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基于Linux开源软件的广电核心承载网监控平台的开发案例为基础,对IP城域网流控系统架构进行了探讨,结合广电IP城域网的实际网络特性,提出核心承载网监控平台的部署方案,并系统地介绍了该核心承载网监控平台的开发、部署以及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围绕光承载网和IP数据网的互通问题展开论述,并基于对光承载网和IP数据网不同交换特点和定位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软件定义光/包交换混合网络的统一控制架构和关键技术,实现了跨IP数据网和光承载网的快速端到端无缝业务建立。  相似文献   

3.
《电信网技术》2012,(10):78
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推出IP移动回传网络可视化解决方案——TranSight。该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监控和管理从无线接入网,到承载网,到核心网的IP网络,是运营商在移动回传网络IP化之后网络运维的有力助手。传统的运维系统中,无线接入网和移动承载网是独立管理的,在无线接入网的网管中无法显示网元和路由器的连接关系。华为TranSight解决方案,能够呈现包括无线接入  相似文献   

4.
高效承载IP网络ASON助力联通IP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小军 《通信世界》2008,(34):I0026-I0027
未来的网络架构将从垂直网络向水平网络演进,电信业务IP化是业界主流的发展趋势。简化网络、构建统一融合的IP承载网络是降低CAPEX、OPEX,追求综合低成本(TCO)的一个重要目标。IP承载网是一个多业务承载网络,不仅能够满足信令和语音业务承载要求,将来还可以承载精品大客户专线等业氛  相似文献   

5.
张薇 《电子世界》2012,(20):127-128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数据、话音、视频等新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满足未来移动业务扩展的需求,建设IP承载网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探讨了建设IP承载网的意义,提出了基于IP承载网的组网技术方案,此方案提升了网络的利用率和网络投资的效益,满足了中远期业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柏林  束栋 《通信世界》2010,(43):32-32
IP网的非稳态故障出现几率远远高于交换、传输等其他电信网络,也会增加故障发现、分析和排除的时间和难度。面对电信业由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进行战略性转型,以及业务IP化趋势,各运营商目前已基本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覆盖范围的IP网络。但是,现有的IP网络在业务承载和日常维护上还存在不足,运营商对现有IP网是否能够承载各种电信级业务仍存有疑虑。IP网络的业务承载难题在业务承载方面,虽然IP网络在QoS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现有的IP网络大都只是在单个节点上提供相对优先权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移动回传网络IP化的背景在电信业务和网络IP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移动运营商的IP化进程也在逐步加速。在电信转型所涉及的众多领域里,移动承载网络的IP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移动承载网络IP化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承载下一代移动业务的、端到端基于IP技术的承载网,基于该IP承载网可运营下一代的、基于IP的移动业务。随着新的IP承载网及其承载的下一代基于IP的移动业务的逐步成熟和规模部署,现有的基于TDM技术的传输网络和其上运行的2G数字移动业务将逐步被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载网络及其上运行的业务的IP化程度是电信转型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基于低成本IP反射器的分布式NGN承载网性能评估系统,部署在NGN承载网络的不同级网络设备之间,对IP网络的不同性能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网络服务质量(QoS)进行评估。基于FPGA实现的低成本IP反射器很好地实现了对网络性能参数的实时采样测量。本系统设计可维护、可管理、可升级。  相似文献   

9.
杜伟 《电信技术》2009,(10):103-103
移动网络的IP化只是一个接口的改变,而承载网络的IP化则涉及端到端的网络演进,涉及网络管理、保护、故障定位等诸多因素,因此会更加复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网络Marketing解决方案部副部长杜伟在“2009 IP RAN技术发展和移动回传应用研讨会”上介绍了他对IP RAN承载网相关技术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AII-IP承载网是以IP技术为基础的多业务承载网,是运营商网络IP化和网络转型的基础。AII-IP承载网与承载Internet等业务的传统IP网有较大的区别。传统IP网在QoS,安全性,可靠性,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达到电信级的承载要求。而AAII-IP承载网虽然其技术基础仍然是IP,但已经从企业级演进成电信级。本文首先介绍了IP承载网的建网模式,然后重点介绍了骨干IP承载网传送方案和城域IP承载网传送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杜娟 《广西通信技术》2011,(1):11-12,29
通过分析传送网和IP承载网相关技术和组网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传送承载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下一代传送网和IP承载网的融合组网和协作建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研究WCDMA承载网络现状及演进特点,分析当前MSTP承载遇到的困难,提出不同阶段的网络演进方案。该方案可充分利用IP网络资源,降低汇聚层建设投资,简化网络规划和配置,提高维护便利性。  相似文献   

13.
张薇 《电子世界》2012,(18):70-71
通信网络向下一代网络NGN发展的过程中,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之一备受关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长途组网中汇接网和IP承载网方案,本设计方案在网络建设中顺利实施,提升了网络的利用率和网络投资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内蒙联通增值业务网络支撑平台与移动IP承载网接口设备双路由网络安全,以并联与串联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经验,采用较为合理的动态路由协议,完成了中国联通增值业务与移动IP承载网接口网络设备首例双路由优化工作。基于网络“扁平化”是运营商提高网络安全的重要思路,解决增值业务网络与移动IP承载网接口设备单路由隐患的问题,显著提高网络安全性,具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张薇 《电子世界》2012,(21):4-5
随着IP技术的迅速渗透和无线数据业务的高速增长,无线业界一致决定将3G核心网朝着全IP方向发展。本文提出了基于IP承载技术的软交换汇接网和网管组网方案,此方案提升了网络的利用率和网络投资的效益,充分发挥了软交换和IP承接网络技术的优势,满足了中远期业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刘伟  王双勇 《信息通信》2012,(4):240-241
服务质量(Qos)技术是IP网络技术能否成为未来统一承载网络技术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IP承载网多业务的特点,提出了一套IP承载网Qos解决方案.该方案将DiffServ、RSVP-TE、MPLS VPN三者按需组合,对IP承载网上承载的各种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服务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7.
对在设计IP网络的拓扑结构中涉及的网络分层,聚合、可靠冗余、IP地址分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IP网络的GSM无线接入网的网络架构。针对无线接入网各网元在IP传输中的变化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GSM无线接入网由TDM向IP传输演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IP业务的超常规发展,传输瓶颈日渐显现出来;以安微电信骨干传输网的发展规划为例,介绍安微电信宽带骨干传输网的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