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验测定了平直叶轮动态混合絮凝器内絮团粒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沿絮凝器半径方向,絮团粒度先是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在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则转而降低;在絮凝器的轴向,絮团粒度在叶轮上下两侧附近存在极大值。文中分别依据颗粒的离心沉降与径向流动理论以及流体剪切理论解释了絮团粒度的径向分布,从微涡旋理论定性说明了絮团的轴向分布。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折板絮凝器结构及提升折板絮凝器对中药液的絮凝效果,利用FLUENT软件对同波/对波折板絮凝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两种折板絮凝器内的涡旋分布及涡量.以薄荷水提液为研究对象,壳聚糖为絮凝剂,采用不同折板絮凝器对薄荷水提液进行絮凝处理,以薄荷水提液澄清层高度、絮体沉降速度、总黄酮保留率、絮凝率、药液吸光度及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快速流化床颗粒的团絮特征,建立了基于多相质点网格法的快速流化床气固多相流三维数理模型,气相场采用大涡湍流模型,通过求解牛顿运动方程得到颗粒相运动信息,气固间相互作用力采用Gidaspow曳力模型,固体间作用力通过计算颗粒应力梯度得到。基于该模型,对三维快速流化床上升管(H=3 m、d=0.1 m)气固流动开展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进行了校正,研究了在气速工况Ug=5.28 m·s-1下的颗粒(ρp=2650 kg·m-3、dp=250 mm)团絮性质,实现了对上升管内颗粒团絮的基本类型(条形团絮、马鞍形团絮、U形团絮)的成功预测,并揭示了不同类型团絮在上升管内形成、发展、聚并直至破碎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上升管径向颗粒团絮的平均颗粒浓度分布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环核结构,颗粒团絮速度的分布与其相反;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颗粒团絮的颗粒浓度逐渐降低而速度逐渐增加,但达到一定高度后变化减缓。  相似文献   

4.
郑佳敏  管俊芳 《硅酸盐通报》2020,39(4):1214-1218
论文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两种絮凝剂,研究了二者协同絮凝埃洛石的行为,通过浊度,红外光谱和絮团显微结构的观察,分析了二者协同絮凝埃洛石的机制.PAC+ PAM协同作用适宜絮凝条件为:药剂总浓度3.33 kg/t,药剂配比PAC∶ PAM =3∶1,搅拌时间90 s,沉降时间10 min.结果 表明,先加入PAC可压缩埃洛石表面双电层,同时架桥作用产生小絮团;后加入PAM,PAM大分子链条可与多个PAC产生的小絮团和埃洛石连接,生成大絮团,发挥了网捕卷扫作用;PAC与PAM复配使用,有效将二者优点结合,与单独使用情况相比,可以在保证絮凝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药剂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快速流化床颗粒的团絮特征,建立了基于多相质点网格法的快速流化床气固多相流三维数理模型,气相场采用大涡湍流模型,通过求解牛顿运动方程得到颗粒相运动信息,气固间相互作用力采用Gidaspow曳力模型,固体间作用力通过计算颗粒应力梯度得到。基于该模型,对三维快速流化床上升管(H=3 m、d=0.1 m)气固流动开展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进行了校正,研究了在气速工况Ug=5.28 m?s-1下的颗粒(ρp=2650 kg?m-3、dp=250μm)团絮性质,实现了对上升管内颗粒团絮的基本类型(条形团絮、马鞍形团絮、U形团絮)的成功预测,并揭示了不同类型团絮在上升管内形成、发展、聚并直至破碎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上升管径向颗粒团絮的平均颗粒浓度分布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环核结构,颗粒团絮速度的分布与其相反;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颗粒团絮的颗粒浓度逐渐降低而速度逐渐增加,但达到一定高度后变化减缓。  相似文献   

6.
杨春光 《应用化工》2006,35(6):431-434
对氨水中的有机悬浮物采用聚丙烯酰胺(PAM)进行絮凝。通过絮团特征、清液特征、絮团聚集程度以及氨水中絮团体积的变化率同絮凝时间的关系,比较了不同添加量、不同种类的PAM絮凝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相结合的絮凝方式,能较好地絮凝氨水中的有机悬浮物。较好的絮凝方式是:在140 r/m in搅拌中,往氨水中加入分子量为1100万、浓度为1‰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15 mL/L,搅拌1 m in;调转速为60 r/m in,加入离子度为20%~25%、浓度为1‰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5 mL/L,搅拌5 m in,静止1 h。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交替旋转水流对絮凝过程的影响,揭示了这一特殊的水流运动方式对絮团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形成的絮团具有特别的剪切与修饰作用。与常规的旋转水流相比,交替旋转水流具有下列特点:(1)有利于颗粒的剪切絮凝(松弛效应);(2)有利于原始颗粒或小絮团的钻隙作用(投掷效应);(3)有利于絮团在连接薄弱处通过断裂或滑动而重组(揉搓效应)。这些作用的结果,是有利于形成更为密实的絮团结构,降低固液分离后絮团的含水率。  相似文献   

8.
磷矿酸解料浆与高分子絮凝剂形成的絮团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光学连续摄像技术研究了不同絮凝条件下磷矿酸解渣与聚丙烯酰胺形成的絮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酸解料浆与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形成的絮团具有分形几何特征。应用分形理论得到絮团降落速度与絮团孔隙度和絮团密度的关系式。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在线测定了流体力学条件对该体系团强度的影响。在湍流情况下絮团最大平均粒径取决于酸解渣原始平均粒径和体系的能量耗散。较大的絮团破坏主要以裂解为主,在最小的湍流漩涡区也存在相当程度的剥离破坏。试验发现絮团强度随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而提高,对于获得最大平均粒径的稳定絮团存在最佳的絮凝剂加入量。.  相似文献   

9.
以螺旋导流内锥式旋流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幂律流体模型对含聚合物工况下旋流器内油滴的聚结现象及其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CFD-PB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加聚合物的浓度,使油滴在锥段内的轴向运动距离延长,边壁附近油滴粒径逐渐增大,增加了油滴从溢流口流出的难度,使分离效率大幅降低;在含聚合物的工况下,增大入口流量使油滴在旋流器轴心区域聚结现象非常明显,分离效率从37.63%提高至80.86%;增加入口含油浓度可以大幅提高旋流器内油滴碰撞聚结的几率,油滴粒径大幅增大,但分离效率会先增后降,入口含油浓度4%时分离效率最高(73.53%)。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煤泥水快速有效沉降方法,根据兴庆选煤厂煤泥水的特性,选择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为凝聚剂,进行了自然沉降、絮凝沉降、凝聚沉降、凝聚+絮凝联合沉降等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联合使用时,通过合理的加药量及操作方式,处理后的煤泥水上清液清亮,絮团密实,有利于煤泥回收、洗水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Due to the complexities involved with measuring activated sludge floc size distributions, this parameter has largely been ignored by wastewate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has been that instruments able to measur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complex, expensive and only provided off‐line measurements. The Focused Beam Reflectance Method (FBRM) is one of the rare techniques able to measure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situ.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ique for monito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nd compares its performance with other sizing techniques. The issue of the optimal focal point is discussed, and similar conclusions as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for other particulate systems are drawn. The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FBRM in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settling tanks. Interestingly, the floc size distributions did not vary with position inside the settling tank flocculator. This was an unexpected finding, and seriously questioned the need for a flocculator in the settling tank. It is conjectured that the invariable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caused by the unique combination of high solids concentration, low shear and zeolite dosing. Copyright © 2004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处理工艺的混凝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宁夏宁东地区黄河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混凝条件(常规混凝沉淀池、微涡旋混凝沉淀池、反冲洗水回流沉淀池)下三种水处理工艺对混凝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涡旋改造有助于提高絮凝池的混凝效果,絮体的沉降性得到改善,“跑矾”现象得到缓解,絮体颗粒数目较折板絮凝池减少,沉淀池出水浊度明显降低;滤池反冲洗水回流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浊度的去除率以及改善絮体的沉降性能,且絮体颗粒数目较微涡旋絮凝池有明显减少,说明增加水体中颗粒数目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效果;由分形维数的数据可以看出,微涡旋改造和反冲洗水回流可以明显提高絮体的分形维数,改善了絮体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一种新型的不锈钢栅条反应池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与传统的木网格反应池的生产性的对比试验,证明原水浊度较高时,该池反应的效果明显较好;但原水浊度较低时,没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开发了研磨页轮用单组分环氧树脂浇铸胶粘剂。该胶粘剂粘接强度高,固化速度快,耐温良好,储存稳定性佳,符合客户提出的工艺要求,并已成功地应用在生产线上。  相似文献   

15.
亚铁盐,PAM复合絮凝剂处理电镀废水中Cr^6+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亚铁盐与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处理电镀水中Cr^6+的絮凝效果,性能和机理。  相似文献   

16.
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叶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40和CSM-20并用体系制做离心式渣浆泵叶轮进行了研制。介绍了胶料的配方设计、粘合剂的选择、金属骨架的表面处理以及硫化工艺。制做的叶轮实际使用寿命达780小时以上,节约检修费用约30%。  相似文献   

17.
选用离心泵及离心风机时要根据实际需要,不可盲目留富裕能力;不可把高扬程的泵用到低扬程的工艺中;要用改变出口阀开度、改变叶轮数目、减小叶轮外径的方法适时调节流量和扬程。  相似文献   

18.
分析风扫磨生产系统的各环节,研究制约生产能力的各项因素,通过对风扫磨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在不追加投资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生产能力,降低了动力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