性检验及控制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将语义字典的管理由静态行为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动态管理,以实现二次系统信息语义的一致性,并使其发展及变化过程受控。  相似文献   

17.
基于IEC 61850与61970的无缝通信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靓  王倩 《电力系统通信》2007,28(12):15-20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适应电网对SAS和EMS的新要求,IEC TC57小组制定了针对SAS的61850标准和EMS的61970标准。IEC 61850/61970定义了各自的数据模型和通信接口标准,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统一的数据模型和通信接口标准。根据TC57战略咨询小组的要求,现有技术水平的整个通信体系都应该是无缝隙的。针对这个问题,文章介绍了IEC 61850/61970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对基于这2种标准的无缝通信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