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爱玲 《治淮》2006,(1):12-13
按照<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洪泽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中最年轻的湖泊,也是淮河流域重要的水利枢纽,其湖区和周边部分区域组成了较为完整的内陆湿地.  相似文献   

2.
对淮河湿地与防洪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旭 《治淮》2005,(3):14-15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天然、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定义包括了海岸地带的珊瑚滩和海草床以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等.  相似文献   

3.
一、湿地的功能(一)湿地的含义。根据《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的规定,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湖泊湿地保护、治理及管理等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讨论了我国湖泊湿地面临的问题:泥沙淤积;湖泊面积萎缩;水位下降;湖泊水质恶化等。提出了一系列湖泊湿地管理对策,如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及可持续管理对策研究等,为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湿地状况及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之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是以水为基本要素的地方,控制着环境及相连的植物和动物,其表现为水体在陆地表面、临近陆地表面或那些被浅水水域覆盖的陆地。  相似文献   

6.
乌梁素海湿地类型信息提取及其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工目视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乌梁素海湿地类型信息提取及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型水生植物1997—2007年平均面积约占湿地总面积的69%以上,是湖泊湿地类型区演化的主导类型,不同类型区面积和空间形态的演化相互制约,演化方向具有一定相关性;在空间上,一种湿地类型的消亡会演生出另一种新的类型,湿地类型的改变与湖泊湿地的气候、水文条件和人为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1.湿地现状唐海湿地的全称是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于2005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唐海县西南部。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唐海湿地拥有海洋海岸湿地、内陆湿地和人工湿地三大类中的若干种,湿地类型呈现出从内陆向海洋过渡的性质,属复合型湿地。唐海湿地由潮间带滩涂、海滨微咸及咸水沼泽、鱼  相似文献   

8.
1.湿地公园的概念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m的滨岸海域。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公园"可被定义为,利用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运用湿地生态学原理和湿地恢复技术,借鉴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景观和生态过程,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具有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是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一种途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9.
浅说湿地     
《国际湿地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做了具体的阐述,即“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域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4年与2020年扎龙湿地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研究区内各种不同地表类型的训练样点,提取训练样本,得到各自的训练数据,利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整个扎龙湿地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得到扎龙湿地景观类型分类图。通过2014年与2020年2a的影像对比,得出6a来扎龙湿地的各部分面积变化,分析6a间各部分景观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及保护工作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类结果较为精确,2014—2020年6a间,扎龙自然保护区内草地面积增加明显;明水、有水湿地面积略有增加;而农田、盐碱地、以及无水湿地面积减少,其中无水湿地面积减退较多,湿地整体情况稳中向好。  相似文献   

11.
1 湿地及湿地植物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定义为:“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者,包括低潮时水深≤6m的水域。植物是湿地的核心,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要素,湿地植物不但可以去除污染物,还可以促进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和再利用,同时还能缔造出优美的景观,使人们充分地领略到湿地植物群落的自然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2.
刘佳琪 《治淮》2011,(5):36-37
一、湿地的定义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一词最早是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展湿地清查和编目时使用的。1971年2月,由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6个国家在伊朗小镇拉姆萨尔签署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也就是《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相似文献   

13.
银川平原是黄河上游地区最古老的灌溉绿洲,其水稻田以外的现状湿地面积达13.08万hm2,湿地率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是否存在湿地面积过大问题近年来一直有争议。借助历史文献和环境考古成果,分类型梳理银川平原2 000多a绿洲开发史中的湿地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银川平原自然湿地从面积到数量整体都呈衰减趋势,而人工湿地则呈全面增长态势,其中黄河河流湿地与滩涂湿地大面积消亡,汊河被废弃或人工袭夺,滩涂被大量开垦,湖泊湿地在波动中减少,沟渠及其他人工湿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
河湖水域是指江、河、湖泊、水库、湖荡、塘坝、人工水道等在设计洪水位或历史最高洪水位下的水面范围及河口湿地(不包括海域)。河湖水域具有调蓄洪水、供给水资源、保障水环境容量、维持良好生态、调节气候及发展航运、养殖、旅游等多方面的功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浩然  吕军 《东北水利水电》2021,39(8):16-17,33
文中通过对松辽流域水中长期供求进行研究,提出了松辽流域重要湖泊湿地补水保障方案,补水方案研究涉及黑、吉、辽、蒙的河湖湿地共有15处,其中松花江区13处、辽河区2处,包括扎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七星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通过研究湿地补水保障,提出具体措施,有效改善松辽流域重要湖泊湿地生态环境,为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水沙变异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沙过程是塑造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驱动力,控制着湿地的形成与演化。利用1976年-2014年近40年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变化的遥感影像数据,系统分析湿地面积、湿地重心和南北区域湿地类型的动态变化进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近40年来黄河三角洲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约1 000倍,自然湿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减少约41.9%;芦苇、滩涂、养殖及盐田湿地等典型湿地面积重心整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位移;南北部区域的湿地类型的演变出现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特征,其中北部芦苇湿地、滩涂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南部芦苇湿地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滩涂湿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研究结果可为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草海湿地区域近20 a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 a间,草海湿地区域林地、草地景观类型面积呈下降趋势,水域、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大幅增加,耕地景观类型面积总体有所增加;(2)从景观类型转换来看,研究区景观类型转换以草地、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入转出变化最大,草地退化较为严重;(3)从景观类型斑块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变化情况来看,研究区各类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越来越严重;(4)从景观斑块形状和景观多样性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形状趋于规则,景观优势度明显,在整个研究区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总体来看,草海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由于人为因素的干预,对湿地区域保护力度较大,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得草海湖区面积持续增加,湿地得以较好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8.
阎红梅  王忠惠 《治淮》2008,(4):46-47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永久或临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成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具有调节水量、平衡大气水分、为鸟类及湿地生物提供湿生、沼生和水生的生存环境,以及储存地球C元素等的巨大功能,因而具有“地球之肾”之称。湿地对涵养城市水源、维持区域水平衡、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洪泽湖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淮河及湖泊周围地区环境污染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的影响,我国第4大淡水湖泊洪泽湖水生生态环境呈现退化趋势.分析了洪泽湖湖面萎缩、湿地锐减、水质下降、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论述了洪泽湖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围湖造田、围网养殖、泥沙淤积是湖面萎缩的主要因素,入湖污染物的总量超过洪泽湖水体自净能力造成水质下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灾害频发,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不稳定、外来物种的入侵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洪泽湖和谐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湿地资源现状分析评价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黑龙江省是我国湿地资源分布最广的省份之一。我省有著名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兴凯湖湿地、三江湿地等,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草本沼泽和大小兴安岭的森林沼泽及藓类沼泽之中,此外,还有黑龙江、松花江及嫩江等江河与众多的湖泊和泡沼及人工水库、塘坝等,湿地资源总面积达到389万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